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3.1《比例的意义》微课视频辅导+练习
(视频最大化,横屏观看,视觉效果更佳哦!)
电子课本
课后作业
先
思
考
再
看
答
案
教学设计
教科书第40页。
u 教学提示:
主题图:着重突出了小朋友在校园内测量旗杆影长的场面。从而引出“通过测量影子的长度把旗杆的长度计算出来”的策略,这里并不要求计算,为后面的比例教学创设了情景,提供了课程资源。
例1是教学比例的意义。一是可以让学生实际测量提供素材;二是观察例题插图引出表格;三是重点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表中数据并展开讨论;四是发现6∶2和9∶3的关系得出构建比例式并根据这种相等关系总结出比例的意义。
u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探讨“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主动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愉悦。
u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u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扑克牌10张(A~10),圆规一个。
u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出示教材章前图
谈话:同学们,每周一的早上我们学校都要举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那么,你们对国旗都有哪些了解呢?(生自由回答)
我们学校升国旗时,五星红旗冉冉升到旗杆的顶部。但是同学们有谁知道我们学校的旗杆有多高吗?
你有什么办法测量出旗杆的高度呢?
预设:可以通过测量旗杆的影子的长度来测量旗杆的长度。
那么应该怎样操作呢?其中的依据又是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情景,结合情景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自然的引出比例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探究比例的意义
出示例1:两组同学同时在操场探讨竹竿长与影子长之间的规律。
观察上表,你能写出多少个有意义的比?并求出比值。把这些比都写出来。
学生讨论并写出比,完成后抽几个学生的作业在讲台上展示,教师选几个有代表性的比在黑板上板书。
观察这些比,哪些能用等号连接?把能用等号连接的比用等号连接起来。
揭示比例的概念,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什么是比例?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比例的意义。并板书——比例的意义
2.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问题:2∶9和3∶6能组成比例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看什么?(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
(2)如果不能很快看出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怎么办?(化简)
(3)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比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
指导学生总结出“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要看他们的比值是否相等。”等有关知识,然后再试判断4∶7和80∶140能否组成比例?并说明理由。
组织并指导学生完成书上第41页课堂活动第1题。
两人一组,从十张扑克牌中任意抽出4张,看看牌上的数(A代表1)能不能组成比例。
【设计意图:课堂活动通过做游戏的方式,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方法,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游戏中获取了知识。】
3.认识比例的各部分
引导学生思考:在一个比例里,有四个数,这四个数分别叫什么名字?能不能根据比中的各项的名字试着给比例中的各项命名?
指明学生回答。揭示比例的各部分名称:在一个比例中,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3∶2=9∶6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
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出:在比例里,靠近等号的两个数是内项,剩下的两个数是外项;如果写成分数形式,那么可以用交叉的方法找出比例的内项和外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总结,学生对于自己总结的知识记忆深刻,掌握的更加牢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