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 | 自己做个众创玩 - 香港Paperclip
“远方看盘”第三季。
小编最近对众创空间兴趣不减,所以这一季还是它。
——前言——
之前看的两个项目:
上海WeWork,是业界老大在全球网络上迈了一小步。
太古Blueprint,是商业大佬在地产帝国里玩了一小票。
因为母公司足够大,赚钱赚估值的方式足够多,所以就算这两家暂时不赚钱,甚至永远确定完全不赚钱,都没关系。于是看完这两家,没能打消小编心中的疑问:从地产角度,众创空间到底能赚钱吗?
但是这次看的Paperclip就不同了。
它本身就是一个创业故事,是个人独力草创的众创空间,暂时独此一家。只有赚钱,才可持续。其实,WeWork刚成立的时候,也是这样一家小公司。如何赚到第一桶金(或第一笔风投),正是吸引小编去看的点。
——背景——
Paperclip的创始人名叫Deepak Madnani,一个出生在香港的印度裔帅哥。正好本号最近老是不务正业评帅哥。来来来,玉照镇楼(一看就是受过良好教育的高种姓)。
他的主业是在中国设厂做设计制造,专攻教具、文具和家具等(所以才叫Paperclip回形针?那江南皮革厂开的是不是要叫Wallet?)。不过根据他的LinkedIn,似乎更希望把自己定位为一个Startup Coach。
于是他买下了香港上环的一层楼,开始搞Paperclip。
(以下照片大部分来自他们的brochure)
——位置——
上环地铁站步行约8分钟
一栋乙级办公楼的3楼和部分12楼
3楼大约5,000呎
部分12楼大约3,000呎
现在的市场租金大约是25港币/月/呎
放在乙级楼里也有一些现实的坏处
尤其是散售的,比如不提供加时冷气
3楼在七点以后还有换气
12楼是半层,加时连换气都开不了
——装修——
产品和WeWork一样
Hot Desk、Fixed Desk和小隔间三种
面积占比大约是2:3:5
总体来说装修比较简单
颜色用黄色居多,比较跳
但没用特别高级的材料
也没有奢侈的放很多公共空间
比较有趣的设计有两点:
第一
所有小隔间的墙面都放置了铁板
可写可擦
很适合脑力激荡的创业团队
小编这样用Graph来思考的人就很喜欢
第二
有一个可随意调节大小的会议室
平时拆分成两个供租户预定
有活动时可打通用作培训
对内对外接受报名
——服务——
因为老板是外籍,所以整体感觉非常西化
据介绍80%的用户都是外国人
驻场的员工也都和用户们打成一片
算是这个社区的一大特色
一旦形成了这样的客群画像
坏处是目标客群可能会受到局限
好处是客户粘性就能提高
另一大特色是每月提供4-6次培训课程
有教编程这样的硬技能
也有教谈判之类的软技能
有些课程是老板Deepak亲自教的
用户大都可以免费参加
外来的听者需要付费
不失为有效利用闲置时间的好方法
——算账——
报价方面:
Hot Desk(24小时):港币3,800/月
Fixed Desk:港币4,500/月
小隔间:大致5,000/人/月
平均下来算港币4,500/人/月
目测目前空置率80%左右
Hotdesk可以超卖,但不可能比其他类型高太多
也可以先按这个比例
假设8平米一个工位
一共100个工位,每月收45万
有人说这个是自持物业,没有成本
大错!!!
自持物业有机会成本!
租出去能赚20万/月
这样算下来,有125%的Premium
按照传统商务中心100% Premium的标准
(考虑装修折旧、税、人工、水电等)
是真的能赚钱!
还没有算培训的其他收入
——总结——
从财务上来看,Paperclip的这家店成功了!
撒花!
究其原因:
- 乙级楼的租金(机会成本)低
- 装修没有铺张浪费
- 西化和培训氛围做的出色,收入端有粘性
相比之下,太古主动放弃了收入端,上海WeWork则没有控制好成本端,不幸的故事各有各的不幸。
从Paperclip身上,我们看到了WeWork草创阶段的样子。然而这时我们要问多一句,这个模式能够复制吗?能够快速复制吗?
据说创始人在两三年前,曾经积极地寻觅过扩张的机会,但终于没有做实。可能是缺乏资本的助力,也可能是无法控制好租赁和装修成本,抑或没有足够大的有粘性的客群。
创业之路维艰,但小编还是很心动啊!
——往季回顾——
上海:WeWork(后台回复“巴啦啦能量”)
香港:太古Blueprint(链接)
——————
心存高远,脚踏实地
地产于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