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4.1《 圆的周长》微课视频 | 练习

点右边关注我→ 绿色圃六年级资源 2021-08-08


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1.【答案】8;25.12

【解析】【解答】(1)直径:2×4=8(分米);(2)周长:2×3.14×4=25.12(分米);答:它的直径是8分米,周长是25.12分米,故答案为:8,25.12

2.【答案】(1)2(2)4(3)12.56(4)24 

3.【答案】4;8;25.12;40

【解析】【解答】根据图可知,半径是4,直径是8,则周长为3.14x8=25.12厘米。长方形的周长为(12十8)x2=40厘米。

教学设计

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2~46页。u     教学提示   圆的周长是指围成圆的封闭曲线的长度,圆的周长一般用字母“C,,来表示。可用绳测法、滚动法等动手操作的形式解决圆的周长问题,在操作中加深对圆这个封闭曲线图形的认识,再从操作提升为总结性地引入圆周率与直径、半径、周长的关系,使知识上升为用公式法来解决圆的周长。u    教学目标 1.在观察、讨论、测量等活动中,经历探索圆周率以及总结圆周长公式的过程。    2.认识圆周率,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能运用周长公式正确进行计算。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圆周率的探索历史,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能灵活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   学生以合作实践,讨论交流的方式探究圆周率的含义,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灵活运用公式求圆的半径和直径。u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模型圆,几个直径不同的圆,线,直尺。学生准备:每组1份实验报告单、圆形纸片、1元硬币、1条大约100厘米的没有弹性的线,直尺。u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屏幕显示教材第42页情境图) 

 师:同学们,你们能从图中看到什么?想说些什么?

    生1:一位小朋友和他的爸爸妈妈去郊游。    生2:他们去的地方景色很美。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那么车轮转动一周,谁的车走得远?为什么?小组讨论?(教材第42页议一议)    生:爸爸的自行车车轮转动一周,走得远,因为他的自行车车轮大。    师:很好,咱们一起来看。(课件演示动画随鼠杯点动,围成车轮的弧线闪动)    生:我发现车轮转动一周走的距离就是车轮一周的长度,也就是车轮的周长。    让学生描述其他物体上圆形的周长。(圆桌、洗脸盆、光盘等)    教师在黑板上用圆规画一个圆,并说明什么是圆的周长。  (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  师:车轮转动一周走的距离和什么有关系?(教材第42页议一议)  学生通过思考交流,初步感知车轮的周长与车轮辐条的长度有关,也就是直径(或半径)有关,学生很容易联想到圆的周长和直径有关。  师:同学们说的对不对呢?下面我们来继续研究圆的周长    板书:圆的周长。    二、探究新知    1.探究圆的周长。    (1)测量方法。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准备的一元硬币指出它的周长,想—想怎样才能知道硬币的周长是多少呢?  生:可以通过测量。  师:你准备怎么测量?先独立思考,然后把你的想法与同桌交流。(学生交流)    师:同学们想出办法来了吗?谁来给大家演示—下你是怎么测量的?学生演示测量方法:滚动法、绕线法。

  师:刚才同学们用的滚动法、绕线法都是曲线化为直线,再去测量直线的长度,这是“化曲为直”转化的方法,这种转化方法在数学学习中很常见。设计意图:通过尝试性地实际测量,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也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化曲为直”的思想。(2)探究公式。  师:(出示一个更大的圆),怎样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呢?(学生纷纷上台,测量)  师:这样测量你有什么感想?  生:太麻烦啦。    设计意图:使学生发现测量的局限性,并产生探究一般方法的迫切愿望。  师:是啊,看来用滚动法、绕线法可以测量出圆的周长但有—定的局限性,我们能不能探讨出求圆周长的一般方法呢?  生:如果有计算公式就好啦。  师:是啊,用公式来计算是很方便。大家知道,半径越大,直径越大,囡就越大,即圆的周长越长,那圆的周长和直径到底有什么关系呢?现在小组合作,测量三个大小不同的圆形纸片,把数据填在下表中。(教材第43页例题1)

周  长
直  径
周长÷直径
1号



2号



3号



  计算可用计算器进行,测量结果精确到1毫米,计算结果保两位小数,交流各组测量、计算的结果,尽可能多地展示每个小组的结果,使数据带有普遍性。  师:观察得到的数据,有什么发现?  生: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师:很好,刚才,同学们测量了大小不同的圆,但却有相同的发现: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其实这个倍数是一个固定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通常用字母π表示。  板书: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圆周率。  师:刚才我们用几分钟的时间,发现了人们用几千年时间才研究出的结果,同学们真了不起,经过周密的计算,现在我们知道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板书:π=3.1415926……  自学资料,激发情感。让学生阅读第43页“兔博士网站”的内容,了解圆周率及其发展史。  师:圆周率π的值到底是多少呢?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教材第43页的“兔博士网站”。(课件出示)你知道了什么?(生自由发言)  生: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它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  生:比外国的数学家得到相同结果要早约1000年。  师:同学们看得很仔细!大约公元1500多年前,中国有位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他计算出圆周率应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个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的人,他的这项伟大成就比国外数学家得出这样精确数值的时间至少早一千年。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读“兔博士网站”的内容,让他们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同时,使学生认识无限不循环小数的特点,并产生为了计算方便取近似值的需要,从而更轻松地体会数学知识;同时也了解到先人的探索精神,产生崇敬之情,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师:在计算时我们利用这个数据方便吗?  生:不方便。  师:因此,为了计算方便,计算时,我们只取它的近似值。保留两位小数,π≈3.14(板书) 师:你能根据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来计算圆的周长了吗? 生: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师: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π表示圆周率,d表示直径,那么如何用字母表示求圆周长的公式?(学生说,教师板书:C=πd)师:那如果C表示圆的周长,π表示圆周率,r表示半径,如何用字母表示圆的周长呢?生:先把直径求出来,根据d=2r,再求圆的周长,即C=2πr。(教师板书)    2.解决问题。    师:看来我们只要知道了圆的直径和半径就能求出一个圆的周长,现在我们就来解决—些实际问题。(出示教材第44页例题3)    (1)读题,说说金属条的长指的是什么?(镜面的周长)    (2)题目中已知的条件是什么?怎样求镜面的周长?    让学生做,学生计算时,教师深入到学生之间,及时指导学生。再组织学生交流。     四、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1.小强每天绕直径为20厘米的花坛跑15圈,每天要跑多少圈?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读题,了解小强每天跑15圈的长度就是求花坛的15个周长。学生先独立做再交流,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求圆周长问题的综合应用。培养学生灵活解题的意识。    2.一个时针的时针长12厘米,这根时针的尖端24小时走了多少厘米?    在教师的引导下读题,学生明白时针实际上是圆的半径,且时针24小时会转2周。    此题比较难,学生之间可以合作探究后再解决。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我每天获取最新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