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史学名著15种 | 走进史学的新世界
1.《炼狱的诞生》
〔法〕雅克·勒高夫
炼狱并非折磨,是救赎和希望的所在
法国年鉴学派第三代核心人物雅克·勒高夫代表作
心态史、思想史、文化史领域的经典之作
“炼狱”信仰的诞生过程
是西方的精神与社会史的重要一环
字幕翻译 申华明
勒高夫:
按照教会的教导,人死后不能赎罪,必须趁活着的时候忏悔。从某个时刻开始,出现了一个名词,一个单词,也就是介于天堂和地狱之间的“炼狱”(purgatoire)。它已经不再是形容词,而是一个名词,一个带有中立色彩的名词,它源自拉丁语purgatorium。我认为这是一个重要事件,我试图推定这种事件的年代,但这种事件没有具体的日期。一方面,巴黎圣母院的教堂学校是12世纪下半叶巴黎重要的高等教育中心,巴黎大学或索邦大学还不存在。教育,尤其是新的神学思想主要出现在该学校。
我自己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这是一个对历史学家而言至关重要的问题,这首先是一种标志,一种现象,历史学家必须解释为什么。在我看来,我提出的“炼狱的诞生”很容易引发争议,的确也引起了许多研究者的激烈反应。想要解释它,必须对当时的社会整体进行研究,因此,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这项研究也让我受益良多,一方面,我的想法得到了确认,并非所有历史学家都认同,但我必须要说,当一个单词出现时,它的背后肯定有事情发生,因此,词汇是标志,对历史学家而言,确定新单词的出现,也是为自己指出去哪里寻找出现的现象;所以我认为purgatorium这个单词出现和被人理解之前,“炼狱”是不存在的。随后,我明白了,这与居间商人的出现、对“向导”的新理解和对数学运算的新翻译、介于强者和弱者之间的中间社会群体的出现有关,因此对社会体系和冥界体系的新分类不过是现实与概念重新融合的一种形式。
而且在我看来,更加引人注意的是,新类型是在圣奥古斯丁的思想基础之上出现的,这位伟大的智者为中世纪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思想教育,他把人分为善恶两种,在他的基础之上,人们确定了一个由既非全善、亦非全恶的人所组成的类别。我认为这对于基督教思想的整体发展、对男人和女人的管理非常重要,因为人们已经不再认为非黑即白,非善即恶,也就是摩尼教主张的善恶二元论,细微差别以及后来人们所称的中庸之道等等被引入思想之中,由此,社会和基督教思想变得更加灵活。
早在公元初几个世纪,人们就模糊地相信在人死后赎偿某些罪孽的可能。但是,在天堂与地狱构成的彼岸世界二元体系中,不存在完成这些炼罪刑罚的处所。要等到12世纪末,“炼狱”这个词才出现,炼狱成为彼岸地理中的第三个处所。对彼岸的这种新的想象,与社会的改变有着怎样的关系,其意识形态功能是什么?法国著名历史学家勒高夫的《炼狱的诞生》从概念史入手,探讨“炼狱”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和神学脉络,及其对天主教世界的深刻影响。
炼狱既是一个空间概念,又是一个时间概念;既是空间上的中间地带,也是时间上的中间地带。炼狱信仰的兴起和漫长建构,预示和引发了信仰者想象世界中时空框架的本质性改变。这些时间和空间的精神结构是一个社会的思想方式与生活方式的骨架。
2.《圣路易》
〔法〕雅克·勒高夫
采用传记形式,运用大量文献资料
融历史伟人的整体史与生活史于一体
描绘了被罗马基督教会封为“圣徒”的
13世纪法国国王路易九世的传奇一生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3.《试谈另一个中世纪:西方的时间、劳动和文化》
〔法〕雅克·勒高夫
收录勒高夫关于中世纪的研究文章
论及西方的时间、劳动和文化等概念
以此审视中世纪社会的历史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4.《西方儿童史》
〔意〕艾格勒·贝奇 〔法〕多米尼克·朱利亚 主编
申华明 卞晓平 译
“儿童史并不是一部进步史”
书写儿童的历史,难上加难
本书堪称西方儿童史研究的集大成者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5.《档案之魅》
〔法〕阿莱特·法尔热 著
申华明 译
法国历史学家阿莱特·法尔热的代表作之一
被不少历史学家同行赞为经典作品
2020商务印书馆人文社科“十大入围好书”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6.《蒙塔尤——1294-1324年奥克西坦尼的一个山村》
〔法〕埃马纽埃尔·勒华拉杜里 著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7.《罗芒狂欢节》
〔法〕勒华拉杜里 著
1578年罗芒城狂欢节,一场血腥的屠杀,死伤惨重。
这是一件包含有多种意义的事件,一位史学大家对此做了破译。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8.《屠猫狂欢》
〔美〕罗伯特·达恩顿 著
美国历史协会主席、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的经典之作
一场诡异的屠猫事件开启探寻法国人如何思考的历史考察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9.《华盛顿的假牙:非典型的十八世纪指南》
〔美〕罗伯特·达恩顿 著
琐细事件,断续残片
揭开了诸多鲜为人知的秘密
重塑光怪陆离的、或许是“更为真实”的十八世纪
过去的两个世纪中,欧洲把自身撕裂,而在边缘,在爱尔兰、俄罗斯和巴尔干国家,它依然是涣散的。为了与他们共同的过去进行往来,欧洲人必须越过19世纪和20世纪,大大地向后跳跃一步,重新考虑18世纪欧洲人的生活范围。
乔治 ·华盛顿带着一副假牙,几十年忍受牙痛的折磨,今天的人们或许惊讶不已,然而,在十八世纪这种“怪异”的现象并不少见。启蒙运动部分源自巴黎的沙龙、咖啡馆、戏院;巴黎的街头巷尾,人们的闲谈碎语、歌曲和诗歌与法国大革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坚定的革命者布里索或许是警方的一个密探;伏尔泰、孔多塞、卢梭等大名鼎鼎的人物还有另一副不为人知的面孔⋯⋯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10.《革命节日》
〔法〕莫娜·奥祖夫
法国大革命文化史研究的开山之作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11.《小说鉴史》
〔法〕莫娜·奥祖夫
法国的“小说鉴史”,从对抗走向和解
呈现了旧制度与大革命的百年战争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12.《女性的话语》
〔法〕莫娜·奥祖夫
(2)德•沙里埃夫人
(3)罗兰夫人
(4)德•斯塔尔夫人
(5)德•雷米萨夫人
(6)乔治•桑
(7)于贝蒂娜•奥克莱尔
(8)科莱特
(9)西蒙娜•薇依
(10)西蒙娜•德•波伏瓦
法国对于不可调和的女性主义——视所有男性为潜在敌人——表现出了特殊的抗拒:是为法国之独特性。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13.《制造路易十四》
〔英〕彼得·伯克
探索“太阳王”路易十四公众形象的制作、传播与接受的历史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14.《人权的发明:一部历史》
〔美〕林·亨特
人权是如何被发明的?
它们纷繁喧嚣的历史如何影响了人们的感知?
我们又是如何将它们保留至今天呢?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15.《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家庭罗曼史》
〔美〕林·亨特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微信编辑 | 张鹏
碎金书坊
商务印书馆学术中心文史类图书公共号
点击“阅读原文”,把好书带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