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与解读(推荐收藏)
请老师和家长保存好下面资料↓
请老师和家长保存好下面资料↓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第一部分 教材概貌
一、教材的主要内容
◎按专题分成6组,课文每组4~5篇不等。第六组为综合性学习。
◎精读课文10篇,略读课文11篇。
◎口语交际、习作各5次(有的合有的分,有的提供多个角度)
◎安排“古诗词背诵”和”综合复习”板块。
◎生字:写80个(六年级不再安排认读字)
二、教材的专题设置
◆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设计六个专题。依次是:人生感悟;民风民俗;深深的怀念;外国名篇名著;科学精神;难忘小学生活。
◆本册专题的主要特点:
(1)越来越关注儿童与社会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外部生活,体现出高年级学生心理的特点。
(2)课文的安排更加灵活。
(3)体现和初中的衔接与过渡。
(4)安排具有总复习性质的“古诗词背诵”和“综合复习”。
◆教学时多从文化角度来思考各个专题:
(1)人生感悟——精神文化
(2)民风民俗——民俗文化和传统文化
(3)深深的怀念——革命文化
(4)外国名篇名著——多元文化
(5)科学精神——科学文化
一、选文更多考虑名家名篇
1、选材标准
• 文质兼美
• 有一定内涵
• 汉语表达比较纯正
• 语言文字上有可以抓住的“点”,能给学生提示一些读写方法。
• 在题材和体裁上都注意拓宽,更重视文学味。
2、选入中外名家的作品:
朱自清、林清玄、丰子恺、老舍、何其芳、安徒生、契诃夫、笛福、马克• 吐温、梁衡……
3、不少课文“文学味儿”浓:
《匆匆》《灯光》《卖火柴的小女孩》《跨越百年的美丽》……
二、专题更多考虑读写点
☆ 从人文和读写训练点两个方面安排专题,达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防止“语文”的弱化。
☆各个专题的读写点
(1)人生感悟 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2)民风民俗 详写和略写
(3)深深的怀念 课文的叙述顺序
(4)外国名篇名著 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关注人物命运;学习浏览;读整本书
(5)科学精神 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
(6)难忘小学生活 综合性学习
三、内容更多考虑过渡与衔接
1、结构与思路体现教材的连贯与一致
☆“双专题”性质:兼顾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和学习能力、习惯的培养
☆导语:激发兴趣,提示、布置单元学习内容
☆课后题和连接语: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并注意突出单元学习重点
☆词语盘点:方便学生自测自查。
☆口语交际•习作:结合单元知识积累,注重由读到写的迁移
☆回顾•拓展:归纳、梳理,适当拓展,引向课外
2、内容与呈现方式,向初中教材过渡
中小学教材衔接应“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同”——编写理念;“异”——各学段梯度与衔接。
(1)专题设置,贯通一致。
【1】专题设置的人文内涵前后贯通。
●六年级下册导语提示的专题主要内容:
一、平凡的小事可以使人有所感悟,受到启发体会作者是如何感悟生活,获得人生启示的。
二、不同的民族,有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感受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缅怀革命先辈,继承光荣传统。
四、阅读外国经典名篇名著,了解不同国家多样的文化。
五、感受科学家们伟大成就背后所透出的科学精神。
【2】 读写训练点的设置体现梯度与衔接。
(2)课文选编,注重衔接。
●名著导读与鉴赏,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视野,训练浏览。
长篇:《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梗概 精彩片段)
●文体多样,六年级下册让学生初步接触议论文。
第三学段的文体阅读要求:
“阅读叙事性作品”“阅读诗歌”和“阅读说明性文章” 。
第四学段的文体阅读要求:
增加了“阅读科技作品”和“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 。
●文言文学习的编排。
(3)体现弹性,留有空间。
【1】略读课文的安排。
【2】阅读链接的呈现方式与用途。
◎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作为课后思考题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渗透对比阅读的理念。
【3】古诗词背诵单独安排,与初中教材一致。
第三部分 教学建议
一、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一)学生进入最后一个学期前,教师首先要思考,学生是否具备了以下基本语文能力——
(1)认识至少3000个常用汉字,具有较强的独立阅读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2)学生喜欢习作,表达比较流畅且错别字较少。
(3)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
(4)学生喜欢语文,发言积极,思想活跃。有基本的道德判断能力和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感情。
(5)学生掌握了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具有比较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如查字词典的习惯、课外阅读的习惯,等等。
(二)学生还可能存在哪些语文学习的问题?
(1)语文学习的兴趣开始减弱,上语文课、课外阅读和进行语文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2)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书面语言问题较多;
(3)有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欠缺,胆小,很少当众发言。
(三)教师的反思:
☆学生的上述情况哪些是教师教学问题?哪些是学生个人问题?
☆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不是根据课程标准或者教参设定学习目标?
☆关注本地区毕业测评的动向,需要适当补充哪些教学内容?
☆经过最后一学期的语文学习,我打算帮助学生在语文素养方面达到什么程度?
☆初中的语文教学有什么特点?应该如何过渡?
☆归结为一句话:最后一个学期的语文教学我打算干些什么?(突出重点、弥补不足、总结提高、平稳过渡)
(四)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第三学段(5~6年级)的教学目标
●阅读方式
朗读: 第三学段(5~6年级)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 第三学段(5~6年级)默读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300字。
浏览:第三学段(5~6年级)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其他:第三学段(5~6年级)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
●词句积累、标点运用等
词句:第三学段(5~6年级) 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标点: 第三学段(5~6年级)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训练点
第三学段(5~6年级):
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会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文体能力要求
第三学段(5~6年级):
(1)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2)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第三学段(5~6年级):
(1)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2)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3)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习惯与积累
第三学段(5~6年级):
(1)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2)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二、生字生词教学建议
1、结合本课的生字,帮助学生总结、归纳、辨析相近或相类的字(可以用一些随堂练习来进行)。
2、不要脱离开语言环境进行字词的解释,不作词性、词类的分析。
3、少数不认识的生字,除了让学生查字典认识外,也可以鼓励学生运用一些识字方法先猜一猜,再核实。
4、写字时参考“词语盘点”,尽量结合着词语来写,对学生习作中容易出现的一些错别字,注意帮助学生改正。
5、在正确、美观的基础上,逐步要求有一定的速度。
三、阅读教学建议
1、目前阅读课存在的一些问题。
(1)朗读太多,由过去一段一段的讲变成了一段一段的读,让学生觉得乏味。
(2)对课文作图解式、结论式的说明,缺乏对学生体会过程的引导。
(3)带领学生体会表情达意的办法不够多,容易变成单纯的知识讲解。
(4)问题不是设置在有疑处,虚假的一问一答。
(5)教学过程枯燥僵化,缺乏有创意的设计。
(6)太局限于教材,对课外阅读缺乏指导。
2、把握“读”与“讲”的关系。
(1)高年级的“读”重点是默读,是有一定速度的默读。
(2)不是所有的文章、所有的段落都适合朗读,选取值得积累和体验的段落朗读。
(3)朗读要讲究层次和实效。
(4)“讲”主要是方法的引导和渗透。
(5)不同类型的课文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3、注重对课文的形象感受。
(1)充分发挥朗读的熏陶感染功能,但“读”并不是体验和感悟的唯一方法。
(2)“形象大于思想”,感受形象比抽象特点更重要。
(3)从“客观”的分析走向入情入境的体验和感悟。
(4)适当使用教学媒体,防止图解文本。
4、从课文中学习表达方法。
(1)引导学生注意课文的表达方法,包括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不要只归结“总—分—总”之类的结构概括。
(2)细细体会表达的特点和好处,避免只讲修辞术语。
(3)多读多背积累表达方法。
(4)引导学生像作家一样思考:如果你来写,会如何表达?
5、掌握提问的技巧。
(1)要设计好关键性的问题,既能启发学生思考,又可以给学生提供较大的自主学习和发展的空间。
(2)要用好、用足课后的思考题。
少提小问题,多提大问题;少提事实性的问题,多提诠释性的问题;少提认同性的问题,多提批判性的问题;少提简单陈述的问题,多提创意思考的问题。少提封闭性的问题,多提开放性的问题。
6、突出课文学习的重点。
不要面面俱到、千篇一律,设计教学有点创意;
●一些课文教学重点的提示如下:
《文言文两则》:
☆朗读是第一位的,以感受为主;用一些学过的成语故事来导入,让学生感受两种语言方式的不同;不宜采用逐词逐句对译的方式;对文中蕴涵道理的讨论适可而止;一则精讲,另一则适度放手自学。
《匆匆》:
☆写作背景不必过多交代,重在让学生知道珍惜时间;修辞手法重在体会这样用的好处而不是判断何种修辞手法;朗读、感悟优美的语段;让学生像作家一样思考:如果你来写一篇要珍惜时间的文章,你会怎么写?
《北京的春节》
☆了解详写和略写的方法;感受北京语言的味道和谈话式的文风;文字的背后是对传统文化的眷念和对老北京的爱;“阅读链接”的使用。
《藏戏》
☆可作课前布置,搜集相关资料。整体把握,不宜肢解课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切忌面面俱到。
《为人民服务》
☆感受演讲词的文风;充分理清文章脉络;说理深入浅出、思维缜密、说服力强;让抽象的道理形象化,用具体的人和事来帮助理解;适当运用其他学习资源,如电影《张思德》,缩短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情感距离。
《鲁滨孙漂流记》
☆激趣入手,方法贯穿,加强互动。阅读“梗概”后大致了解全书内容;“精彩片段”教学前要介绍前因后果;激发学生阅读全书是教学的重点;可以先布置学生阅读全书,然后通过“班级读书会”来讨论交流。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初步接触论说文体,以感受为主,少用些术语;重在对科学精神的把握,少点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三个事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你觉得通过这些事例作者的观点表达清楚了吗?如果你想表达一个观点,会通过什么样的事例来说明?
7、“古诗词背诵”的使用
不必占用教学时间来讲解:利用注释了解诗词的大致意思,重点在背诵上。
8、“综合复习”的使用
● 编排目的——
☆提供复习的材料。
☆提示复习思路和复习方法:选择贴近学生阅读能力的材料,并凭借阅读材料设计能锻炼和检测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题目,使学生在独立阅读和独立完成题目的过程中,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巩固和提高。
●九篇文章涉及到的语文能力:
朗读、默读程度适合的文章;借助字词典或联系上下文认字、理解词语;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叙述的顺序;联系实际谈谈阅读的体会感受;仿写、缩写、写读后感;复习写信这一最常用的应用文。
●角色定位
☆充分体现学生的自学自练、自测自评;
☆教师的任务是提出要求和酌情检查。
●所用说明
☆可以全部使用,也可以选用一部分;
☆可以在期末总复习时集中使用,也可在全学期的教学过程中分散安排。如果分散安排,有的可以与课文的教学适当联系。
——END——
——END——
别忘了文末【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