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anova | 用Omnichannel来回答“电商是否会取代实体店?”
Wikipedia如是说:
《Havard Business Review》的中文解释是: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传统零售也正在迅速地脱胎换骨,我们有必要赋予它一个新名称——“全渠道零售”。这意味着零售商将能通过多种渠道与顾客互动,包括网站、实体店、服务终端、直邮和目录、呼叫中心、社交媒体、移动设备、游戏机、电视、网络家电、上门服务,等等。这些渠道相互整合,相互呼应,成为全方位的营销力量。
当我们的业内还在讨论“电商是否会取代实体店?”抑或是“O2O”、“互联网+”这些发财捷径的时候,国外其实已经有一个发展得比较成熟的商业概念:全渠道零售 Omini-channel,或许让上述那些讨论变得乏味而幼稚。
简言之,Omni-channel的大体内容如下:
1. 实体与数字商业各有优势,无法简单替代。
(Darrell Rigby 《Omnichannel Retail: Delivering on Customer Expectations》,点击篇末阅读原文可以索取该篇链接)
2. 全渠道零售的重点并不在于单一渠道的开发与实现,而在于消费者在各个渠道间的seamless experience (无缝体验)。我的体会是,仿佛是原本二维的商业世界扩展成了三维、四维(有点三体的感觉……),那么零售的渠道和覆盖也必须扩展到更多维度的世界中。
某次的典型消费体验可能是这样的:
(李飞《全渠道零售的成因、含义及对策》)
但在整个购买过程中,各个环节各个渠道之间可以发生各种排列组合。比如也可能是在实体店完成“信息沟通”、“说服、展示、陈列”,然后在网上去完成实际购买的付款流程等等。任何一个渠道都可以扮演消费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角色。这些排列组合所展示出的复杂世界,让那些所谓的“实体店将变成电商展厅”、“电商取代实体店”之类的论调变得无比幼稚与单纯。而单纯关注打通线上与线下的“O2O”和“互联网+”相比之下似乎也格局过小。
由此带来的改变或许是颠覆性的。
“Omnichannel retailing is not optional."
—Darrell Rigby
对于商业地产业主,我能想到最核心的改变或许是角色的变换。我们必须接受这样一个现实:实体商业将不是消费的唯一场所,这个舞台上将有很多演员(各种渠道),我们只是其中之一。
由此带来的管理变革或许是颠覆性的。比如我想到一点,实体商业可能必须放弃销售额追逐。(当然……这个行当好多玩家都还不会收销售额提成,也不会做销售额管控……)
这件事的三个层次或许是这样的,
1)最傻的土老板,就喜欢收底租,多数都不会收提成。或是完全不看重提成。一个场子可能到头来没几个铺子能交提成。
2)专业的玩家非常看重销售额管控。目标是所有的商户都要能拿到营业额提成,拿不到即是经营不健康的表现,或整改或出场。由此,通过销售额的管控,实现业主与商户的共赢,并取得项目的超额收益。(比如:Casanova | 500元/平米/天的商场租金怎么做到?)
3)而未来,实际的最终销售行为是否在商铺内完成(并计入营业额),变得完全不重要了。所有的渠道都在消费过程中扮演与切换不同的角色,销售只是其中一环,光凭借销售额也无法再去合理判断运营健康程度。实体店面对不同的消费者,需要在龙套与主角间不停切换,完美实体店的标准必然变成能够扮演好消费流程中的各种角色。作为业主,原有的管控体系将失效,我们必须去开发一套除了营业额管控之外更加客观、更加全面的新体系。
除此之外,商业地产如何主动拥抱Omni-channel?
开个公众号?开个天猫店?做个飞凡网?搞个喵街那样的APP?或许都太简单与片面。基于全渠道的角度出发,我觉得需要的应该是一个覆盖所有渠道、所有零售角色扮演的消费体验改进计划,这样的内容并不需要太多的高精尖科技和奇思妙想,反而是一个系统的、运筹的、执行的事情。这样的事情似乎更加趋于回归“积硅步以致千里”的行业本真。但好像还没看到业内做这样的事情。
以上仅是窥豹一斑。Omni-channel必然会将行业引导至无限的未来。如果有新的体会,将来再写。期待与大家交流。
-----------------
脚踏实地,心存远方
地产与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