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 | 草原王朝——辽代文物精品展
展览 | NAME
草原王朝——辽代文物精品展
展期 | TIME
2021.1.16—2021.3.28
地点 | LOCATION
福建博物院 6、7、8号展厅
芍药牡丹相间红 春来草色一万里 耆车如水马若龙 契丹家住云沙中 | 萧 总管 契丹风土歌节选 |
一首流传千载的契丹歌谣,描绘出辽王朝的缔造者——契丹民族生活区域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契丹族是公元10至12世纪活跃在中国北方的一支游牧部族,公元916年建立辽王朝,历时二百余年,内蒙古地区是契丹民族的故乡,留存有大量城市遗址与精美文物,这些文化遗产真实地再现了契丹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特色鲜明的丧葬制度、兼容并蓄的文化风采。
五代 胡瓌《卓歇图》(局部)
第一单元 马背上的民族
契丹族是中国古代北方草原游牧民族之一,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称帝,定国号“契丹”,后改称辽。契丹人以鞍马为家、赖毡帐以起居,放牧渔猎是其基本的生活特色。
民族历史
契丹,源于东胡族系,为东部鲜卑宇文部后裔,北魏登国三年(338年)始见于史书,活动在今西拉木伦河、老哈河一带。
射虎图 赤峰市敖汉旗玛尼罕乡七家村辽墓壁画
黑陶鸡冠壶
黑陶盘口瓜棱瓶
游牧狩猎
《新唐书》记载了契丹人早期的主要生产生活方式,“射猎,居无常处”“逐寒暑,随水草畜牧”。
宋辽绘画“骑射图”
云纹鎏金铜马具
海东青纹鎏金铜饰件
政治制度
契丹建国后,拓疆土、备典章,特别是四时捺钵和五京制度首创了北方民族政治体制的统治模式,同时加强了与周边地区的政治经济交往。
仪仗车舆图(摹本) 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床金
沟5号辽墓壁画
灰陶螭首
赤峰市巴林左旗辽上京遗址
第二单元 绚丽多彩的文明
契丹在文化上融汇众长,立足本民族文化并广纳中原及西域各族文化的优秀成果,创造了辉煌灿烂的物质文明。
生活器用
在与周边民族的不断碰撞、融合中,契丹人一方面承袭了契丹传统文化,另一方面采唐风宋韵、融异域风情,兼容并蓄又和而不同,在生活器用上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
“官”字款镶金扣花口白瓷盘
嵌宝石鎏金包银漆盒
鎏金高士图银杯
衣着饰物
契丹民族喜用金银、美玉、玛瑙等作为服饰的装饰,或者用作礼仪器物。在辽代墓葬随葬品及壁画中,都可见盛装男女的服装饰物。
伎乐图(摹本)通辽市库伦旗奈林稿辽墓壁画
八曲联弧形金盒
牡丹纹鎏金银饰
动物形玉佩
黄色花卉纹织锦棉高筒袜
文化艺术
契丹是富于创新的民族,在文字创制、文学史学、绘画雕塑、建筑艺术乃至古代科学、手工业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辽道宗皇帝契丹文哀册、并盖拓片 原件藏辽宁省博物
八角形三彩砚
多元一体
辽国幅员辽阔,境内民族众多,多民族混居的生活方式,决定了其文化的多元共存。
摩羯纹金花银盘
乳钉纹玻璃盘
银釦青瓷执壶
第三单元 生命的遐想
契丹民族很早便信奉“万物有灵”的萨满教,此后佛教、道教也开始流行。由于统治者大力崇佛、倡佛,佛教大为兴盛。此外,受到中原孝悌及丧葬观念的影响,辽代已普遍采用筑墓入殓、陪葬丰厚的土葬。这与契丹习俗中死者着黄金面具、錾花银靴下葬的传统合璧,形成契丹贵族大墓独特的丧葬现象。
颂经图 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东沙布日乡宝山村2号辽墓壁画
金面具
高翅鎏金银冠
七佛贴金彩绘法舍利大塔
木偶人像
吐尔基山辽墓出土彩绘木棺、内棺、棺床
编辑:程茜(信息工程部)
审稿:汪震(陈列展览部)
责任编辑:方晴筠(信息工程部)
最终审稿:龚张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