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长说丨我的大学在西子湖畔

点击蓝字关注 北京一零一中 2023-10-25

未来已来

Graduation Season  Never Say Goodbye

致我们一起走过的青春岁月

亲爱的学弟学妹,你们好。

我是2020届红校服的学姐,

现在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

创新设计学院工业设计专业。

这是一封写给你们的信——




杜嘉钰

2020届毕业生

2020届13班毕业生,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工业设计大二在读。爱好胶片摄影、街舞、逛公园等。








01

高考是通往热爱的阶梯///


赶上第一届高考改革并碰上了新冠疫情延期高考,我们这届学生,大概是对于高考挑战最具有发言权的人吧。作为过来人,我也想给你们分享一点自己的经验。

 

高三疫情时期上课


我是一名健美操高水平运动员,我所面对的不仅仅是“高考”,还有一所又一所大学的校考。记得当时去中国美术学院参加高水平测试时,刚好是北京新发地疫情爆发,由于担心政策突变,就临时决定提前一天出发。

 

高考结束后


但在高铁上还是接到了大学打来的电话,通知西湖区新出的政策——出发地是北京的一律要居家隔离14天!好在学校给了我线上连线直播考试的机会。

 

作为后疫情时代的考生,我们更应该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在面对变故的时候依旧保持沉着冷静的心态。只有先稳住自己的心态才能稳住成绩。高考固然重要,但切记不要把高考看作是唯一的出路,因为高考不过是你漫漫人生路上的通关关口之一。机会是靠自己争取的,勇于去尝试,追求自己所喜欢的事物才是最重要的。








02

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


高考就是人生的分岔路口,面临着许多不同的选择,而我最终选择国美也是因为一个特殊的契机——国美第一届招考高水平运动员。2020年4月,国美发布了招生简章,那天晚上我跟爸爸在小区散步的时候提了一嘴,爸爸就鼓励我让我去报名试试。

 

学设计,其实是我从初三就开始的梦想!但由于高考要走高水平运动员这条路,此前也并没有艺术类院校有过相关招生先例,只能将这个梦想搁置。而这次借此机会,我很坚定地报名了国美,也顺利通过了校考、高考。真的要有梦想,万一实现了呢?

 


我很感谢帮助过我的一零一中和国美的老师们,以及我的教练,因为有你们我才能顺利去心仪的大学读书。希望我的故事能够激励目前正在迷茫,不知道未来何去何从的你们。我相信,只要努力做好自己,上天自有安排,只管大胆去追梦吧。








03

坐落于西子湖畔的学校///


我的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在浙江省杭州市,所以大家可能会觉得名字耳熟,但是大多数“圈外”同学可能并不熟悉。

 


1928年,蔡元培先生在西子湖畔选址,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综合性的国立高等艺术学府——国立艺术院,也就是中国美术学院的前身。林风眠先生任第一任校长,吴冠中、潘天寿、刘开渠、艾青、赵无极等都是知名校友。

 

中国美术学院目前有三个校区,分别是南山校区(最老)、象山校区(最大)、良渚校区(最新),我是在良渚校区。

 

南山校区


南山校区就在西湖旁边,出门就能赏到西湖美景,所以也是最“幸福”的校区。平时做作业累了就可以去逛逛西湖,太舒服啦。

 

象山校区


象山校区的学生最多,建筑也最美。每年春天都有油菜花开,夏天会种向日葵,秋天有美丽的芦苇丛。

 

良渚校区


良渚校区是最方便的校区,我们的教室就在寝室楼下,主张“居学一体”,下楼即教育。平时可以在学校看见各种各样的展览,都是同学们的作业,艺术氛围拉满!总而言之,这里无奇不有,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看不到!








04

一个值得拥有的专业///


对于工业设计,大家是否会有些陌生?很多人会从字面上片面理解为与机械重工生产相关,比如汽车之类的。但我理解的工业设计,是所有工业流水线上生产的产品,都可以与工业设计有关。工业设计包含的门类很广,小到一个杯子,大到交通工具。

 

我们很少去思考一件产品“形式”背后存在的意义,简单来说就是为什么要这么设计?

 

国美校友杨明洁《做设计》


在我高三的时候阅读过一本书——杨明洁老师写的《做设计》。当时并没有接触过任何设计课程的我只读懂了一点皮毛,后来上了大学,接触到设计课时又读了一遍,这才能够读懂其中的概念,那本书可以算得上我的设计启蒙读物。

 

比如模块化设计的概念,它指的是一个产品由多种元件组成,使用者可以通过替换损坏的元件(module)来替换整个产品。也可以在这个产品的整体寿命走到尽头时保留一些较为新的元件,用到下一个产品上。这个概念同时也被称为可持续设计。

 

怎么样,是不是并不像想象中那么枯燥,有没有对这个专业产生一点点兴趣?

 


至于我们学校的工业设计,就更加有意思了!学院采用中西融合的办学理念,教学模式也是“工坊制”的。

 

大一造型基础课


大一每个专业课的周期是五周,两个专业(艺术与科技&工业设计)一起上基础课,其中包括造型基础(也就是画画),人文基础(下乡社会实践),还有数字基础(编程软件课)。大二的时候专业课周期延长到七周,两个专业分别上自己的课程,我们工业设计的专业课,包括工程制图和人机工学等。

 

制作的第一本书


大三的时候会在五个研究所里选择一个研究所,研究所内会分成三个工作室。每个研究所都有自己的优势特点,并没有好坏之分。大三、大四的项目课会维持一个学期,也就是说这一学期都将围绕一个大项目展开,从前期的基础调研到后面模型的制作、排版、出图。

 


同时,在课程之外也设置了许多讲座,会请很多不同的业界大咖来给我们授课,比如李泉老师聊音画,孙郡老师讲摄影,张永和老师谈建筑等等。除此之外我们小学期的课程也很多元,外教和中教一起授课,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包括当下爆火的元宇宙和NFT也有所涉及。




说了这么多,

对于我的学校和专业感兴趣的同学

可以多去了解一下哦。

未来已来,期待你们的答卷!



征稿启事


去年校园里黄叶斑斓的季节,我们想到,园子的四季轮回总是牵动着每一个一零一人的心,园子内外人的心也因此连在一起。


我们就试着约请各位学长学姐们,跟学弟学妹们分享自己的青春与成长,谈一谈园子里的感悟,说一说园子外的广阔天地。可喜的是,我们得到了收到了积极的响应!“心电感应”没错了!一零一人是一家人。


不仅仅是因为临近“校庆日”,这是一则面向一零一毕业生的长期征稿信息——


1.介绍自己的大学和专业,中学毕业的届别。


2.有哪些经验值得分享,比如中学时期学到的知识、技能、能力、素养以及经历,对大学生活有哪些帮助?又有哪些没来得及学习的遗憾,可以提醒学弟学妹?


3.面对“被高考支配的恐惧”、“专业选择的茫然”,以“过来人”的身份分享经验,帮助弟学妹“避坑”,考上理想的大学。


4.其他个性化的内容,比如特别想分享给学弟学妹们的故事和人生感悟,等等。


投稿要求:


1.字数不少于1000字;


2.配上相应的照片或视频,个人照片尽量涵盖中学和大学不同时期;


3.文章最好围绕自己的故事展开,具有故事性和可读性。


投稿方式:


1.邮箱投稿:beijing101z@126.com


2.微信投稿:公号后台留言



END

▻▻▻

撰稿:杜嘉钰

审核:高建民


往期推荐

▲骄傲!这些学长学姐志愿者助力北京冬奥

滑冰"慕了”还不够?跟世界冠军一周学会!

她是冬奥开幕式上的“小雪花”

圆明园校区

(本部)

国际教育

中心

温泉校区

石油分校

怀柔校区

矿大分校

大兴分校

上地校区

双榆树校区

一零一

实验学校

实验小学

石油附小

实验幼儿园

请为我们点个“赞”,再点个“在看”,优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