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竞赛省一!高一起跑的化学“学霸”
前不久,
第36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初赛)
一等奖学生公示名单出炉,
一零一中有5位同学上榜。
其中一匹“黑马”是
来自高三的王齐宇同学。
凭着对化学无比的热爱,
从高一起跑一路超越
日复一日地学习与努力,
“化学梦”终于璀璨绽放!
01
一头扎进“化学”的世界
“科学达人”“化学大牛”“神奇博士”……这是同学们眼中的王齐宇。大家印象最深的是每年元旦联欢上,他带来的科学实验表演。
不同于其他同学的歌唱、舞蹈等才艺表演,王齐宇身着印有“大圣”二字的白大褂登场,几番操作之后,一道道漂亮光线的喷射而出,同学们的惊叹声、鼓掌声、欢呼声也跟着响了起来!
不同于表演中的“光彩夺目”,平日里的王齐宇略显“低调”,无论是穿梭在校园里,还是坐在教室里,唯一不同于其他同学的地方,就是他的手里总有一沓厚厚的化学学习资料。
“我非常喜欢化学,这种喜欢从小就开始了!”王齐宇说。儿时的王齐宇就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样,他从小酷爱自然科学,不爱看动画片,而是一部接一部地看科学类纪录片。
王齐宇向张鑫雨老师请教问题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不断驱动着他探索化学的世界。
疫情期间,居家学习让很多同学感到不适,但这段时间却成了王齐宇“弯道超车”的好时机。
一天,王齐宇在网课后打开了某科普博主做的一期“化学实验奇特效果”视频,被其中的内容所吸引。他沿着脑海中闪现的各种疑问,下载了很多类似的化学实验视频,“疯狂”地看起来。
在家不方便做实验,就下载一个模拟实验室软件。同时,他查阅化学名词解释和过程原理,还做了不少笔记。
不知不觉间,“化学”已融入了他的血液。不断的积累,使他的化学成绩扶摇直上,一直位列年级前茅。
“忽然发现自己‘离不开’化学了,
每天不看化学心里就总惦记着。”
——王齐宇
02
从普通班“逆袭”夺奖
的竞赛之路
从试试到适应
大部分参加全国竞赛的同学往往在初中就确定了目标、做了足够准备,而王齐宇进高一时,对于参加化学竞赛,只是抱着试试的心态,没有想过要“深度参与”。
“我觉得你应该去试试,你会发现一个新世界!”化学白光耀老师十分看好“痴迷”化学的王齐宇,积极地鼓励他挑战自我。
得知学校英才学院的一知书院组建了化学竞赛队后,王齐宇就报名加入了。跟随老师、同学们的步伐,他开始拿出更多时间、精力去了解、学习、准备。
刚入队时,王齐宇有点不适应,很多概念或专有名词没见过、很多问题理解起来十分吃力。为了更快地理解竞赛课堂上讲解的知识,他把相关书目全部先学习了一遍。
遇到不明白的,去查、去琢磨,不断地跟老师沟通、请教,明确下一步努力的方向,规划阶段内学习的重点。慢慢地,他从最开始的“全懵”转为“半懵半懂”,渐渐开始“上道”,成为“后起之秀”。
跟随金牌教练,脱颖而出
竞赛的难度是一级级加大的——市预赛面向全校学生,国赛则会尽最大程度拉开差距。随着不断地淘汰,只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学生才有可能入围。
王齐宇加入的竞赛团队,从最开始的100人,到预赛后的20人,再到国赛初赛阶段只剩10几人。而这一淘汰的过程,也是王齐宇不断认清定位、克服困难、提升自我的过程。
收到市预赛通知后,他在紧张的时间内一点点“啃”备战的“大部头”,结合老师发的讲义、竞赛课堂上讲解的知识点理解透彻,并自己买器材做实验“练手”。
啃书“啃不动”怎么办?唯有坚持向前。学习有机化学过程中,王齐宇突然遇到电子、分子轨道等此前没见过的概念,他搜索相关书目及时“恶补”,用新的知识点扫清学习前方的障碍。但是“战斗力”爆棚的他,也常常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痛苦,此刻他只有求助老师。
“如果没有李显伟老师和张鑫雨老师的专业讲解、个性化引导让我一次次突破瓶颈,估计也很难取得好的竞赛成绩。”王齐宇说,他也会有“懵圈”时刻,“知识都读了,但就怎么也想不通”,每当遇到这样的情况,他就会找二位老师“求点拨”,隔三岔五就来一次,每每都能给他带来醍醐灌顶的效果。
在老师眼中,王齐宇是一个勤奋好学的学生。“他对化学兴趣十足,喜欢追着我讨论各种化学问题,非常执着于探求答案。”李显伟老师说。
“既有热爱化学的情感,又有踏实、细心的品质。”这是张鑫雨老师对王齐宇的印象,“你能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看到他心无旁骛、沉浸在化学世界中求知的身影。”
学生勤学好问,老师诲人不倦。就这样,一次次克服困难,一次次勇往直前,最终,王齐宇成为团队中最终留下的十几人之一。
王齐宇和李显伟老师讨论问题
03
强大后盾
学校英才学院致力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不仅建立了众多先进的实验室,也搭建了各大学科竞赛的管理平台,默默助推着攀登者前行。
(点击图片,了解“英才学院”更多)
李显伟和张鑫雨两位博士老师,都曾是全国化学竞赛的佼佼者,他俩的组合被大家称为“金牌教练组”。两位老师在指导上分工合作,针对每个同学制定个性化指导方案,帮助学生突破瓶颈、自我超越。
参加竞赛的同学们最常见问题,就是处理日常学习和准备竞赛之间的冲突。面对学生精力分配上左右为难、焦头烂额的处境,两位老师总是能结合自己参加竞赛的经验,给他们心理指导,及时调整指导方案,分担他们在竞赛方面的压力。
化学竞赛金牌教练
金牌教练 PROFILE
李显伟
曾获第23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CChO)决赛金牌;北京大学地球化学专业学士、矿物学专业博士,英国University of St Andrews联合培养博士;北京化学会中学生化学竞赛委员会委员。
金牌教练PROFILE
张鑫雨
曾于2008、2009年两度参加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并分别荣获(省级赛区)二等奖和一等奖,以第一名入选北京队,2010年(决赛)获金牌并免试保送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攻读本科直至博士毕业。
金牌教练PROFILE
沈昊明
北京大学本、硕、博,2020-2022年博士后,主要从事小分子催化反应的实验和理论模拟等研究。曾获2009年全国化学竞赛(省级赛区)一等奖和2010年(决赛)金牌。
除了王齐宇等五位同学获得省一等奖之外,还有数十人获得省级二、三等奖。成绩的背后,不仅有李显伟和张鑫雨两位金牌教练长期的高强度付出,也离不开化学高二备课组、高三备课组的强力支撑,班主任、年级组长老师们与同学们共同陪伴。一人行速,众人行远。团队的力量会继续创造奇迹。
大树的成长,需要土壤、雨露、阳光。一零一的大园子里,都有。
04
学霸秘笈
课内化学,重视体系
在王齐宇同学看来,课内化学课与化学竞赛,在取得好成绩方面还是需要区别对待。如若不然,就会事倍功半。
化学课的学习,要注重化学基础知识的体系化。他推荐《学霸笔记》中的化学读本。
“最好能够一口气翻阅一遍,这样基础知识点就能系统地复习一遍了,经常翻阅提纲和知识点,就能烂熟于胸。”王齐宇说。
评估自己可以采用多题测试法,同一道题从这个角度会解,看看从其他角度是否都能解答出来,均可解答,才叫融会贯通。
考试中读题和利用题内要素答题,题干素材就是答题的范围,会限定得很明确,千万不要忽略它,凭自己想象答题。
2.竞赛化学,善于联想
要多做综合型的难题,发挥自己对化学相关领域的整体联想,体会知识体系的力量。只有让每一个知识点之间都能建立起联系,并且连成“高速网络”,可以快速从脑海中提取,解题思路才不会变僵。
王齐宇同学的化学“日常”
【感受】参加竞赛,磨炼意志
“我第一次为一件事坚持了那么久,高强度、快节奏、猛提升的长期备赛,使意志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磨炼,坚毅的品质才是我最大的收获。”
结语
学无止境,成才也并非一日之功。
兴趣、自律、勤奋、坚持,
英才学院、竞赛课程、金牌教练,
当这些元素融合在一起时,
便会产生神奇的“化学反应”。
每一个与书为伴、刨根问底的深夜,
每一次和老师、同伴的探索与交流,
每一次永不言败、与难题过招,
都是走向成功的“学霸日常”。
END
▻▻▻
审核:陈争 白光耀
往期推荐
▲运动会,这些追风少年太帅啦!
▲一零一中的同学们研究了“抖音”
▲你收到秋天的来信了吗?校园摄影征集
圆明园校区
(本部)
国际教育
中心
温泉校区
石油分校
怀柔校区
矿大分校
大兴分校
上地校区
双榆树校区
一零一
实验学校
实验小学
石油附小
实验幼儿园
请为我们点个“赞”,再点个“在看”,优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