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坊 | 《江南社会历史评论》(第十七期)

碎金书坊 2023-05-18
新|书|坊

2021年12期


回望历史上的江南

本期集刊即将截稿时,正值国内新冠疫情最紧张之时,于是与集刊编辑部商量,由集刊编辑部新约了两篇与卫生防疫史相关的论文,收入本期增设的“江南公共卫生”专栏中。两篇论文中,一篇涉及对上海近代公共卫生事业起步阶段的一段历史的考察,一篇则是对鄱阳湖地区血防史的回顾。本期发表这两篇论文,将有助于读者进一步了解江南地区卫生防疫事业所走过的历程,同时也能为当下的防疫工作提供历史借鉴。

——编辑推荐



江南社会历史评论

第十七期


主编:唐力行定价:78.00元出版日期:2020-10【内容简介】本期《江南社会历史评论》收入了海内外江南社会史领域学者的18篇论文。复旦大学戴鞍钢教授的论文详细论述了近代上海崛起后与苏南地区在文化、科技层面的互动与相互影响。日本学者夏井春喜一直把近现代江南的租赋问题作为其研究的重要课题,这次他把目光投向了1940年代吴江的欠租问题。他利用吴江档案馆馆藏诉讼档案和文书资料,将1940年代的欠租问题放在地方土地制度、国家土地政策和地方民事习惯的脉络中重新进行了考察。南京大学范佳、夏维中的论文利用分宜、苏州两处的建桥碑文,结合方志、文集等史料,揭示苏州万年桥拆迁之事在妖魔化严嵩的时代是如何被附会成严嵩的贪墨事迹的。日本江南史研究大家滨岛敦俊教授则围绕洪武元年一件上谕阐述了历史研究中应该如何精读史料的问题。上海社会科学院叶舟研究员《徽商家族与上海地区市镇的发展——以南翔镇徽商家谱为中心》一文以南翔陈氏和紫阳朱氏为例,利用家谱和相关资料,通过分析徽商迁徙经商的踪迹和家族定居、占籍、置业的过程,描摹出徽商家族在地方兴起和转型的历史过程。韩国国立木浦大学的俞莲实教授则通过对1930年代《优生》杂志上潘光旦优生思想的考察,探讨中国知识分子是如何将体现白人优越主义的西方优生学内化,并重新建构为民族主义“强种”和“救国”理论的。

【主编简介】

唐力行,教授、博导、历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带头人,上海市重点学科带头人,上海市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主任,上海师大中国近代社会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著有《商人与中国近世社会》、《延续与断裂——徽州乡村的超稳定结构与社会变迁》、《徽州宗族社会》、《苏州与徽州:16-20世纪两地互动与社会变迁的比较研究》(合著)等,主编《明清以来苏州社会史碑刻集》《江南区域史研究论著目录(1900-2000)》《国家、地方、民众的互动与社会变迁》《中国近代社会研究丛书》《江南社会历史研究丛书》《评弹与江南社会研究丛书》等。


目录

江南经济

    近代上海与苏南文化科技互动述论   戴鞍钢

    从审判案件看1940年代吴江的欠租问题   〔日〕夏井春喜

 

江南社会

    严嵩拆建万年桥传说考析    范佳 夏维中

    徽商家族与上海地区市镇的发展:以南翔镇徽商家谱为中心    叶舟

    1930年代潘光旦的优生思想——以《优生》(19311932年)杂志为中心的考察    〔韩〕俞莲实

 

江南文化

    从“吴越之风”到“海派特色”——江南文化的演进历程    陈江

    家乐戏班与明清江南的消费文化   徐彤

    明代南京科场案述论——以《明实录》为中心    孟义昭

    抗战时期苏州评弹在常熟的生存状态散论    沈秋农

 

江南公共卫生

    生命、政治与近代上海的公共卫生——基于工部局卫生处档案的研究    邱志仁

    历史上虫、人之争与鄱阳湖区域生态环境变迁    万心 万振凡

 

江南艺术研究

    陈鸿寿致榕皋二札考辨    张武装

    《元博收藏略目》研究    蒋伟平

 

江南城市研究

    美、英藏两种稀见近代温州城图略考    林楠虹 钟翀 王安

    近代绍兴城区基层组织的形态职能变迁    方毓琦

 

江南研究学术前沿

    怎样精读历史资料——以洪武元年一件上谕为材料    〔日〕滨岛敦俊

    唐力行序三则    唐力行

    明清江浙皖宗族研究的新探索(2015—2019年)    常建华

 

2019年江南研究目录索引(论著部分)





精彩试读


由于公共租界所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殊性,且上海位于潮湿多雨的亚热带,靠海近江,开埠初期的上海在公共卫生方面明显落后于西方国家,从而间接决定了卫生处在公共卫生管理上的职责和活动。由于近代西方公共卫生的发展,进入租界的西方人士绝大部分在个人卫生方面甚为注意,清洁卫生是每个人都能具备的基本素质,但是,对于生活在租界中的华人来说,绝大部分并无个人卫生的意识,在环境卫生的维护和建设上,更难以注意。因而,无论是在开埠早期,还是租界的繁荣时期,在传染病仍然严重威胁华人生命的情形下,华人如何防疫、如何健康生存,自然成为租界公共卫生工作的重点和难题。生命的保障和维持,作为卫生处工作的着眼点,最为迫在眉睫的自然是进行卫生防疫,减少人口死亡,维护生命健康。

在工部局的市政管理体系下,我们看到,工部局卫生处是近代上海公共卫生事业中的先行者和开拓者,如果一定要认可“卫生处一直全心全意为华人服务”的观点,显然有点差强人意,但可以这样说,卫生处所有工作更多的是为公共租界中的华人而做,关注力度要超过中国的任何一个城市。然而,华人由于自身传统的卫生意识和思想,无论是自觉还是不自觉地沿着卫生处的步伐前进,甚至于像此后的上海市卫生局那样复制了卫生处的所有方法,都很难取得工部局、卫生处的完全认同,包括卫生处在内的所有工部局人士都认为,正是华人自身,影响了上海公共卫生的发展。可见,无论是工部局,还是华人自身,都绕不开卫生现代性与殖民主义的话题。

(摘自本期邱志仁文章《生命、政治与近代上海的公共卫生——基于工部局卫生处档案的研究》)







相关往期回顾


新书坊 | 《江南社会历史评论》(第十六期)

新书坊 | 王振忠:《徽州社会文化史探微》(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文案&图片 | 朱绛 高尽信
  微信编辑 | 张鹏


碎金书坊

商务印书馆学术中心文史类图书公共号


更多精彩,扫码关注“碎金书坊”豆瓣小站:"碎金书坊"(cpclassics)https://www.douban.com/people/231899450/






点击“阅读原文”,把好书带回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