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3.9《按比分配问题(1)》微课视频 | 练习

点右边关注我→ 绿色圃六年级资源 2021-08-08


同步练习

一、甲、乙两数的平均数是56,甲与乙的比是4:3,甲、乙各是多少?

二、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88厘米,长与宽的比是4:7.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厘米?

三、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70厘米,一条腰与底边长度的比是3:4,这个三角形的底边是多少厘米?

参考答案

教学设计

按比分配问题(一)

教材第59、60页的内容以及练习十的第1~3题。

1.使学生理解按比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分配的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使学生学会解答按比分配的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3.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验算的习惯。

1.按比分配问题的特征和解答方法。

2.找出总数量所对应的总份数。

课件。

1.学生口头解答下面的应用题。

把12张画片平均分给甲、乙两个小朋友,他们各分到多少张画片?

教师提问:这12张画片是按怎样的方法分配的?(平均分配)

2.教师谈话,引出课题。

平均分是把一个数量按1∶1的方法进行分配,每一份的数量都是同样多的。它的解题思路是用总数量除以总份数等于平均数即每份数。在实际生活中常常把总数量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而不是平均分。如把12张画片按2∶1分给甲、乙两个小朋友,求他们各分到多少张画片,这就不是平均分了。这种分配方法叫作按比分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按比分配。

板书:按比分配

教师提问:按比分配是把一个数量按什么进行分配呢?

学生思考。

小结: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这种分配方法通常叫作按比分配。

教师指出:按比分配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药水的配制、混凝土的配制等。


1.教学例11。(出示例题)

学生先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和问题,教师提出下列问题:

(1)分什么?总量是多少?

(2)按照什么分配?

学生回答后,教师要让学生着重理解“使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这句话的含义。请学生讨论发言。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可以在图上分一分。


使学生明白:这句话的意思是把30个方格平均分成5份,3份涂红色,2份涂黄色。

(3)红色方格和黄色方格各有多少格?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让学生用两种方法计算,并说一说思路。

方法一:3+2=530÷5×3=18(格)30÷5×2=12(格)

这种方法是把各部分的比看作各部分的份数,按份数和总数量的关系进行思考,先求每份数,再用每份数分别乘各部分的份数。


这种方法是先把各部分的比转化为各部分分别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然后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求出各部分的数量。

教师指出:今后我们在解答按比分配的问题时,最好用方法二来解。

指导学生检验结果。

提问:你能用什么方法验证结果是否正确?

学生讨论,交流。

方法一:18+12=30(格) 把两部分量相加,看是不是等于总量。

方法二:18∶12=3∶2 求出两部分量的比,看化简后是不是等于3∶2。

2.完成教材第60页的“试一试”。

学生先试做,然后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完成教材第60页的“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总结归纳。

引导学生观察前面解答的几道题,想一想它们的结构特征是什么,要分几步去解答。

让学生明确:按比分配问题的结构特征是有总量和比,求分得的各部分的具体数量。它的解题步骤和方法是:①先看分什么,总量有多少。②再看按什么来分。③求出总份数。④求各部分占总份数的几分之几。⑤求出各部分的具体数量,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应用题来计算。

5.应用各种方法,灵活解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61页练习十的第1~3题。

引导学生说说解题思路,集体交流。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我每天获取最新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