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军每日一案 Xuejun Daily Case: 大湾区规划落实之随想(之一)

张学军 学军每日一案 XueJun Daily Case 2019-04-29



大湾区规划落实之随想(之一:人才篇)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

副庭长  张学军



对于大湾区规划的出台,用千千万万人“翘首以盼,摩拳擦掌”来形容,并不为过。

民间第一时间有了不错的解读,曰:

香港:弄钱

深圳:设计研发

佛山东莞中山:生产

江门:承包食堂

惠州肇庆:招工,种菜

广州:疏通上下关系,把货批发给内地

澳门:小赌怡情

珠海:休闲生活

虽是民间笑谈,却也兼顾了各地经济特色,体现了优势互补,堪称落实中央大湾区规划“最接地气版”。

大湾区建设在下一个40年中能否成功,其历史地位相当于中国的第二次改革开放。因为第一次改革开放的龙头,就是深圳。从特区建立之日开始,中央和广东全省上下,利用深圳毗邻香港的优势,解放思想,放开体制束缚,搞活民营经济,不吹牛不作假埋头求发展,才有了这四十年之辉煌。

要做到第二次腾飞,看看目前广东的情况,冷静下来想一想,其实大湾区建设首先最需要的是:人才。

就以知识产权领域为例,要完成大湾区规划中关于引领创新、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的任务,就急需兼备以下条件的专才:1.实际处理过一大批知识产权授权、保护案件和知识产权市场化项目;2.对目前国际国内知识产权难点热点问题有分析和研究成果;3.精通英语;4.具有优秀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

然而环顾广东的情况,兼备该等条件的人才远远比不上北京和上海;即便以后打通香港到内地就业的通道,香港知识产权人才也需要本地化的漫长过程。

之所以广东知识产权人才不够充足,与大湾区的体量不匹配,原因就在于本地高校的知识产权学科建设还极其薄弱。而近十几年来,外地优秀大学的毕业生也并不将广东视为就业首选地。 天长日久,遂造成此困难局面。

大湾区建设,蓄势待发,相信任何人都阻挡不了国人这种求改革,求发展、求富裕的内心渴望。大湾区建设,除留住本地人才外,还急需延揽外地人才。期待像第一次改革开放时大家“下广东”“闯深圳”时一样,掀起第二个奔赴如火如荼改革开放前线的潮流。更期待每个人都能明白“人才是国家的”这一大局,不要做人才流动的“阻水坝”和“堰塞堤”。


写于2019年2月22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