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残疾人杂志社

其他

王爱霞丨中国首例艾滋病发现者

🔘2001年8月,王爱霞(左一)赴河南文楼村诊治艾滋病患者,并举办医务人员培训班。当年,中国有多个因非法献血导致艾滋病肆虐的村庄,文楼村便是其中之一。2023年7月1日,我国感染性疾病专家、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教授王爱霞去世,享年91岁。王爱霞一生致力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治、预防、教学与科研工作,她以敏捷的才思、扎实的实践和果敢的判断,在国内感染性疾病领域卓有建树。她的一生,一直在践行着“严谨、求精、勤奋、奉献”的“协和”精神。文丨《三月风》记者
2023年12月5日
其他

与残疾人就业创业有关的税费优惠政策集锦来啦

文字版如下:与残疾人就业创业有关的税费优惠政策集锦来啦为更好地支持残疾人就业,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残疾人就业创业的税费优惠政策,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学习一下吧~残疾人创业免征增值税残疾人个人提供的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免征增值税。政策依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增值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16〕52号第八条)安置残疾人就业单位增值税即征即退(一)安置残疾人就业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增值税即征即退对安置残疾人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以下称纳税人),实行由税务机关按纳税人安置残疾人的人数,限额即征即退增值税。每月可退还的增值税具体限额,由县级以上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所在区县(含县级市、旗)适用的经省(含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批准的月最低工资标准的4倍确定。(二)特殊教育学校举办的企业安置残疾人就业增值税即征即退对安置残疾人的特殊教育学校举办的企业,实行由税务机关按纳税人安置残疾人的人数,限额即征即退增值税。安置的每位残疾人每月可退还的增值税具体限额,由县级以上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所在区县(含县级市、旗)适用的经省(含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批准的月最低工资标准的4倍确定。政策依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增值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16〕52号)企业残疾人工资加计扣除企业安置残疾人员的,在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的100%加计扣除。政策依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安置残疾人员就业有关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70号)答疑环节问:单位安置残疾人就业,城镇土地使用税有什么优惠政策?答:对在一个纳税年度内月平均实际安置残疾人就业人数占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比例高于25%(含25%)且实际安置残疾人人数高于10人(含10人)的单位,可减征或免征该年度城镇土地使用税。具体减免税比例及管理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财税主管部门确定。问:残疾人取得解除劳动合同一次性补偿金,该补偿金金额超过深圳市免税标准的部分,能否享受应纳税额减征90%的优惠?答:残疾人取得解除劳动合同一次性补偿金,且超过深圳市免税标准,需通过解除劳动合同一次性补偿金项目模块申报,填报【一次性补偿收入】【免税收入】【减免税额】栏次及减免附表享受优惠。问:残疾人达到退休年龄领取的企业年金是否可以享受应纳税额减征90%的个人所得税优惠?答:可以享受。问:安排残疾人就业未达到规定比例、在职职工总数30人以下(含30人)的用人单位,需要申报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吗?答:安排残疾人就业未达到规定比例、在职职工总数30人以下(含30人)的用人单位,免征保障金。为简化办事流程、减轻缴费人负担,经深圳市残疾人联合会审核确认,用人单位安置残疾人达到规定比例或符合政策免征保障金的,无需进行保障金申报。来源丨深圳税务(ID:gjswzjszsswj)编辑丨张帅★转载请注明来源视频号微博抖音(使用抖音扫描)
2023年11月21日
其他

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特殊功能

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是我国第一部无障碍环境建设的专门法律,将引领我国社会保障法治和社会公众生活迈向新的历史进程,在我国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在法治层级上,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是社会立法中的基本法,是残疾人权益保障中的基础性立法,具有特别重要的法律位阶。无障碍的概念是在1974年联合国残疾人生活环境专家会议上提出来的。通过对社会环境的改造,使残疾人能够独立自主地生活和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联合国1982年通过的《关于残疾人的世界行动纲领》中,无障碍环境从建筑领域扩展至各种物理的、文化的和社会的领域。1993年,联合国大会通过《残疾人机会均等标准规则》,将无障碍和反歧视原则相结合,将无障碍环境扩展至物质环境无障碍、信息交流无障碍和社会服务无障碍全领域,强调人的平等性,提倡个人的社会参与,而不是将残疾人视为一个需要特殊照顾的群体。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全面反映了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文明成果,继续发展了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法治成果,自始至终都把我国残疾人的无障碍环境需求作为立法的出发点和目标值。“人是具有社会性的,必须参与社会交往。人们的社会属性取决于在空间中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人们在参与社会交往的过程中体现生命的意义。”立法全面体现了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对无障碍环境的要求,在物理环境中,规范了建筑、道路、交通和其他室内外设施,包括学校、住房、医疗设施和工作场所的无障碍环境。在信息、通信和其他形式交流上,包括了电子服务和应急服务。要求向公众开放或为公众提供设施和服务者,必须在各个方面为残疾人创造无障碍环境。在向公众开放的建筑和其他设施中提供盲文等易读易懂的标志,为服务犬的进入提供方便。在公共设施中,要提供多种形式的现场协助和中介,要有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建筑和其他无障碍设施,向残疾人提供适当形式的协助和支持,促进残疾人使用新的信息与通信技术和系统,在网络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和运用中推行无障碍信息和通信技术及系统,以便残疾人能够方便有效地使用这些技术及系统。与实施了10余年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相比,在对特殊群体的关照上,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有了显著的变化。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第一条单列残疾人为首,阐明立法目的是保障残疾人等社会成员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第二条所定义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是指为便于残疾人等社会成员自主安全地通行道路、出入相关建筑物、搭乘公共交通工具、交流信息、获得社区服务所进行的建设活动。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回应当下社会对无障碍环境的理解与需求,尤其是面对信息网络普及,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老年人和其他社会群体在使用网络、智能设备时遇到的障碍,在如何解决“数字鸿沟”和“社会服务”上下足了功夫,力图解决当下的社会治理难题。该法的第一条阐明的立法目的是促进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充分、便捷地参与和融入社会生活,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第二条中的“无障碍环境”,是为残疾人、老年人等有无障碍需求的社会成员自主安全地通行道路、出入建筑物以及使用其附属设施、搭乘公共交通运输工具,获取、使用和交流信息,获得社会服务提供便利和条件。这是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立法的重要发展,也是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重大进步。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90%的残疾是后天发生的。我国现有残疾人约8500万,截至2021年底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有2.67亿,加上有无障碍需求的孕妇、儿童、伤病人员等,人数合计数亿人。他们都是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直接受益人。来自杭州的数据表明,残疾人与老年人等群体使用无障碍设施占比达到了1∶8,即1个残疾人受益,就有8个老人和儿童同时受益。全社会的其他人群也会在不同的时间,在特殊的需求中受益。研究预测,从2021年到2030年,中国一级失能老年人将从2139万人上升到2971万人,增加38.90%,二级失能老人将从3742万人上升到4907万人,增加31.13%,三级失能老人将从4650万人上升到5932人,增加27.57%。研究同时发现,老年友好型居住环境会有效降低老年人失能比率。居住环境不具备无障碍功能的老人有更高的照料依赖度。“最担心的是得了病或者生活不能自理,让自己和子孙的生活一夕致贫。”因此,减少人口老龄化负担已经成为国家的重要战略性工作,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颁布实施将有效地助力国家战略决策的实施和实现。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发布《改善就医感受
2023年11月10日
其他

如何理解并促进“残疾人共同富裕”

新时代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次中央全会把保障残疾人基本权益、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内容写入报告。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引新时代残疾人事业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推动残疾人事业迈向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社会平等地位的重要论述,高扬了人的尊严与价值,确立了新时代残疾人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现代角色;关于解决“因残致贫”和“群体攻坚”的系列重要论述,推动了中国残疾人群体的问题视域从千百年来的温饱脱贫向现代社会的全面小康、共同富裕转变;关于残疾人事业份内责任的重要论述,推动残疾人事业从依靠政府带头、社会倡导的传统做法向政府落实责任、社会履行义务的现代治理转变。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为残疾人事业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概括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提出中国式现代化五大特征,突出人民性的鲜明特质,开宗明义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不只关乎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宏大叙事,也关乎个体命运的微观故事和群体幸福的人文关怀。在中国式现代化总目标下,残疾人等弱势群体不仅不能被忽视,而且应当成为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优先关注的人群。残疾人事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方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残疾人事业也要现代化,14亿多人口整体走向现代化,不能落下8500万残疾人,这是国家现代化的生动诠释。同步开启残疾人事业现代化新征程,全面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实现国家现代化、社会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必将彰显中国式现代化平等、包容、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建设理想,体现中国式现代化尊重生命、充盈精神、以人为本的价值尺度,见证中国式现代化的多元、精彩和活力。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也是残疾人事业现代化的目标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致2013-2022年亚太残疾人十年中期审查高级别政府间会议的贺信中指出,“中国将进一步发展残疾人事业,促进残疾人共同富裕和全面发展”。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极少数针对特定人群作出的关于共同富裕的论述。残疾人和全体人民一道走向共同富裕,是残疾人事业现代化的关键课题,必须在新时代实践中找到发展思路、解决方案,为不同群体铺设现代化发展之路。群体正义:促进残疾人共同富裕的理论基础共同富裕的关键是“共同”,其哲学基础是“差异基础上的同一”。研究推动共同富裕,除了政府部门、学界普遍关注的收入、城乡和地区“三大差距”,还应特别关注群体差距。无论老年人、残疾人、儿童,还是其他弱势群体,只有树立群体视角,掌握群体需求,缩小群体差距,才能实现群体正义,维护群体利益。群体正义的实质是追求不同群体差异基础上的共同目标,其理念契合共同富裕理论。残疾人是世界上最大的少数群体,最能体现人的多样性、差异性。从残疾人这个处于社会明显不利地位,发展基础、发展能力和发展机会普遍不足,现实需求差异显著的社会群体出发理解群体正义,更有助于我们解释共同富裕的本质涵义。理解群体正义,需要把握不同群体的同一性。“我们都一样”,这是残疾人团体的一个响亮口号。残疾人与所有人一样,人格尊严和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受到法律保护;社会成员的身份和地位是一样的,都是社会组织、社会系统和社会关系中的平等一员;生命追求和生活理想也是一样的,都有创造社会财富、获得社会福利、过上幸福生活的权利。“我们都一样”,表达了每个人在政治、法律和道德上都是自由、平等的,这是群体正义和共同富裕所追求的价值目标。理解群体正义,需要把握不同群体的差异性。“我们不一样”,这是残疾人团体另一个鲜明的自我倡导。残疾人的“群体差异”,包括身心差异、能力差异、需求差异和文化差异等,这些是残疾人身份自豪的理由和获得社会支持的依据,也是残疾人受歧视的原因。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人的体力、智力和其他能力被不恰当地评价,残疾长期被贴上“无能”的标签,导致残疾人在广泛领域为社会所排斥和歧视,发展机会显著不公平。每一个与众不同都是一个群体独特性的明证,残疾人无需为残疾的独特性而卑怯。相反,他们有充分理由获得社会补偿和支持,以弥补群体差异造成的差距和不足,这是共同富裕和群体正义所追求的实践目标。坚持群体正义,实现群体差异基础上的同一目标,是促进残疾人共同富裕的理论前提。一些西方学者强调自由和形式平等的重要性,认为共同富裕不符合正义原则。自由主义学者哈耶克认为,“在法律面前的形式上的平等,与旨在达到人的物质上的或实际上的平等活动相冲突,并在事实上是不相容的。”在他看来,“社会福利”“社会利益”“共同幸福”等这些抽象概念与平等机会、效率等正义价值是相悖的。约翰·罗尔斯除了同样强调自由的平等外,还突出差异基础上的平等,他在《正义论》一书中提出正义的两个原则,第一个是普遍原则,强调机会公平;第二个是差别原则,强调“差异基础上的平等”,“给予最少受惠者最大的利益”,即对处于不利地位的人进行利益补偿以达到事实上的平等。但是罗尔斯又强调,当这两个原则发生矛盾的时候,必须保证事实上的平等不会侵犯人们的自由权利,这表明其理论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自由与平等,或者说形式平等与实质平等之间的对立情形。印度学者阿玛蒂亚·森提出通过提升弱势者“可行能力”以实现能力平等的社会正义原则,认为我们的可行能力是我们在各种生活之间进行选择的自由,选择生活的自由能极大地增进人类的福利。这一理论克服了哈耶克和罗尔斯关于自由和平等不能兼容的问题。阿玛蒂亚·森特别指出,“可行能力不仅是人的特性,也是群体的特性”,他强调残障人群由于障碍的存在,不仅存在“收入障碍”,而且“使他们将收入和资源转化为良好的生活品质变得更加困难”,因而要努力降低残障的妨碍程度,以提高残障人群的可行能力。在一定意义上讲,这已经触及到了群体正义的核心内容。相对贫困:促进残疾人共同富裕的核心问题促进残疾人共同富裕,需要实践层面解决残疾人相对贫困问题,以缩小社会中最显著的群体差距。理解残疾人相对贫困的概念,必须把握两个方面:第一,比较对象是残疾人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共同富裕是一个总体概念,残疾人相对贫困也是一个总体概念,是残疾人群体与社会总体水平相比较,当然也会观照残疾人个体和家庭。中国颁布的7个残疾人事业五年规划都把缩小残疾人家庭收入水平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作为发展目标,有的地方称之为“总体赶平均”。第二,比较内容是多维贫困。相对贫困是一个多维贫困指标,既包括经济上的相对贫困,也包括发展能力相对不足、社会支持相对不够、精神文化相对不充实等,这一点尤为重要。共同富裕的前提和基础是富裕。研究促进残疾人共同富裕,首先必须解决经济上的相对贫困。中国残联自2017年以来持续开展的残疾人家庭收入状况监测显示,有3个指标反映出残疾人相对贫困状况的长期性和严重性:一是残疾人家庭收入一直明显低于社会平均水平,残疾人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不足一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二是残疾人家庭总体属于中低收入人群,按照全国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五等分中等偏下户收入标准(40%)来测算,持证残疾人中有61%位于这一区间;三是经济条件越好的地区和人群,残疾人家庭人均纯收入与一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比差距越大,东部地区、城市地区及高收入人群中的差距,分别比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及中低收入人群的差距大得多,表明经济发展不会自然而然缩小残疾人家庭与一般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残疾人相对贫困是发展性贫困、支出性贫困和结构性贫困的综合表现,是多维相对贫困的典型代表。与一般居民比较,残疾人家庭的收入与支出结构显著不同,监测表明残疾人家庭总收入中,转移性收入占到近一半,工资性收入只占36%-37%,发展能力弱、就业增收难。残疾人家庭恩格尔系数长期明显高于一般居民家庭,医疗、康复、辅具、照护等特殊支出大幅增加致贫风险,很多家庭为此长期负债。残疾和贫困同源,因残致贫的长期性,家庭支持的弱化趋势,加大了残疾人相对贫困问题的解决难度。现代转型:促进残疾人共同富裕的关键环节为适应促进残疾人共同富裕的目标任务和现代社会发展的现实挑战,残疾人事业需要在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上改革创新,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结构和效益,完成从传统向现代的重要转型。第一,推动发展观念转型。传统意义上,残疾人事业被归入社会事业,研究促进残疾人共同富裕大多局限于分配正义领域,残疾人只被当作社会福利和救助救济的对象。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人们开始认识到,应当把残疾人服务事业和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经济发展大循环;认识到残疾人也是普通的劳动者、创造者和消费者,是重要的人力资源,可以通过劳动参与、经营联动、资产联结和其他生产要素投入等多种形式参与经济活动,甚至成为市场主体,直接或间接创造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200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开创性地提出“国家扶持、市场推动”的残疾人事业发展原则,提醒我们必须平衡好政府和市场“两个动轮”、运用好公平和效率“两种价值”。2014年在北京举办的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中由中国倡导并发布《关于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和融合发展的联合倡议》,提出了“将残疾人群体视为规模可观、有待开发的消费者,满足其需求形成巨大的潜在市场”。2018年全国残疾人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首次超过了万元,全国残疾人消费总规模达到万亿元,再加上残疾人领域投资需求不断扩大,启发我们既要善于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又要主动以残疾人事业发展助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形成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良性循环发展的局面。第二,推动收入分配结构转型。残疾人是唯一一个通过完善三次分配皆有可能实现家庭增收的弱势群体。对残疾人家庭收入结构的分析表明,其转移性收入占到半数以上,大幅高于一般居民平均水平,其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却明显低于一般居民平均水平。尽管这其中有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因素,但也反映了这一群体当前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在国家推进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中,需要扩大残疾人家庭就业增收、财产增收的幅度。以就业增收为例,2022年底全国残疾人按比例就业人数只有86.7万人,占城乡持证残疾人就业总人数的不足10%,没有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残疾人按比例就业主渠道的作用。同时,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受市场和政策双重影响严重萎缩,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专产专营、政府优先采购等配套政策迟迟不能出台,新业态就业、庇护性就业、支持性就业等政策转型升级空间也还相当大。此外,国家和地方按要素分配增加财产性收入的改革正在加快推进中,残疾人家庭收入分配结构性调整任务急迫又繁重。第三,推动社会福利制度转型。首先,需要突出共享发展的理念,把残疾人社会保障需求有机融入全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抓紧安排兜底性、基础性、普惠性制度,着力完善残疾人基本生活、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基本康复等保障政策。其次,需要突出特殊保障的措施,残疾人从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等制度获得普惠保障,终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因特殊服务需要而产生的相对贫困问题。应当充分认识到现有国家社会保障体系中,社会福利的基础保障地位尚未确立,残疾人专项福利制度数量不多、标准不高;与残疾人康复、照护、辅助器具、无障碍等特殊服务需要相关的福利政策还有不少空白;残疾人社会政策积极福利、赋权增能的导向不明显,与劳动就业政策、老年人等群体政策衔接不紧密;受经济环境影响国家和地方对出台福利政策多有顾虑,未来残疾人社会福利政策转型任务艰巨。此外,需要突出残疾人社会保障的便利措施,提供更加贴心暖心的服务。第四,推动公共服务转型。公共服务对于解决残疾人相对贫困问题具有多方面作用,包括提供兜底保障,促进家庭减支增收;提供社会支持,弥补自身能力不足;消除环境障碍,弥补参与机会不足等。推动公共服务转型相应也有多层次的内容,包括将残疾人最基本的康复、辅助器具、托养照护、无障碍等特殊服务项目纳入国家基本公共服务目录,体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可及性;推动助残社会化、市场化服务与养老、托育一道,列为国家重点支持的生活性服务业政策支持范围,促进“残疾人市场”的形成;探索建立残疾人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服务资源和服务需求之间有效对接;推动残疾人服务科技应用和数字转型,提升残疾人生活品质。为适应促进残疾人共同富裕的目标任务和现代社会发展的现实挑战,残疾人事业需要在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上改革创新,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结构和效益,完成从传统向现代的重要转型。来源丨中国残疾人杂志社(ID:zgcjrzzs)本文选自丨《中国残疾人》2023年第11期,原标题为《促进残疾人共同富裕》文丨厉才茂(作者系中国残联研究室副主任)栏目编辑丨林筱芳编辑丨张帅★转载请注明来源视频号微博抖音(使用抖音扫描)
2023年11月9日
其他

解读《视力残疾和听力残疾人员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办法(试行)》

日前,教育部、中国残联联合印发了《视力残疾和听力残疾人员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将于2023年10月1日起施行。《办法》将为不断满足视力残疾人和听力残疾人普通话水平测试需求,提高关爱服务水平发挥积极作用。《中国残疾人》杂志特邀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中国盲文手语推广服务中心主任陈蓓琴教授对《办法》进行解读,以资借鉴。制定背景与过程我国现有1233万视力残疾人和2700多万听力残疾人,其中处于职业年龄段的这两类残疾人超过1000万。他们有参与社会生活的强烈愿望,有进行职业劳动的迫切需求。随着社会发展,融合教育理念的深入,残疾人受教育程度大大提高,越来越多的视力残疾、听力残疾人进入到特校教师队伍中来,部分视力残疾人也积极参与播音主持的工作,这些跟普通话密切相关的行业,对普通话水平都有明确的要求,普通话水平测试是他们获得上岗资格的一个必要条件。近些年,国家高度关注残疾人这一需求。2013年,教育部语用司印发了《关于开展视障人员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通知》,正式启动视力残疾人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2015年,教育部语用司同意江苏省语委在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听力残疾人普通话水平测试试点工作。2016年10月,“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智能系统(视障版)”研制完成,自此视力残疾人普通话水平测试实现机测化。截至2022年4月底,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中国盲文手语推广服务中心普通话水平测试站已在全国28个省份分别开展了视力、听力残疾人普通话测试,共约2600人获得普通话等级证书,他们中一部分人因此获得了教师资格证书。但测试工作一直处于实验阶段,没有规范的制度文件,亟待出台管理办法,对测试进行规范管理。2021年出台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规定》(以下简称“《管理规定》”)明确提出:“视障、听障人员申请参加测试的,省级测试机构应积极组织测试,并为其提供必要的便利。视障、听障人员测试办法由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另行制定。”为落实《管理规定》要求,2022年初,教育部语用司启动《办法》起草工作。起草过程中,教育部语用司会同语用所、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深入学习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教育部等部门《“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等文件,充分调研了解视力残疾人和听力残疾人参与测试的需求,并召开现场会和座谈会,对文稿多次研讨修改。在此基础上,两轮征求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意见,教育部政法司、教师司、基础司、财务司等司局,中国残联和有关专家的意见建议,在充分研究吸纳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形成了目前的《办法》。制定原则和主要内容根据视力残疾人和听力残疾人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实际和发展方向,《办法》制定原则为:须与《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规定》《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管理办法》《普通话水平测试规程》等文件保持一致性和体系化,以保障普通话测试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同时要不断满足视力残疾人和听力残疾人普通话水平测试需求,提高关爱服务水平。《办法》共13条,分别从测试员培训、报名办法、测试内容和试卷等方面,对视力残疾人、听力残疾人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组织管理、实施方法等作出了明确规定,且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1.科学性普通话水平测试是国家级测试,科学性是其根本,视力残疾人和听力残疾人测试标准、等级、内容等必须与相关规定保持一致。《办法》明确规定,视力残疾人和听力残疾人普通话测试应依据国家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执行,测试试卷由国家测试机构统一编制(第八条)。同时视力残疾人、听力残疾人有其特殊性,必须采用适合他们的方式完成测试。《办法》明确了这两类人群的测试方式:视力残疾人测试的方式为摸读盲文或识读大字版汉字;听力残疾人测试的方式为写汉语拼音、写命题说话文本、打手语(第三条)。因为测试的特殊性,《办法》还对参测对象和测试员有相应的要求,即“参加测试的视力残疾人应掌握国家通用盲文或规范汉字,具有摸读盲文或识读大字版汉字的能力”“参加测试的听力残疾人应掌握《汉语拼音方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汉语手指字母方案》和国家通用手语,具有书写和手语表达的能力”(第三条),测试员上岗应接受国家有关专项培训(第六条)。2.规范性《办法》明确了开展测试的管理机制及职责:“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部门主管全国视力残疾人和听力残疾人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委托国家测试机构制定专门的测试规程,并具体承担测试组织协调、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工作”“省级语言文字工作部门统筹管理本行政区域内视力残疾人和听力残疾人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指导省级测试机构具体组织实施”(第四条),设立直设站点,明确直设站点职责(第五条)。3.服务性《办法》制定的目的是为听力残疾人和视力残疾人服务,《办法》中规定“视力残疾人和听力残疾人员可根据自身条件及实际需求参加本办法所规定的测试”(第三条),“按照就近就便和自愿原则向省级测试机构或测试站点报名”(第七条)。为适应其特殊性,《办法》还规定“测试站点应在测试前为应试人提供测试流程和测试方式的培训和导引服务”(第九条),同时注重场地设置的无障碍化、测试各环节协助关爱的服务理念。这些测试服务都为残疾人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参加职业劳动创造了有利条件。4.协同性《办法》制定过程中整合了多部门、单位的力量,共同合作,为残疾人测试提供有力的保障。《办法》明确“残联依法对视力残疾人和听力残疾人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提出建议,并予以必要支持保障”(第四条),“有关部门根据实际,可对测试工作予以经费支持”(第十一条)。下一步,国家语委将进一步指导有关单位制定测试站点建设要求,开展测试员培训,完善测试指导手册(测试规程),提升特殊人群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服务水平。来源丨中国残疾人杂志社(ID:zgcjrzzs)本文选自丨《中国残疾人》2023年第10期文丨陈蓓琴作者单位丨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栏目编辑丨徐俊星编辑丨张帅★转载请注明来源视频号微博抖音(使用抖音扫描)
2023年11月3日
其他

无障碍环境建设|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解读

2023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正式施行。8月2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举办无障碍环境建设法集体采访,邀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社会法室主任石宏,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维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对这部法律进行全面解读。问需于民,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是立法必须贯彻实施的基本原则,也是全国人大立法过程当中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基本要求。在立法过程当中,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积极征求人民群众意见建议,同时,通过中国残联广泛征集残疾人群体意见建议,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石宏指出,全国人大常委会在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立法工作中,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充分发挥代表在立法中的作用。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调研、召开座谈会(包括视频座谈会)等各种途径和方式,确保全国人大代表充分表达意见建议。在地方调研时,专门邀请全国人大代表参与座谈会,或者专门上门听取全国人大代表意见。作为首位盲人全国人大代表,王永澄很关注这部法律。他在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时提出,盲人、低视力群体在学习过程当中,如果使用正常人群的学习教材,存在看不清、看不见的难题,会导致他们学习困难,影响个人学习成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在福建调研时专门听取了他的意见,他希望关注盲人和低视力群体教科书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听取有关部门的意见,在法律中专门作出规定,鼓励出版单位编写出版盲文版、低视力版教学用书。第二,积极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立法“直通车”的作用。比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到山东青岛市黄岛区、天津小白楼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实地调研,与上海虹桥街道等4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召开视频连线座谈会,听取基层群众的意见。通过这种方式,让人民群众的意见更真实、更准确地到达立法机关,并加以分析和吸收。第三,广泛听取公众的意见。一是草案在审议之后通过中国人大网向社会全文公开,群众可以上网提意见;二是针对各方关注的重点焦点问题,专门听取有关群体的意见,比如针对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门到街道社区的老旧小区调研加装电梯情况、加装电梯过程当中面临的障碍,以及在实践当中如何解决问题,并将这些成功经验归纳总结,上升为法条。中国残联积极回应残疾人的关切,主动参与相关工作。中国残联维权部负责人介绍了残联和残疾人在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立法工作中具体参与情况。第一,反映需求,提出加快制定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议案建议,残疾人、残疾人亲友、残疾人工作者中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广泛听取意见、开展调查研究,提出无障碍环境建设立法的相关建议、提案和议案;第二,开展课题研究,提供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建议稿;第三,参与立法调研;第四,积极为立法建言献策。共同发力,保障法律落地落实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第一条规定,为了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平等、充分、便捷地参与和融入社会生活,促进社会全体人员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制定本法。石宏介绍,在立法过程当中,这部法律的调整重点、保障重点和适用范围有一个发展过程。最早有同志认为,该法应适用所有群体。在征求意见和常委会审议过程中,有不少意见提出,根据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和现实需要,从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本身的发展历程来看,应当突出重点。所以该法的基本定位明确,保障重点突出,即残疾人和老年人。很多制度的设计和规则设计也主要考虑到残疾人和老年人的期望和需求。“同时我们也考虑到,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当中对无障碍需求的人群越来越多,比如孕妇或者身体受伤的人群,这些群体在一定情况下也对无障碍设施有需求。所以,从立法目的和调整范围上明确,在重点保障残疾人和老年人的情况之下,其他社会群体成员有无障碍环境需求的,也可以享受无障碍环境的便利。”石宏表示。石宏指出,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保障重点是残疾人和老年人,同时强调普惠性,让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成果惠及全体社会成员,这就是这部法律的基本定位和重要理念。中国残联维权部负责人介绍,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是新时代促进无障碍环境建设,促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实现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的重要法治保障。中国残联将采取三项措施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全面有效贯彻实施:一是多种形式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学习宣传;二是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进一步明确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法律责任,中国残联依照法律以及章程,协助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做好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三是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进一步赋予残联参与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法律地位,中国残联要将法律的实施作为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负责人介绍,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实施后,一些配套部门规章制度需要依据法律加紧修订完善。同时,呼吁全社会齐心协力,贡献智慧,为标准的制定修订建言献策。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负责人表示,在标准执行方面,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对“信息无障碍标准”相关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为行业执行相关标准规范也指明了方向。在法律实施方面,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专设了“保障措施”和“监督管理”两章,这将有利于解决目前信息无障碍保障措施不充分、监督管理缺乏依据等问题,增强了法律条款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惠民便利,“无碍”更“有爱”“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普通人可能是很大的优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但是对于残疾人和老年人却会带来很大影响。”“老年人到公共服务场所,比如到银行或者到一些行政服务中心办理一些业务,如果没有人工引导和解释,自己在自动服务机上操作是相当困难的。”石宏说。“数字鸿沟”和“服务赤字”这些障碍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残疾人和老年人在社会生活中的生活品质、生活质量,亟须通过立法方式予以解决。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将进一步促进包括“信息无障碍建设”在内的多项工作高质量发展。据介绍,工业和信息化部聚焦残疾人、老年人在上网时遇到的困难,组织全行业的力量积极行动,多措并举推进信息无障碍建设工作,目前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完善信息无障碍顶层设计。除了积极参与研究制定即将实施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之外,工信部还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信息无障碍的指导意见》等指导性文件,健全标准规范体系,组织发布信息无障碍相关标准共29项,制定了国内首项互联网应用适老化通用设计规范等,指导相关单位精准科学地开展适老化和无障碍改造。二是提升互联网应用的无障碍水平。开展了专项行动,指导与残疾人、老年人密切相关的1735家网站和手机APP等完成升级改造。三是扩大无障碍硬件产品供给。组织国内智能手机、智能电视主要生产企业,持续优化操作界面,简化操作流程,提升智能产品人机交互体验。四是增强基础电信企业的无障碍服务能力。部署基础电信企业不断完善传统的电信服务方式,线下营业厅专设爱心通道、老年人专席,同时推出专属优惠资费、大字账单等服务,为残疾人和老年人办理电信业务提供便利。老年人看不清药品说明书怎么办?石宏介绍说,对这个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在立法中有一个变化过程。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草案三次审议稿曾经规定,国家鼓励食品药品以及其他商品的生产经营者提供大字、盲文等无障碍版本和标签说明书。但是在第三次审议过程当中,不少委员提出来,对药品生产经营者,仅仅鼓励他们提供这些无障碍格式的版本和说明书还不够,因为药品说明书的字体如果太小,看不见或者阅读不方便,老年人和残疾人误读了,可能会对老年人和残疾人甚至普通人的生命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这个问题确实是比较重大的问题。“审议过程中,常委会委员提出,对于药品和其他商品的要求应当有所区别。”石宏说,根据常委会审议意见,通过后的法律明确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完善药品标签、说明书的管理规范,要求药品生产经营者提供语音、大字、盲文、电子等无障碍格式版本的标签、说明书。那么,如何理解法律规定的无障碍格式版本的标签、说明书呢?石宏举例称,比如药品说明书,原则上讲纸质的要有大字版,让大家看得清楚、看得见。有时候药品说明书比较长,用纸质大字版可能就厚厚的一本书了。如果全文纸质大字版确实操作起来比较困难,可以提供电子版,电子版就是用扫描的方式,一扫描电子的大字版就出来了,这样就最大程度上解决了老年人和残疾人等群体阅读药品说明书不便问题。除食品药品之外,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还对其他商品的生产经营者提出鼓励性的要求,鼓励他们提供类似的无障碍格式版本的标签、说明书,方便残疾人、老年人识别和使用。至于“其他商品”的范围,石宏表示,除了药品之外的商品都在这个范围,比如和残疾人、老年人生活相关的食品、保健品等。对于国家将如何鼓励企业提供无障碍格式版本,石宏介绍,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第五章是“保障措施”,通过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视角,为鼓励企业或者个人提供无障碍版本作出规定。比如,一是国家要建立健全有关标准体系。二是建立健全国家无障碍设计、产品的认证、无障碍信息的评测制度。三是通过经费支持、政府采购、税收优惠等方式,促进新科技成果在无障碍环境建设当中的应用,鼓励无障碍技术产品和服务的研发、生产、运用和推广。“说明书的问题看似一个小问题,但实际上涉及每个人,也跟老百姓的生命安全密切相关。”石宏说。国家相关部门已经积极行动起来了,抓紧开展药品标签、说明书管理规范修改完善工作,这个管理规范修改完善的草案正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促进融合,确保残疾人、老年人平等参与对于盲人群体来说,盲道就是他们“静态的眼睛”。“大家在马路上看到很多盲道或者建设不连贯,成了‘断头路’,或者被共享单车、轿车占用。本来盲道的目的是让盲人出行更方便、更安全,但如果成了‘断头路’,或被占用,盲人非但享受不到安全,反而会成为安全隐患。”石宏说。针对无障碍设施建设“重建设、轻维护”“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石宏表示,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明确无障碍设施的维护和管理责任主体,以及责任人应当承担的维护和管理职责;同时明确禁止违法占用和破坏无障碍设施,如果违反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明确,国家支持城镇老旧小区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或者其他无障碍设施,为残疾人、老年人提供便利。“现在很多老年人住在高楼里面,或者有些残疾人住在高楼里面,没有电梯的话连家门都出不了,寸步难行,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石宏指出,在广大群众期盼解决的问题中,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呼声极高。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介绍,实际上,电梯的缺失,不仅严重影响“悬空老人”、残疾人的衣食住行,还将他们与正常的社会生活阻隔。既有建筑加装电梯确实对于解决困难群体上下楼梯难、“悬空老人”问题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目前仍存在加装电梯高低楼层的居民形成共识难、资金筹措难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破解。此外,还需严控增量,对七层以上住宅要求加装电梯的相关规范进行修改。培养人才,助力无障碍环境高质量发展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对人才培养作了哪些规定?目前我国无障碍人才培养情况如何?石宏介绍,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对人才培养作了三方面专门规定:一是明确规定了国家要建立无障碍环境建设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机制;二是鼓励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等开设与无障碍环境建设相关的专业和课程,开展无障碍环境领域的理论研究、国际交流和实践活动;三是对相关学科专业的教学实践、相关领域的考试内容提出明确要求,有几个专业和无障碍环境建设密切相关,比如建筑专业、交通运输专业、计算机科学技术等相关领域,这些专业应当增加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教学实践内容,相关领域职业资格考试、继续教育以及其他培训的考试内容应当包括无障碍环境建设知识。“无障碍人才培养具有较好的实践基础。为主动适应无障碍环境建设需要,近些年国内一些科研院所、高校、学术团体等开始优化专业设置,加大课程建设力度。”中国残联维权部负责人介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等成立了70余家无障碍研究机构,加强无障碍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培养了一批应用型专业人才,产出了一些高质量研究成果。中国建筑学会、中国民用机场协会成立无障碍专业委员会,整合国内优势资源,合力推动无障碍人才培养。“2023年4月,教育部发布最新《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申报的目录外新专业‘无障碍管理’正式进入目录,是无障碍环境建设领域的第一个专业。为配合法律贯彻实施,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2023年率先在全国招录了第一届本科生近50人。”无障碍课程和实践得到加强,比如清华大学、天津大学、浙江大学等一些高校开设了无障碍通识课,建筑、交通运输、城乡规划等与无障碍环境建设紧密相关的学科专业在部分高校加强了有关教学和实践内容,少数高校在计算机类专业开始开设信息无障碍课程或信息无障碍方向。随着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贯彻实施,对无障碍专业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迫切。下一步,中国残联将推动教育、科技等相关部门采取更实的措施支持和鼓励无障碍人才培养。来源丨中国残疾人杂志社(ID:zgcjrzzs)本文选自丨《中国残疾人》第10期文丨钟灿编辑丨黄婷★转载请注明来源视频号微博抖音(使用抖音扫描)
2023年11月1日
其他

亚残运会报道(三)丨快来get这些亚残运会的知识点

10月,杭州亚残运会即将开幕,作为亚洲地区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残疾人体育盛事之一,杭州亚残运会将集结来自亚洲各国的顶尖运动员,共同书写超越极限的壮丽篇章。01背景亚洲残疾人运动会简称亚残运会,是亚洲规模最大的残疾人综合性运动会,由亚洲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的成员国轮流主办,每四年举办一届。参赛国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由亚洲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Asian
2023年10月13日
其他

世界精神卫生日丨如何科学应对孩子的“心灵感冒”?

2023年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全国宣传主题为“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共同守护美好未来”。少年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事关全民健康、社会稳定和家庭幸福。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显示:我国青少年儿童的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轻度抑郁为17.2%,重度抑郁为7.4%。青少年儿童的抑郁检出率会随年级的升高而升高,有部分孩子甚至长期处于情绪低谷。针对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健康的诊疗现状,提升大众对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问题的认知已然迫在眉睫。01什么是心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痛苦,而是一个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各方面都处于良好状态。百度百科关于心理健康的定义: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好、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心理健康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双重影响,尤其是幼年时期的原生家庭的教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发展影响甚大。心理健康突出在社交、生产、生活上能与其他人保持较好的沟通或配合,能良好地处理生活中发生的各种情况。02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十大标准是什么呢?1.智力正常。正常的智力是生活和学习的最基本心理条件,一般而言,智商在80分以上为心理健康的标准。2.情绪稳定、积极乐观。心理健康的青少年能经常保持轻松、愉快、协调的情绪,能适度表达和控制情绪。3.坚强的意志品质。心理健康的人有着良好的自制力和挫折耐受力。4.心理与行为符合年龄特征。行为表现正常包括:行为内外一致、行为与年龄相符以及行为与角色一致。5.人际关系和谐。青少年很多心理问题的出现都与人际关系有关。当家庭不和睦、同学相处不融洽时,青少年容易出现抑郁、焦虑、敏感等不良心理问题。6.保持健全的人格。培养青少年健全、独立、完整的人格是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是青少年适应社会的重要保证。7.良好的社会适应。心理健康的青少年能够较快地适应环境变化,能与现实的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与适应。8.正确的自我意识。心理健康的青少年自信、自尊、自爱,而不自责、自怨、自卑。9.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心理健康的青少年既有崇高的理想,又不沉湎于不切实际的幻想。对生活、学习中的困难和挑战都能勇敢面对、妥善处理。10.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心理健康的人是珍惜和热爱生活的,并能积极地投身于生活,享受生活中的乐趣。下文是南京市儿童医院心理医生、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黄懿钖博士就大家关心的问题做了答疑:孩子患上心理疾病有什么表现?作为家长,首先需要了解孩子的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特点,清楚孩子的性格特点,以分辨孩子的心理状态。当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时,如患有抑郁症、焦虑症、进食障碍等,他们的状况各不相同,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和情绪状态,如出现长时间的情绪低落、烦躁易怒、兴趣减退、持续控制不住担忧未发生的事、对某件事物或场所明显回避、失眠、食欲与进食行为异常等明显得情绪行为异常,或者与之前的行为表现有严重差异,就应及时向专业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机构求助。孩子面对压力产生焦虑情绪该怎么办?家长可以积极倾听孩子述说的问题和担忧,表达理解和支持,让孩子感到被理解和关注;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导他们注重过程而非结果,学会自洽,以及接纳事物的不完美;帮助孩子找到适合他们的放松方式,如运动、阅读、绘画等,以缓解焦虑情绪。家长如何防范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家长可以通过阅读有关儿童心理发展、父母养育方式、亲子沟通以及和儿童青少年抑郁、焦虑相关的科普书,学习一些儿童青少年心理学知识。同时,父母有效的陪伴和情感关注对孩子也至关重要。当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无法自我调节,家长帮助也收效不大时,建议前往专业的心理卫生机构接受系统的疏导和治疗。儿童青少年抑郁症≠心情不好、矫情生活中经常听到有孩子在说“郁闷”“没兴趣”等,并怀疑自己是否有问题。实际上这些词表达的是自己处于一种抑郁情绪,这和医学描述的“抑郁症”有一定的差别,不能完全等同。抑郁症与抑郁情绪的区别,就好比感冒与打喷嚏,你不能说打个喷嚏就是感冒了,所以也不能说“有抑郁情绪就是抑郁症”。感冒会有一系列症状比如流鼻涕、打喷嚏、鼻塞等。抑郁症也一样,要综合认知、情绪、行为多方面情况才能判断是否患有抑郁症。需要提醒的是:情绪不好时,不要随便给自己贴上“抑郁症”的标签,否则容易长时间让自己陷入抑郁状态的“泥潭”,固化抑郁的认知行为模式而真的发展成抑郁症。对此黄懿钖建议,一旦发现自己有心理困扰,应该及时求助父母、朋友、心理老师以及专业的儿童青少年心理专家等,集合多方面资源协助自己积极应对心理困扰。来源丨中国残疾人杂志社(ID:zgcjrzzs)综合自丨中国卫生杂志、百度百科、百度文库、新华日报海报丨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编辑丨黄婷★转载请注明来源视频号微博抖音(使用抖音扫描)
2023年10月10日
其他

@残疾人朋友 收好这份出行攻略,你也能拥有诗和远方

世界那么大,残疾人想去看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残疾人有想去远方看美景的意愿,为此,小编整理了一份出行攻略,助力残疾人朋友勇敢看世界。01乘坐飞机去旅行首先,如果残疾人需要承运人提供航空器上使用的医用氧气、托运电动轮椅服务、机上专用窄型轮椅,或者是为具备乘机条件的残疾人团体提供服务、允许携带服务犬进入客舱,那么残疾人应在购票时进行申请,最迟不能晚于航班离站时间前48小时。此外,残疾人需要承运人提供登机、离机协助的,应在普通旅客办理乘机手续截止前2小时在机场办理乘机手续。除了在时间上有特殊要求外,民航还规定残疾人的陪伴人员应在购票时声明陪伴关系,并单独出票。而《民用航空安全检查规则》第34条规定,如残疾人携助残设备、服务犬出行,其助残设备、服务犬等应当接受安全检查。如今,机场、火车站等交通枢纽都能提供比较完善的无障碍保障,而且未来将越来越好。它将帮助残疾人在内的老年人、婴幼儿、伤员和孕妇等群体步履不停,一路向前。辅助器具能否带上客舱对于残疾人来说,辅助器具是必不可少的,但不是所有的辅助器具都是可以带进客舱的。肢残旅客的拐杖、折叠轮椅或假肢等助行器,聋人旅客的电子耳蜗、助听器等助听设备,盲人旅客的盲杖、助视器和盲人眼镜等是可以随残疾人进入客舱的。而残疾人最常使用的,除折叠轮椅外,无论是手动轮椅,还是电动轮椅都是需要进行托运的。残疾人托运轮椅不但是免费的且不计算在免费行李额内。将自己的轮椅托运后,对于行动不方便的残疾人来说会担心在机场行动不便。这是不用担心的,机场都会为残疾人提供免费的轮椅服务。一般情况下,会有一位航空公司或者机场的地服人员陪同残疾人到达登机口;到达目的地后待其他旅客下机后,目的地地服人员会和客舱人员一起协助残疾人下机直至行李提取处换乘残疾人自己的轮椅。不过,最保险的方式是提前告知航空公司你的名字和客票号码,并说明你的情况,以保证机场能及时为你提供轮椅服务。机场的出发&到达设有无障碍停车位,地面涂有明显标识。服务犬能否带进客舱在机场,有时我们会看到有残疾人或携导听犬或携导盲犬出入。对此,有些旅客不理解,担心其会伤害自己和家人;也有些热情的旅客,总想上前去摸一摸这些可爱、懂事的狗狗。其实,这些想法都是不对的,服务犬是为残疾人生活和工作提供帮助的特种犬,应该得到人们的尊重。当然,人们也不应该随便触摸服务犬,这样会打扰到它的工作。服务犬是一种训练用来帮助残疾人的辅助犬。服务犬虽然可以被带进客舱,但残疾人应负责服务犬在客舱内的排泄,保证其不会影响机上的卫生。同时,残疾人应向相关部门提供服务犬的身份证明和检疫证明。带进客舱的服务犬,应在登机前为其系上牵引绳索,并不得占用座位和让其任意跑动。承运人在征得服务犬机上活动范围内相关旅客同意的情况下,可不要求残疾人为服务犬戴上口套。承运人和机场应履行的职责残疾人提出特殊需求后,承运人应通过其订座系统或其他手段,确保该需求被记录,并及时传递到相关人员。承运人应在24小时内答复具备乘机条件的残疾人能否提供上述所需求的服务。在残疾人到达机场后,承运人、机场和机场地面服务代理人应当为残疾人免费提供登机、离机所需要的移动辅助设备,诸如无障碍电动车、摆渡车以及在机场及登机、离机时使用的轮椅、机上专用窄型轮椅等。当残疾人接受安检时,残疾人请求私下安全检查的,安检人员应及时安排。当残疾人与其服务犬同机旅行时,除阻塞紧急撤离的过道或区域外,服务犬应在残疾人的座位处陪伴。残疾人的座位处不能容纳服务犬的,承运人应向残疾人提供一个座位,该座位处可容纳其服务犬。对于腿部活动受限制的残疾人,承运人应为其提供相应舱位的第一排座位或腿部活动空间大的过道座位。除另有规定外,承运人应为陪伴人员安排紧靠残疾人的座位。02乘坐高铁去旅行2023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铁路旅客运输规程》中——明确了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中华人民共和国伤残人民警察证、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残疾人员证的人员凭证可以购买优待票。明确视力残疾旅客可以携带取得导盲犬工作证,用于辅助视力残疾人工作、生活的导盲犬进站乘车。行动不便的老、幼、病、残、孕等特殊重点旅客可免费携带轮椅、折叠婴儿车进站上车,出行更加便捷。“重点旅客候车区”集重点旅客候车室、母婴室和儿童娱乐区于一体,并备有轮椅、担架等辅助器具。可以通过铁路12306APP或拨打铁路12306客服电话进行重点旅客服务预约。车站工作人员接到预约后,会根据重点旅客出行日期、车次、进出站服务需求等,提供“一对一”定向帮助,让您全程无忧。2021年9月,铁路12306APP上线了爱心版模式,对字体和排版进行适配,界面具有大字体、大图标、高对比度等特点。爱心版字体更大,功能更简洁。这些年来,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无障碍出行只会越来越完善,希望我们残疾人朋友能多多地走出家门,参与和融入社会生活。来源丨中国残疾人杂志社(ID:zgcjrzzs)综合自《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光明网、中国铁路、中国交通新闻网等责编丨陈曦编辑丨黄婷★转载请注明来源视频号微博抖音(使用抖音扫描)
2023年10月2日
其他

对残疾人“网暴”,严惩!

9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这是“两高一部”专门针对网络暴力违法犯罪制定的司法政策文件。“网暴”是暴力形式的一种,是指借助互联网这一载体,对一定的事物进行谩骂、抨击、侮辱、诽谤等,并对当事人的隐私权、人身安全及其正常生活造成威胁或者某种不良影响的行为。一直以来,网络侵权的成本低维权难,特别是针对残疾人的“网暴”当中,往往包含着对伤残的侮辱与歧视。为推动网络生态治理,中央网信办加大了对网络侵权信息举报工作的工作力度,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侵权信息举报工作的指导意见》,做好切实保护公民个人网络合法权益的同时,特别关注特殊群体网络合法权益,明确“依法保护妇女、残疾人、老年人等其他特殊群体网络合法权益”。此次“两高一部”出台的《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与以往不同之处在于,运用现行刑法条文对危害极大的网络暴力行为进行严厉打击,明确网络上“可以”和“不可以”的界限。在保障网民的正当权利的同时,强调维护网络上“普通公众”的权利。矫正“法不责众”的错误倾向。重点打击恶意发起者、组织者、恶意推波助澜者以及屡教不改者,特别是针对未成年人、残疾人实施的网暴等五种情况的恶意中伤,要依法严惩。《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将具体“网暴”情形与刑法罪名的诽谤罪、侮辱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等一一对应,对不同的“网暴”罪行定罪处罚。国法如山,厘定是非,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网暴”已经明确为犯罪行为,“法不责众”已成过往。实施网络暴力违法犯罪,具有以上五种情形之一的,依法从重处罚。01针对未成年人、残疾人实施的;02组织“水军”“打手”或者其他人员实施的;03编造“涉性”话题侵害他人人格尊严的;04利用“深度合成”等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发布违法信息的;05网络服务提供者发起、组织的。“网暴”可能涉及到什么法律责任?《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四条: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第一千一百九十七条: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四十七条:网络运营者应当加强对其用户发布的信息的管理,发现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发布或者传输的信息的,应当立即停止传输该信息,采取消除等处置措施,防止信息扩散,保存有关记录,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受到了“网暴”该怎么办?1、可以请求信息处理者、平台管理者、网络服务提供者及时删除或屏蔽相关信息,同时将不合适的言论信息进行举报;2、如果认为侵害个人信息的行为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或者构成犯罪的,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依法追究相应的行政处罚责任或者刑事责任;3、走司法程序,提起民事诉讼。根据《民事诉讼法》及相关规定,受害人在民事诉讼中,可以向司法机关申请先予执行,要求网暴实施人立即停止侵害,或者由司法机关立即制止某项行为。资料来源丨新华社、澎湃新闻、检察日报社、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法院公众号、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公众号责编丨陈曦编辑丨黄婷★转载请注明来源视频号微博抖音(使用抖音扫描)
2023年9月27日
其他

欢迎订阅2024年《中国残疾人》《三月风》

来源丨中国残疾人杂志社(ID:zgcjrzzs)编辑丨张帅★转载请注明来源视频号微博抖音(使用抖音扫描)
2023年9月12日
其他

@残疾人朋友 这些新职业你感兴趣吗?

当前个性化、多样化的美好生活需要正催生出越来越多的新职业,在2022年新修订的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中,就增加了158个新职业,总职业数已达到1639个。对于残疾人来说,不少新职业正成为他们就业的新选择。先进制造业当前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速度正不断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融合趋势愈发明显,各地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也通过采取多种举措为残疾人在先进制造业领域就业创业提供支持。↓↓↓
2023年8月30日
其他

欢迎订阅2023年《中国残疾人》《三月风》

来源丨中国残疾人杂志社(ID:zgcjrzzs)编辑丨张帅★转载请注明来源
2023年8月7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杜苏芮”来了,残疾人如何做好防护?(无障碍版)

小编说:本公众号7月29日发布的文章《“杜苏芮”来了,残疾人如何做好防护?》为残疾人兄弟姐妹们应对极端天气特殊防护提出了有效的措施建议,文章受到积极反馈的同时,我们也收到了来自视障读者的批评意见。此文的主要内容是以图片形式发布,视障读者的读屏软件无法识别,造成了阅读困难。在此,编辑部特地整理出了《“杜苏芮”来了,残疾人如何做好防护?》(无障碍版)供视障读者阅读。目前这是微信公众号平台关于本篇文章的第一个无障碍版,希望包括视障读者在内的所有残疾人兄弟姐妹们安稳度过极端天气的考验。近年来,极端天气时有发生,带来寒潮、冰雹、雷电、洪涝、沙尘暴等气象灾害和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极易造成生命威胁、健康受损和财产损失。这些都提醒着我们需要时刻警惕极端天气的发生,并学会自救。本文关注残疾人遭遇极端天气时的安全防护要点,结合具体情境进行防护要点分析,并给予适当的建议。一、日常防护和准备1、准备家庭急救包残疾人家庭应常备应急包,且需要定期进行检查,包括物品齐全性、使用日期有效性等,以更好应对突发情况。每个城市应急办都会发布当地的应急物资储备建议清单,建议根据所在地实际情况进行完善。以下列举基础版的家庭应急物资储备清单的基本内容,包括常用药物、应急物品和急救工具三个方面。(1)常用药品常用医药品:抗感染(如青霉素类、头孢类、蒲地蓝口服液等)、抗感冒、抗腹泻(如止泻宁等)、止痛药(如芬必得等)。医用材料:创可贴、纱布绷带等用于外伤包扎,一次性医用手套防止交叉感染。碘伏棉棒、酒精棉球:处理伤口,消毒、杀菌。(2)应急物品具备收音功能的手摇充电电筒:可触发
2023年8月1日
其他

缘山刻木,守艺琢心

点蓝色字关注“中国残疾人杂志社”🔘丨自1991年起,吴纯清已经与“木”相处了30多年,他令一段段废弃的木材生出“花”来,而这些木雕也搭建起了吴纯清和员工们的幸福生活。(摄影
2023年7月17日
其他

商务部等13部门:鼓励建立社区护理站,服务“一老一小”和残疾人等人群(附行动计划全文)

↑点蓝色字关注“中国残疾人杂志社”商务部等13部门办公厅(室)关于印发《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商务、发展改革、民政、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文化和旅游、卫生健康、市场监管、体育、邮政管理部门,各银保监局: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国办发〔2021〕56号)、《商务部等12部门关于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意见》(商流通函〔2021〕176号)等文件要求,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商务部等13部门研究制定了《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商务部办公厅
2023年7月14日
其他

重庆丨古老技艺的守望与传承

↑点蓝色字关注“中国残疾人杂志社”于重庆而言,那些从古延续至今的传统手艺,当为巴渝文化之根源。无论是木雕、漆器还是陶艺等,手艺的血脉在民间留存,传承着的千百年技艺在与现代生活方式的融合中,逐渐呈现出宝贵的巴渝精神底气。器以载道,手艺人本身就是“布道者”。🔘丨传统手艺的传承和发展对于一个民族来说至关重要。它不仅能够带来经济效益,更能增强一个民族的文化自信,提高一个民族的文化形象。对于传统手艺的保护,不只要保护物质形式,更要保护其技艺和精神。(摄影
2023年7月12日
其他

帮助残疾人重建就业信心

↑点蓝色字关注“中国残疾人杂志社”残疾人在求职就业过程中会面临诸多心理问题,如何帮助残疾人打开心结,找到适合的就业岗位,就成为不少就业服务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中国残疾人》杂志介绍的两个指导案例中,内蒙古兴安盟和吉林梅河口市的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人员,或通过制定详细的心理咨询方案,开展针对性指导,或在与残疾人情感沟通的基础上,为其找到职业发展方向,最终帮助残疾人重拾信心,顺利实现就业。帮助残疾人重建就业信心讲述丨翟慧整理丨王宁我是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兴安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现有持证残疾人6万名,其中就业年龄段残疾人3.1万名。在这里我分享一个帮助一位脊髓损伤残疾人重新树立信心、找到合适工作的案例。小周是一名因车祸导致脊髓损伤而失去行走能力的年轻人。22
2023年6月21日
其他

重庆市:开启残疾人创业的“快车道”

点蓝色字关注“中国残疾人杂志社”🔘重庆市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对残疾人进行全媒体营销师创业实战培训。▍创业基地简介重庆市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以下简称“基地”)是由重庆市残联主管、重庆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指导中心主办,联合各类创业孵化资源运营建设,集自强和助残两类创业团队于一体,可为残疾人提供创业、就业、培训服务的一体化基本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文/图丨重庆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指导中心基地创立的初衷是什么?是如何开展运营的?残疾人由于身体、文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在就业方面存在诸多困难。同时重庆因山城地形地貌,无障碍出行难度大,残疾人通过创业来促就业的需求更强。基地以共育、共享、共创为主旨,秉持关心爱护的精神,营造“共同参与,残健融合”的创业营商环境,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助残就业创业服务,解决残疾人就业难、创业难、增收难等核心问题。在运营中,基地以公益性、创新性、连续性为原则,以创业带动就业为当地带来税收贡献为导向。其中,公益性是指从政府公共服务角度出发,促进创业项目/个体发展,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作用;创新性指运用新的手段和方法,强化助残服务;连续性指将助残服务和就业创业服务进行有效融合,实现持续发展。具体来看,基地通过为重庆市内外的自强、助残项目/企业免费提供场地和设施设备、免费提供创业技能培训,免物业管理费和开设主题直播间等方式,鼓励残疾人创业、灵活就业,拓宽就业途径。其中,基地与当地残联通过市、区共建打造的残疾人直播带货特色空间,常年开展互联网营销师创业实战化训练,将讲师变为训练师、跟着学变成跟着做,同时基地提供一系列免费的直播间和全套设备,将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目前已开设视频拍摄、剪辑软件、账号分析、测试执行等相关课程,并邀请互联网营销师培训指导。培训老师通过互动教学,由浅入深地向学员们传授视频直播行业的实用课程,帮助学员更好地掌握知识要点,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基地为残疾人创业项目提供了哪些支持?目前基地主要扶持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具有竞争力、前瞻性的新兴产业项目,截至2023年初,基地扶持的项目涵盖信息技术、人力资源、新媒体营销、直播电商、文创设计、婚恋交友、残障社群、公益组织等及新兴的交叉行业,并探索出家庭帮扶创业、残疾人团队创业等创业类型。为最大程度降低残疾人的创业风险,基地每年会针对入驻企业风险问题举办多场商业诊断会,为入驻企业提供减少风险的建议。同时,基地配备了专业孵化驻场团队,团队会定期开展内部培训及孵化专题研讨会等,以提升团队服务质量及专业能力,并组织相关领域专业顾问,为企业一对一提供工商、财税、法律、投融资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基地每年签约100名多维度资深创业导师,开展商业问诊活动,由导师在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及问题后,给出相应指导意见,并在后期进行跟踪式辅导、保持随时沟通、并每月定期反馈交流,从而实实在在地帮助初创企业更快、更好发展。基地发展至今取得了哪些成果?
2023年5月31日
其他

如何选用生活自助具

点蓝色字关注“中国残疾人杂志社”生活自助具一般适用于残疾人、老年人、部分偏瘫患者以及手术后进行康复训练的患者。使用这类辅助器具时,使用者需要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文丨朱辉
2023年4月13日
其他

孤独症儿童康复需要怎样的家庭环境

点蓝色字关注“中国残疾人杂志社”家庭是儿童最主要的生活场所,家人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提供全方位支持,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目前,孤独症儿童家长对孩子康复的参与度以及他们对自身教育能力的信心都比较低,在家中进行康复教育的内容和所运用的方式也比较单一,有些家长甚至无法和孩子进行正常互动,也不会安排适合孤独症儿童发展的家庭环境。2019年至2021年,杭州市萧山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联合社会公益组织开展了3期孤独症儿童家庭环境改造活动,通过专业设计和经费支持,对43户孤独症儿童家庭进行环境改造。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帮助孤独症儿童家长学习安排适合孤独症儿童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的家庭环境,从而极大地提高家长的早期干预意识和有效参与度。按照家中是否有适合儿童活动的区域,可将43户孤独症儿童家庭环境分为三类:①完全没有。有12户家庭中完全没有幼儿的活动区域,甚至没有任何适合孩子的玩具、书籍等。②有但散乱。有26户家庭为孩子提供了玩具书籍以及训练器材,但是比较散乱无序,孩子的物品与成人的物品混在一起,或者随意摆放在卧室、客厅、阳台等地方。③有且独立。有5户家庭为孩子提供了独立的活动空间。比如,一个独立的房间或者客厅的部分空间,里面有一些玩具或者训练器材,但是家长为孩子提供的书籍或者玩具不适合孩子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求。针对这三类家庭存在的问题,康复老师分别给出了相应的改造建议。文丨张晓丽
2023年4月7日
其他

精准管理再发力 主动服务提实效——浅谈《关于加强残疾人两项补贴精准管理的意见》

点蓝色字关注“中国残疾人杂志社”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2022年10月,民政部、财政部、中国残联共同印发了《关于加强残疾人两项补贴精准管理的意见》(民发〔2022〕79号,以下简称“《意见》”),围绕进一步加强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以下简称“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实施的精准性、科学性、规范性,提升残疾人精准管理水平提出了要求、作出了部署,对强化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公平性、有效性,完善保障能力和加强服务水平,提升残疾人群众的获得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丨李凌之作者单位丨中国残联《意见》出台背景(一)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促进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入快车道。2015年,国务院印发文件,决定在2016年1月1日起全面建立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作为首个国家层面的残疾人专项社会福利制度,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既体现了党中央对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的关心关爱,也成为建设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的一大重要制度创新和工作部署。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就促进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强调:“加强社会保障精细化管理”“完善帮扶残疾人、孤儿等社会福利制度”“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的特点,提供更加贴心暖心的社会保障服务”。这为新时代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完善和残疾人福利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意见》以残疾人两项补贴精准管理为中心,坚持问题导向,以完善服务和管理为抓手,聚焦困难残疾人的急难愁盼,真诚回应社会关切,体现了对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深切领会和贯彻落实。(二)推动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不断适应新形势、满足新需求。政策落实的关键在于执行,执行的关键在于机制顺畅、管理精确。面对世纪疫情与百年变局交织影响,党和国家深深牵挂着困难群众生活,对于抓好民生政策落实,精准投放资金、切实服务到位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有效服务残疾人特殊需求,2021年,民政部、财政部、中国残联印发《进一步完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的意见》(民发〔2021〕70号),对残疾人两项补贴精准管理、政策衔接、动态调整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健全完善,推动补贴管理机制升级。时隔一年,《意见》再次聚焦政策落实过程中最集中最迫切的问题,从政策设计、工作保障、工作方法等具体方面予以明确和细化,体现了有关部门对政策落实中问题的动态掌握,一抓到底,循次而进,根据基层和残疾人群众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调整政策,真心实意把政策措施落地落实而不落空。《意见》主要内容和亮点《意见》包含政策宣传、政策衔接、复核机制、资金监管、档案管理、能力保障和容错纠错机制七个主要部分,对残疾人两项补贴精准管理提出一系列举措。(一)做好政策宣传,提高服务主动性。《意见》对两项补贴的政策告知和宣传工作提出明确要求。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上依托全国残疾人两项补贴信息系统及时掌握新纳入低保、新办证等符合条件的残疾人信息,主动联系提醒;线下通过政策告知书、入户走访、电话短信等多种形式开展政策宣传和告知。《意见》同时强调,残疾人两项补贴作为一项依申请发放的福利政策,应当遵循自愿申请原则,在做到告知的情况下充分尊重残疾人意愿,不得强制纳入或者过度宣传。(二)进一步明确政策衔接机制,形成政策合力。一是明确地方与国家相关政策衔接。严格落实国发〔2015〕52号和民发〔2021〕70号文件相关规定,原则上不得新增尚未明确的政策衔接要求,各地规定与国务院不一致的,应进行纠正。2016年印发的针对两项补贴政策衔接的民发〔2016〕99号文件同时废止。二是明确与其他特殊人群的津贴补贴衔接。《意见》明确了残疾人两项补贴与老年人、孤儿等相关津贴补贴的衔接机制,对哪些情况应择高申领、相关补贴能否叠加等都进行了比较清晰的规定。三是明确了与残疾人证到期重新申请和换发等相关政策的衔接。四是对其他影响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享受的情况进行了强调。指出申请人或其监护人应主动告知申请人领取工伤保险生活护理费、在监服刑、残疾等级变更、低保或低保边缘政策享受状况变更、死亡等情形。(三)健全数据比对和复核机制,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能。“应保尽保”“应退即退”方能真正突显制度公平性。《意见》首次明确将集中复核纳入两项补贴动态复核要求,提出部门间数据比对、实际走访探视、线上线下生存验证、集中复核等多种方式开展残疾人两项补贴动态复核,并对各种形式符合频率、比对内容、比对形式等予以了相应的明确,各地可以依据本地区实际情况选取适当形式,既强化了资金管理,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又给予地方相应的灵活性,尽量减少基层工作负担。(四)“全国一盘棋”完善补贴档案、财务凭证规范化管理,提升工作保障能力。《意见》提出推进残疾人两项补贴申请审核及其他过程性材料、财务审批、支付凭证线上线下转化,依托全国残疾人两项补贴信息系统实现两项补贴资料电子化、数字化管理,纵向上过程材料和审核过程留痕,理顺来龙去脉;横向上便于跨地区数据共享,实现“全国一盘棋”,辅助有关部门和负责人员开展补贴复核和情况研判。提升为乡镇(街道)基层工作人员工作保障能力,相关工作经费应纳入财政预算,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灵活增强基层经办能力。(五)推动建立容错纠错的良好机制。《意见》指出,推动建立残疾人两项补贴容错纠错机制,对于基层经办人员,应贯彻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对于违规行为要坚决斗争,最大限度做到事前预防,及时纠正。同时也要为制度落实过程中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对于补贴申请人,应加大宣传教育,对于通过虚报、瞒报、伪造等手段骗取补贴资金的情况及时发现和追回。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步入新发展阶段,残疾人两项补贴工作逐步从“有没有”转入“好不好”“可不可持续”。《意见》围绕加强制度精准管理,提升经办服务水平,旨在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的前提下,抓好细节,行稳致远,多做民生实事,多解民生之忧,提升民生保障的“温度”。各级民政和残联应认真贯彻落实《意见》有关要求,构建精准动态管理机制,提高政策科学规范化水平,完善残疾人两项补贴从制度设计,抓好落实,不断提高残疾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来源丨中国残疾人杂志社(ID:zgcjrzzs)本文选自丨《中国残疾人》2023年第2期栏目编辑丨林筱芳编辑丨张帅★转载请注明来源
2023年3月28日
其他

从“自甘风险”原则适用第一案看残疾人权益保护

点蓝色字关注“中国残疾人杂志社”2022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人民法院贯彻实施民法典典型案例(第一批)。其中宋某诉周某身体权纠纷案被称为适用《民法典》“自甘风险”原则第一案。“自甘风险”是免除侵权责任的抗辩事由,指受害者明知某些行为将会引发某些风险但自愿参加,从而在损害发生时承担相应风险,免除加害人责任的原则。“自甘风险”原则是《民法典》中新增的内容,也是《民法典》的一大亮点。下面就结合案例探讨一下“自甘风险”原则的法律适用及其对残疾人群体参加具有一定风险的文体活动的一些启示。文丨潘建忠
2023年3月23日
其他

【两会声音】吕涛:建议中级以上人民法院设立聋哑人无障碍法庭

点蓝色字关注“中国残疾人杂志社”3月2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制片人吕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全国两会期间,他将提交关于进一步保障聋哑人诉讼权利的提案。他在调研中发现,中国对聋哑人诉讼权利的保护力度在不断增强,但在司法实践中,具体的办案部门在办理涉聋哑人案件时存在工作不细致,手语专业人员缺乏等问题,导致聋哑人合法权益无法得到全面保障。他建议在中级以上人民法院设立聋哑人无障碍法庭,对手语翻译内容实行复核制,同时应当培养一批既懂手语又熟悉聋哑人心理的司法从业人员。来源丨中国新闻网编辑丨张帅★转载请注明来源
2023年3月10日
其他

【两会声音】张天任:建议创造更多适合残疾人就业的电商新岗位

点蓝色字关注“中国残疾人杂志社”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煤山镇新川村党委书记张天任拟提交《关于助推残疾人互联网自主创业就业实现共同富裕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建议指出,数字经济时代电商助残为残疾人提供了就业新方向,也成为一部分残疾人职业的新起点。应进一步拓展数字经济的就业机会,创造更多适合于残疾人就业的电商新岗位、新模式。据2022年阿里巴巴线上抽样统计,22.5%的残疾人首份工作是开网店,此外,39%的残疾人商家雇佣了同是残疾人的员工,目前全国大约有20万残疾人在淘宝网上开店并实现了超百亿元的销售额。由此可见,电商助残已成为残疾人实现较高质量自主就业创业的重要平台。为进一步拓展数字经济的就业机会,创造更多适合于残疾人就业的电商新岗位、新模式,张天任建议从国家层面出台残疾人居家自主就业相关政策,结合各省、市的相关实践,明确各层级主体的权责,对残疾人互联网就业、创业人员在资金、技术、无障碍设施等方面给予保障。由中国残联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税务等相关部门,加大力度充实完善残疾人互联网就业创业保障制度,尤其在资金支持、税收减免、项目扶持等方面能够实现真正落地,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此外,张天任建议,应鼓励实体企业力量助力残疾人互联网自主就业创业。建议国家充分发挥税收优惠政策的引导作用,鼓励实体企业将适合通过“互联网+”就业的工作外包给残疾人个人或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并逐步将互联网居家自主就业纳入企业按比例就业的范畴,增强实体企业吸纳残疾人就业的动力,扩大残疾人就业项目源。可考虑将安置残疾人互联网自主就业与实体企业的纳税信用水平挂钩,将其作为评定信用等级、修复信用水平的额外参考因素,激励纳税企业重视互联网助残,以实现企业个体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双赢。同时,对于集中安置残疾人自主就业的实体企业可考虑给予更大的税收优惠或者提高税收返还力度。来源丨澎湃新闻编辑丨张帅★转载请注明来源
2023年3月10日
其他

【两会声音】全国政协委员龙墨:建议将康复医学设为一级学科、加快推进康复大学建设

点蓝色字关注“中国残疾人杂志社”康复是改善残疾人功能状况、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残疾人全面发展与共同富裕的根本前提和基础。作为一名拥有几十年工作经验的残疾人工作者,近年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长龙墨的提案大都涉及到了康复相关的内容,今年也不例外。据记者了解,龙墨在今年的提案中建议,将康复医学设为一级学科,并且,加快推进康复大学建设。“随着我国在经济、科技、健康等方面的快速发展,康复从理念、内容到功能,从知识、技术到服务模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现代康复的内涵已拓展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全方位’,促进康复发展,满足人们对康复的需求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是必须要高度重视并解决好的社会和民生问题,同时也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龙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称。建议将康复医学设为一级学科2021年,中国残联、教育部、民政部、人社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疗保障局联合印发《“十四五”残疾人康复服务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有需求的持证残疾人和残疾儿童接受基本康复服务的比例达85%以上,残疾人普遍享有安全、有效的基本康复服务。我国康复事业起步晚,基础薄弱,整体水平不高,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其中,我国康复高等教育仍以本专科教育为主,康复治疗师研究生培养几乎空白,康复高端人才培养严重缺乏,获得康复相关专业博士和硕士学位的人员数量十分有限,康复专业博导、硕导及学科带头人更是屈指可数。康复事业的发展关键是人才,人才培养的根本靠教育。“康复高等教育是全方位、多层次培养康复专门人才的必由之路。”龙墨表示,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科技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在康复医学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中发挥着指导作用和规范功能,建议将康复医学设为医学门类下一级学科,破解康复医学快速发展的瓶颈。据记者了解,目前,我国医学链条学科门类中没有下设康复医学。完整的医学链条包括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五大方面。随着各学科的快速发展,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都设为了一级学科。唯独康复医学没有设为一级学科,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康复医学快速发展。同时,我国康复人才教育机构有400多所大中专院校,受康复医学学科设置的影响,表现为学科专业设置门类不全,专业方向窄、因而人才培养单一,缺乏以“国际功能、残疾与健康分类(ICF)”理论体系为指导,以“全面康复”为理念,将医学、教育、工程技术、心理、社会人文、管理等多学科融为一体的现代化康复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这些现状严重影响了我国康复人才培养质量和康复人才队伍素质,制约着我国康复事业的发展。无法为广大基层康复医疗机构、教育机构、社区机构、竞技体育机构提供各级各类康复专业技术人员,无法满足当前1.2亿失能老人和残疾人的康复迫切需求,无法适应健康老龄化的国家战略需求。现阶段我国康复事业处于快速成长时期,康复服务需求巨大,对促进医保降费、回归家庭与社会,社会医疗保障的影响越来越广泛。因此从教育源头提升与保障康复医学快速发展显得尤为迫切。就此,龙墨建议,依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建议在医学门类中下设“康复医学”一级学科,康复医学下设康复医学与理疗学、听力与言语康复学、假肢与矫形工程学、眼视光医学、康复基础医学等二级学科,授予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学位。开展对博士、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培养。同时,建立以医学、理学、工学、体育学、管理学、社会学等跨领域、多学科交叉融合、协调发展的康复学科专业,丰富和细化康复医学专业内涵和外延。实现医-理结合,培养康复医学、康复治疗学和康复心理学人才;医—工结合,培养康复辅助技术专门人才;医—体结合,培养体育康复专门人才;医—教结合,培养教育康复专门人才;医—社结合,培养社会康复人才;医—管结合,培养康复管理、社会保障、残疾预防、残疾统计和残疾政策研究人才等。培养具有“全面康复”理念的复合型、创新型康复人才,全面引领和促进我国康复领域科技创新,康复人才辈出、康复医学焕发新活力,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医科”理念,开辟康复医学的新局面、新范式、新贡献。推动康复大学成为部属院校加快康复等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拥有相应专业的学校和师资队伍尤其重要,为此,龙墨建议,加快推进康复大学建设。事实上,早在2019年两会期间,龙墨便明确提出,加快康复等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推动中国康复大学的建立,完善康复基础及临床学科建设。据记者了解,建设康复大学自2015年提出,便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对康复大学筹建作出重要批示,中央领导同志作出批示要求,康复大学建设先后纳入国家第十三个、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此后,在中国残联、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同山东省、青岛市等有关方面共同努力下,历经动议、批筹、筹建,目前康复大学临时党委、管理团队已经组建,学校内设机构及各项规章制度基本建立;校园主体建筑基本完工;学科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平台搭建等加快推进,基本达到首批招生的设置条件。“加快推进康复大学建设并非是我首次提出,此前,已有很多全国政协委员为此助力,同时,作为该校的筹建人,海迪主席一直在全力推进相关工作。”龙墨告诉记者,康复大学的建设,倾注了太多残疾人工作者的努力、心血和期盼。目前,康复大学建设已进入关键阶段,为早日建成高水平康复大学,培养国家急需的高水平康复人才,龙墨建议,将康复大学命名为中国康复大学。“康复大学是目前中国乃至世界上唯一的以康复为重点的大学,是创新型大学,从残疾人事业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进程看,培养康复人才迫在眉睫,康复是获得幸福感的基础。”龙墨表示,命名中国康复大学彰显了国家对残疾人、老年人康复的高度重视,也是中国人权事业良好形象的体现,也将有助于提高新大学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加对青年学子的吸引力和信任度,召唤更多有志青年积极报考。龙墨同时建议,推动康复大学成为部属院校。根据《柳叶刀》统计,中国是康复需求最大的国家,人口规模达到4.6亿。康复大学建设顺应了快速增长的康复服务需求趋势,是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将康复大学纳入部属高校管理,可以在国家层面整合优质资源、集聚优秀人才、发挥国家级平台优势,更好实现中国康复大学服务国家战略的功能。因此,建议将康复大学列入教育部或中国残联、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中央部门机构直属,同时与山东省合建(共建)。据记者了解,康复大学坚持学科交叉融合,积级构建以康复科学为校心,以医学、理学、工学为主体,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大健康”
2023年3月9日
其他

【两会声音】杨洋委员:我国康复和融合教育取得巨大成效 十聋九哑成历史

点蓝色字关注“中国残疾人杂志社”3月4日下午,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理事杨洋表示,这些年来,助听辅具和信息无障碍环境得到了极大地发展,国家推行的康复和融合教育取得巨大成效。十聋九哑已渐成历史,绝大部分听力残疾学生在普通学校接受随班就读、接受融合教育。“我是一名重度听力残疾人,听不见、听不清,导致我无法矫正自己的发音。好在我们生活在今天的新时代。”杨洋说,现在我们群体已经有2位博士后,近20位博士,有的还去了海外留学,清华大学博士生江梦南荣获“2021感动中国人物”。杨洋曾经当过会计,跑过业务,如今是残疾人工作者,她开始佩戴助听器,38岁植入人工耳蜗。杨洋介绍,接听电话的难题也在3年前得到破局,听力残疾群体不仅可以使用“语音转文字”来协助听,而且手语朋友、言语残疾朋友还可以利用“文字转语音”来协助自己说。“终身康复和更新换代的辅具帮我们打下基础,融合就业使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2023年3月8日
其他

【两会声音】魏新:推动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点蓝色字关注“中国残疾人杂志社”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将于3月4日在北京开幕。作为新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青联常委、山东省青联副主席魏新带去了两份沉甸甸的建议,一份是关于如何推动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一份和网络谣言治理有关。建议建立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加强残疾人职业教育建设,是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的一项重要工作。这次参会,魏新建议加大工作力度,推动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全国残疾人职业教育目前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资源分散、区域差别明显、教育水平参差不齐,现有专业设置和课程标准不能更好满足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需要,对残疾人学生职业规划和技能训练缺乏有效指导,等等。”魏新表示,针对这些具体问题,他提出了一些建议措施,比如全面落实残疾人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丰富残疾人就业形态、提高残疾人就业稳定性。同时,他建议加大对残疾人高技能人才的宣传力度,提高残疾人高技能人才的社会认可度,提高残疾人大学生就业质量。魏新在建议中着重提出了一点——建议教育部与中国残联牵头,“政、行、企、校、研”多方参与,成立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山东在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上有一定优势。多年来,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对本领域高等职业教育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尝试,取得了不少创新性成果,该院有能力为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根据目前全国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实际,综合考虑区域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需求状况,建议在全国教指委筹备阶段,可由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牵头多做具体工作、发挥更大作用。”魏新说。创新方式方法做好网络辟谣工作网络谣言是网络时代乱象之一,常常会误导公众认知,传递不良价值观。魏新也一直关注着网络谣言。在成为新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之后,他专门就如何做好网络辟谣工作进行了一场直播,在线诚意“问计”,从粉丝留言中梳理出与网络传播有关的话题,比如网络谣言、青少年健康成长等,形成自己的意见建议。“我在网上问大家,你知道网络谣言是什么吗?你能区分什么是谣言什么是事实吗?”魏新说,大家的答案很多,但对网络谣言都有着普遍的认知。了解了什么是网络谣言,那如何对其进行治理呢?魏新认为,通过调研发现,近年来网信部门对于网络谣言治理有很多新的举措,也会联合多个平台进行辟谣。近几年,魏新一直通过多种形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在微信公众号、微博、视频平台等发表文章、视频,弘扬正能量,批评不良社会现象,引导网民认清虚假信息。对于如何治理网络谣言,他本人也有不少想法。基于对网络现象及问题的长时间关注分析,魏新专程到网信部门进行了调研,形成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辟谣工作的建议,带上今年的全国两会。他从探索新方法做好网络辟谣、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提高网民辟谣主动性、加强自媒体自律等方面提出了建议。魏新认为,可以进一步加强宣传,甚至出台一些奖励措施,提高大家参与网络辟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动员更多网民主动辟谣,形成人人“围剿”谣言的局面。来源丨济南报业全媒体编辑丨郝一铭★转载请注明来源
2023年3月8日
其他

【两会声音】全国人大代表王嘉鹏: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提升残疾人体育事业现代化水平

点蓝色字关注“中国残疾人杂志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已经取得连续五届残奥会金牌、奖牌榜双第一的好成绩。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残疾人体育发展仍然不平衡、不充分,体育服务能力与8500万残疾人的需求相比,还需要加强发展。”全国两会召开在即,残疾人体育事业受到人大代表的关注,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常熟世界联合学院创办人王嘉鹏告诉记者,今年两会他将提交《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的建议》。六方面加强残疾人体育事业“残疾人体育是残疾人增强体质、康复身心、参与社会、实现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人们认识残疾人潜能与价值、促进社会和谐共进的独特渠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残疾人群众体育日益活跃,经常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残疾人比例逐渐上升,连续五届残奥会位列金牌、奖牌榜双第一。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残疾人体育发展仍然不平衡、不充分,体育服务能力与8500万残疾人的需求相比还有差距。”王嘉鹏表示。据了解,王嘉鹏自己就是一位残疾人。1993年7月23日,12岁的王嘉鹏在银川乘飞机时遭遇空难,因此失去了双腿。医生曾认为他‘一生都要坐轮椅’,但他用双拐站了起来。1999年3月,王嘉鹏站上了第36届世界残疾人滑雪比赛的赛道,并最终获得了两枚金牌。如今,他是常熟世界联合学院的创办人,至今已培养了2000余名来自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其中也包括残疾学生。正由于其自身的经历,他对残疾人体育事业有着切身体会。在提案中他提出,应当从六个方面加强发展残疾人体育事业。第一,应当进一步完善残疾人体育法律体系。“应当根据残疾人运动的方式和特点,制定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政策法规,开展残疾人体育法的立法研究,进一步保障残疾人的体育参与权、体育教育权、运动康复权、自由活动权等。”王嘉鹏对记者说。第二,应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的供给活力,加强资源统筹力度,实现政府、企业、社区、机构与家庭体育服务供给的有机整合,打造满足残疾人多种体育需求的供给网络。例如,苏州成立全国首家企业社会责任助残联盟,190余家成员单位积极参与公益助残项目,比较好地满足了群众的微心愿、小梦想。建议在项目审批、土地使用、融资、税收等方面对相关主体提供实质性且灵活性的政策支持,释放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市场活力;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科研立项倾斜等方式,引导高校、科研院所等加强对残疾人体质测试标准的研制、康复医疗等方面的科研力度。第三,加强体育公共服务资源的普惠式下沉,将更多资源投入到残疾人群众体育、学校体育之中。如苏州建成市级残疾人阳光文体活动中心,规模体量和设施服务领先全国,向残疾群众免费开放,常态化组织各类文体艺活动。建议今后在新建社区和老旧小区改造等城市更新过程中,通过对道路、场所、器材等的专业设计,从体育设施建设层面营造无隔阂、无障碍的残疾人体育活动参与环境。第四,加大残疾人体育资金保障力度。一是通过财政资金补贴等方式对残疾人运动员参加体育训练进行兜底保障;二是在体育彩票公益金中留存一定比例,专项用于残疾人体育事业,支持残疾人运动员参加高水平训练,并根据成绩给予相应的奖励;三是引导鼓励社会捐赠。第五,优化体育资源的配置方式。“体育资源配置要以残疾人的获得感为最高标准,加大对残疾人体育需求调查,搭建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的供需信息平台,进一步解决残疾人体育需求与供给衔接不畅的问题。”王嘉鹏认为,应当建立残疾人对体育公共服务的评价体系,引导资源精准投放、高效投放。第六,加强人才队伍培养。依托高校体育专业开设残疾人康复训练等课程,规范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人才的培养体系,包括理论培训、技术指导、实践训练等;建立残疾人体育人才贮备库,加强残疾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力度,积极引导具有医学、心理学、运动康复等专业知识的人员加入残疾人体育工作队伍。构建“人才环流”新格局“我国近年来积极优化招才引才政策和环境,对人才国际交流与竞争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国际人才引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议发挥欧美同学会、国际联合学院、咨询机构、国际猎头、会计师事务所等国际平台优势,多层次、全方位引进国际优秀人才服务于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科技创新最前沿,构建人才环流新格局。”除了关注残疾人体育事业,王嘉鹏还提出了《利用国际平台构建“人才环流”新格局的建议》。他认为,首先是加快推进人才“引进来”“走出去”计划升级,以社会力量、民间交流推动构建“育”“引”“聚”并举的创新人才体系。“目前,我国各地人才引进工作行政主导的特点非常明显,社会组织、民间交流作用发挥得非常不够,容易导致国家间的‘人才争夺战’,引才成本剧增。事实上,一些国际知名的教育机构和国际协会组织在国内有分校或分支机构,建议通过地方政府与这些教育机构和企业联合成立专项办公室,提供专项的多元化的资金、政策扶持和专人的对接服务,发挥教育机构和国际协会组织的资源优势,包括硬件、技术优势,以及教授、校友、家长、会员等人力资源优势,创新人才引进合作模式。”王嘉鹏表示。其次,是利用国际猎头、会计师事务所、咨询公司等中介机构,积极打造“国际人才枢纽”,完善人才跨国流动市场机制,合力推进人才有效循环。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及资源,面对中国目前仍以留学人员回流为主、国际一流顶尖人才欠缺的现状,不但要抓住海外人才回流的机遇,更要积极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人才资源新模式,通过健全和完善创新创业基地等国内已有平台,积极引入猎头企业、咨询公司等中介服务业,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促进人才流通和开放。再次,是动态监测国际人才流动走向,明确人才专业领域需求重点清单及相关保障政策,与国际机构合作成立猎头公司等,拓展引才渠道,开展市场化的海外招才引才工作。建设国际化人才研究高端智库,利用智库平台加强海内外高层次数据库建设,定期开展人才重大问题的战略性研究,举办高端人才论坛等,为人才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最后,是跟踪分析西方国家的对外政策和引才政策变化,制定系统完善海外人才引进政策措施,系统、整体、协同推进海外人才引进工作,确保招才引才政策的延续性和全球领先的优越性。“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国家人才战略需顺应不断变化的时局,及时调整、不断创新。”王嘉鹏说。来源丨华夏时报编辑丨郝一铭★转载请注明来源
2023年3月8日
其他

【两会声音】特教老师刘玲琍:期待更多元、灵活的助残就业创业普惠政策

同时,刘玲琍呼吁社会各界加大宣传残疾人就业、创业成功典型,树立一批在社会上有影响的先进人物,利用榜样的力量引导和带动更多残疾人走上就业、创业道路。来源丨中国新闻网编辑丨郝一铭★转载请注明来源
2023年3月8日
其他

【两会声音】文晓燕代表:推动残疾人体育运动发展,绽放残疾人精彩人生

点蓝色字关注“中国残疾人杂志社”近年来,我国残疾人运动员在各大体育赛事中不断刷新世界纪录,全社会对残疾人运动员的关注程度持续提高。全国人大代表、残奥会冠军、湘雅博爱康复医院康复部职员文晓燕建议,从加强学科建设、强化科技助力、健全保障体系等多方面推动残疾人体育运动发展。“站在世界赛事最高领奖台上,残疾人运动员一样为国争光,举世瞩目。”里约残奥会和东京残奥会5枚田径金牌获得者文晓燕说。2021年9月2日,在东京残奥会田径女子100米T37级决赛中,中国选手文晓燕以13秒00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获得金牌。新华社记者熊琦摄在文晓燕看来,残疾人体育运动不仅能够增强残疾人体质,改善身体机能,还可以帮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和增添生活乐趣。“北京2008年残奥会和2022年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激发了我国广大残疾人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文晓燕说。同时,残疾人日益增长的体育运动需要和残疾人体育事业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文晓燕告诉记者,经过调研发现当前我国基层残疾人群众体育活动不够活跃,适合残疾人体育运动的场所、设施、器材较少,资金投入不足,技术人才较为匮乏。如何进一步推动残疾人体育运动的发展?文晓燕建议,在残疾人竞技性体育运动方面,建立贯通式的残疾人运动员教育体系,扩大中职院校招收残疾人运动员力度,全面提高残疾人运动员基础学历和职业技能;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开设残疾人体育运动相关专业,全面提高残疾人运动员专业知识和运动成绩等等。文晓燕。(唐俊3月4日摄)“加快残疾人体育学科建设步伐、强化科技助力残疾人竞技体育,是残疾人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文晓燕建议,通过“产、学、研”相结合方式加快最新科技成果向残疾人体育转化。关于残疾人群众性体育运动,文晓燕建议将残疾人群众性体育运动全面融入全民健身计划,鼓励国有、民营体育场所免费向残疾人开放,并为残疾人参加体育运动提供包括无障碍环境建设在内的便利。文晓燕还建议,残疾人体育相关考评机制与健全人体育之间尽快实现互通互认,吸引更多优秀教练员执教残疾人运动员、引导更多裁判员执裁残疾人体育赛事;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助推残疾人群众性体育运动,发挥各自优势,根据基层残疾人的身心特点和需求,因地制宜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来源丨新华社编辑丨郝一铭★转载请注明来源
2023年3月8日
其他

《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解读

点蓝色字关注“中国残疾人杂志社”2022年11月底,中国残联、教育部、中央编办等七部门联合修订并颁布《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这是对2007年印发的《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的首次修订,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残疾人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补充。本期特邀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聂伟进行解读,以资借鉴。(图为浙江省绍兴市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在新修建的标准化跑道上参加比赛。)文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23年2月7日
其他

居家服务 足不出户乐享幸福生活

点蓝色字关注“中国残疾人杂志社”居家服务一直是残疾人托养服务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我国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的基础。居家服务对象主要为全部或部分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这些残疾人通常需要长期照料,家庭有护理资源,但需要短暂性服务、替代性服务或专业性支持服务
2023年2月3日
其他

“阳光行动”开启中国助残志愿服务新篇章

点蓝色字关注“中国残疾人杂志社”2022年,我国助残志愿服务再上新台阶,迎来新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为助残志愿服务未来的发展指明前进方向和工作路径。我国助残志愿服务走过30多年的发展历程,日益形成全社会理解、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氛围,营造扶残助残的社会风尚,极大增强了残疾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意识。2015年5月20日,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指导支持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正式成立。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十四五”助残志愿服务迈上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2022年12月28日,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以下简称“协会”)第二届理事会换届一周年之际,协会正式发布实施《志愿助残阳光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阳光行动》),这是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继《“十四五”志愿助残服务实施方案》之后,发布的又一个引领性、指导性文件,是对《“十四五”志愿助残服务实施方案》总体目标任务的细化落实,也是具体行动指南。《阳光行动》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的重要精神,以及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协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充分动员社会力量为基本原则,依据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和《“十四五”志愿助残服务实施方案》,以“阳光三年行动”为引领,推动全国志愿助残服务高质量发展、创新发展。《阳光行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新格局、新思路、新举措,服务民生需求,推进社会文明建设;以助力解决残疾人群体生活中的“急难愁盼”为落脚点,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服务对象与志愿者的“双向获得”“双向成长”“双向幸福”为根本目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培育助残志愿服务的力量,谱写助残志愿服务新篇章;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不让一个人掉队”,推进“包容”“无障碍”和“可持续”发展,传承中华民族文明,传递扶弱助残爱心火种,让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让我们的家园更加和谐美好。《阳光行动》以十大行动为具体内容,着力完善志愿助残服务体系,健全志愿助残服务制度,加强志愿助残服务理论研究与培训,创新志愿助残服务载体,增强倡导力度,扩大社会影响,搭建资源合作平台,进一步推动志愿助残服务队伍稳步壮大,加强志愿助残服务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不断提升推进志愿助残服务质量和水平,为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发挥作用。其中,“阳光党建行动”,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党建引领;“阳光倡导行动”,强化宣传阵地建设,发挥舆论导向作用;“阳光融合行动”,壮大志愿助残服务队伍,融合开展形式多样化助残志愿服务活动;“阳光基地行动”,三年内创建500个“阳光助残志愿服务基地”和500个“阳光助残志愿服务驿站”,打造提升全国助残志愿服务组织管理能力和助残志愿服务技能水平的重要平台;“阳光共享行动”,拓展助残志愿服务领域,拓展同有关行业组织和公益慈善组织联手开展系列品牌活动;“阳光汇智行动”,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开展志愿助残服务理论研究,推广志愿助残服务成果,推动志愿助残服务文化建设;“阳光无碍行动”,助力无障碍环境建设立法和普法工作,共建共享国家无障碍环境展示馆,推广成果应用,助力我国人权事业全面发展;“阳光激励行动”,健全激励、保障等志愿助残服务管理制度,建立促进志愿助残服务专业化、常态化和长效化工作机制;“阳光培优行动”,优选志愿助残服务典型案例并孵化嘉许,培育基层志愿助残服务品牌项目;“阳光聚力行动”,加强公益组织间的协同合作,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载体,深化实施“志愿助残阳光行动”品牌项目。
2023年2月2日
其他

关于助行架,你需要知道什么?

点蓝色字关注“中国残疾人杂志社”助行架是一类常见的助行移动辅助器具,主要用于老年人、下肢障碍者及术后康复人员,辅助其进行站立、行走及康复训练,起到功能补偿和支撑的作用。助行架主要由一个框架、四个支脚杆、两个手柄、两个或四个轮子构成,材料多采用铝合金和高分子材料。四个支脚因明显增加支撑面积和支撑强度,故其承重、支撑效果明显优于拐杖及腋拐等。框体围绕人体左右和前方,形成三个面四个点的安全防护。
2023年1月29日
其他

构筑关爱体系,加大支持力度——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

点蓝色字关注“中国残疾人杂志社”我国有8500多万残疾人,他们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全社会给予充分的尊重、关心和帮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发展,保障残疾人基本民生、改善残疾人生活品质、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广大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近日,第十六届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论坛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举办,论坛聚焦“增强残疾人发展能力,促进残疾人共同富裕”这一主题,邀请了11位专家学者做主旨发言,共400余人参加。大家一致表示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奋力促进残疾人共同富裕和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不断提升残疾人发展能力、发展机会和发展环境。各方积极参与,形成帮扶合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与会人士表示,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和具体呈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残疾人群体绝不能掉队。“应当牢牢把握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和重大任务之下,研究谋划新征程残疾人事业发展,努力缩小残疾人生活状况与整个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充分挖掘残疾人的自身潜能,发挥残疾人在残疾人事业中的主体作用。”中国残联副主席、副理事长程凯表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十三五”时期,我国710万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全部如期脱贫,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在中国残联研究室主任郭春宁看来,实现残疾人事业现代化,让残疾人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参与者、贡献者和共享者,是新征程中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新目标、新任务,也是广大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庭的新希望、新期盼。促进残疾人共同富裕和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单靠残联组织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各部门把推进残疾人事业当作分内的责任,多措并举、形成合力。会上,相关部门负责人结合工作实际,谈了建议和看法。国家发改委社会司司长欧晓理建议,重点构筑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加大对残疾人就业的支持力度,推动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社部就业促进司副司长运东来表示,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关乎民生福祉,关乎公平正义,人社部门将继续全力做好残疾人就业创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民政部社会事务司残疾人福利处副处长焦佳凌表示,保残疾人基本民生之本、夯基层社会治理之基、铸增进民生福祉之魂,为广大残疾人群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贡献应有之力。提升收入水平,加强健康管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广大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当前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面临残疾人口规模巨大、残疾人返贫致贫风险较高、残疾人事业发展城乡区域不均衡等挑战,建议强化顶层设计,将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大局,同时用足用好动态更新的专项调查数据,提升残疾人精准服务能力。”会上,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陈功的观点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对此,南京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林闽钢认为,残疾人相对贫困具有特殊性和长期性的特点,要建立以残疾人需求为导向的管理机制,在普惠的基础上加入新的特惠服务,坚持惠民便民精准管理,千方百计健全帮扶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残疾人共同富裕的首要任务是提升残疾人的收入水平,让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尽可能地实现就业或创业,逐步缩小与其他群体的收入差距,优化残疾人保障服务资源配置机制。”浙江大学共享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何文炯说。康复和健康管理是改善残疾人生活品质、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随着残疾人康复纳入健康中国建设大局,残疾人康复专业队伍建设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残疾人享受到了健康和康复服务。与会人士认为,在促进残疾人共同富裕和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残疾人健康权仍然需要得到有力维护。“健康管理可以预防和延缓疾病演变进程并减少并发症,降低照护者的负担,因此要实施全面连续的监测、分析、评估以及危险因素干预,构建成熟完善的残疾人健康管理模式并推而广之。”在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吕军看来,帮助残疾人回归社会、服务社会是残疾人健康管理的目标和初衷。在圆桌讨论环节,与会人士还探讨了如何激发残疾人社会组织活力、如何推进残疾人精神文明建设等问题。“促进残疾人共同富裕,既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应有之义,也是对我国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考验,只有补齐短板、齐心合力,才能促使残疾人共同富裕之路与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齐头并进。”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邹广文说。办好特殊教育,实现更好发展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支重要力量。“要继续秉承平等、多元、融合的价值理念,确认残疾人同样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参与者、贡献者和共享者,突出残疾人的特殊比较优势,强调其有能力通过共建共享实现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真正成为人类文明发展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张万洪说。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邵磊表示,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和相关产业极大帮助残疾人突破自身限制、超越环境障碍,为残疾人融入社会创造无限可能。残疾人科技赋能是一个涉及企业、市场、政府和残疾人的多方面问题,要加强在政策制定、技术创新及推广应用等多方面协作。除了科技赋能,提高受教育水平也能让残疾人生活更有尊严。会上,多位专家围绕办好特殊教育、发展融合教育建言献策。“我国的特殊师范教育必须顺应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政策要求,培养更多高水平专业师资,顺应当代融合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培养适应普特融合的宽口径教师人才,继续加大特殊教育教师职后培训,推进中国特殊教育教师队伍整体质量提升,为中国式现代化作出应有的贡献。”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校长王立新表示。“普通学校向融合学校转型、特殊教育学校向资源中心转型将是融合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院院长李拉认为,现在普通学校里边已经出现了越来越多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孩子,今后,特殊教育学校应该为融合教育发展提供咨询、服务、指导、培训、管理,帮助普通学校来解决一些专业问题。“推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还要大力发展我国的残障学学科。”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会长关信平建议,一方面加强残疾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另一方面通过产学研合作的方式,将重要的研究结果转化为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政策参考。来源丨《
2022年12月21日
其他

帮助残疾人打开心结,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

点蓝色字关注“中国残疾人杂志社”不少残疾人在求职就业时会面临一些心理问题,他们有的因在求职过程中屡屡受挫而对就业产生抵触,有的则因对自身能力认识不足,缺乏对职业发展清晰的规划。本期介绍的两个案例中,河南省和四川省泸州市的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人员及时针对残疾人就业过程中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指导,最终帮助残疾人打开心结,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01如何帮助残疾人克服就业心理障碍文_张巧芝我是来自河南润邦·彩虹家园残疾人就业基地的一名工作人员。近年来,河南省采取多种举措促进残疾人就业,残疾人就业率不断提升。像我所在的基地多年来本着“因人设岗,以岗适人”的原则,积极开发线上、线下多种岗位,满足残疾人多样化就业需求。在此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帮助残疾人克服就业心理障碍的案例。从事残疾人就业工作多年,我身边不乏一些在就业困难面前愈挫愈勇、永不言败的残疾人。但也有一些残疾人在遭遇就业挫折时,心理承受能力差,容易产生自卑,严重的还会对就业产生恐惧。我们基地的小陈就经历过这样一个阶段。幼时小陈因意外造成肢体二级残疾,大学期间他多次参加校园招聘活动,但均未成功。毕业后,他又参加了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面试成绩都很好,却因为残疾原因未能通过。之后,他陆续参加多家企业招聘,都被拒之门外。多次碰壁的经历让小陈对就业产生了抵触心理,整日闭门不出,并且和父亲在就业问题上也产生了很大矛盾,无奈中,小陈父亲来到我们基地求助,希望我们能帮他儿子找个工作。据小陈父亲介绍,小陈不愿意和人沟通,也害怕别人同情他。得知这一情况后,我便开始以做客为由去他家尝试与他交谈,聊天时他经常说自己没有用。经过多次接触,我察觉出他有严重的自卑心理,鉴于他的情况,我觉得首先让他从就业失败的心理阴影中走出来是关键。于是,我以朋友的身份邀请他来基地,鼓励他多参加集体活动,创造条件让他帮我做一些事情。在我的引导下,小陈开始主动与人交流,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有天我意外收到了他写给我的一封信,信中写道:“你是一盏灯,帮我驱逐黑暗,照亮前方的路。”他还主动提出想来基地工作,根据他的意愿我给他安排了资料整理的岗位,在日常也多次对他进行心理疏导。经过我的努力,他很快适应了基地的工作,恢复了自信。之后,我又向领导推荐让他负责管理岗位。通过竞聘小陈成为了一名中层管理人员,他在就职感言中这样说道:“我在这里感受到家的温馨,我会努力工作,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2022年9月29日
其他

中国残疾人杂志社2023年征订发行全面启动

点蓝色字关注“中国残疾人杂志社”
其他

如何保护残疾人的人格权

点蓝色字关注“中国残疾人杂志社”人格权这个词对大家可能比较陌生,但侵犯人格权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却时有发生。例如被商场搜身、姓名被冒用于注册公司、照片被擅自用于广告、在朋友圈被辱骂被造谣、被用人单位泄露隐私、被发送性骚扰信息、已故亲属的名誉被玷污、智力残疾人被非法关押、精神残疾人受歧视被医院拒之门外,等等。这次最高人民法院、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联合发布的“残疾人权益保护十大典型案例”中收录了一个保护残疾人人格尊严的典型案例,充分彰显了司法的公正性,凸显了新时代司法为民主题,有力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于残疾人人格权的保护,我国法律已经有了比较完备的规定。《民法典》人格权编共计51条,对人格权进行了体系化的规定和保护。第991条规定:“民事主体的人格权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害。”《残疾人保障法》第3条规定:“残疾人的公民权利和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基于残疾的歧视。禁止侮辱、侵害残疾人。禁止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或者其他方式贬低损害残疾人人格。”我们先回顾一下这个典型案例。宋某某为二级残疾人,口齿不清、身体协调性差。某日,宋某某在银行领取粮食补贴款并给其父亲缴纳养老保险金时,因交流不畅与银行职员发生口角。该银行职员见宋某某行为异常,遂启动银行报警系统。宋某某听到警铃声后,受到惊吓,跑出银行。之后,宋某某以银行侵害其人格权为由起诉。最后,法院判决:银行赔偿宋某某精神损害抚慰金5000元,并就使用警铃不当行为作出书面赔礼道歉。法院认为,宋某某没有抢劫企图,也没有危及银行职员安全的危险,银行仅仅因为发生争执,就按响警铃,侵犯了该残疾人的人格尊严,给社会适应能力差的残疾人造成了严重精神损害。这个案例的典型意义在于:第一,积极运用法律手段充分保护残疾人的人格尊严;第二,在认定人格权侵权行为时,充分考虑残疾人的特点:社会适应力、心理承受力弱于健全人,比健全人更容易遭受侵害,在同样的情形下也容易遭受更大的精神打击。作为律师,我认为大家有必要了解,《民法典》关于人格权保护的规定,主要集中在人格权编和侵权责任编。其中,人格权编对各项具体的人格权以及其他人格权益予以确认,并对人格权提供基础性保护,侵权责任编则在人格权编的基础上规定侵犯人格权的民事责任。生命权、身体权(身体完整和行动自由的权利)、健康权属于“基本人格权”。对于此类权利,《民法典》进行最高程度的保护,只要受到侵害,受害人就可以要求侵害人承担民事责任。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以及基于“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产生的其他人格权益,可以称为“其他人格权”。另根据《民法典》第998条,认定行为人是否应当承担侵害“其他人格权”的民事责任,“应该考虑行为人和受害人的职业、影响范围、过错程度以及行为的目的、方式、后果等因素”,即综合考虑众多相关因素后予以恰当合理的认定。当残疾人的人格权受到侵害时,有权依照法律请求侵害人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恢复原状、赔偿损失、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下残疾人维护人格权的法定方式。残疾人的人格权受到侵害时,可以自行或者在亲友的帮助下与侵害人进行交涉,请求其承担民事责任;如果经自行交涉,侵害人不愿意承担民事责任,那么作为受害人的残疾人或其亲友可以采用下列方式追究其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第一,可以请求调解。即请求居委会或村委会等机构设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依照《人民调解法》进行调解。第二,可以向法院起诉。即依照《民事诉讼法》请求人民法院作出判决。第三,可以请求法律援助。即有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确需法律援助的残疾人,可以根据《法律援助法》到司法局请求法律援助机构为其提供法律援助。第四,可以请求检察院根据《民事诉讼法》向法院提起公益诉讼。即对于侵害众多残疾人人格权的行为(如媒体刊登贬低残疾人人格的照片),可以请求人民检察院向人民法院提起公益诉讼。第五,对于严重侵犯人格权并违反《刑法》的行为,可以请求公安机关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譬如保姆、医护人员等照顾残疾人有重大过错,可能构成虐待被监护、被看护人罪;性骚扰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强制猥亵罪;侵犯人身自由,可能构成非法拘禁罪;侵犯名誉权和荣誉权,可能构成侮辱罪、诽谤罪;非法搜身,可能构成非法搜查罪;开拆别人的信件,可能构成侵犯通信自由罪;提供别人的联系方式,可能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上述侵犯人格权的行为,如果情节轻微,不构成犯罪,那么可以请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如行政拘留、罚款)。第六,可以求助残联及其专门协会。《残疾人保障法》第59条规定,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可以向残疾人组织投诉,残疾人组织应当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有权要求有关部门或者单位查处。有关部门或者单位应当依法查处,并予以答复。残疾人组织对残疾人通过诉讼维护其合法权益需要帮助的,应当给予支持。残疾人组织对侵害特定残疾人群体利益的行为,有权要求有关部门依法查处。那么,残疾人人格权遭受侵害时该如何取证呢?残疾人要维护自己的人格权,必须有证据证明自己的人格权受到了侵害。为此,需要掌握一些取证的技巧:第一,注意保留反映侵权行为的书证、电子数据、物证、痕迹等,如别人辱骂自己的信件、邮件、短信、微信,被扯烂的衣服、落下的帽子、留下的头发和血迹(可以鉴定),等等。第二,注意用手机等设备对侵权过程、侵权人进行摄像、录音,获得视听资料证据。第三,注意及时留下目击证人和其他知情人的联系方式,以便请其提供证人证言。第四,注意及时报警,请警察前来处理,报警记录、出警记录、询问笔录都可以成为证据。《民法典》第1177条规定,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情况紧迫且不能及时获得国家机关保护,不立即采取措施将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如侵害人要溜走),受害人可以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必要范围内采取扣留侵权人的财物等合理措施;但是,应当立即请求有关国家机关处理(如报警)。应注意,受害人此时采取的措施不能过度、过当(比如不能只是被自行车碰了一下就把人家五花大绑了),否则给侵害人造成了不合理的损失,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第五,注意及时到医院就医治疗,包括进行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病历本、检查化验结果、缴费单等医疗记录都会成为证据。第六,注意及时调取侵权行为发生时附近的电子监控影像。点击下方名片,关注中国残疾人杂志社来源丨中国残疾人杂志社(ID:zgcjrzzs)文丨王辰元坤
2022年6月28日
其他

未来三年:机关、事业单位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首次提出新增邮政报刊零售亭等社区公共服务点时,应预留一定比例的岗位专门安排残疾人就业

点蓝色字关注“中国残疾人杂志社”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推进残疾人就业工作,实现“十四五”时期残疾人较为充分较高质量的就业目标作出部署。这项未来三年促进残疾人就业的纲领性文件到底有哪些要点和亮点呢?让我们通过问答的方式进行一下全面的解读!Q1:国务院《行动方案》确定的残疾人就业的任务目标是什么?2022—2024年共实现全国城乡新增残疾人就业100万人,残疾人就业创业能力持续提升,残疾人就业权益得到更好保障,推动形成理解、关心、支持残疾人就业创业的良好社会环境。Q2:《行动方案》对推动残疾人就业有哪些举措?《行动方案》明确,将在三年内实施以下十项行动:一是机关、事业单位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行动;二是国有企业安排残疾人就业行动;三是民营企业安排残疾人就业行动;四是残疾人组织助残就业行动;五是就业困难残疾人就业帮扶行动;六是农村残疾人就业帮扶行动;七是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帮扶行动;八是盲人按摩就业促进行动;九是残疾人就业服务提升行动;十是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行动。Q3: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有什么具体指标要求?各地确保“十四五”期间编制50人(含)以上的省级、地市级机关和编制67人(含)以上的事业单位(中小学、幼儿园除外),安排残疾人就业未达到规定比例的,至少安排1名残疾人就业。Q4:国有企业安排残疾人就业有什么明确的要求?组织开展国有企业助残就业专场招聘活动。选取一批业务范围覆盖较广、岗位较多的国有企业,每年开发一批岗位定向招聘残疾人。国有企业应当将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情况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Q5:在设立社区公共服务点方面有什么新要求?《行动方案》首次提出,新增建设邮政报刊零售亭等社区公共服务点时,应当预留一定比例的岗位专门安排残疾人就业,并适当减免摊位费、租赁费,有条件的地方免费提供店面。Q6:残疾人可以申请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吗?可以。而且各地烟草专卖管理部门对残疾人申请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的,应当根据当地实际,适当放宽对烟草制品零售点的数量、间距要求。Q7:残疾人在平台创办民营企业有什么帮扶措施?开展民营企业助力残疾人就业活动,对在平台就业创业的残疾人减免加盟、增值服务等费用,给予宣传推广、派单倾斜、免费培训等帮扶。Q8:残疾人自主创业有什么具体帮扶措施?地方各级残联与民政部门、工商联、企业联合组织及行业协会商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加强合作,加强对残疾人自主创业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的指导与扶持,提供连续劳动项目、开展就业创业培训和雇主培训等服务。Q9:《行动方案》中提到哪些残疾人就业品牌项目?《行动方案》提出了,要总结不同类别残疾人就业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推广“千企万人助残就业计划”等项目,打造残疾人文创基地和残疾妇女“美丽工坊”等品牌。Q10: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主要包括哪几种形式?各地建立的“阳光家园”、“残疾人之家”、残疾人托养机构、残疾人职业康复机构等普遍开展辅助性就业。Q11:推动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主要有哪些措施?发挥街道、社区、残疾人亲友组织、慈善组织、爱心企业等各方作用,各级残联普遍开展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劳动项目调配工作,开发、收集、储备劳动项目,打造产品和服务品牌。推动辅助性就业加快发展。有条件的地方在辅助性就业机构设置社会工作岗位,配备残疾人就业辅导员。Q12:对于就业困难残疾人有哪些就业帮扶措施?各地将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残疾人全部纳入就业援助范围,并提供更具针对性的重点帮扶。统筹用好现有公益性岗位,促进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就业创业。Q13:什么类型的帮扶农村残疾人就业的机构可以获得资金支持?《行动方案》明确,要落实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各项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就业帮扶车间和农村残疾人就业基地按规定通过现有资金渠道予以支持。Q14:帮扶农村残疾人或其家庭成员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帮扶内容有哪些?《行动方案》提出,要通过提供土地流转、产业托管、生产服务、技术指导、农用物资供应、农副产品收购销售、融资等方面服务,扶持农村残疾人或其家庭成员从事种植、养殖、加工、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农村寄递物流等行业。持续开展农村困难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项目。Q15:如何做到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帮扶“一对一”精准服务?
2022年6月14日
其他

腾讯搜狗输入法上线“声文互转”,助力听障群体“听说”无碍

点蓝色字关注“中国残疾人杂志社”5月19日是第11个全球无障碍宣传日,在中国聋协指导下,腾讯搜狗输入法开发上线了无障碍“声文互转”功能,为听障人群在聊天、听课、会议、视频、直播等场景提供语音转文字、文字转语音、悬浮字幕、背景音识别等服务,帮助听障人群在日常生活中自由“听说”,更平等地享受科技带来的便捷。目前该功能已在
2022年5月19日
其他

开启残疾人权益保护新篇章

点蓝色字关注“中国残疾人杂志社”2021年12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与中国残联共同发布残疾人权益保护十大典型案例,每一个案例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引意义。为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引领作用,落实禁止歧视残疾人的法律规定,本刊邀请专家对其中案例进行系列解读。2021年底,最高人民法院与中国残联共同发布残疾人权益保护十大典型案例,作为维护残疾人权益的一种途径和方式,对我国残疾人权益司法保护工作产生深远影响。笔者是一名多次参与残疾人维权工作的律师,同时也是残疾人专门协会的一名负责人,这次案例发布第一时间引起了我的关注。10个案例涉及残疾人衣食住行等多个方面,既有保护财产权益的案件,如继承纠纷中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缺乏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在分配遗产时予以适当照顾;也有保护身体权、健康权的案件,比如由残联代家暴受害残疾人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这种方式在全国尚属首次;还比如残疾辅助器具致人损害问题,此案明确了残疾辅助器具销售者的告知义务以及后续服务内容。这些案例对于维护残疾人的正当权益可以发挥很大的示范引领作用。当我看到案例九“牛某某诉物流公司劳动合同纠纷案”之时,万千感慨涌上心头。这不是与我十几年前办理过的那个案件一模一样嘛!那个案件处理结果的“合法不合理”一直是我后来律师生涯中难以忘怀的心结,给我带来了长久的遗憾甚至愧疚。当年,某省一名会计学专业的大学生毕业了,经面试、体检、签订劳动合同等招录程序后,进入了某商业银行的营业厅做柜员。可是,他上班的第一天一走进银行营业大厅,银行经理的双眼就瞪圆了:“他走路怎么有问题,我们怎么招来一个残疾人?!”于是,该银行立即决定与该大学生解除劳动合同,但该大学生和其父母坚决不接受,认为这是对残疾人的就业歧视,双方为此僵持不下,激烈地交涉了两三个月。最后,该大学生的父亲背上铺盖卷儿,领着该大学生千里迢迢地跑到该银行总部所在的城市,睡在了总行行长的办公室门前,一睡就是三天,银行不撤销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他就不走了。就这样,总行行长没法办公了,便千方百计地找到了我这个“劳动法专家”,请我帮忙处理。我首先询问:“解除劳动合同有什么正当理由吗?”人事部的同志给我拿出了该大学生应聘时填写的“求职人员基本情况登记表”,上面的“健康状况”一栏填写的是“正常”,登记表的页脚有一个该学生签名的“个人声明”:“填写的内容均为真实信息,如虚假愿意承担一切不利后果。”行长说:“他有肢体残疾,但应聘时在健康状况一栏填写的是虚假信息,应解除劳动合同。”我仔细分析之后,感觉按照一般人的认知,肢体残疾属于身体健康方面的问题,填写“正常”的确属于隐瞒真实情况,因此银行解除劳动合同是具有“正当理由”的,根据我的经验,这样的案子即使到法院打官司法院也会判决银行胜诉。基于这种法律判断和司法处理前景,我最后代表银行跟该大学生及其父亲进行了谈判。在谈判中,该大学生的父亲坦陈他已经联系好了电视台,如果银行还是不撤销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他就让电视台立即曝光该银行对残疾人的就业歧视行为。我也坦然地回应他:“银行方面愿意跟你家孩子上电视辩论,让观众们来评论你家孩子到底撒谎了没有。”这位父亲一下子蔫了,这样填写健康状况到底算不算隐瞒,他心里也没底。因为怕给儿子落下一个不诚实的影响,他们无奈地回家了,这件折腾了两三个月的事情就这样了结了。说实话,此后的岁月里,我一直忘不了那位身材高大、相貌英俊、脑子聪明、口才很好而只是一条腿有残疾的大学生及其父亲最后无奈而去的面容,总在怀疑这个案子自己处理得是不是合乎公平正义。每次想起来都觉得有点对不起他们。但要说我处理错了,我却一直想不出来在那种情形下有什么样的说理能让银行认识到解除那位大学生劳动合同的理由不成立、打官司银行赢不了,从而促使银行撤销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因此,当我看到同样的情形,在中国残联和最高法院公布的典型案例中,残疾人获得最终胜利后,真的是眼前一亮。案例九跟前述银行劳动合同解除案的性质是一样的,牛某某为左手大拇指缺失,但在入职登记表上并未填写肢体残疾。被公司以牛某某隐瞒持有残疾人证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和法院先后裁定公司支付牛某某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案件的关键点在于,劳动者在求职时未披露不影响工作的残疾,用人单位是否可以以劳动者隐瞒残疾状况为由解除劳动合同。该案中,人民法院明确给出了否定性的判决,并判决用人单位承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同时,最高法院在该案例的“典型意义”中作了如下说明:“用人单位可以对劳动者进行管理,有权了解劳动者的基本情况,但该知情权应当是基于劳动合同能否履行的考量,与此无关的事项,用人单位不应享有过于宽泛的知情权。而且,劳动者身体残疾的原因不一而足,对工作的影响也不可一概而论。”“在残疾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劳动者可以不主动向用人单位披露其身有残疾的事实……用人单位本身承担着吸纳就业的社会责任,对残疾劳动者应当有必要的包容而不是歧视,更不能以此为由解除劳动合同。”显然,这样的判决是有利于维护残疾人平等就业权的,有利于遏制用人单位对残疾人的就业歧视,这样的判决理由也符合我国《劳动法》《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保护残疾人平等就业权、禁止就业歧视的立法精神,因而具有正当性。困扰笔者十几年的问题从此得以破解,以后类似案件都可以参考这个典型案例的判决理由来判决了。当前,国家大力推动残疾人就业工作,相信会有很多残疾人因为这个典型案例的发布在求职、就业中受益。作为律师,以后再遇到此类案例也不用面临“合法不合理”的司法难题和良心不安了,可以理直气壮地告诉用人单位,人民法院不支持将残疾人在求职时隐瞒不影响工作的残疾情形作为解除劳动合同的理由。这一次,中国残联联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残疾人权益保护十大典型案例”,都与残疾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都将对类似案例的处理提供示范和指引,从而使我国残疾人的权益得到更全面的、更精准的、更细致的、更有力的司法保护。希望我们的法律工作者们能够对这些案例进行认真研究,在今后的法律实践中,更好地维护残疾人的权益;也希望大家能够在残疾人维权工作中积极主动地向有关单位和司法机关提交残疾人维权经典案例,为残疾人维权工作提供更多更好的指引。点击下方名片,关注中国残疾人杂志社来源丨中国残疾人杂志社(ID:zgcjrzzs)文丨王向前
2022年4月15日
其他

八个亮点值得关注——解读《“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

点蓝色字关注“中国残疾人杂志社”2022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部署加快推进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着眼“建设高质量的特殊教育体系”,围绕拓展学段服务、推进融合教育、提升支撑能力、加强组织实施4个方面,明确了“十四五”特殊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路线和方向。《中国残疾人》杂志特邀专家对《行动计划》进行解读,以资借鉴。虎年来临之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这是党和政府给全国残疾人及其家庭和特殊教育工作者最好的新春大礼包。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2014年和2017年国家先后实施了两个提升计划,助推特殊教育发展。新的《行动计划》又有许多新提法、新政策、新举措,其中有8个亮点非常值得关注。亮点一计划名称富有新含义前两期计划都叫“提升计划”,这次叫“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增加两个词,意义有变化。“提升”有发展的意思,但更多强调的是在已有基础上的程度提高。“发展”的含义较之“提升”要丰富,不仅指原有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还可指创造原来没有的新事物。“行动”一词,强调要“干”。因此,新计划名称的含义更为丰富全面,突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办好特殊教育真抓实干,让残疾人和特教工作者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亮点二特教对象扩大覆盖面前两期计划所指的特殊教育对象“残疾人”主要指“残疾儿童少年”。这次《行动计划》则指出“特殊教育主要是面向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精神、多重残疾以及其他有特殊需要的儿童青少年提供的教育”,特殊教育对象不仅指残疾儿童少年,还指身体没有残疾,但“有特殊需要的儿童青少年”。我国特殊教育发展到今天,应该并且需要逐步扩大工作的覆盖面,使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亮点三义务教育入学率定出新指标一期“提升计划”提出“到2016年,全国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0%以上”;二期“提升计划”提出到2020年,“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5%以上”。《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7%”。2015年“十二五”结束时,我国有特教学校2053所,在校特殊学生44.22万人;2020年“十三五”结束时,特教学校数量达2244所,在校生88.08万人,学生数量比2015年翻了近一番。未来5年只要重点解决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问题,再提高2%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亮点四融合教育实现新拓展《行动计划》坚持前两期计划提出的“全面推进全纳教育”“普特结合”“普职融通”“教康结合”的精神,形成“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医疗康复、信息技术与特殊教育深度融合”新表述。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高中教育一直到高等教育,均要求普通学校接受残疾学生入学。使残疾学生就近就便优先入学。“信息技术与特殊教育融合”是新内容,“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充分应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进特殊教育智慧校园、智慧课堂建设”,凸显特殊教育要跟上高科技发展的时代特征。亮点五鼓励新建更多特教学校2020年我国已经基本实现市(地)和30万人口以上、残疾儿童少年较多的县(市)都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行动计划》提出:“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鼓励20万人口以上的县(市、区、旗)办好一所达到标准的特殊教育学校。残疾儿童较多且现有特殊教育学校学位不足的县(市、区、旗),要根据需要合理规划布局,满足残疾儿童入学需求。20万人口以下的县(市、区、旗)要因地制宜合理配置特殊教育资源,鼓励在九年一贯制学校或寄宿制学校设立特教班。”“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立从幼儿园到高中全学段衔接的十五年一贯制特殊教育学校。”面对日益增多的孤独症儿童,不再是“试点举办”“积极探索举办”特教学校,转为“要合理布局孤独症儿童特殊教育学校,鼓励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及较大城市建设孤独症儿童特殊教育学校。”这样,以特教学校为骨干和支撑的特殊教育网络将编得更密,为特殊儿童青少年提供更充分的教育资源。亮点六生均经费继续新增长一期“提升计划”由将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随班就读、特教班和送教上门的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标准提高到每年6000元,极大改善了特殊教育的办学条件。这次《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将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提高至每生每年7000元以上”。“以上”就是未封顶,还有超过的可能。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的“格外关心、格外关注”,对特殊教育“特教特办”。亮点七质量提升出台新举措《行动计划》提出研究制定义务教育阶段融合教育教学指南,孤独症儿童教育指南,逐步建立助教陪读制度,修订特教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课程标准,到2023年完成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教材编写,加大力度推广使用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创建融合教育示范区示范校,遴选优秀教育教学案例,持续推进特教改革实验区综合改革,开展特教教师教学基本功展示交流活动,试点面向残疾学生的“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建设国家、省、市、县、校5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等一系列新举措,规范教学行为、提升教育质量。亮点八师资培养补充新要求《行动计划》在坚持已有要求的基础上,对特教教师队伍建设又提出了“优化公费师范生招生结构,倾斜支持特殊教育公费师范生培养;注重培养适应特殊教育需要、具有职业教育能力的特殊教育师资;”将师范类专业开设特殊教育课程内容“纳入师范专业认证指标体系”的新要求,以培养出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复合型的特教教师。来源丨中国残疾人杂志社(ID:zgcjrzzs)文丨顾定倩作者单位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编辑丨张帅★转载请注明来源
2022年3月24日
其他

事关残疾人!六部门发文推进此项服务

点蓝色字关注“中国残疾人杂志社”为进一步加快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发展,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指出,从2022年开始,各地在现有服务水平基础上,全人群和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每年提升1-3个百分点,到2035年,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75%以上,基本实现家庭全覆盖,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85%以上,满意度达到85%左右。《指导意见》指出,按照长期处方管理有关规定,为符合条件的签约慢性病患者优先提供长期处方服务,原则上可开具4-12周长期处方。到2025年,全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应提供长期处方服务。此外,落实基本药物目录管理等政策,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二级以上医院用药目录衔接统一,进一步适应签约居民基本用药需求。在优化转诊服务方面,《指导意见》指出,统筹区域优质卫生资源,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应将一定比例的专家号源、预约设备检查等医疗资源交由家庭医生管理支配,可给予家庭医生部分预留床位,方便经家庭医生转诊的患者优先就诊、检查、住院。《指导意见》明确,推广弹性化服务协议。服务协议应明确签约双方的责权利,列出服务清单。服务协议有效期可为1-3年。《指导意见》指出,通过专科医生直接参与签约服务、家庭医生经绿色通道优先转诊专科医生等形式,为签约居民提供“一站式”全专结合服务,加强全科和专科医生的协作,促进基层医防融合,增强签约服务的连续性、协同性和综合性。就重点人群,《指导意见》指出,要将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脱贫人口、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作为签约服务重点人群,优先签约、优先服务。脱贫地区要结合实际,逐步将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等群体中的慢病患者、老年人等纳入签约服务重点人群范围,重点做好主要慢病患者的规范管理和健康服务。来源丨央视新闻客户端记者丨李斌编辑丨张帅★转载请注明来源
2022年3月18日
其他

年度盘点丨2021年残疾人十大名场面

点蓝色字关注“中国残疾人杂志社”2021年就要过去,这一年发生了太多事情,许多感人的故事和生动的主人公,给国人留下了美好的记忆,更有许多属于残疾人的名场面,点亮了2021年中国互联网的高光时刻。#01
2021年12月27日
其他

中国残疾人杂志社2022年征订发行全面启动

点蓝色字关注“中国残疾人杂志社”征订详情请咨询中国残疾人杂志社发行部,电话:010-84638360。
2021年11月29日
其他

吴幽 青春的赞美诗

她喜欢杜甫“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爽朗开怀,更欣赏苏轼“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旷达豁然。在吴幽看来,诗词文学亦师亦友是怡情悦性的方式,而那些她欣赏的诗人也给予了她直面困难的勇气。
2021年9月26日
其他

这个世界为什么需要残奥会?

点蓝色字关注“中国残疾人杂志社”大约有12亿残疾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他们占到全球人口的15%,是目前规模最大的边缘群体。纵使数目惊人,但这一群体仍然在社会文明中被忽视,在日常生活中承受大量的污名化,甚至歧视。24日晚,伴随着残奥会的圣火再一次在新国立竞技场上空燃起,东京乃至整个体育世界也将迈入「残奥时间」。而在此之前,一场声势浩大的残疾人人权运动,已然在全球范围内拉开帷幕。8月19日,当夜幕降临,包括东京晴空塔、纽约帝国大厦、罗马竞技场等在内的全球125个地标性建筑,统统被灯光染成紫色。罗马竞技场
2021年8月31日
其他

从汉城到里约,回看历届残奥会开幕式点火仪式

点蓝色字关注“中国残疾人杂志社”在历届残奥会开幕式上,最吸人眼球、最大的悬念无疑是残奥圣火如何点燃,从汉城到里约,每一次的点火仪式都颇具匠心。随着残奥圣火前往东京,2020年东京残奥会的大幕即将拉开之际,让我们重温一下那些经典瞬间,那些触动心灵的震撼。01最感动、最意外:里约残奥会点火仪式里约残奥会开幕式的火炬传递采取了现实与虚拟相结合的方式,网络世界里,圣火所经过的地区随着人们的关注而变成一片火红;而在现实中,抵达里约热内卢的圣火在经过了基督山、依帕内玛海滩等著名景点的传递后到达马拉卡纳体育场。雨中,人群屏息凝视。1984年残奥会上为巴西夺得第一枚金牌的残疾人运动员、70岁高龄的火炬手玛西娅·马尔萨拄着拐杖,手持火炬,脚步踉跄地前行,然而,中途她失去了平衡,不慎摔倒在地,火炬也掉到地上。随即,马尔萨顽强地爬起,78000名现场观众用震耳欲聋的吼声为她加油。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她重新拿起火炬,蹒跚而坚定地继续前行,将火炬传递到下一位火炬手手中,现场观众起立为她鼓掌。在国际残奥委会的官方推文和转播的官方视频中,这一时刻被称为”永不放弃!“最后一棒火炬手是巴西历史上夺得奖牌最多的残疾人游泳运动员洛多瓦尔多·席尔瓦,他摇着轮椅带着火炬来到火炬台前,即将达到终点,但高高的台阶却挡住了去路。停滞片刻后,眼前的台阶突然伸展开来,一条无障碍通道出现在眼前。席尔瓦驱动轮椅爬坡而上,郑重点燃了主火炬。随后,火炬升空,在空中与美轮美奂的雕塑汇合。02最唯美、最诗意:伦敦残奥会点火仪式作为残奥会发源地的英国,2012年伦敦残奥会的开幕更是一种残奥回家的象征。英国残疾人运动员乔·汤森手持火炬站在伦敦奥林匹克标志建筑轨道塔顶,通过高空溜索缓缓地“空降”伦敦碗内。火炬逐棒传递,最终,传递给了1960年罗马残奥会上为英国夺得历史上首枚残奥会金牌的女子射箭运动员、84岁高龄的玛格丽特·毛翰。她缓缓地用手中的火炬点燃一只铜花瓣,随即所有铜花瓣都被点燃,形成一个巨大的残奥圣火盆,一朵又一朵轻盈的蒲公英飘过观众座席上的电子屏,像精灵般向四周漫舞开去。主火炬塔有200多只花瓣,在其中164只上篆刻着本届残奥会各支代表队的名称。残奥会结束后,这些火炬塔铜花瓣也被各代表队带走,寓意残奥会的荣耀就像蒲公英的花瓣一样播向世界。“激励一代人”的残奥口号用唯美艺术形式来表达,体现了伦敦申办奥运会时对世界的承诺,让人回味无穷。03最挑战、最顽强:北京残奥会点火仪式2008年北京残奥会实现了“两个奥运,同样精彩”的承诺,其点火仪式至今让人难以忘怀。开幕式上,蝉联三届残奥会跳高金牌的残疾人运动员侯斌再次超越了自己的极限,失去左腿的他坐在轮椅上,身后系着一条从高空垂下的滑轮绳索,绳索的尽头,就是万众瞩目的主火炬。侯斌将火炬插在轮椅支架上,紧拽着从天而降的绳索,一点一点往上攀缘,直至靠近主火炬塔。全场9万多人屏息注目,10米!5米!3米!近4分钟后,攀爬了近40米的侯斌用近乎原始的方式点燃了主火炬,一条火龙迅速呼啸而上!顿时,圣火升腾在国家体育场的上空,礼花漫天绽放,“鸟巢”沸腾了。这样的点火仪式,似乎也是无数顽强求生、奋力拼搏的残疾人的生命写照。在人生几乎遭遇绝境的时候,抓住黑暗中垂下的一条绳索,努力攀上去,就能翻越绝壁;只要勇于拼搏,就能获得光明、温暖和希望。04最梦幻、最绚丽:雅典残奥会点火仪式2004年雅典残奥会回到了奥林匹克的故乡,残奥会的点火仪式也回归传统。9月9日,残奥会圣火在位于希腊首都雅典市中心卫城脚下著名的赫菲斯托斯神庙点燃,之后火炬穿越希腊大雅典区54个市,经过410公里的传递后,在全世界的目光中,来到了雅典奥林匹克主体育场。9月17日晚,最后一名火炬手、残疾人运动员乔治斯·托普西斯站在体育场内远离主火炬台的另一侧,只见他背对着纺锤形的主火炬台,慢慢地垂下握着的火炬,点燃了引信。一瞬间,依次绽放的绚烂礼花奔向主火炬台,最终交汇点燃了残奥会的圣火。回过神来的观众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把开幕式推向高潮。05最激情、最大气:悉尼残奥会点火仪式2000年悉尼残奥会,在全国传递了14天的圣火火炬,来到了奥林匹克体育场。经由5名澳大利亚体坛名将绕场一周的接力传递后,火炬最后传到澳大利亚著名残疾人运动员露伊斯·苏维奇的手中。这位曾获得7枚残奥会金牌的运动员先用火炬点燃了位于体育场中心的微型火炬台,之后圣火经过“三级跳”式的飞跃传接,点燃了位于看台最高处的主火炬台,也点燃了一场让全球观众着迷的魔法,更彰显了“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伴随着圣火的燃烧,体育场内欢声雷动,气氛也达到了最高潮。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的运动员和观众在同一片天空下,一同尽情欢呼。06最励志、最勇敢:亚特兰大残奥会点火仪式1996年8月,残奥火炬每天行驶100英里,穿越美国4个州,经过近千人传递,前往亚特兰大。火种是从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博士墓地燃烧的永恒之火中取得的。在开幕式上,奥林匹克体育场内燃起烟火,直升机群从体育场上空飞过。此后,场上灯光陡然转暗,悠扬的乐曲声缓缓升起。下肢瘫痪的美国运动员马克·威尔曼使用登山装备,抓住从火炬塔上垂下的绳索,仅用手部的力量艰难地爬升着。1982年,威尔曼在一次登山事故中意外致残,尽管如此,他仍坚持从事这项运动。威尔曼一个接一个地做着引体向上,一次大约6英寸,整整80英尺,伴随着运动员和观众振聋发聩的欢呼声,威尔曼终于攀上塔顶点燃圣火,正式为残奥会拉开序幕。这样的点火方式让残疾人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得以充分展现,即便是25年后的今天,也仍然鼓舞人心。07最紧张、最惊艳:巴塞罗那残奥会点火仪式1992年巴塞罗那残奥会开幕式在巴塞罗那奥林匹克体育场举行,一共有65000名观众到现场观看,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和西班牙卡洛斯国王、王后索菲亚以及巴塞罗那市长亲临现场,支持本届残奥会的开幕。开幕式的火炬传递经历了令人难忘的情感时刻:独臂残疾运动员桑托斯·波亚托斯将火炬传递给了第二棒火炬手、盲人运动员圣玛尔塔和她的导盲犬丹,在领跑员的引导下,她一路前行。第三棒火炬手、残疾人运动员诺伊斯·阿尔瓦雷斯·科斯塔将火炬传递给了坐着轮椅的残疾人运动员伯特兰·德·普朗格,只见他奋力驱动轮椅爬坡而上,将火炬传递给了最后一棒火炬手安东尼奥·雷波洛。此前在巴塞罗那奥运会开幕上惊艳点燃主火炬的37岁弓箭手、1984和1988两届残奥会射箭奖牌获得者安东尼奥·雷波洛再次出现在舞台中央。只见他接过火种点燃箭头,朝着远处19米高、形似地中海帆船船舵的圣火台拉开了弓箭。数秒过后,离弦的箭在空中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准确地落在主火炬塔上,残奥圣火顿时熊熊燃起。08最朴实、最融合:汉城残奥会点火仪式1988年汉城(首尔)残奥会是一届开创历史的残奥会——残奥会首次与奥运会在同一场地举行。从这届开始,残奥会有了类似奥运会风格的开幕式和闭幕式,残奥会火炬传递和残奥会圣火点燃,也自从成为一种制度。本届残奥会有来自61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3053名运动员参赛,时任韩国总统卢泰愚宣布开幕。身着蓝、红、绿残奥会三色的跳伞者,随着一群坐着轮椅的孩子们进入奥林匹克体育场。残奥火炬由一名单腿的韩国残奥运动员传递给了一名19岁的脑瘫运动员,后者又将其传递给了坐着轮椅的残疾人运动员Cho
2021年8月22日
其他

【全国爱眼日】这波科普要收藏!

点蓝色字关注“中国残疾人杂志社”全国爱眼日2021年6月6日是第26个全国“爱眼日”,今年的主题是:关注普遍的眼健康。01加强全民爱眼意识 提高民族健康素质02爱眼护眼始于心 科学用眼践于行03保护视力 从小做起04积极防控近视 共筑光明未来05普及白内障手术 重现年轻“视”界06眼底一张照 眼病早知道对于人类来说,眼睛是最重要的感觉器官之一。1996年,国家卫生部、国家教育部、团中央、中国残联等12个部委联合发出通知,将爱眼日活动列为国家节日之一,并确定每年6月6日为“全国爱眼日”。
2021年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