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独上高楼之清华艺术博物馆

老曹和小曹 喔家ArchiSelf 2021-08-09

这个周末,本该去GeekPark的大会现场给我们的智能硬件产品摇旗助威——



或者,到车库咖啡去学习NewSQL 数据库TiDB 在2018的RoadMap和实践案例——



然而,小曹同学期末考试结束了,“只问耕耘,莫问收获”,应该陪他出去放松一下了,尽管我认为他和他的同学一起去更好,但还是听从少年的指引,一同参观清华艺术博物馆。



在博物馆外,真正让我们驻足的是一组雕像——



没错,这里有曾经的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梁启超、陈寅恪、王国维、赵元任。 这四大国学导师都是我国近代最杰出的学者,在电影《无问西东》中给人印象深刻的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生曾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这里,也是小曹同学主动配合拍照的唯一场景。


博物馆里有很多专题展览, 比如阐释马里奥·博塔的建筑与设计——理想之境



有雕塑,竹简,丝绸,丹青......



翰墨丹青馆中都是难得的名家真迹,祝枝山草书《赤壁赋》,文征明的诗,郑板桥的竹,齐白石的《四季屏》,徐悲鸿的马 ...... 还有令人震撼的中华营造馆



梁思成先生用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建筑,是研究“中国建筑历史的宗师”。馆间有大屏幕播放着纪录片《梁思成与林徽因》,当得知林徽因先生同样精通建筑学后,小曹同学敬仰的五体投地,难道林徽因先生的文学才情只是副业娱乐么?


然而,让我们驻留时间最长的还是《王国维诞辰140周年纪念展——独上高楼》。



王国维,初名国桢,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谥忠悫。先生是中国新学术的开拓者,连接中西美学的大家,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考古学等领域成就卓著,回忆一首先生的词《蝶恋花》:


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 

花底相看无一语,绿窗春与天俱莫。 

待把相思灯下诉,一缕新欢,旧恨千千缕。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展览是从这里开始的,有静安先生的年表简编:



展览的切入点是“罗王之交”,二者的相识源自这样一首诗——


西域纵横尽百城,

张陈远略逊甘英。

千秋壮观君知否,

黑海东头望大秦。


他们生前怎么也不会料到,在21世纪,因为”一带一路",把属于"中西交通史"的问题变成了热门话题。


罗振玉先生对中国科学、文化、学术颇有贡献,开拓了中国的现代农学、保存了内阁大库明清档案、从事了甲骨文字的研究与传播、整理了敦煌文卷、开展l汉晋木简的考究、倡导了古明器研究等等,馆中也有他的金文墨宝(如果没记错的话)。



更有梁启超先生的墨宝:



静安先生学贯中西,交友甚广,馆中有大量往来信函:



小曹同学安静地低头观看,或者注视沉思, 却不肯为我摆个pose。



这一副对联,这是多高的要求呀!



《人间词》和《人间词话》是静安先生的不同著作,这是《人间词》中的一首《鹧鸪天·列炬归来酒未醒》:


列炬归来酒未醒,六街人静马蹄轻。

月中薄雾漫漫白,桥外渔灯点点青。

从醉里,

忆平生。

可怜心事太峥嵘。

更堪此夜西楼梦,摘得星辰满袖行。


万项蓬壶,梦中昨夜扁舟去。

萦回岛屿,中有舟行路。

波上楼台,波底层层俯。

何人住,断崖如锯,不见停桡处。


在广为人知的《人间词话》中先生写到: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这里有《人间词话》的手稿影印件——



而《人间词话》中最为著名的恐怕是静庵先生对三个阶段或者三重境界的描述:



“读书的三重境界,符合古学的小学,大学的通义。 


古人治学讲究“厚积薄发”,所以第一阶段,重点在于“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看,要博览;其次的阶段就是要思考,论语中讲“学而不思则罔”。看了那么多东西,就会互相比较,和自己的经历比较,就有所得,就外显“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然而,最终的成就要返璞归真,也是大学中说的“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也是老子中的“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学习的最后是体悟自然的规律,顺应于这个规律“随心所欲不逾矩”。 


初能望文生义,死记硬背,可小成。 


进能变通运用,能说会道,有一得。 


终能深入浅出,知行合一,方大就。”


少年与我感受颇多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一位清华大学校友作为志愿者的缘故,他不但为我们解读了很多内容,还解答了很多问题。


为什么王国维先生的纪念展览题为“独上高楼”呢?只是为了从三重境界的描述中取词吗? 志愿者郭老师给出了解释,如果我记错或遗漏,敬请见谅。


:  指先生 独辟蹊径 的 治学方法

:  指先生 承上启下 的 文化传承

:  指先生 高屋建瓴 的 研究思想

   楼:  指先生 琼楼玉宇 般的 学术成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