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奖省奖,手握9项专利,从海大学子到历史教师,一直在路上!
他始终怀揣着为自己热爱的事业
不断提升自我的理想
一直在路上
个人信息
所获荣誉
生于热枕
无惧无畏
初入校园时的段泽徐凌云壮志,始终攒着一股劲儿,立志在大学里“混出点名堂”。他记得刚学习中国远古史时,因为一无积累、二无兴趣,所以听讲时经常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常常会感觉到学习上的迷茫,有些无所适从。直到后来他在克罗奇的《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中领悟到“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真谛,慢慢地,他开始调整学习心态,尝试如书中所云探寻远古历史所蕴含的现实性意义。更令他欣慰的是,当他把史前文明的种种线索串在一块,似乎可以用来论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由此他找到了学习远古史的切入口。
段泽徐始终坚持这个世界上不存在放之四海皆准的学习方法。要说有,那应该就是方法之上的方法论。作为历史学师范生去分享其他学科的学习方法,那恐怕是会贻笑大方。不过在他熟悉的历史学科教学领域,他还算略有心得。他总结了十六字方针——“古今对照,文史互补,文理兼修,内外贯通”。
中国近代史在许多同学眼中是最复杂最难学的一段历史,但却是段泽徐最喜欢也是最拿手的。其中缘由恐怕要追溯至他的祖父。“我的祖父是一名离休干部,其人生经历基本贯穿了中国近代史的后半部分与现代史到目前为止的全部。我经常能在他讲述的历史故事中,通过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事实,激发起我对中国近现代史的浓厚兴趣。”
创业维艰
奋斗已成
关于学科竞赛,段泽徐也有一些心得与大家共勉。从大二开始,他就踏上了创新之路。他参加的第一个竞赛是B类的第五届浙江省大学生海洋文化创意大赛。他负责的团队获得了该届比赛平面设计组的优秀奖。“尽管成绩不算耀眼,但也极大鼓舞了我的信心。”从此段泽徐坚信,只要找准创新方向,坚持努力付出就一定会有回报。
同年12月,段泽徐所在的团队摘得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这是我校在该赛事上的重大突破,因此他也被授予2020-2021学年浙江海洋大学“海燕奖学金”。在准备国赛的过程中,段泽徐也兼顾着专业学科竞赛,凭借过人表现获得了浙江省第八届大学生中华经典诵读竞赛个人组一等奖、2020年浙江省高等学校第十四届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二等奖,前者为我校在该赛事上的最高成绩,后者打破了所在历史系的获奖纪录。
大三步入尾声,段泽徐的注意力开始逐渐转移到备研备编上来,但在复习之余他仍是创新思维活跃。他担任了学院团队的负责人,充分总结先前经验,带队参加了浙江省第十七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得校级特等奖、省级三等奖的成绩。
既在练中学,也在学中练,大学期间宝贵的创新创业经历让他获得了两点感悟。首先,创新必须立足专业,专业是创新思维的根基,也是创新项目持续发展的动力,并且从现实角度出发,将来无论是升学还是就业,专业对口的竞赛奖项往往更受认可;其次,在打好专业基础的同时,适当参与跨学科竞赛也有助于训练复合型思维,在丰富获奖履历的同时,也能与本专业的学科创新相得益彰。
不忘初心
投身热爱
段泽徐的实习经历和大部分同专业的同学略有不同。首先,他通过提前批考取了舟山市直属高中的编制,所以他是单独实习的形式。其次,他考取的学校是他的高中母校,所以没有适应期,在报到的第一天就被分到了教研组开始了具体工作,很快又以“借班代课”的形式展开学科教学实践,并在一周后进行公开课展示。
老师们都说他“头铁”,因为他实习期间上的第一堂公开课就选择了被认为整个年段“最难管”的班级。刚入行就给自己准备了地狱级难度,老师们纷纷劝段泽徐再斟酌斟酌。但他看中的,正是这个班学生的活跃与心气,他想他可以引导,只是需要一个过程。从实习第二天开始,他就常到这个班级听课。课前他特意邀请两位班上最“调皮”的同学替他搬运桌椅。“课后,我把二位请到空教室,告诉他们因为帮了我一个忙,所以我对等地可以解答他们最大的一个疑惑,是的,只有一个的机会,请商量一分钟后向我抛出。”最终他们提出的是“为什么高二注定要选理科,可现在还要学习历史?”段泽徐笑着反问他们,“选理科将来想做什么?”两个孩子毫不犹豫地说:“想做科学家和工程师。”段泽徐继续追问:“做了科学家和工程师要为谁服务?”这次他们犹豫了,看得出,他们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科学无国界无对错,但科学家有国界有好坏,这归根到底取决于科学家拿科学去服务谁——为进步势力服务,那就是好;为反动势力服务,那就是坏。从这儿以后,段泽徐在这个班就有了“唯物史观铁嘴”的名号。
只问使命
无问西东
感恩过去
砥砺前行
关于感恩,段泽徐总觉得用言语无法表述完尽。“首先我要感谢历史系所有的老师,他们给予我主动体悟的空间。说实话,我在大学期间并没有接受非常严格的师范训练,这很大程度上归因于我们系的老师大都历史专业科班出身、没有中学教育教学的实践经验。” “我的老师们告诉我,未来教师行业的‘精英'不是只能教学生的老师,而是同时能教老师的老师,前者通过‘器'的训练可以实现,而后者则必须要有‘道'的体悟与升华。”
感悟三个关键词,他说:
幸运:很多人说,我们获得了那么多学科竞赛奖项,是在为学校争光,我却不敢这样自居。因为从来不是我们成就了海大,而是海大成就了我们——正因为海大给予我机会和平台,我的能力才得以充分施展——永怀母校恩!
责任编辑:胡山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