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德国幼儿园老师也太不会夸人了

Daisy本人 天赋一饼 2021-09-15

文 | Daisy

入群解压 | 见文末


写公号以来,我发现很多人特别会说话,夸得我一点都不想回去上班了,就想一头扎在甜言蜜语里,醉生梦死。

有人夸我文笔好,有人夸我接地气,有人夸我貌美如花,有人夸我勤奋高产,实在觉得我没啥亮点的,也会客客气气地说,

挺真诚的。

但我发现德国幼儿园的老师就不行,夸娃的思路经常很怪,让人一头雾水,不知道她们到底是不是真心的。

大家好,Daisy承诺的不定期连续剧《德国幼儿园老师才是育儿大V本人》又双叒叕来了,今天播出13-14集。

前情回顾

01-03集 ► 见识了“傻玩”的德国幼儿园怎么教小孩,我觉得这些年白活了 

04-06集 ► 德国幼儿园:一批在起跑线睡着的小孩集散地

07-09集 ► 卧底德国幼儿园,我的情商受到了暴击

10-12集 ► 德国幼儿园的这些操作我是真看不懂了

哇塞,在大家的监督下,不知不觉就写这么多集了。我现在就等着被李安李导演、张艺谋张导演、冯小刚冯导演发现,把我这些剧情整理整理,拍个电影出来。


13. “他不是聪明。”

看过前几集的老铁们都知道,我在我娃的幼儿园(0-3岁混班)卧底了一段时间。

第一天我就发现,不管你承不承认,孩子们的禀赋就是参差不齐。

有些孩子2岁半了,还在含含糊糊蹦单词,有些孩子不到2岁,就开始说主谓宾结构的短句了。

这都没啥,孩子各有各的发展时刻表,太正常了。

但是,有个男孩表现特别突出

吃早饭时,其他娃都只顾着伸手向老师要吃的,唯独那男孩,边吃边跟老师K说,昨天,我跟我妈做了件好玩的事。

他开始描述,他妈如何把一堆橙子剥皮,切块,去籽,扔进一个机器,按了一下按钮,轰轰轰轰轰轰轰几声,橙子就变果汁了!

这还没完,他还要让K猜猜,这个机器叫啥名?

K一开始假装猜不中,猜了几个后问他,难道是榨汁机?

男孩说,终于猜对了,你知道榨汁机是怎么让橙子变成果汁的吗?

K说,我不知道呢,你妈有没有告诉你?

男孩说,她倒没告诉我,但是我看到榨汁机里面有几个片(刀片),转得飞快!

我不敢相信一个不到3岁的孩子,不仅可以凭记忆详细还原整个榨汁过程,还能通过观察猜测榨汁机的工作原理。

正当我沉浸在目瞪口呆中无法自拔,我的思绪被一声尖叫打断,我娃跟另一个女孩抢娃娃,两人谁也不让谁,双双崩溃。

我叹了口气。

接着,我又目睹那个男孩积木、乐高、磁力片齐上阵,搭建起一个完整的有楼有街有汽车的城市场景。

我忍不住跟K夸他说,这孩子太聪明了!

K没有附和我,当着男孩的面对我说:

他不是聪明。

他非常善于观察,才能记住榨汁的过程;

他搭建城市,是通过积累,一点点进步的;

反复练习表达,所以能说这么复杂的句子。”

当时我听到这段话,只觉得K啰嗦死了。

后来我私下问K,你真的不觉得那个男孩天赋异禀?

K说,我当然发现了,我只是不想让他认为,他做到这些靠的是聪明。

我听了K的话,琢磨着她夸人的套路,觉得自己又可以自挂东南枝了。

当我们做了一件牛逼的事,都喜欢跟人分享成功经验说,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我靠的不是运气和天赋,是努力和付出。

而当小孩完成了一件对他们来说不容易的事,他们大多靠的也是反复练习,只是我们可能没注意到他们的努力过程。

没注意到也就算了,还经常喜欢把这一切归功为“聪明”,或是“遗传了我的聪明基因”,无非是想借机鼓励他们,在聪明的道路上继续发展下去。

所以呢,积木搭得好是聪明,拼图玩得好是聪明,奥数学得好是聪明,作文写得好也是聪明。

这样的称赞听多了,孩子可能会产生两种想法:

小孩子也许真的就觉得,我之所以会这些,全靠聪明,跟努力半点关系没有,那我以后还要努力干什么?

大孩子也许会心想,你懂个屁啊,我付出的努力你从来都看不到。

那些努力被认可的孩子们,当他们遇到挫折,自然会想办法,通过努力改变现状。

而那些认为靠“聪明”完成事情的孩子,当他们受到挫折,心态很可能是:失败是因为我不够聪明,我有什么办法?

这就是夸“努力”和夸“聪明”的区别。


14. “抢回玩具就是进步啊!”

有一次,我去幼儿园接饼饼回家,园里的稀有动物男老师C跟我交接。

由于已经好几个小时没带娃了,我的母爱指数在此刻通常达到一天里的峰值。

我兴冲冲地问C,我娃今天有啥新鲜事,有啥highlights,全都跟我讲讲,我一点都不想错过。

“我想想啊,真的有!你娃今天有个很大的进步

她当时在玩磁力片,一个小朋友走过来,从她手里把磁力片夺走了!”

此时,我的脑海中已经浮现出,我娃主动跟小朋友分享,有玩具大家一起玩的和谐场景。

“你娃大喊一声meine(“我的”)!上去一把就抢了回来,奋力护住磁力片。”

“就这样?”

“就这样。”

“所以我娃的进步是?”

抢回玩具就是进步啊!

从前她眼睁睁看玩具被夺走,现在她懂得维护自己的物权,当别人夺走她手里的东西,她懂得向对方表明这是我的!还给我!这是太大的进步了。”

听了C的夸点,我脑子里浮现出经常在游乐场听到的另一些声音:

“她小,你让着她点。”

“你要跟人分享,别那么自私。”

“先让姐姐玩会呗,反正你回家有的是机会玩。”

大人这样“无私”,无非是想让对方家长和孩子觉得,我们很有礼貌,我娃很懂事,我教育得还不错。

但你想没想过,一个刚建立起“我的”意识的娃,还没充分享受“我的”权利,就被急着要求把“我的”共享出去,他们会是什么感受?

你说,我不教孩子谦让分享,难道要当场唆使孩子把玩具抢回来?和谐社会的面子不要的啊?再说有些家长很熊的,Daisy你这套在国内行不通啊!

我在幼儿园卧底期间,发现老师在处理矛盾时,经常用一个不破坏和谐的万用句型—— 

“你问过ta吗?”

“你问过ta吗,ta愿意跟你一起玩吗?”

“你问过ta吗,ta愿意把玩具让给你玩一会儿吗?”

“你问过ta吗,ta愿意跟你分享吗?”

这个句型不仅适合教自己娃,而且用来教育别人家孩子,也不会觉得过分

比如你带娃在挖沙子,别的大孩来抢你家娃的铲子,而你娃年龄小,还没学会维护自己的物权,你就可以替娃问对方,这是ta的玩具,你拿走时问过ta吗?ta愿意借你玩一会吗?

一般情况下,对方孩子听到这样的话,要么礼貌询问可不可以,要么直接放下玩具走人,极少遇到说我就是拿了你能把我怎样。

这个问法的妙处是,不给和谐社会的面子抹黑,也不存在“不好意思教育别人孩子“的顾虑,同时又把孩子的矛盾尽量留给孩子自己解决。

双方孩子都会明白,以后我从别人手里拿走东西前,要先问一问物主愿不愿意。

你娃也可以感受到,你站在他这边,你在乎他的感受,不会牺牲他的权利来满足别人。慢慢地,他自然会学你的样子,维护自己物权,根本不需要什么“唆使抢回来”。


今天的连续剧到此结束。

我就知道你们可能要抱怨,之前每篇幼儿园系列都播三个故事的,今天为什么就两集?

据粉丝反应,一篇三集注定每个故事都很短,很多点都说不透,经常只是点明“为什么不能这样做”,但没有建议“到底应该怎样做”。

所以今天这篇跟以往不太一样,把两个故事铺开来讲,啰嗦了背后的理念,分享了“应该怎样做”的万用句型。

每个故事都变长,篇幅原因,三个故事就只能减成俩了。

什么?你们不在乎篇幅长?我在乎!你们倒是看爽了,我码字要累死了。

我那么惯着你们,你们可一定要珍惜我。

-The End-


如果你喜欢这个系列

请转发朋友圈

支持Daisy写续集


扫码入群,缓解带孩子狂躁

(添加备注:“粉丝群”+居住地)


本系列前情回顾

德国幼儿园的这些操作我是真看不懂了

卧底德国幼儿园,我的情商受到了暴击

德国幼儿园:一批在起跑线睡着的小孩集散地

“傻玩”的德国幼儿园怎么教小孩?


作者 | Daisy

不装的育儿博主,稳重的段子手

文笔幽默非主流,不说真话不舒服

扫码关注「天赋一饼」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