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秋老虎”来了,孩子饮食起居要注意!这份提醒家长收好

教育之江 2022-03-19

三伏天终于走到了尽头

但是往往在伏天尾声

人们会再次感受高温天气

也就是传说中的“秋老虎”🐯



什么是“秋老虎”?


我国地理位置南北跨度大,各地对于“秋老虎”的说法也不一样——


在江浙沪通常是把8月底到9月份出现日最高气温超过35℃的现象,称之为“秋老虎”。有时气温到了33℃,虽没到高温线,但由于湿度大,体感温度能到36℃、37℃的,也可以算作“秋老虎”


在北方,“秋老虎”是我国民间对立秋后重新出现短期炎热天气的俗称,由于北方在8、9月之交要连续出现35℃以上,也不太容易,所以有时也会将30℃以上的气温算作“秋老虎”。


在华南地区,是指出伏(今年出伏是8月20日)或“处暑”节气(8月23日)后连续5天最高温度在35℃以上,形成连日晴朗、日射强烈,重新出现的暑热天气现象。


“秋老虎”有啥特征?


天气特征多表现为早晚清凉、午后高温暴晒。南方的“秋老虎”相对凶猛一些,北方的“秋老虎”则稍逊一筹。

南方的“秋老虎”具有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高温强度比较大等特点;北方“秋老虎”的主要特点集中在闷,而不是热。


形成“秋老虎”天气原因


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19日~28日变化示意图


形成秋老虎的原因是控制我国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秋季逐步南移,但又向北抬,在该高压控制下晴朗少云,日照强烈,气温回升。北方的秋老虎也有可能是副热带高压的大陆版(大陆高压)控制下形成的。


“早上凉飕飕,中午热死牛”

秋老虎这种天气

早晚凉爽,白天闷热、高温

一天中的温差可能达到10度

稍不注意就会“咬人”一口

影响身体健康


之之

那么这段时期

如何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

之之为你划“换季”重点!


“秋老虎”来袭,要降燥


所谓秋老虎,是指三伏出伏后连续多天最高温度在35℃以上,形成连日晴朗的暑热天气,使人们感到炎热难受。


秋老虎属温燥,容易影响人体津液,导致皮肤干燥,眼干咽干等症状。“燥”字当前,秋老虎会这样悄悄影响身体。

1. 当心“外火”  


尽管立秋已过,但高温依然未退。这个时期应避免长时间日晒,外出时要戴好遮阳帽、口罩,涂抹防晒霜。同时保持室内安静卫生,注意通风降温。


2. 当心“内火”  


即机体阴阳平衡失调而出现的内热症,主要表现为心悸、烦躁、失眠反复、口干等。可分别根据情况遵医嘱调理治疗,多吃蔬菜水果,以泄火降火。


3. 当心缺水  


高温天气,人体本来就出汗多,更易缺水;水分补充不足,不利于身体排汗散热,更容易中暑。为保证血液的稀释并有充足的血容量,水的摄入要适量。


4. 当心蚊虫  


入秋后的温度和湿度反而更适合蚊子活动。蚊虫密度监测显示,每年蚊虫的密度分布曲线呈“驼峰状”,8—9月反而是其活动的高峰期。秋后蚊子咬人更狠,也是在为越冬储备能量。


赶走“秋老虎”

过个适宜的秋天


“秋老虎”来势汹汹,再加上疫情还未完全过去,日常生活中尤其要注意通风消毒、公共场所佩戴口罩,孩子的衣食住行也要格外当心


 饮 食 有 门 道 



■ 增加蛋白质摄入


天热出汗多,人体内的蛋白质代谢加速。因此,必须给孩子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多吃一些豆制品、蛋类、奶类、鱼、虾、鸡等,这些食物蛋白质含量高,而且比较清淡。 


■ 补充水分、维生素和无机盐


秋天湿度降低,皮肤、嘴唇和咽喉表皮细胞更易丢失水分。喝水是最直接的补水方法。注意饮水不要过猛、过快、过量,应遵循少量多次原则


同时,给孩子及时补充一些产热较少而富含维生素及矿物质的食物,如豇豆、黄瓜、鸡蛋、牛奶等。


■ 不贪生冷


过度食用生冷瓜果、冰冻食物,会加重心脏负担、损伤消化功能。


可以给孩子适当食用具有滋养补益、抵御暑热侵袭的食物,如西红柿,甜酸适中、维生素C含量高,热炒、凉拌皆宜;黄瓜不仅清热解暑,还可降血脂。 


■ 多吃“苦”


换季时节,孩子容易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此时,吃点苦味蔬菜大有裨益


其中苦瓜富含生物碱、维生素及矿物质,具有清热解暑、除烦提神和健胃功能。 


■ 多喝粥汤


入秋后汤汤水水不能被忽略。前一天晚上把原料淘洗好放入电饭煲,加水,定好时间,第二天早上就可以热乎乎喝一碗了。


常见的藕、白萝卜、冬瓜可以入汤;铁棍山药、干莲子可以入粥;秋梨做汤更润肺。


 起 居 有 学 问 



■ 不在夜晚开空调


出伏后使用空调要十分注意。尽量不要在夜晚睡觉时开空调,即使要开最好定时,以免孩子引起感冒、腹泻、颈肩腰腿痛、关节疼痛等症状。


■ 增加睡眠时间


出伏以后,人体容易感到疲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秋乏”。为了缓解秋乏,需要睡得早一点,早睡早起,较之夏季增加1个小时左右的睡眠,或者通过午睡的形式增加睡眠。


开学在即,督促孩子每晚早早上床睡觉,不仅能调整生物钟,也将增强免疫力。


■ 适度运动解秋乏


民间有句老话,“夏过无病三分虚”。夏秋交接之后,身体很容易倦怠、乏力。


运动能增强心肺功能,达到促进全身血液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的作用,还能把血液中的“坏”物质代谢掉。陪伴孩子每天坚持运动,散步、慢跑都是不错的选择。


 健 康 有 窍 门 


■ 不宜着装“清凉”


出伏后,早晚比较凉快。不要让孩子穿短裤、背心等太清凉的衣服,出门最好随身携带薄外套,防止受风。


如果气温已经明显下降,仍穿着过于单薄,就极易受到寒冷刺激,引发感冒等疾病。


叮嘱他们一定护好脖子、后背、脚部,这些都是血管最丰富的地方,秋凉的刺激会促使血管急剧收缩,引发危险。 


■ 爱护皮肤防干燥


换季时节,皮肤干燥问题是最恼人的。其实,饮食对皮肤影响也很大,让孩子适当多吃果蔬,尤其是一些“护肤”水果,为身体提供水分、膳食纤维和抗氧化成分,对皮肤健康有利,如蓝莓、奇异果、圣女果等。 


来源 | 生命时报、健康时报、中国气象网、钱江晚报、杭州天气、首都教育等

责任编辑 | 徐梦娇

转载请注明“来源:教育之江”

投稿邮箱:zjsjytwx@163.com

更多精彩

» 浙江各高校新生数据大揭秘!男女比例、姓氏分布……小秘密有点儿多啊!


» 放假通知!扎心还是开心……


» 口罩!一男子因它被刑拘,浙江一地为它紧急提醒!张文宏更新微博,谈到疫情说……


» 十项举措!省教育厅部署秋季开学疫情防控工作


» 浙江秋季是否正常开学?未接种疫苗能否返校?这场发布会这样解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