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全世界一半肝癌患者在中国
上周,《重大突破!癌细胞,竟被中国医生用小苏打“饿”死了》这篇新闻受到关注: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的胡汛教授和浙二放射介入科的晁明教授团队,在40位晚期肝癌病人身上尝试了一种为“TILA TACE”的治疗,有效反应率100%,“目前初步统计,病人的中位生存期,已超过三年半;后续还需要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如果证实有效,对肝癌治疗来说,确实是一个飞跃。”两位专家表示。
胡汛
晁明
肝癌治疗上的突破,对于全世界范围特别是中国的患者来讲,意义重大。资料显示,全世界50%以上的新发和死亡肝癌患者发生在中国。世卫组织预计,如不采取紧急行动提高治疗的可及性,2015至2030年间中国将有约1000万人因肝硬化和肝癌死亡。这不禁让人发问,中国的肝癌患者为何如此之多?
肝癌大国:中国
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世界癌症报告2014》指出,2012年中国新增肝癌病例数和死亡病例数均占全球新增病例数和死亡病例数的一半以上。2012年我国新增肝癌病例394770例,占到了全球肝癌新增病例的50%。我国肝癌死亡病例也居高不下,死亡率仅次于肺癌。
在中国,肝癌发病率高于0.02%以上,而欧美大部分地区肝癌的发病率只有0.005%左右。用“肝癌大国”来形容中国,并不为过。
曾有美国科学家针对美国的白人和在美国出生的中国人的肝癌发病率进行统计研究。结果显示,在美国出生长大的中国人肝癌发病率比在中国出生长大的中国人低3倍。研究认为,中国的环境比美国更容易让同族人得肝癌。数据落差巨大的背后,到底有着哪些“环境”因素在作祟呢?
乙肝成主因
肝炎--肝硬化--肝癌,被称为肝癌三部曲。肝炎病毒感染是肝癌发生的最主要原因。临床调查资料显示,病毒性肝炎约有10%会发展成慢性活动性肝炎,而慢性活动性肝炎中有50%可发展成肝硬化,肝硬化发生肝癌的几率约9.9-16.6%。其中以乙型肝炎为主,其次为丙型肝炎。因此,慢性肝炎和肝硬变常常是肝癌发病的基础,其中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为主要危险因素,两者联合所致肝癌占全部肝细胞癌发病数的80%以上。其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为发展中国家肝细胞癌的主要病因,,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为发达国家的主要病因。
据估算,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约9000万人,其中约2800万人为慢性乙肝患者。麦肯锡公司新出的报告《中国创新》提到,每10万个人中,急性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患病人数,中国有963例,美国有35例,中国是美国的28倍。
而中国的乙型病毒性肝炎患病率为71%,美国为11%,中国是美国的近7倍。
巨大的乙肝病毒携带人口基数,为肝癌的肆虐提供了“温床”。
但是,为什么我国会有这么多乙肝病毒感染者呢?追根溯源,这在于国内早期医疗条件差及防控机制不足。乙型肝炎主要通过母婴、血液和性接触这三种途径传播。早在2001年,便有国内调查显示,在农村地区,88%的注射用针头存在卫生问题,而这主要是医务人员重复使用未经充分消毒或根本没有经过消毒的针头所致。在恶劣的医疗环境下,乙肝感染呈全国性流行。
除此之外,更有研究表明黄种人是肝癌的易感人群。原发性肝癌在同一地区不同人种中的发病率呈差别趋势。在美国1975- 2002 年间每 3 年中不同人种肝癌发病率:亚洲人种是白人的 2 倍,白人发病率又是黑人的 2 倍; 2000- 2002 年的 3 年中,亚洲人种发病率为 8 /10 万,白人为 5 /10 万,黑人为 2.5 /10 万。
“静默的病症”:病毒性肝炎+肝癌
肝炎的流行,与其“静默”的特性有很大关系。许多感染者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已被“感染”,对病情没有清晰认知,因此无法及时就医。在急性阶段,肝炎可能会导致“类似流感”的症状(例如恶心、呕吐)、黄疸、粪便发白和尿液色深。但病毒性肝炎通常都没有明显的症状,因此绝大部分人都不知道他们受到了感染。病毒性肝炎也因此被冠以“静默流行病”的称号。
由于没有明显症状,病毒性肝炎在人群中快速传播,也为肝癌的罹患留下巨大的前期病变空间。不仅如此,即便已经患上肝癌,肝癌早期症状也不甚明显,这导致许多患者“发现即晚期”,错过最佳治疗期,同时也导致肝癌死亡率居高不下。
据中山医院肝外科副主任周俭介绍,由于早期肝癌的症状并不明显,大约60%的患者直到身体不适时才去就诊。据悉,肝癌病程约两年半,而两年内一般难以发现。由于“发现得晚”,确诊时多数病人已进入中晚期,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机会。统计数据表明肝癌晚期患者5年内的生存率只有7%左右。
酗酒成“帮凶”
饮酒可增加患原发性肝癌的风险,研究表明过量饮酒是引发原发性肝癌的途径之一。饮酒可导致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等多种慢性肝病,并且能够增强乙肝病毒等诱发原发性肝癌的作用,从而进一步发展为肝癌。
但在国内“差序格局”式的人情社会中,为了维系“关系网”,“酒”是成年人无法绕开的一个环节。许多职场人明明知道饮酒无益身体,但“不得不喝”,甚至饮酒过量,诱进而发一系列疾病。
研究显示,每天饮酒折合成乙醇大于80g且持续时间超过10年者,肝癌发生的风险会激增5倍。长期每天饮用 50 ~70 g酒精人群属于肝癌的高危人群。
特别是在近年来,酒精中毒性引起的肝癌呈异军突起之势。南京市第二医院2013年收治入院的400多例重症肝炎病人中,有近1/3是酒精中毒性肝炎。要知道,在许多欧美国家,肝炎较少,饮酒才是慢性肝病的重要因素。
研究显示,目前我国饮酒的人群暴露率为13.90%,计算其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为 10.82%。即在自然人群中若能去除饮酒这一病因因素,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预期可减少约 1 /10。因此在社会中提倡少饮酒将有益于降低原发性肝癌的风险,从而降低我国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
令人担忧的食品质量安全:黄曲霉毒素B1泛滥
提到肝癌,就不得不分析下黄曲霉毒素的“贡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粮食受黄曲霉毒素B1(AFB1)污染严重的地区,肝癌发病率更高。有学者对全球范围的原发性肝癌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是黄曲霉毒素B1在4.6%~28.2%的病人中起决定性作用,尤其是中国等发展中国家。
黄曲霉毒素B1是一种由曲霉属真菌所产生的有毒化合物。它主要在温暖、潮湿环境下的玉米、花生、稻米和小麦等谷物中产生。
在肝癌高发区尤其是南方以玉米为主粮的地方调查提示,肝癌的发生可能与黄曲霉毒素B1对粮食的污染有关。我国的肝癌高发区,集中在广西扶绥、江苏启东、广东顺德、福建同安等地。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我国肝癌高发区的居民食用的粮食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黄曲霉毒素B1污染的现象。
具肝毒性的众多中药
“是药三分毒”,不可忽视的是,传统的中药药材中的确会出现损伤肝器官功能的问题。这在于药物都会经过肝肾代谢,有的中药毒性过大。《凤凰周刊》曾在2014年报道:在全国16家大型医院的药物性肝损伤病例中,中草药占致病因素的20%。3家大型专科医院的数据表明,超过一半的药肝病例跟中药相关。一种严重到能致死的肝病——急性肝衰竭最主要的病因是中草药。
国内用了很多年的何首乌,2014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就发布不良反应通报,明确提示何首乌有引起肝损伤的风险。
据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药剂科副主任医师张群介绍,有以下几种药材及用药方式值得注意:
一般性肝损害:长期或超量服用姜半夏、蒲黄、桑寄生、山慈姑等可出现肝区不适、疼痛、肝功能异常。
中毒性肝损害:超量服用川楝子、黄药子、蓖麻子、雷公藤煎剂,可致中毒性肝炎。
肝病性黄疸:长期服用大黄或静脉滴注四季青注射液,会干扰胆红素代谢途径,导致黄疸。
诱发肝脏肿瘤:土荆芥、石菖蒲、八角茴香、花敝、蜂头茶、千里光等中草药里含黄樟醚;青木香、木通、硝石、朱砂等含有硝基化合物,过量长期服用均有诱发肝癌风险。
中国肝癌患者总数占世界范围的一半,这与日趋恶劣的外在环境和不甚健康的日常饮食也关系紧密。黑龙江肝胆外科专家吴德全教授介绍,汽车尾气以及油炸食品中的三四苯丙芘、丙烯酰胺等成分,对肝脏损伤非常大,同时也是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中明确列出的高危致癌成分。此外,吸烟中的尼古丁、焦油成分能够刺激肝细胞增生,导致癌症高发。
一方面,庞大的患病人群让中国“肝癌大国”的帽子愈加沉重,另一方面,我国在肝癌治疗手段上的发展也亟需新思路,理应居于世界前列。我们期待有更多像胡汛教授和晁明教授这样的面孔出现,在我国乃至世界的肝癌治疗之路上有更多的探索和发现。
参考资料来源:新华社、中国青年报、新浪大连、人民网黑龙江、南方都市报、新京报、南方周末、生命时报、北京日报、中国肿瘤、中国新闻社、新华日报、中国抗癌协会官网、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现代预防医学、中国知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