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听到6岁娃跟老师这么打小报告,看热闹的我当场就想站起来鼓掌!

我是黛西 天赋一饼
2024-10-12

文|黛西

"

借开头说一声,上周开团的雨天☔️专场,还有几个小时就要截团了,姐妹们别错过啦!

🍪 雨具专场一到雨季,就成了它们的免费野生代言人

感谢姐妹们昨晚在直播间陪我到凌晨,谢谢你们的捧场和支持,小助理整理了桌游的视频玩法,过两天会发到大本营里,来加入吧!

"

1


饼饼周末有个画画课,已经上了一年多。
这是她目前坚持时间最久的兴趣班,不对,不能叫坚持,她很享受,完全没有之前练琴那种牢底坐穿的感觉。
更重要的是,她画画,我可以收获1小时的清净。
上礼拜的画画课,我的清净没有如约而至。
和以前不太一样,那节课用了一个什么拓印的手法,饼饼自己搞不定,我只好全程旁边打下手,拾掇烂摊子。
课间休息时候,同班上课的一个小男孩突然开麦了:

老师,我爸爸说这节课真不怎么样!他说老师根本不好好教画画!

我本来都要离开房间歇着去了,听到这么一出儿,又默默折回来了。

老师露出了尴尬又不失礼貌的围笑。

你可以问一下爸爸,为什么这么说吗?如果有哪里不满意,可以跟老师说,老师以后改进好吗?

小男孩继续说:

老师,我觉得我爸爸根本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儿!
他只是过来看了一眼我的画,什么都没有了解,也没有听你讲课,他就说不好。这样是不对的!
小男孩视频画面前闪过去一个模糊的手影,然后就没动静儿了。
估计是老父亲闻声赶来,把麦给掐了。
躲在一旁目睹了整个事件的市民黛女士,当场就想站起来为这个男孩鼓掌!

2


都说“教育是点燃火焰”,“教育是唤醒灵魂”,我觉得不确切。

孩子本身就是“燃烧”着的,“觉醒”着的。
需要被点燃、被唤醒的,是我们成年人。
六七岁的小男孩,已经知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道理,不被大人的评论带节奏。
换成咱们成年人,真不见得有这种独立思考的能力。
我经常想,为什么独立思考这么难,为什么大多数人喜欢凭感觉快速下结论,贴标签?
一种猜想是,这是人类进化过程中获得的生存本能。
在打兔子摘果子的原始时代,生存环境非常危险,充满了不确定性。
所以祖先们不可能想得太复杂。
什么辩证思维啊,批判性思维啊,这些会减少活下来的概率。
祖先看到一只老虎来了,他们只需要迅速做出判断,这是一种对我有威胁的动物,然后撒腿跑就完了。
如果他在那儿理性分析,这个老虎是公的还是母的?它吃过了还是饿着的?它对我的威胁指数真的有那么高吗?
那么他很快就变成了一块善于思考的午餐肉。
迅速作做出判断,“打”或者“逃”,然后迅速执行,这才是生存之本。
活下来的原始人,基本上都是善于快速做判断、下结论的“快思维基因”,进化成了今天会上网聊微信的你和我。

3


骨子里刻着“快思维”的基因,生活在信息海的现代社会中,表现就是缺乏理性思考能力。

原始基因的呼唤,让我们尽量把信息简单化,单一的信息才能减少大脑耗能,保存体力。
但现代社会的信息,怎么可能单一?都复杂着呢!
面对大量的信息,人为了“认知减负”,只好给人和事贴标签,下结论。
标签一旦贴上了,结论一旦下了,之后所有的“思考”和“分析”,都是为了去寻找证据:老子说得对!

接受与先前结论一致的信息,忽视和它相悖的信息,这就是“初见效应”,也就是先入为主的偏见。
按说为了适应现代社会,我们应该摒弃这种偏见,因为问题往往都是复杂多面的。
但现代人的思维,不仅没有往那方面进化,反倒是越来越快了。
为啥呢?
因为在互联网时代,我们看到的“真相”,往往只是我们愿意相信的“真相”。
一个个信息碎片拼凑起来,连“世界的一面”都算不上。
我身边的一个例子,饼饼同班同学的爷爷,没事儿喜欢在抖音海外版上“了解中国”。
海外抖音上有两种中国的视频很容易火,一种是乡村搞笑情景剧,一种是仙境旅游胜地配上吹笛子的BGM。
他从这些视频中获得了对中国的认知:田园风光,原生态,基建落后。
70多岁的老爷子对此深信不疑。
所以你看,本来以为互联网可以帮人打开眼界,看到世界的多面性、多样性、多元性。
结果是却让人变得狭隘、武断、偏激。


4


我之前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互联网算法导致的结果就是“傻子共振”。

作为网民之一,我的第一反应是感觉被冒犯了,说谁傻子呢?
仔细想想,还真是这样。
以前人们只能在自己身边的小圈子里自嗨,时常自信,偶尔心虚,但现在互联网让他们产生了共振。
他们沉溺在自己愿意相信的世界里,相互认同,相互肯定,越来越坚信自己相信的就是真理,不容置疑。
如果听到不一样的声音,他们就群起攻之。
天王老子来了,也是我对。
本来互联网可以给“井底蛙”打开一个窗口,看见井外面的世界。
但现在同频振动的“井底蛙”们,通过长期交流后达成了一致:世界确实只有井口那么大。

没有侮辱谁的意思,我们每个人都有认知局限性,没有人可以包罗万象。
一个方面的专家行家,也可能成为另一方面的井底蛙。
在一些事情上,我也是“傻子”的一员。
重要的是觉察自省
觉察到自己被卷入了“共振”,才有机会让自己从振动频率中抽离出来。

5


前几天刷到香港大学王文博教授的视频,他的一段话让我觉得特别有道理。

一辈子不过几十年,就这么点的长度,怎么才能活出“人生的宽度”呢?
就是多去寻找跟自己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圈层。
不是说你要变成他,而是你去了解他怎么想。
然后你再反思,为什么他会这么想,他这么想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他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他的什么经历导致了他这么想,他有什么样的情感诉求。
往低了说,你可能会发现一些商机,创造价值,服务社会,赚到钱。
往高了说,这样你才能看到不同的人生侧面,也拓宽了自己的人生。
“理性”不只是关于逻辑,更多是一种包容不同声音的心态。
思维影响行为,行为影响习惯,习惯影响命运。
与姐妹们共勉。
黛西

📍🛒 黛西自用好物,即将截团

🍪 雨具专场一到雨季,就成了它们的免费野生代言人

🍪 亲子童鞋|听劝了,终于又找到一家好穿不贵的童鞋!

📍📹 你可能还喜欢看

来视频号围观真人黛西

谢谢你们点的小红心❤️

📍📖 你可能还喜欢读

🍪 年薪上百万,当妈后却一再被娃和老公轻视....

🍪 去过几十个国家,没有哪儿比这里更让我震撼….
🍪 娃从学校带了一个礼物送我,总觉得哪里不太对劲....


为了咱们不失联,请⭐️星标「天赋一饼」,常来看我聊个5毛钱。

看多了就会发现,在这个“娱乐至上、内容已死”的互联网上,还有人在努力输出好内容。(疯狂暗示说的就是我)

📍📖 点图收藏五年干货




不开打赏,喜欢请转发+在看+点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天赋一饼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