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4.4《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微课视频辅导+练习

点右边关注我→ 绿色圃六年级资源 2021-08-08

(视频最大化,横屏观看,视觉效果更佳哦!)


课后作业




教学设计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比例尺的意义等基础知识而进一步学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一方面巩固比例尺的意义,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一下比例尺与几何学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

难点

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直尺、练习纸张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情境演示:呈现图片在电脑上拖动鼠标并把长方形图片放大的情境。

谈话:把放大前后的两幅画相比,你能发现什么?

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相比,其中的变化又有什么规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平面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这就要涉及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平面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组织学生讨论:“把下面的和长方形缩小,使缩小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对应边长的比为1:2”是什么意思?怎样缩小才能符合这个要求?让学生试着在方格纸上缩小三角形。

2.课件出示两幅图片的边长。(原来三角形的直角边长分别为8厘米,8厘米;缩小后角形的直角边长分别为4厘米,4厘米。)

请同学们观察、比较缩小后的三角形和原三角形,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让学生展示交流,学习放大的方法。

谈话:放大后图片的长是多少?原来图片呢?我们把这两条边叫做对应边。

放大后图片和原来图片对应的长有什么关系?(缩小后的长是原来的二分之一,缩小后的直角边长长和原来的边长的比是1:2)我们就说把原来的长按1:2的比缩小。

缩小后的图片和原来图片对应的边分别是多少?它们有什么关系?

教师小结:(课件同时出现边长)把三角形边长都缩小为原来二分之一,放缩小后的长方形和原来长方形对应边长的比是多少?(1:2)这就是把原来的长方形按1:2的比缩小。 

3.谈话:如果反过来,把第二幅图变化成第一幅图,对应的长发生了什么变化?宽呢?缩小后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的对应边的比是多少?我们就说把第二幅图按1:2的比缩小。对应的长和宽是原来图形的几分之几呢? 

4.长方形的缩小问题参照三角形的方法进行。

学生在书上画出按指定的比缩小长方形。

学生结合自己画出的图形说说怎样画的。(课件演示)

教师小结:按1:2的比缩小这个长方形时,把它的长和宽按1:2的比缩小

5.“试一试”是学习把图形按一定比缩小的知识。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参照把图形放大的方法独立完成,然后引导学生交流。交流时,重点关注数据及画图的方法, 发现问题,要有针对性指导、纠正。

设计意图:设计了“观察具体现象—提取本质特征—揭示概念—概念延伸与完善”的教学线索。首先,呈现电脑上放大长方形画面的情境,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图形的放大上,初步感知图形放大是整体性的变化,它的每条边都变长了,面积也变大了。接着,给出长方形画放大前与放大后长、宽的数据,让学生分别研究两幅画的长有什么关系,宽有什么关系,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长的变化和宽的变化是一致的,可以用相同的倍数或比来描述。在此基础上,教材及时归纳学生的研究与发现,揭示长方形按2 ∶ 1的比放大的含义,使新的数学概念植根于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三)巩固新知:

 1、学生自己处理课本64页自主练习第一题,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做题中的错误。

2、(1)图中(    )号图形是1号三角形放大后的图形,它与原图形对应边的比是(    ):(    )。

(2)图中(    )号图形是1号三角形缩小后的图形,它与原图形对应边的比是(    ):(    )。

(3)图中(    )号图形是2号三角形放大后的图形,它与原图形对应边的比是(    ):(    )。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我每天获取最新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