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做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2022届毕业生在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毕业生樊德发表感言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我是现代农学院2022届毕业生樊德,很高兴也很荣幸能有机会在此发言。在得知我在毕业典礼上有3-5分钟的发言时,我就在想在攻读博士的6年燕园时光中,我有什么可以和大家分享和共勉的。

前段时间,我看到一句话很触动我,“人生是一望无际的旷野,而不是轨道”。我想用这句话作为我发言的主题。我本科毕业于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其实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父母一直想让我填报金融、计算机等热门专业,可最终事与愿违,我被调剂到草业科学专业,还是远离大城市的兰州大学。我至今还记得当年报道时,火车一路向西,满眼的荒凉景象。年少的我当时觉得自己的人生没有任何希望了。转机发生在学院的新生见面会上,那是我第一次见到中国草业科学的奠基人,今年98岁高龄的任继周院士。任先生给我们讲述了中国草业科学的发展,讲述了他的故事。讲述他为了改善国民营养,毅然投入草地农业的研究,远离大城市南京,辗转21天到达当时荒凉萧瑟的大西北兰州。只因为甘肃是最适合研究草业的地方,在那里从湿润到干旱、从低海拔到高海拔,各种草原类型交错分布。任先生的故事让当时的我对于人生有了更多的追求,让我真正感受到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2015年当时大四的我第一次步入北大,满校园的绿色让来自兰州大学的我感觉格外地充满生机。我有幸进入了邓兴旺实验室学习和科研,早在我本科时,就拜读过我的导师邓兴旺教授的论文及相关报道。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邓老师排除万难从湖南的乡村到北大再到耶鲁,在植物光生物学领域做出了重要的科研成果,能深深的感受到每一步的不易。每当我生活和科研上面临困难时,我都会在内心暗暗激励自己作为邓兴旺实验室的一员不要掉队,不要轻言放弃。在我最迷茫的时候,邓老师多次和我谈心,教导我无论是科研还是以后的人生选择,都不要急于下结论。要把视野放开阔,多看看外面的世界,人生本来就是一片旷野,有无限的可能。我有机会去了南科大,去了潍坊的农业研究院去交流学习,在这些地方,我看到了邓老师的“洁田稻”和“玉米大豆间作”的研究,看到了邓老师致力于解决中国粮食问题的决心。所以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能受到任先生和邓老师的言传身教,也许现在我还没有力量为中国的农业现代化贴砖加瓦,但是至少我理解了“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的真谛。

所以,我今天想和同学们分享的是,我们正值李大钊先生笔下的青春年华,虽然会遇到各种失败与挫折,会有不理解和迷茫,但是千万不要否定自己,不要失去希望,我们有广阔的天地去探索,有无限的可能。同时,感谢各位老师们的教诲,感谢您给予我们披荆斩棘的利刃,在今后生活中我们也一定能不断地超越自我,成为最好的自己。

时间一晃就过去了,转眼间我也到了和自己博士生涯说再见的时候了,期间有太多需要感谢的人和事,正是有了大家的支持,我才能顺利完成自己的博士学业。今天特别感谢,一直支持我的“亲友团”。感谢大家给与我的温暖与包容,谢谢大家!

2022年6月17日


丛冉

毕业生李丛冉发表感言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现代农学院2022届博士毕业生李丛冉,经历了六年研究生时光后,今天能够站在这里迎接毕业,我感到十分的激动和开心。不久之前学位论文答辩结束后,实验室的一位同学问我,这六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当时我说不上来,因为我觉得我的收获都太微不足道了,没有重要的研究成果发表,没有能够改写教科书的发现,甚至奖学金都没怎么得到过,唯一值得庆幸的可能就是头发还在。

今天能够顺利毕业要感谢学院和老师们的包容以及实验室同学们的帮助。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当我们离开学院和老师,会走向不同的地方。感谢学院和老师以最包容的态度提供给了我们最广阔的平台,让我们可以思考和选择自己的路,就像培育作物一样,给予学生最优良的生长环境,依据每个人的特性进行培养,最后静待属于每名学生的结果,我想我们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在这里收获属于我们自己的成长。每个人又是相似的,当我们来到这里都怀着相同的梦想。感谢六年来与我朝夕相处或只有一面之缘的同学们,正是有你们的帮助与支持,我在这条曲折的道路上才不孤单,希望我们未来在自己的道路上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借用一句话与大家共勉,“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最后再次感谢学院和老师以及各位亲爱的同学们这六年来对我的帮助,希望大家都能乘兴而去,尽兴而归,谢谢。

2022年6月17日


文文

毕业生刘文文发表感言


敬爱的各位领导、老师、同窗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我是2022届生物技术专业的博士毕业生刘文文,很激动也很感谢学院给予机会让我们在毕业典礼上发表每个人独一无二的毕业感言。入学以来,我们每天接触最多的就是各种议论文的文献,今天也终于可以用抒情文来对陪伴了我们5年的燕园的一切道一声诚挚的感谢!

一定是特别的缘分,才让五四青年节出生的我在最青年的时期奋斗在“五四精神”的阵地——北京大学,也很幸运,在现代农学院度过了这难忘的五年时光,留下了许许多多珍贵的记忆:是一点一滴的逐渐成长,是同导师对学术问题的热烈讨论,是平日里和大家在一起的欢声笑语,是在王克桢楼里无数个早出晚归,也是通过耕耘取得收获时的喜悦。还记得一年级时为了对实验取材时间的严格把握而连续一个月在凌晨两点起床前往实验室,二年级时为了课题的快速开展而从零基础开始自学生物信息,五年级时为了找到一个最感兴趣的科学问题而经常思考到深夜。感谢这座园子为我的学生时代划上了圆满的句号,感恩学院的老师们对我们的每一个细节的培养和教诲。回想2017年刚入学时的场景,依然记忆犹新,记得我第一次向我的导师邓兴旺老师介绍我的名字,邓老师听后说“文文,两个文,一个中文的文,一个英文的文”。那时,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倍加努力,争取在博士期间发表一篇中文论文,一篇英文论文,结果五个春秋一晃就过去了,当时的愿望却没能达成,因为两篇都成了英文论文,还好毕业典礼又给予了我用中文发表抒情文的机会,才让我的愿望得以圆满。

今日,燕园“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学术精神”早已刻入我们的骨髓,纵然燕园情深,毕业还是将我们送到了新征程的起点。作为一名北大的农学学子,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农田里、运用到我国的种业振兴中是我们光荣的责任和使命,也是我个人的人生目标和理想。很幸运在博士期间的学习和相关知识的熏陶下我经历了很久的思考找到了未来最感兴趣的科研方向,也很幸运能够在我的导师邓兴旺老师的支持下将博士后阶段开始对此进行钻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希望自己未来无论走到哪里,都能不负学院和老师们的希冀,无论逐梦的道路是平坦或坎坷,都能始终不忘初心,永远带着PKU SAAS赠予我的志气、勇气和豪气,在现代农业中国芯的铸造队伍中坚定前行!

以上就是我的毕业感言,谢谢大家!

2022年6月17日



我们毕业啦!




 编辑 | 黄铭涵


近 期 热 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