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5.2《认识比例尺》微课视频 | 练习
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1. (1)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2)5000000 50 (3)图上 实际 1000cm 10m (4)1cm 100m2.(1)1:8000 (2)画图略 因为比例尺不同,所以画出的示意图大小不相同。 3.1:30000 4. 1:20005. 25.12÷3.14÷2=4(m) 2cm:4m=1:200教学设计
教科书第68页例1、例2,认识比例尺和比例尺的分类。 u 教学提示 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可以看作是比的应用。在“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学习中,对按一定的比例画图形的相似图也有了了解。这些都是学习比例尺的基础。 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例1是以在方格纸上画会议室示意图的形式,一方面回顾按一定比例把图形缩小的画法,另一方面沟通按比例画图与比例尺之间的联系。为比例的出现作铺垫。 例2包括两道小题,第(1)小题让学生认识数字比例尺,理解数字比例尺的含义。第(2)小题让学生认识线段比例尺,理解线段比例尺的含义,并进行简单的应用,通过应用归纳出比例尺的定义。u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操作、观察、思考、归纳等学习活动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正确计算比例尺,能读懂不同形式的比例尺。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u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u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中国地图。 学具准备:尺子、格子图等。u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投影演示:出示两张大小不同的中国地图。让学生观察 教师谈话: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学生回答。(可能出现:形状没变、大小变了。) 教师:想知道地图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板书课题:比例尺的意义和分类)【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从而引出比例尺,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有关比例尺的内容。】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比例尺。 教师出示教材68页例1。 谈话:同学们,学校要盖一间会议室,会议室的长是12米,宽是6米,现在老师就请你们当一回小小设计师,将会议室占地的平面图画在老师发给的边长为1cm方格纸上。 投影出示画图要求: ①确定图上的长和宽; ②个人独立作出平面图(方格边长是1厘米); ③写出图上的长、宽与实际的长、宽的比,并化简。 学生独立画会议室的示意图,教师巡视并指导。 学生画完之后同桌之间交流,教师挑选两名同学画的图(大小不同)投影展示。 教师: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两名同学画的示意图,你发现了什么?(大小不同)会议室的大小是一样的,为什么两名同学画出的图形不一样大呢? 让学生小组内议一议,两人画的是同一间会议室,为什么画出来的大小不一样。 学生经过思考,小组内讨论,交流汇报。 学生可能回答,两个同学采用的比例尺不同。 让两名同学说一说自己画的图: 生1:我画的图是用1方格的边长表示3米,画出的会议室的长是4格,宽是2格。 生2:我画的图是用1方格的边长表示2米,画出的会议室的长是6格,宽是3格。 2.认识比例尺。 教学例2:看一看,议一议。 课件出示例2(1)主题图。 同学们请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图形后发现图形的指向标,发现图上标有比例尺。 教师:这张三峡库区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它表示什么意思? 同桌互相说一说比例尺是多少?它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比例尺1:4600000,表示图上距离1cm相当于实际距离4600000cm,也就是46km。 然后紧跟课堂活动(教材第69页课堂活动第3题):讨论比例尺1∶10和10∶1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这两个比例尺又有什么区别? 学生讨论后发表意见,教师给予鼓励性评价。 教师说明:1∶10是缩小比例尺,10∶1是扩大比例尺,缩小比例尺前项是1,扩大比例尺后项是1,图距与实距的单位是相同的。 介绍数字比例尺。 教师:1:4600000和10∶1和1:10这些比例尺都是用数字表示的,我们把它叫做数字比例尺。 认识线段比例尺。 课件出示例2(2)主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