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农村包围城市? ——金融科技的中美模式竞争与全球格局变迁

浙大AIF 2022-05-10

点击上方「浙大AIF」加关注

AIF

观点

荐读

快讯

动态


经济·法律·管理·数学·信息技术

CIFD | CIFL | CIFI | CIMF | CIFT

导读:2018年4月12日,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院长、浙江大学管理学院贲圣林教授在访问波士顿期间应麻省理工学院中国创新与创业论坛的邀请作关于“金融科技的全球格局与未来机遇”的主题演讲。贲圣林教授从“金融科技在全球的发展格局与现状”、“ 金融科技发展面临的挑战”、“ 金融科技发展未来展望”三个方面,对在全球金融变革与发展背景下,中美金融科技发展对比、中国互联网金融换道超车及未来发展趋势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



▼以下为演讲实录:


近年来,在金融科技、数字经济等新兴行业内,中国的企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却逐渐展现出后发先至的趋势。今天,我想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些关于金融科技的全球格局与未来机遇方面的观点。对于金融科技的概念,大家可能都还有点模糊,对于金融科技的理解也许还停留在加密货币、电子货币、区块链、惠普金融等这些与金融科技息息相关的名词上。我先分享一下我最近在旧金山朗迪峰会上听到的一个故事。在国际汇款中,卖家每卖出一价值29美元的商品,最后只收到9美元,20美元都被银行系统以各种费用的形式收入囊中,包括瑞银CEO Chris Lausen等数字货币“大咖”都说这是他们奋斗的理想和目标。而在金融科技领域,电子货币、加密货币的出现,让零成本或接近零成本的价值的传递成为了可能,这在当今的中国也已然成为了现实。在中国,如果付款人使用微信或支付宝支付5角钱,收款人就会立即收到5角钱,支付宝和微信(目前为止)均没有扣取任何转换成本。目前,由于在规则、系统、技术、客户习惯等方面各个国家之间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差异,这项技术和经验还无法在全球范围内得以通行和实现。希望我今天的演讲能让大家更多地了解一些金融科技的全球不同的发展路径、目前格局和未来前景,包括未来在哪些细分领域可能会有更好的发展,哪些地域的金融科技发展可能会引领世界格局。

 


01

金融科技在全球的发展格局与现状


世界金融科技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在金融科技发展的第一阶段,金融和技术开始结合,技术在金融产品和业务发展中逐渐开始扮演重要角色并起到决定性作用;在金融科技的第二阶段,即国内的互联网金融阶段中,大量的金融交易、产品、服务都实现了在线化、移动化,金融活动的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如今,我们逐渐迈向了金融科技发展的第三阶段,有人把它称之为 ABCDS阶段,即AI(人工智能)/ Blockchain(区块链) / Cloud Computing(云计算) /Big Data(大数据) /Security(安全),也有人把它称之为BASIC阶段,意为技术安全开始受到广泛的关注,也成为一切金融科技服务的基础。


金融科技第一阶段是从上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中期的“金融IT阶段”。1950年美国开始使用信用卡,而直到2004年,在世界金融即将进入到互联网金融阶段时,信用卡才在中国普及,这期间的差距可想而知。在金融科技发展的第一阶段,中国相较于美国及世界其他发达国家,落后了差不多五十年。


金融科技第二阶段是从90年代后期逐渐开始崛起的“互联网金融阶段”。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中国的金融科技发展十分迅速,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因此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移动支付等新型互联网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始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备品。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伴随着人们对于互联网依赖程度的逐渐增强,在2003年的非典阶段,人们的日常出行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一些生活需求需要通过互联网渠道来满足,阿里巴巴等一些初创电商企业也由此找到发展契机实现了初步的成长。如果没有经历非典,那么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也许会往后推迟五六年,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出,在危机之中有时也会伴随着意想不到的新的机遇。


过去,在传统金融方面,中国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较大,中国在国际金融领域上也没有实质的话语权。但经过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实践者们的努力,在金融科技这个新兴的产业上,中国第一次离世界之巅如此接近,让我们这些研究金融科技的学者多少有了些面子和底气。然而,在金融科技的第二阶段即互联网金融阶段,虽然中国在各个应用领域基本都实现了持平甚至超越,但在一些核心技术方面相比于世界顶尖水平来说,仍稍显弱势。2017中国金融科技中心指数的研究结果显示,目前,中国大陆金融科技有四个一线城市:北京、上海、深圳和杭州。如果抛弃行政区划,换以区域替代,长三角(上海、杭州双核)、京津冀雄、粤港澳(深圳核心)三个经济圈则位居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的前列。


金融科技第三阶段是现在我们正在探索进入的“智慧金融阶段”。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创新,以及其与金融结合的日臻紧密完善,金融科技的发展也逐渐进入到了智慧化、智能化的新阶段。从金融科技的业态来看,网络借贷、第三方支付、众筹、互联网保险、网络银行等其实都不是中国所独创的,但其在中国的发展却势如破竹,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例如众安保险作为一家互联网保险公司,在香港上市之初市值就高达1000亿港币,保单数量超过80亿。这样的成绩源于它在产品和服务方面的快速创新,相继推出了如手机碎屏险、衣服褪色险在内的一系列满足客户特殊需求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在网络借贷领域,英国作为网贷发源地,诞生了全球首家网贷平台Zopa,而发展至今,英国拥有的网贷平台数量仅20多家。中国起步虽然比英国晚了一两年,但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在最高峰时期拥有超过10000家网贷平台,现在仍存续经营的约有2000家。与此同时,中国许多网贷平台的业务形式、业务规模和业务影响也都是许多国外网贷平台所无法企及的,比如陆金所、微贷网等平台都具有超过千亿的交易规模。


中国在许多金融科技细分业态的产品种类、应用场景、交易规模和企业数量等方面都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超越,在金融科技发展的第三阶段,中国呈现出了领先全球的迅猛态势,在各个细分领域都在不断创新、不断颠覆着市场和消费者的认知。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金融科技在不断推陈出新的过程中同样面临着一系列艰巨的挑战。

 

02

金融科技发展面临的挑战


在中国,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和金融科技创新变革的不断深化,金融科技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行业形象有待重整。“互联网金融”一词,乃至“金融科技”一词的污名化,许多平台打着互联网金融的招牌,行事却背道而驰,恶意欺骗消费者,损害投资者利益和信心,导致社会上对互联网金融企业产生了普遍不信任的状况。


其次是金融科技投资的投机性、短期性太强。近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实现了快速的发展,很多投资者无法进行耐心、长期的投资,一些投资周期本应在7-8年的创业投资被强制压缩在3-4年内实现,金融科技投资的氛围中也出现了一些浮躁的情绪,区块链等金融科技概念被疯炒,一些企业的估值过高,“雷声大雨点小”的情况屡屡出现,金融科技无法得到真正脚踏实地的良性发展。 


第三,金融科技的监管尚不成熟。目前金融科技的监管规则尚未清晰,行业准入规则仍有欠缺,行业自律不足,规则的执行力不强,地方政府的监管能力也亟待提升。当下“双创”(大众创新,万众创新)、普惠金融这些词汇非常流行和热门,但是对于不熟悉、不深入了解的人来说往往容易产生误导,如果不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和规则,就无法切实地保障消费者和投资者的权利和安全。这些问题在美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也都是普遍存在的。


此外,全球金融科技的监管也缺乏协同一致的规则。例如,现下ICO及比特币在中国大陆被禁止,很多投资者就借机转战香港、日本等地,出现了以邻为壑的地域监管套利情况。在监管主体方面,各个国家之间也没有明确相应的金融科技监管部门来协调与其他国家之间的金融科技监管问题,各国的标准(如果有的话)尚未统一一致。在金融科技监管方面,相对来说英国做的较好,以金融行为监管局FCA(Financial Conduct Authority)为主推出了一系列金融科技监管方面的创新性政策。中国也在不断改进中,从以前的“一行三会”到如今的“一行两会”,力争对金融科技的发展实现有效监管。总体而言,在金融科技领域,我们需要携手全球各个国家,共同营造一个良币驱逐劣币的、健康稳定的金融科技发展环境,这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世界性课题。

 


03

金融科技发展未来展望


目前,在金融科技领域,中美基本实现了齐头并进,各有千秋。在AI等核心技术领域,美国的技术实力强于中国;而在数据可得性、丰富性和市场开拓等方面,中国又领先于美国。在金融科技的规则监管等方面,中美都在持续探索进展中,而英国则实现了相对的领先。


未来,我们认为中国的金融科技将从模仿世界、学习英美,转变为被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所模仿。考虑到隐私、竞争性等各方面的问题,美国的金融科技发展模式更适合于发达国家去模仿学习,因为发达国家具有相似的属性,也不愿为了金融科技的发展而牺牲其他太多已有的既得利益和权利(如个人隐私)。而那些人口众多、金融欠发达的国家(例如巴西、印度、印尼、墨西哥、巴基斯坦等)往往最适合模仿中国的金融科技模式。中美金融科技发展的两条道路,相当于一个道路(美国)是城市道路,而另外一个道路(中国)是农村道路,而未来的趋势也许可能是“农村包围城市”。因为金融科技企业的发展需要试验场,需要大量的市场、数据以及众多零散的用户需求。相对来讲,在欠发达国家,由于传统金融的覆盖面的缺乏,使得金融科技的发展面临着一个非常庞大的“农村市场”,也就面临着最广泛、最具潜力的发展机遇。中国的金融科技发展模式如果可以通过“一带一路”在发展中国家得到有效的复制推广,并且能够通过不断的探索创新在未来的行业规则、金融监管和国际人才与智库发展领域实现突破,那么中国所率领的“农村阵营”赢得全球金融科技发展胜利的几率就会很大。


目前,金融科技所涉及的范围更多集中在零售领域,而随着金融科技的深入发展,技术变革也将越来越多地渗入蔓延到批发领域(批发金融、大型机构类金融等)。在过去,金融科技满足了一部分传统金融没有服务到的客户的需求,而事实上一些高端客户的零散需求也可以通过金融科技来满足。新的应用场景扩展未来或许也将为金融科技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当然这也需要对消费者需求的不断满足以及技术的不断创新应用。除此之外,金融科技规则在金融科技发展过程中将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未来,如果中国的金融科技想要走出中国、走向世界,那么,如何构建一个良好的金融科技规则并使之成为全球性的规则,从而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很高的可复制性就十分关键和重要。金融科技作为一个新兴的金融行业要具有清晰的自我定位,并在历史发展的基础上不断进行补充和提高,不断谋求新的、可持续的、健康的发展。


中国过去几年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实现了“换道超车”。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成功,也表明了中国金融科技的发展模式在全球范围内有推广的可行性,同时,在某些领域,中国也有机会引领全球。但是,我们要管理好我们的期望值,积极应对可能面临的一些挑战,特别是在规则领域和话语权领域。我们金融科技从业者的定位,是要为社会服务、为实体经济服务,而不是仅仅满足于为自己赚取金钱。


总而言之,就中国金融科技行业发展如何引领全球发展,我想提出一个“RISE”(“崛起”)原则。首先是R——责任性与坚韧性(Responsible and Resilient),即企业要有社会责任感,经得起消费者的考验与各方面技术的检验;其次是I——包容性与创新性(Inclusive and Innovative),即企业要包容、普惠和进行有效的技术创新;第三是S——可持续性与智能性(Sustainable and Smart),即企业要有智慧,做到可持续发展;第四是E——建立高效生态系统(Efficient Ecosystem),即外部生态需要有利于企业的创新和成长。中国金融科技企业和资本家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智慧,静下心来谋发展,脚踏实地求创新。21世纪以来,人类社会越来越像一个村落,任何一个行业甚至企业在各自领域取得的突破都可能产生蝴蝶效应一样的巨大影响,让我们一起奋斗,一起为人类的未来书写更多的可能性。


谢谢大家!

 


贲教授在演讲后对现场大学生的提问进行了回应。对于上海和香港两个老牌金融都市如何创新和破局,贲教授首先肯定了香港有制度和规则的最大优势,后提出上海和香港的金融市场必须要尽快调整发展方向,着眼于自身,借助国际化优势,储备和利用好人才,服务中国企业的崛起,将城市自身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在关于中国金融监管的问题上,贲教授肯定了中国金融监管在制度上有很大优势,中国是金融监管最好的试验田,但是细节不够到位,同时缺乏沟通,他认为如果中国在规则领域进行更好的完善,那将很有可能赶超美国。在关于下一个驱动互联网金融市场的细化市场问题上,贲教授指出保险行业和理财行业具有重要的地位且发展空间很大,需求水平也正在逐步上升,但两者目前给客户带来的产品个性化不足、体验感不够,仍需要挖掘深度,提高密度,增加厚度。

 

(以上内容由胡静航、张新慧、顾雨静、陈雪如根据贲圣林教授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与浙大AIF合作举办的“中美金融科技发展对比”讲座上的演讲实录整理而成)


声明:本次演讲仅反映演讲者研究和学术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推荐阅读

普惠金融:科技助力与边界探索


抱朴守拙 行稳致远——互联网金融的中国道路与世界机遇


贲圣林教授陆家嘴论道金融业的全球趋势与大上海的机遇挑战


- END -


编辑丨郑晗晗

排版丨郑晗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