故宫红墙上这些券洞的秘密。
点击标题下方蓝色字体的“阳光植物志”,即可订阅。原创心血,欢迎转发。
文 图 | 最好的阳光
特意去寻了夏天在故宫珍宝馆外壁上见到的“地锦龙”,剩下线条在红墙上。
一年四季,植物变换着样子出现,但只要你认得,它们依然是它们。
从珍宝馆往北通往神武门,有条夹道,叫东筒子夹道。一边是东六宫,一边是宁寿宫。
夹道墙高风紧,“v”型“拉链”的远端隐约露出的宫墙柳在冬天金色的夕光下,柔软温暖。
走在东筒子夹道,会发现两侧的宫墙上有很多类似窑洞券门的存在。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些连在一起的砖券,还能看到青砖。东西墙上的券洞不是绝对对应,而是互相呼应照管的感觉。
它们在夹道里苍震门、蹈和门附近,以夹道中部居多。高度目测超过一米,因为很多人在此拍照时,都没有超过“窑洞”顶部。
好奇之余,询问了圈内高手,有了线索后查询资料,发现了它们的用途。
原来它们叫堆拨房。
“堆拨”是满语,意思是“驻兵之所”。不止故宫有,清代城墙上也有。
东筒子夹道里的这些堆拨窑洞形,建在宫墙朝夹道的一侧,进深近一米。而红墙三米多,所以是不通的,可见不是传递东西的孔道。
这些堆拨当年里面是窑洞,一个门洞叫一券,比如大部分是四券,还有五券相连的,高低也有不同。乾隆时期,券洞外面还接续了一坡屋顶值房,不像城墙上完全是屋宇的样式。
堆拨也叫“门讯”,很直白。相等于每天巡更护卫紫禁城的卫士值班室,侍卫在这里换班休息、遮遮风,避避雨之类的,里面还堆放储藏着弓箭腰刀等武器。
在故宫考古中,发现券洞墙上还有很多题壁,比如记录弓箭数量的,抒情纪事的小文,有趣的山水、人物、房舍等涂鸦……甚至还有一首诗:“金山竹影九千秋,云锁高峰水自流。遥望湖水三千里,胜到江南十二州。”
除了东筒子夹道里的朱门值房,故宫西河沿的宫墙上也有数量更多的巡更券洞。
为了消防安全,也为了参观方便,这些空的券洞在故宫建院后被封堵、抹平。但保留了这些老的券门青砖,为今天留了一丝历史寻踪的痕迹。
参考资料:《紫禁城里的堆拨》、《三山五园全景图说》
故宫与颐和园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