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
人生财富表
陪伴是一种责任的体现
陪伴是一种心理的寄托
陪伴是一种朴实的情感
陪伴是一种超脱的自然
陪伴是一生最长情的告白!!!
陪伴是最好的爱
因为陪伴会有幸福的感觉
“陪你把沿路感想活出了答案,陪你把独自孤单变成了勇敢,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天空那么大,但有云的陪伴;
海水那么深,但有鱼的陪伴;
夜那么黑,但有星的陪伴。
有人说:“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有人说:“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有人说:“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承诺千千万,究竟谁能陪你走到世界的尽头?
只愿与你“始于初见,止于终老”。
1932年早春,清华大学古月堂门口,两人初次偶遇,这一相遇就是近70年的陪伴。钱钟书被她“颉眼容光忆初见,蔷薇细瓣浸醍醐。”的清新淡雅所吸引,杨绛觉得他眉宇间“蔚然而深秀”。那年他22岁,她21岁。
1935年。钱钟书杨绛走入婚姻殿堂。两位文学界的名人走到一起,冰心说过:“他们是现在中国作家中最美满和幸福的一对。”同年,杨绛陪钱钟书去英国牛津大学深造。远在异国他乡,身体上的不适加上思念家乡,她显得无精打采的。一天早上,杨绛还在睡梦中,钱钟书就在厨房里忙活起来,平日里‘笨手笨脚‘的他为杨绛煮了鸡蛋,烤了面包,热了牛奶,还准备了英式红茶,给她端到床上,这样杨绛就可以躺在床上吃饭了。杨绛说:“这是我吃过最香的一顿饭。”钱钟书心里也感到甜蜜。也许这顿饭并非是最好吃的,只因是心爱的人做的,所以才会觉得格外香甜。
1942年,杨绛创作的《称心如意》话剧登上舞台。钱钟书坐不住了,他对杨绛说:“我想写一本书,你支持我吗?”杨绛不但支持,还催促他快点写。杨绛让钱钟书减少授课,还辞去佣人,为了节省开支,自己肩负了所有劳动。她开始做饭总是被烟熏得流眼泪,切菜时总不小心切到手,希望钱钟书可以安心写书。杨绛从前是个“娇生惯养”的富家小姐,从来没干过这么多家务,可她没有抱怨。两年后,《围城》问世。钱钟书接受采访时说:“这两年她为我付出了许多,让我专心写作,帮我拦了外界很多干扰,这本书应该属于她。”
1937年爱女阿圆出生。这个三口之家,很朴素,很单纯,温馨如饴,只求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时光静静流逝着,再美好的故事总有谢幕的一天,杨绛在《我们仨》里写道:“1997年早春,阿圆去世。1998年岁末,钟书去世。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现在,只剩下我一个。”阿圆去世时,钱钟书已重病卧床,他黯然地看着杨绛,眼睛是干枯的,心里却在流泪。杨绛急忙告诉他:“阿圆是在沉睡中去的。”钱钟书点头,痛苦地闭上眼睛。怀着丧女之痛,杨绛还要每天去医院探望钱钟书,百般劝慰他,并亲自做饭带给他吃。那时,杨绛已经80多岁高龄,老病相催,生活日趋艰难。尽管如此,她依旧坚强地支撑起这个失去爱女的破碎之家。
杨绛陪伴钱钟书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钱钟书曾用一句话,概括他与杨绛的爱情:“绝无仅有地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这对文坛伉俪的爱情,不仅有碧桃花下、新月如钩的浪漫,更融合了两人心有灵犀的默契与陪伴。 胡河清曾赞叹:“钱钟书、杨绛伉俪,可说是当代文学中的一双名剑。钱钟书如英气流动之雄剑,常常出匣自鸣,语惊天下;杨绛则如青光含藏之雌剑,大智若愚,不显刀刃。”两人过着“琴瑟和弦,鸾凤和鸣”的围城生活。他们相互搀扶,相守,陪伴,早已成为彼此心中最重要的部分。
陪你把想念的酸拥抱成温暖,陪你把彷徨写出情节来,陪伴你一直到这故事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