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哈医金课|《消化系统疾病》


01

课程目标

通过消化系统疾病的学习,巩固基础知识,掌握消化系统疾病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注重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把课程思政、医学人文精神、表达沟通能力培养与专业课教育有机融合,为后续的毕业实习和住院医生培养奠定扎实的基础。

要求学生通过器官系统整合式消化系统疾病的学习,掌握基本诊疗流程,熟悉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和急重症的诊疗原则,融合基础医学知识、临床相关知识、临床基本技能、预防康复知识,围绕疾病全过程、健康全周期,建立大健康观、大卫生观诊疗理念,培养具有医德医风高尚、专业技术精良、思想政治坚定,同时能独立思考和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一定创新能力的未来医生。

02

教学团队


课程负责人姜洪池教授,是国家级教学名师,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带头人,全国劳动模范,获首届中国医师奖。教育部高等学校临床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常委,北美外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太平洋国际医科院院士。

近五年来指导博士12人、硕士9人,每学年担任多个轨道的理论课教学任务;先后主编《外科学》《普通外科学》《中国脾脏学》《腹部创伤学》等国家规划教材或著作,副主编《消化系统疾病》等国家级规划教材;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外科学》获得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和精品视频公开课,并获中华医学会第八届全国医学教育技术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项。

课程团队其他成员,均为长期工作于临床一线的,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课程团队在前期开展外科学普外部分课程时,深入合作,团队配合意识强,能够负责任地教导各年级医学生。经过多年的整合及优化,本课程逐步得到精简和完善,并加入创新性的内容,将更好地服务医学生,为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培育更优质的人才。

03

课程建设情况

本课程前身为外科学普外部分,2006年我院开始筹备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课程整合,2008年在2005级临床七年制开始实行。把普外科的消化系统部分疾病、消化内科疾病、胸科食道疾病、传染病的消化系统疾病、儿科的消化系统疾病、急诊急救医学的消化系统疾病有机融合,精简10%学时,初步形成了消化系统疾病的课程整合模式,并在后来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

随着近年来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相继又增加了临床思维课即病例讨论课、临床技能课和试题分析课,结合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首创消化系统疾病的“器官系统整合式”毕业实习模式,共同组成了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教学模式。

【课程与教学改革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1)传统教学中同一系统学科间横向联系不足;

(2)同一疾病在不同学科讲授的内容重复弊端;

(3)技能教学与系统疾病教学不同步的弊端;

(4)重视知识传授、轻视技能教学、忽视临床思维培养、课程思政、人文教育、立德树人欠缺;

(5)缺乏学习过程的评价与反馈;

(6)考核形式单一,一张试卷决定成绩;

(7)教师集体备课不够,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改革推进缓慢。

【课程内容与资源建设及应用情况】


(1)把普外科的消化系统部分疾病、消化内科疾病、胸科食道疾病、传染病的消化系统疾病、儿科的消化系统疾病、急诊急救医学的消化系统疾病有机融合、精简后,形成消化系统疾病整合教学新模式。

(2)增设临床思维课、临床技能课、试题分析课。

(3)建成国家级临床技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包括腹穿、胃管、三腔两囊管等专科技能教学。

(4)建成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放腹腔镜虚拟仿真系统教学,2018年获得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虚拟仿真金课)。

(5)《外科学》获得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视频公开课。

(6)消化系统毕业实习模式获得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专家的好评,尤其我院消化内科与普外科共楼层的建设模式,得到一致认可。

【课程内容及组织实施情况】


(1)组成消化系统教师团队,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学能力;

(2)组织理论课、见习课、技能课等多种课型的集体备课;

(3)组织教学改革项目研究团队,积极推进课程整合、临床思维培养、课程思政、创新精神培养、临床技能教学等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4)积极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在线课程、虚拟仿真课程,实现互联网+临床医学教育模式;

(5)组织多种形式的教学督导反馈机制,有效促进教学工作优质高效完成。

【课程成绩评定方式】


(1)多元化考核模式:对学生学习效果评估也改变为采用多元化考核方式,按照理论考试(含技能)占70%,平时成绩、技能操作成绩、实习评价成绩分别占10%的比例,计入课程分数。

(2)形成性评价形式:加强反应学习过程的随堂测试、课前测试、DOPS、Mini-CEX等形成性评价方式。评价结果不计入课程分数。

【课程评价及改革成效等情况】


(1)消化系统疾病的课程已经应用11年,完成了3000余名学生的授课任务,学生对消化系统疾病教学满意率达到90%以上。

(2)学生获得全国医学生临床技能竞赛总决赛一等奖、获得莫斯科奥林匹克金色技能竞赛大赛银奖等。

(3)普外科两次在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年会和住培高峰论坛上做单病种教学查房现场示范。

(4)2016年参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一版《消化系统疾病》,姜洪池教授担任副主编。

(5)“腹腔镜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获得2018年国家级虚拟仿真金课。


(6)《外科学》获得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视频公开课。

(7)消化系统毕业实习模式获得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专家的好评,尤其我院消化内科与普外科共楼层的建设模式,得到一致好评。


04

课程特色与创新

(1)构建了消化系统疾病的课程器官系统整合模式

(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实施了“以病例为基础的临床理论课和见习课教学模式”。

(3)建立了消化系统疾病教学新模式,包括临床思维课(病例讨论课)、临床技能课、试题分析课三项特色课等多种模式。为国内同类教学改革领先水平,具有示范意义。

(4)实行系统课集体备课模式,把相关专业教师根据理论课、见习课、特色课、技能课分类进行集体备课,达到统一授课内容、教学方法的目的,有效保障教学质量。

(5)建立消化系统模块毕业实习模式,把普外科、消化内科、传染病学放在一个模块进行实习,得到了临床医学认证专家的高度认可,适合在全国推广。

(6)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形成了消化系统形成性评价模式和多元化考核模式。


(7)适应现代信息技术与临床医学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新形势要求,应用了虚拟仿真实验、虚拟金课和在线开放课程

05

学生评价

本课程目标设定准确,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的成长规律,能够关注学生的认知和个性发展,重视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课程结构科学合理,有特色,有科学合理的大纲要求,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资源,贴近学生日常生活;课程实施的方法科学,课程内容的选择适应学生发展需要。

来源:教务处

编辑:王欣宇

审稿:景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