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全国人大代表王嘉鹏: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提升残疾人体育事业现代化水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已经取得连续五届残奥会金牌、奖牌榜双第一的好成绩。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残疾人体育发展仍然不平衡、不充分,体育服务能力与8500万残疾人的需求相比,还需要加强发展。”全国两会召开在即,残疾人体育事业受到人大代表的关注,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常熟世界联合学院创办人王嘉鹏告诉记者,今年两会他将提交《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的建议》。
“残疾人体育是残疾人增强体质、康复身心、参与社会、实现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人们认识残疾人潜能与价值、促进社会和谐共进的独特渠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残疾人群众体育日益活跃,经常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残疾人比例逐渐上升,连续五届残奥会位列金牌、奖牌榜双第一。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残疾人体育发展仍然不平衡、不充分,体育服务能力与8500万残疾人的需求相比还有差距。”王嘉鹏表示。
据了解,王嘉鹏自己就是一位残疾人。1993年7月23日,12岁的王嘉鹏在银川乘飞机时遭遇空难,因此失去了双腿。医生曾认为他‘一生都要坐轮椅’,但他用双拐站了起来。1999年3月,王嘉鹏站上了第36届世界残疾人滑雪比赛的赛道,并最终获得了两枚金牌。如今,他是常熟世界联合学院的创办人,至今已培养了2000余名来自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其中也包括残疾学生。正由于其自身的经历,他对残疾人体育事业有着切身体会。
在提案中他提出,应当从六个方面加强发展残疾人体育事业。第一,应当进一步完善残疾人体育法律体系。“应当根据残疾人运动的方式和特点,制定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政策法规,开展残疾人体育法的立法研究,进一步保障残疾人的体育参与权、体育教育权、运动康复权、自由活动权等。”王嘉鹏对记者说。
第二,应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的供给活力,加强资源统筹力度,实现政府、企业、社区、机构与家庭体育服务供给的有机整合,打造满足残疾人多种体育需求的供给网络。例如,苏州成立全国首家企业社会责任助残联盟,190余家成员单位积极参与公益助残项目,比较好地满足了群众的微心愿、小梦想。建议在项目审批、土地使用、融资、税收等方面对相关主体提供实质性且灵活性的政策支持,释放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市场活力;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科研立项倾斜等方式,引导高校、科研院所等加强对残疾人体质测试标准的研制、康复医疗等方面的科研力度。
第三,加强体育公共服务资源的普惠式下沉,将更多资源投入到残疾人群众体育、学校体育之中。如苏州建成市级残疾人阳光文体活动中心,规模体量和设施服务领先全国,向残疾群众免费开放,常态化组织各类文体艺活动。建议今后在新建社区和老旧小区改造等城市更新过程中,通过对道路、场所、器材等的专业设计,从体育设施建设层面营造无隔阂、无障碍的残疾人体育活动参与环境。
第四,加大残疾人体育资金保障力度。一是通过财政资金补贴等方式对残疾人运动员参加体育训练进行兜底保障;二是在体育彩票公益金中留存一定比例,专项用于残疾人体育事业,支持残疾人运动员参加高水平训练,并根据成绩给予相应的奖励;三是引导鼓励社会捐赠。
第五,优化体育资源的配置方式。“体育资源配置要以残疾人的获得感为最高标准,加大对残疾人体育需求调查,搭建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的供需信息平台,进一步解决残疾人体育需求与供给衔接不畅的问题。”王嘉鹏认为,应当建立残疾人对体育公共服务的评价体系,引导资源精准投放、高效投放。
第六,加强人才队伍培养。依托高校体育专业开设残疾人康复训练等课程,规范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人才的培养体系,包括理论培训、技术指导、实践训练等;建立残疾人体育人才贮备库,加强残疾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力度,积极引导具有医学、心理学、运动康复等专业知识的人员加入残疾人体育工作队伍。
构建“人才环流”新格局
“我国近年来积极优化招才引才政策和环境,对人才国际交流与竞争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国际人才引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议发挥欧美同学会、国际联合学院、咨询机构、国际猎头、会计师事务所等国际平台优势,多层次、全方位引进国际优秀人才服务于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科技创新最前沿,构建人才环流新格局。”除了关注残疾人体育事业,王嘉鹏还提出了《利用国际平台构建“人才环流”新格局的建议》。
他认为,首先是加快推进人才“引进来”“走出去”计划升级,以社会力量、民间交流推动构建“育”“引”“聚”并举的创新人才体系。
“目前,我国各地人才引进工作行政主导的特点非常明显,社会组织、民间交流作用发挥得非常不够,容易导致国家间的‘人才争夺战’,引才成本剧增。事实上,一些国际知名的教育机构和国际协会组织在国内有分校或分支机构,建议通过地方政府与这些教育机构和企业联合成立专项办公室,提供专项的多元化的资金、政策扶持和专人的对接服务,发挥教育机构和国际协会组织的资源优势,包括硬件、技术优势,以及教授、校友、家长、会员等人力资源优势,创新人才引进合作模式。”王嘉鹏表示。
其次,是利用国际猎头、会计师事务所、咨询公司等中介机构,积极打造“国际人才枢纽”,完善人才跨国流动市场机制,合力推进人才有效循环。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及资源,面对中国目前仍以留学人员回流为主、国际一流顶尖人才欠缺的现状,不但要抓住海外人才回流的机遇,更要积极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人才资源新模式,通过健全和完善创新创业基地等国内已有平台,积极引入猎头企业、咨询公司等中介服务业,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促进人才流通和开放。
再次,是动态监测国际人才流动走向,明确人才专业领域需求重点清单及相关保障政策,与国际机构合作成立猎头公司等,拓展引才渠道,开展市场化的海外招才引才工作。建设国际化人才研究高端智库,利用智库平台加强海内外高层次数据库建设,定期开展人才重大问题的战略性研究,举办高端人才论坛等,为人才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最后,是跟踪分析西方国家的对外政策和引才政策变化,制定系统完善海外人才引进政策措施,系统、整体、协同推进海外人才引进工作,确保招才引才政策的延续性和全球领先的优越性。“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国家人才战略需顺应不断变化的时局,及时调整、不断创新。”王嘉鹏说。
来源丨华夏时报
编辑丨郝一铭
★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