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醒脑的一个统计结果,请大数据把这篇推给所有当爹的人....
1
“焦虑问题在爸爸中更为普遍。”
哎?不应该啊!
一天天担心娃吃少了,摔倒了,着凉了,发烧了,错过敏感期了,一句话毁掉一生了,群里爬楼学习的,努力高质量陪伴的,辅导作业崩溃心梗的,明明都是妈妈啊!
爸爸带娃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
活着就好!
但是,这些都是源于我们的身边统计学和直观感受,而蓝皮书的数据,是源于中国近百万家庭,涵盖各年龄层的孩子,通过深度分析得出的结论。
几组具体的数据给大家看一下,十分提神醒脑:
👉 爸爸的育儿焦虑程度(得分3.3分,满分5分)明显高于母亲(得分2.7分,满分5分)。👉 焦虑问题在爸爸中更为普遍(爸爸70%;妈妈55%);👉 男孩家长更为焦虑(男孩家长64%;女孩家长55%);👉 综合来看,男孩爸爸最焦虑(76%),对孩子的行为干涉最普遍(65%)。👉 相较其他学段,初中生父母最焦虑(初中64%;其他学段58%),干涉孩子行为最多(初中50%;其他学段43%),亲子互动温暖度最低(初中25%;其他学段18%)。
平时咱们观察到的“妈妈的焦虑”,往往是来自对现状的担忧,更显性。
而爸爸们的焦虑感是相对隐蔽的,大多来自对孩子的失控感,对未来的不确定。
引用《蓝皮书》里的一段话:
父亲对孩子的控制欲要显著强于母亲,不仅希望能够掌控孩子的教育方向,也希望孩子能够按照自己的期望发展。但是,许多爸爸在孩子的日常教育和沟通中常常缺位。当期望与孩子的现实表现差距过大时,爸爸会感受到更大的压力和焦虑。
2
不安的源头是欲望。
在许多传统家长的观念中,作为父亲,我在家拥有更高的权威性,我控制孩子的行为,帮他们的人生做决定,这是理所应当的。
谁让我是他老子呢!
在孩子小的时候,这种大家长的控制欲看不出有啥大问题,养出来的孩子省心听话又可控,让很多爸爸误解,认为这样的教育很成功。
但是,随着孩子长大,独立,这种“父亲的权威”逐渐消失,孩子和父母的权力关系在改变。
他们会不满那种从上往下的服从关系,要求被平等对待,摆脱父母的控制。
这时候他们需要的是一个人生引领者,倾听者,陪伴者。
而不是一个管理者。
如果爸爸是一个平时甩手不管,偶尔跳出来发表高见,指指点点,发号施令的诈尸式父亲,青春期一定会被孩子疏远。
孩子早就成长了,而父亲还停在原地,落伍了。
等到他发现亲子关系岌岌可危,深夜辗转反侧,在网上搜索“为什么青春期孩子不和我说话”,已经无济于事了。
在孩子童年时期该做的事,你没做,等到孩子和你一般高了,想补上。
不好意思,晚了。
3
你是为了维护自己和孩子的关系,帮助十年后的自己减轻焦虑和失控感。
我的读者群里有个爸爸说,不是我们不想带娃,小娃的游戏真不适合男人陪着玩!每次陪玩都能把娃惹哭,我也不想啊!还得被娃妈说!
我相信一个加育儿群的爸爸,当着200个妈妈的面说出这样的话,应该是长久实践得出的真知,所以说得底气十足。
我不想反驳他,毕竟成年人只相信自己得出的结论。
既然觉得男人不适合陪玩游戏,那就换个适合男人干的事呗。
比如带娃去户外运动。
球类运动,骑行运动,游泳,都是直男友好的活动,太适合爸爸陪了,门槛比搭积木做手工低多了。
大运动慢200拍的饼饼,2岁骑平衡车,3岁骑滑板车,4岁多不到5岁骑无辅轮自行车,全都是老父亲弓着佝偻的身躯,陪练教学的。
可能是爸爸陪运动不如妈妈那么小心翼翼,娃的心理负担小,没那么畏手畏脚,所以学得更快。
不爱运动,不会教运动爸爸,话您总会说吧,跟娃聊天也是陪伴。
聊聊学校里发生的事,聊聊你工作上遇到的事,聊聊新闻上的事。
哪怕一件事妈妈跟娃聊过了,你也可以再聊一遍,对娃的思辨能力有好处。
孩子会发现,不同人对一件事会有不同的态度,妈妈这样说,爸爸那样看,我呢?我是不是又有其他看法?
事情有很多可以思考的角度,不止有一个答案,不应该只有一种声音。
他的世界观也会因此更包容,更多元化。
当然了,爸爸带娃最大的好处莫过于,世界上会多一个快乐的妈。
妈快乐,则娃快乐!
娃快乐,则家和睦!
家和万事兴!
黛西
📍🛒 黛西好物清单
🍪 防晒&洗护品|一年365天都在给娃用,这些年数不清用空了多少瓶
🍪 户外春游专场|不用跑多远,也花不了多少钱,春天就得这么玩!
谢谢你们点的小红心❤️
📍📖 你可能还喜欢读
🍪 我自从起床后做了一个小改变,感觉整个人的阳气又回来了....
欢迎新老朋友们来黛西读者大本营⛺️,抱团养娃,抱团成长,没事儿抽抽奖🎁,有空聊聊天💬
为了咱们不失联,请⭐️星标「天赋一饼」,常来看我聊个5毛钱。
看多了就会发现,在这个“娱乐至上、内容已死”的互联网上,还有人在努力输出好内容。(疯狂暗示说的就是我)
📍📖 点图收藏五年干货
不开打赏,喜欢请转发+在看+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