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满校园!浙江省中小学生读书行动区域优秀案例(第一批)名单公布
近日,省教育厅公布浙江省中小学生读书行动区域优秀案例(第一批)名单。经各设区市教育局组织推荐、专家集中审议,确定温州市“温州十年‘爱阅读’:以校园阅读带动全民阅读”等12个浙江省中小学生读书行动区域优秀案例(第一批)。
一起来看名单
↓↓↓
优秀案例中都有哪些好做法
值得学习和借鉴?
一起来看
↓↓↓
温州十年“爱阅读”:
以校园阅读带动全民阅读
向上滑动阅览
温州市教育局2013年开始启动中小学“爱阅读”行动。十年来,通过师生共读、生生共读、亲子共读等方式,从点及面,从城市到乡村,不断丰富“爱阅读”的内涵和外延,成为教育系统落实全民阅读的有效载体,成为富有温州特色的全民阅读标识。
顶层设计:为“爱阅读”引入领导力
十年来,“爱阅读”行动坚持顶层设计,领导整项工作整体推动,以中小学校为主体,以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实现校园阅读带动全民阅读。
多部门协作。2013年4月,温州市教育局联合温州文化局、温州日报、文化事业机构(图书馆、城市书房)等实施“爱阅读”行动,多部门、跨部门的工作机制,发挥各自优势,快速推动了阅读的传播与影响。
实施三轮行动计划。全市研制实施三轮“爱阅读”行动三年计划,针对阶段性问题和效果导向,不断解决阅读队伍建设、阅读活动项目、阅读研究重点、阅读保障等问题,推进“爱阅读”行动的实施。
市县校联动。市、县、校联动实施阅读项目1000多个,推进“爱阅读”行动常态化,不断将“爱阅读”行动项目融合到社会各部门“爱阅读”活动中,面向家庭、社区、企业、机关及农村等群体推广,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带动社会各界加入到阅读行列。
多方面融合。“爱阅读”行动坚持将阅读与学校文化建设相结合,与学校日常教育相结合,与课堂教学变革相结合,与教研活动相结合;坚持阶段性项目实施与长期性目标相结合原则,坚持广泛发动与典型引领相结合,多方面融合育人,共创书香校园,成为推进学校内涵办学的重要抓手。
多方位保障。设立市县“爱阅读”教研员,教学副校长分管“爱阅读”行动,对“爱阅读”行动中涌现的先进个人、学校予以表彰奖励,教师读书活动列入教师继续教育计划,温州市教育技术中心建设温州市中小学云图书馆,建立纸质图书和电子资源共同支撑的OTO(线上线下)阅读生态。
阅读研究:为“爱阅读”注入专业力
十年来,“爱阅读”行动坚持研究开路,以专业力量护航阅读行动,源源不断释放阅读的魅力。
打造阅读空间。中小学自觉把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作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基础和重点内容,把每个教室打造成阅读空间,把每个办公室打造成阅读场所,乃至把图书馆、阅览室升级为学习中心。
建设“爱阅读”课程。2014-2016年,全市组织专业力量研制温州版“爱阅读”假期阅读推荐书目,涉及学前、小学、初中、高中学段,涵盖学生、教师、校长和家长群体,成为师生、家长的阅读地图。
培育“爱阅读”项目。涌现了如“1+X”联读、主题阅读、深度阅读、绘本阅读、整本书阅读、海量阅读、校园戏剧等项目,带动了课内外阅读,拓宽了阅读视界,丰富了阅读形式,获得省市县各类课题研究奖项,其中“1+X”联读获得了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推进全科阅读。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阅读+”内容升级计划,将阅读与艺术、科学、生活、影视、旅行、写作等结合,研发“绘本课、整本书共读课、儿童剧”等阅读拓展课程,形成学校富有特色的拓展阅读课程、国学经典诵读课程、新媒体阅读课程等“爱阅读”课程体系。
实施阅读作业。“双减”背景下,2021年出台了中小学作业管理指南与各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要求,鼓励小学每周三为无书面家庭作业日,每月一个周末不布置书面作业,增加学生社会实践、读书、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作业设计,让阅读成为最重要且长期坚持的作业,提倡每晚阅读30分钟,根据年段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爱阅读”活动,扩大学生阅读量,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
系列活动:为“爱阅读”注入活力
十年来,“爱阅读”行动以活动为载体,以系列化、序列化、品牌化阅读项目为“爱阅读”注入生命活力,累计参与师生人次达40多万,8000多人次获奖。
连续十年举行“爱阅读”论坛。广邀知名作家、学者、阅读推广人做主旨演讲,更新阅读理念,拓宽阅读视界,近三年,通过“线下+线上”融合开展形式,每次近万余人线上互动,大力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多读书的良好氛围。
举行系列“爱阅读”活动。如“爱阅读·新少年”作文大赛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倡导中小学生读生活、会思考、善表达、享成长,成为全市推广阅读、普及文学,培育校园文学爱好者的重要抓手。如“爱阅读﹒诗画旅途”征文朗诵比赛以“阅读+旅行+写作”的方式让师生亲近自然,感受旅途,描绘风景旅游、人文地理,讲述旅途中的阅读故事,阐述对生态文明的思考等。大赛至今已举办六届,每届参与人数超5000人,从面向全市中小学生转向全国中小学师生,参与面不断扩大。如“爱阅读﹒暑期读好书”征文引导广大中小学生暑期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2021年结合中国共产党百岁华诞,围绕“光荣与梦想”主题开展红色书籍阅读;2022年,在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时代背景下,围绕“我心中的共同富裕”主题选择经典书籍,在阅读中感受发展之美,展现对共同富裕的美好憧憬。
推进十万教师大阅读。实施“教师12本书年度阅读计划”,每月一书,成立跨学科、跨校、跨区域教师读书会,举办“温州市百位教师藏书家”展示,积极运用App等新媒体平台,借助校长读书会、青年干部读书会等载体,将读书活动与学科研究、继续教育、校本教研等有机结合。
专项评选:为“爱阅读”添加张力
十年来,“爱阅读”行动以系列评选为载体,带动阅读队伍的培育和扩大,有力带动了师生共读、生生共读、亲子共读等良好氛围,形成了温州特色的阅读评选品牌项目。
选树“爱阅读”推动读书人物,至今评出了市级“推动读书十大人物”30位,提名奖29位,既有教研员、老师、校长,也有社会人士,不断壮大“爱阅读”行动队伍。
评选“爱阅读”榜样学校,至今评出了“爱阅读”榜样学校90多所,树立了一批有辐射示范作用,学生、家长认可度较高的“爱阅读”学校。
评选“爱阅读”榜样社团,评出了榜样社团50个,汇聚热心阅读的教师、校长或家长推动学校、区域开展阅读推广行动。
评选“爱阅读”榜样教室,旨在激励更多热心开展“爱阅读”行动的中小学班级持续创新地推进班级“爱阅读”活动,评出了榜样教室200个,让教室呈现出千姿百态的阅读之美。
评选“爱阅读”榜样家庭,旨在带动家庭阅读、亲子阅读、社会阅读,评出了榜样家庭150个,形成小手拉大手的全民阅读氛围。
乡村阅读:为“爱阅读”添加共富力
十年来,“爱阅读”行动坚持城市、乡村并重,以阅读为载体带动乡村学校教育共富,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文化因子。
成立“爱阅读”公益指导团。组建了温州市中小学“爱阅读”公益指导团,赴海岛、山区乡村学校开展“爱阅读”进校园活动,带去阅读指导和阅读书籍,每一场活动在学校都引起了学生的热情参与和热烈反响。
培养“爱阅读”乡村领读者。举办温州市“爱阅读”乡村领读者研修班,60多位教师成为乡村“爱阅读”的实施者、引领者。
打造“爱阅读”乡村小而优学校。全市将“爱阅读”行动作为乡村“小而优”学校建设的基础内容,建设温州市云图书馆,让书籍照亮乡村孩子的成长之路。如沙城三小这所90%以上为新公民子女的学校人均纸质图书借阅数达28.28册,人均电子书阅览数达89.92册。乐清市智仁乡小学的“爱阅读”让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300多人次学生在各类阅读比赛中获奖,近300篇文章在《中国校园》《小学生时代》等发表,学校的阅读和写作项目被推送到全国教育博览会展出。
宁波:持续完善“四个机制”
积极推进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
向上滑动阅览
宁波市持续完善一体协同推进、校园常态阅读、品牌项目建设、优质资源共享四个机制,积极开展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引导激励青少年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强化统筹,完善一体协同推进机制
宁波素有“文献名邦”的美誉,以“书藏古今”作为城市宣传口号,也是浙江省首个以立法形式促进全民阅读的城市。在这样一座书香之城,宁波教育系统统筹各方资源,合力推动青少年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引导他们在阅读中增长才干,丰盈生命。
以《宁波市全民阅读促进条例》施行为契机,市委宣传部牵头成立全民阅读指导委员会,并制定《宁波市全民阅读指导委员会成员单位主要职责》《宁波市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工作责任分解》等,指导各区县(市)成立全民阅读指导委员会,构建统筹协调、分工负责、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全民阅读推广机制。
市教育局主动融入全民阅读体系,着力以学生阅读“小切口”写好素质教育“大文章”,发布《宁波市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方案》,打造覆盖全域、特色鲜明的市青少年阅读推广体系,推动“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各项任务要求传达到校、渗透到班;建立由市教育局、市社科联、市科学技术协会、市新华书店集团、出版社和公共图书馆等共同组成的“宁波市青少年阅读推广共同体”,定期邀请两院院士、专家学者、知名作家等举办讲读领读等活动,年均开展200余场;汇聚学校家庭社会合力,组建教师阅读团队100个、举办家长读书会67场,线上线下同步开展共阅共享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激发活力,完善校园常态阅读机制
强化书香校园建设,整合家、校、社资源,以“一张阅读单、一个阅读节、一门阅读课、一个阅读会”为抓手,营造校园阅读氛围,发掘培育优秀阅读典型。
从一张阅读单到校校都有阅读单。按照教育部中小学生阅读推荐书目,结合课程标准要求及地域历史文化特点,制定《宁波市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并引导各地各校结合实际制定校本阅读指导目录,不断丰富学生阅读书目。
从一个市级读书节到校校都有读书节。自2012年起,市教育局连续举办十一届“宁波市青少年读书节”,常年推出经典共读、名师荐读、校园畅读、亲子悦读等百余项活动,带动校校有读书节、班班有读书活动,年均参与师生约150万人次,全域校园读书节举办率达到90%以上。如鄞州高级中学融“观”“听”“读”“写”“诵”于一体的中华经典吟诵系列活动、宁波滨海国际合作学校“狐狸·刺猬杯”读书节系列活动、北仑顾国和中学“一方读书节”等,已形成了一批全域铺开基础上的亮丽育人特色载体。
从一门语文阅读课到多形态校园阅读课程。指导各校将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与教育教学有机结合,积极拓展学科融合的多样态、多场景学校阅读课程,创生了镇海中学多场景融合的“大阅读”课程,宁波市广济中心小学的“跟着古诗游宁波”、北仑区实验小学的“诗润童心·诗意成长”儿童诗教学等校园特色阅读项目。
从一个区域阅读会到校校都有阅读会。依托市阅读学会及986家校企社图书馆联盟单位,建设培育各地各校阅读推广工作站(室),积极服务指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推动中小学建立学生阅读社团、阅读兴趣小组等,带动学生互助互促开展阅读。如“甬上家长书房”,宁波市镇海区“研之乐”读书会,高新区青年教师读书会,奉化区红树林校园教师读书会等。
突出特色,完善品牌项目建设机制
结合每年4月“宁波读书月”和每年10月31日“书香宁波日”开展相应活动,推动全民阅读与青少年读书行动有机结合。
打造“甬上教育讲堂”,开设“院士开讲啦”“名师面对面”“名家论道”“甬上家长会”四个子栏目,以名家引领提高阅读精深度,创设“读书、读人、读世界”的新型阅读模式,每场观看量近30万人次,最高达85万人次。作为宁波教育“院士之乡”品牌名片之一的“院士开讲啦”栏目,邀请施一公、郑纬民等院士为中小学生宣讲,培育科学素养、传递科学精神;“名家有约”“名师面对面”等教育惠民阅读分享系列,每月一期帮助学生掌握科学阅读方法,激发阅读兴趣,启迪阅读智慧。
以大型活动提升阅读仪式感和影响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举办“‘诗汇三江·博雅少年’宁波市青少年诗词雅会活动”,这期间共吸引2600余名宁波中小学生参与“诗词角逐”,过关斩将的诗词小达人们成为同伴之中追捧的“新星”。围绕诗词比赛,参赛选手们还有机会体验茶艺、太极、陶艺、香囊、扎染等传统文化课堂,让宁波小诗友们在赛中学,在学中乐。
依托多方资源营造教师、家长阅读圈。以教师、家长读书带动学生读书。“甬上云读”旨在“让宁波教师爱上读书”,在实践中提炼“新型阅读智慧服务社群”,形成教师专业阅读“初相识”“读起来”和“读得深”三步走共读方案,2023年共读图书8本,举办活动16场,参与教师1万余名。“一师一书”教师著作推广平台,为推动宁波教师专业阅读与写作,每月发布一期,向社会展示“甬有优学”的风采,现已累计发布新书15本。“甬上家长书房”之“共读一本书”诚邀广大家长在名师导读下,以社群打卡的形式共读经典,每月共读一本,累计参与逾3万人次。
拓展平台,完善优质资源共享机制
打造“分馆联盟”平台,依托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建立中小学图书馆联盟,不断强化区域图书的流通共享、自动化图书管理的平台共建、学校馆员的业务培训等,为更好服务宁波市中小学校学生开展阅读活动提供有力支持。现已有中小学图书馆联盟单位517家,年均图书调拨约3.4万册,年新增学生借阅证约6.2万张。
打造“智慧阅读”平台,持续推进宁波市数字图书馆、“甬上云校”等数字平台建设,用户达120万人,不断拓展线上阅读资源,服务学生处处可读、时时能读。
打造“城乡共阅”平台,用阅读助力“精神共富”。“小星星儿童阅读公益推广”项目于2019年启动,深入乡村儿童阅读场景,致力于打造“有光的”阅读教室,先后吸引200多名教师加入,创建11个名师工作室,研制阅读课41节,培育26名乡村阅读种子教师,举办上千场阅读活动,辐射17.6万人次;打造有声图书馆,累计7万余人次收听。在该项目的带动下,乡村学生的阅读数量、阅读质量和阅读兴趣都有了明显提升。“‘赠最爱的书,与你共读’甬凉青少年阅享活动”以书为桥,突破传统的公益捐书模式,宁波学子在向四川凉山州赠送推荐书目的基础上,开展两地学生的共读活动及分享,为东西部学子创造围绕“经典”对话的机会。自2023年6月起,共有28所宁波学校和17所西部学校发动本校学生参与共读,两地学子在“共绘随书手账走千里”的过程中,留下了诸多基于阅读,又超越阅读的感言。
“衢州有礼 知书达礼 礼阅人生”
——衢州市青少年读书优秀案例
向上滑动阅览
衢州素有“东南阙里、南孔圣地”的美誉,自古以来就是一座崇学尚读、知书达礼的城市。近年来,衢州市教育局组织全市师生参加“衢州有礼 知书达礼”、爱国主义主题读书活动等,营造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氛围,引导习礼、传礼、践礼的习惯养成,让“书香校园”成为衢州教育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一、打造阅读空间、全学段建设书香校园
自2009年起,全民读书周成为建设学习型城市的重要载体和知名品牌。衢州市教育局紧紧围绕“南孔学地 教育有礼”文化品牌建设,进一步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审美情趣和人文修养。指导各级各类学校将学生读书工作纳入学校建设与发展整体规划,作为学校传承校园文化、丰富办学特色、促进个性发展的重要抓手,优化学校阅读环境,建章立制、落实保障、长效开展。衢州校园不断拓展阅读空间,持续优化中小学校图书馆环境,积极创设适宜读书的阅读空间。鼓励中小学校在符合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教室、走廊、校园等空间,设置读书角、放置图书架、开设书报亭,方便学生即时阅读、处处可读。不断创新的阅读形式和阅读活动,以及智慧“通达”的联动机制,传递阅读力量,化为新时代南孔学子崇文尚读、求学探知的文化自觉。经过多年努力,衢州市教育局逐步健全覆盖各学段的青少年学生阅读激励机制,书香校园建设水平显著提高,课内课外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家校社区相结合的“以文育人”工作机制基本确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专家支持、纵横贯通、同心同向的阅读工作体系基本完善,校内外阅读氛围更加浓厚。广大青少年学生阅读量明显增长,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持续提升,为养成终身阅读习惯打好根基。
二、创新阅读载体、浸润式构建阅读机制
一是融入教育教学管理。鼓励开设阅读课,为学生读书行动创造空间,将中小学读书行动与学科课程教学及跨学科主题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课内阅读要求与课外阅读延伸有机结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课内外读物,引导学生重视“整本书”阅读、沉浸式阅读。二是创建读书特色品牌。因地因校制宜,充分利用重要传统节日、节气、重大节庆和纪念日等,有针对性地组织主题鲜明的读书月、读书周、读书节活动,着力打造富有吸引力、影响力的中小学生读书品牌项目,让“衢州有礼 知书达礼”的“书香校园”理念得到落地落实。三是深化阅读课后服务。围绕“1+3+N”课后服务模式,结合实际进一步深化读书行动,推进阅读指导课程化,将阅读课程作为四门固定课程首选,利用阅读课程有针对性地推荐阅读材料、开展阅读指导、提升阅读效果,确保课后服务阅读课程更有针对性、指导性和实效性。四是健全交流激励机制。学校要常态化举办读书报告会、读书主题班会等读书主题教育,大力开展征文、手抄报、演讲、朗诵等读书实践活动,为学生交流和展示读书成果搭建平台。结合实际组织遴选“书香校园”“书香班级”、优秀读书报告、读书标兵等。
衢州市教育局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打造新时代知书达礼之城”为主题,紧扣时代脉搏,感悟思想伟力。为深化全民阅读机制,衢州市教育局持续推出明志礼、成人礼、新教师入职礼等,让经典之学走向民间,从“一项礼”到“一组礼”,逐步开辟出一条“有礼”的研学之路,构建起“一个人(孔子),一座庙(孔氏南宗家庙),一座城(四省边际中心城市),一个文化圈(优秀经典的传统文化圈)”的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浸染模式。大力推进本市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在大、中、小、幼全学段覆盖,与教材管理、语言文字、德育、宣传、艺术科技教育、市民终身学习等工作全方位融合。衢州市委市政府设立了专项经费,每年都结合实际设计不同主题,并围绕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学习活动。
三、营造阅读氛围、多层次开展读书活动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持续15年的衢州全民读书周,融入了城市的文化根系与血脉中,将文化软实力绵延到三衢大地的每个角落,焕发着文化自信。在全域、全学段、全周期、全程开展各式各样的读书活动。一是组织假期读好书。各中小学按照学段分级读物推荐好书,提高学生阅读质量。学校和家庭制定假期读书计划,可采取读书竞赛、读书分享、读书笔记等形式,使学生和家长对假期读书活动充满兴趣 ,享受读书带来的快乐。各地农家书屋提前做好图书更新工作,便于农村学生开展阅读。二是开展读书征文活动。在认真指导学生阅读“推荐书目”的基础上,以“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为主题,组织中小学生结合身边实际情况,撰写读书感悟文章。为展示读书活动成果,主办方将组织专家对优秀文章进行评选表彰。三是开展名家云课堂活动。浙江省新华书店邀请适合各年龄段的知名作家,开展各类阅读推广活动。各中小学校可组织学生在线观看云课堂讲座直播,聆听名家分享读书心得,一览名家风采。四是开展读书故事分享活动。依托阅读主题班会、社区家长学校等活动,积极组织学生挖掘、整理和讲述身边“共同富裕”故事,通过谈感受,讲体会,加深对活动主题的理解。5.“我是小小书香大使”活动。依托衢州市“我是小小书香大使”公益视频征集活动,每年设置不同阅读主题,组织全市中小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经历走进书店主题陈列区,选择最喜爱的图书,录制创意短视频。主办方将组织专家评委评选出优秀作品,参加浙江省“我是小小书香大使”公益视频征集活动。七是“捐好书、读好书”活动。在主办单位指导下,各地新华书店向贫困家庭、学生捐赠图书,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能读书、读好书。
四、增值阅读服务,规范化建设阅读资源
打造全龄友好的南孔书屋,打通了全民阅读“线下”的最后一公里。加强中小学图书馆阅读资源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促进“学习强国”、中国语言文字数字博物馆、国家阅读文库等阅读资源的推广应用。建立线上素材包、资源库。整合各学段数字阅读资源,搭建全市学生读书平台、学生素质教育优质资源平台,提供丰富的阅读指导、经典导读等课程资源。从此,阅读插上了“数智”的翅膀。以“数智文化空间站”推出的儿童故事分享会为例,从“云上”到“线下”每月累计参与人次超千人。线上线下的双主场融合,让全民阅读变成一触通达。
“知书”的衢州市,着眼于城市“达礼”精气神,用远见卓识之举,夯实城市发展的人文基石,设定城市未来的精神轨道,为打造四省边际中心城市、争当“两个先行”示范窗口注入更强的文化动力,在书、城、人的美妙互动中描绘美好未来。
台州:机制、品牌、校园活动三位一体
构建青少年阅读生态圈
向上滑动阅览
2023年,台州市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中小学读书分享活动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坚持立德树人,区域推进青少年读书工作、不断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打造积极向上的书香校园文化。
一、建立促进青少年阅读工作机制
联动多部门开展青少年读书活动。一是新建、改造图书馆和文化馆,为青少年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图书馆为青少年提供丰富的图书资源,让他们在阅读中开拓视野,增长知识。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讲座、展览等,引导青少年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二是推动青少年读书活动的开展。组织各种形式的读书俱乐部、阅读小组等,让青少年在团队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三是与媒体共同推出唐诗类栏目,向中小学生以及诗歌爱好者传递中国文化的魅力。
大力保障青少年阅读活动经费。一是设立专项经费。教育局设立专门的青少年阅读活动经费,用于支持各类青少年阅读活动的开展,如成语大赛、诗词大赛、朗诵比赛等。二是加强经费监管。教育局对青少年阅读活动经费进行监管,确保经费的合理使用。同时,教育局定期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和评估,确保经费的有效利用。三是鼓励社会参与。教育局积极引导社会第三方力量参与青少年阅读活动的支持,鼓励企业、社会组织为青少年阅读活动提供资金支持。
积极推进国家教育读书平台使用。一是加强宣传推广。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加强对国家智慧教育读书平台的宣传推广,提高学校对平台的认知度和了解度。二是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国家智慧教育读书平台的使用能力和指导能力。三是开展线上线下活动。如线上读书会、线下读书沙龙等,吸引更多青少年参与阅读活动。四是加强与学校合作。要求学校将国家智慧教育读书平台纳入学校的课程体系和教育实践中。
开展基础教育质量阅读素养监测。一是制定科学合理的监测标准。借鉴PISA阅读素养监测和国家课程标准,涵盖阅读理解、阅读速度、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等多个方面。二是建立专业的监测团队。组建一支由教育、心理学、语言学等方面专家组成的监测团队,负责制定监测方案、设计监测工具、实施监测过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三是每年开展监测活动。每年定期开展阅读素养监测活动,通过定期监测,可以及时了解青少年的阅读素养发展状况,为教育部门和学校提供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四是强化结果运用。将监测结果及时反馈给教育部门和学校,帮助他们了解青少年的阅读素养状况,找出存在问题和不足。五是推动家校合作。鼓励家长参与阅读素养监测活动,了解孩子阅读状况,共同关注孩子的阅读成长。
二、打造“本质优、指标优、亮点多”的读书品牌
第一,本质优。从两个维度考量本质优:一是青少年读书活动能真正助力教育提质,推动事业发展;二是青少年读书活动能真正助力学生成长,落实立德树人。
为打造“本质优”,架构了三大机制,即三个纳入:一是青少年读书活动纳入教育提质总体规划,作为教育提质的一项重要内容予以推进;二是青少年读书活动纳入“五育并举”工作范畴,作为思政大课堂的一项重要内容予以推进;三是青少年读书活动纳入“三全育人”工作格局,作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一项重要内容予以推进。
第二,指标优。青少年读书活动主要有三大衡量指标:一是青少年读书活动参与的学生数量,二是青少年读书活动相应的活动数量,三是青少年读书活动获得的荣誉质量。所谓指标优,就是指学生数量指标好、活动数量指标好、荣誉质量指标好。为此,台州市教育局全力争取成为青少年读书活动的“三好生”:
一是力争学生数量指标好。青少年读书活动覆盖了台州各县(市、区),每年至少吸引了20余万青少年学生参与活动。
二是力争活动数量指标好。据不完全统计,全市513所中小学、213682位中小学生、2537位“五老”参与“2023全国‘新时代好少年·传承经典 筑梦未来’”青少年读书活动,并开展各类线下活动1682次,成功上传央视影音平台参与展示的学生演讲和朗诵作品有8825个、征文有5008篇、学生获荣誉证书12437本,22个单位和30名个人分别被评为2023“新时代好少年”青少年读书活动省级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三是力争荣誉质量指标好。学生上传央视平台的征文、演讲、朗诵作品的获奖证书数量居全省第一。推送的2位学生获得“我的家乡在‘浙’里”第28届全省中小学生爱国主义主题读书教育活动演讲比赛一等奖。
2023年,台州市教育局再次成为青少年读书活动的“三好生”,被评为“新时代好少年”青少年读书活动“先进集体”。
第三,亮点多。纵观青少年读书活动,可以归纳为:特点明显,亮点纷呈。主要特点是“三早、三抓、三实”。三早,即早部署,早宣传,早发动;三抓,即抓过程,抓进度,抓反馈;三实,即出实招,讲实效,看实绩。主要亮点可以归纳为八个字,即“三会”、晾晒、共读、多元。
一是“三会”。台州市教育局组织召开读书活动启动会、推进会和总结会。通过“三会”营造氛围,总结、交流、宣传、推广先进经验,表彰先进,树立典型,相互学习,取长补短。通过评选青少年读书活动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优秀指导教师、示范学校和读书之星等,提升活动的质量和水平。
二是晾晒。专门设计《台州市“新时代好少年”青少年读书活动情况统计表》,内容包括活动面上的整体推进、特色、亮点以及各类作品上传的数量和质量等。各县(市、区)于每月月底以数据量化形式填表上报活动开展情况。
三是“共读”。开展“三方共读”,即老少共读、师生共读、亲子共读,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有机融合。尤其是“老少共读”,充分发挥“五老”的独特作用和优势,与学生一起共读,引导和帮助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一起写读后感,交流、分享读书体会。
四是多元。多元包含着多样化、多层次化。通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演讲、朗诵、征文、研学、参观、考察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声有色的精彩活动,提高学生兴趣,增强活动吸引力。同时,在“五老”的指导下,学生围绕活动主题,层层开展读书、讨论、交流、演讲、朗诵、撰写征文等。
三、开展阅读活动营造书香校园
全面开展“经典诵写讲”活动。组织了2023年全市中小学“红色经典朗诵”大赛,覆盖全市所有中小学;成功举办全市中小学生课本诵读比赛,参与学生过万人,共收到1万多件作品;积极组织第四届中小学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选送作品获省一等奖39个,其中小学组选送作品获全国总决赛第一名,初中组选送作品获全国总决赛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创该项赛事历史新高。
举办“汉字听写大赛”,展现汉字之美。举办2023年全市中小学生成语大赛,每组各32支队伍11场比赛,每场比赛均由台州广播电视总台公共频道进行录制和播出。以赛促学,培养青少年学生对中华母语的情感,引导广大学子广泛接触经典古籍,学习古人智慧,滋养当代精神,促进中小学生的汉语听音、书写、笔顺、释义等基础知识的教与学。
开设《唐诗来了》栏目,呈送诗词之美。为提高全市中小学生文学修养,促进学生阅读古诗词,台州市教育局联合市电视台、市诗词楹联学会共同推出《唐诗来了》栏目,该节目融合了唐诗、书画、音乐等元素,向中小学生以及诗歌爱好者传递中国文化的魅力。
杭州市上城区以“尚读365”行动为牵引
全力打造青少年学生阅读新常态
向上滑动阅览
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贯彻落实《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精神,围绕“幸福阅读,美好风尚”愿景,全面建构学校、家庭和社会联动的阅读服务体系,以青少年“尚读365”行动为载体,统筹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资源,丰富“有字书”“无字书”“亲子书”纵横贯通的阅读路径,创新精良资源、精致空间、精品辐射的阅读载体,形成处处有空间、校校有特色、年年有主题、时时有阅读、人人有成长的“尚读365”典型经验和长效范式,引导全区青少年学生日日能读、周周爱展、月月享谈、年年乐评,为终身阅读打下坚实基础。
一、坚持创优提质,构筑“以文育人”同心圆,读好有字书
一是优化机制,提升品质。研制《上城区青少年学生“尚读365”读书行动实施方案》,积极构建青少年全方位阅读服务工作体系,建立健全纵横贯通,同心同向的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长效机制。在纵向上设立了区校两级“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健全“一核三翼多伙伴”尚读365工作体系,因地制宜制定年度“尚读365”行动月历,建立完善“班级·校园·家庭·社会”的“尚读365”阅读联动圈,给予经费和条件保障,健全环境氛围、队伍建设、“尚读”评价、校社共育的保障机制。在横向上成立由教育、宣传部、文广旅体系统等多部门组成上城青少年学生“尚读”联盟,搭建文教融合的青少年阅读大平台。二是师资培育,赋能成长。区教育局通过上城“淘教师”“教师志愿者服务”集成平台,建立健全“尚读365”学生阅读指导机制,推进“教师+大先生”多元读书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引入非遗大师、场馆讲解员、政府职能部门人员、区关工委五老等“大先生”,充实读书行动“名师荟”队伍。加强青少年学生阅读教学研究,关注学生阅读学习全过程,构建学科阅读、全学科阅读和阅读实践的大阅读体系,将阅读指导能力提升纳入区本、校本研修体系,通过区域阅读共同体联盟开展“整本书深度阅读”专题研讨,提炼推广不同阅读课型的特点和教学方法,定期举办班级、年级、校级等不同层面的学生阅读指导活动。开展跨学科学习、项目化学习、研读研学、国际理解教育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阅读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阅读思维活力。截至目前已有区特级教师100名,学科带头人596名,星级班主任886人加入名优团队。三是评价激励,共享资源。按照规范标准,丰富图书配备,改善阅读条件,层链式打造教室、走廊、校园、家庭等“尚读角”;增值区星级“学习中心”,植入式打造“微专业”图书馆;充分利用数智技术,开发“云尚读”数智图书馆。全面保障上城学生“随身带、随性选、随口读、随心谈”的个性阅读需要。区域通过每年常态化选树尚读365“书香校园”“书香班级”“书香家庭”“阅读空间”,培育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个性化、多样化的活动和评价展示体系。开展定期专项督导和发展性评估,将读书行动成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把参加国家智慧教育读书平台读书分享活动情况、育人实效作为校长年度考评重要内容之一。2023年,新增免费开放校内外青少年“泛在阅读空间”34家,上架“淘活动”平台,供学生预约体验,服务青少年学生处处可读、时时能读。
二、坚持改革创新,推动“行走实践”新范式,读好无字书
一是范式+课程,凸显价值引领。“行走德育”是上城全国首个整区推进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创新模式,引导学生用行走的方式经历“行中学-行中悟-行中信”的成长过程。典型经验在《人民教育》发表并出版专著,获浙江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借助区域行走实践模式,重构“大阅读”观念,让“行走”成为青少年学生有效阅读的打开方式,鼓励青少年学生既要“目耕”,也要“足耕”,将上城区青少年学生“尚读365”读书行动纳入行走地图,开发应用《藏在悦读里的四季》《我和小树共成长》《风雅宋韵诗词悠悠》等阅读特色课程208门,积极打造“尚读365”行中学范式,引导青少年带着问题去读书、带着课题去读书、带着梦想去读书。二是主题+书单,支持多元行走。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把可体验、可践行、可评价的目标,转化为实施主题行走的网图,推广“寻根、承志、追梦、扬帆”行走主题100条,强化“行走中”的情景实践。因校制宜,定期推出涵盖文学典故、历史文化、科普知识、法律常识、卫生健康、传统非遗等全方位的“尚品”行走阅读必读书单、选读书目及更新阅读指导目录,引导学生在行走实践中,打开阅读视域,优化阅读结构,体验传统文化之美,传承红色基因,帮助学生绘就成长底色。近年来,已组织开展“寻根、承志、追梦、扬帆”四大阅读主题行走1000余场。三是基地+活动,突破阅读界域。区级层面,区教育局、区文广旅体局、团区委、区妇联等部门协同打造120个“尚读365”行走基地,用好上城区“青少年15分钟共育圈”等资源,开展沉浸式立体式的深度阅读,引导学生从爱读书、读好书,到逐渐形成善读书、读懂书的能力。已认定136个星级“学习中心”基地,以共享读书课程、开放读书活动、共用读书场地等方式,跨校服务学生,引导学生在行中读、在读中思。
三、坚持重塑样态,深耕“共沐书香”大合力,读好亲子书
一是亲子共读,高效陪伴。每年向全区近16万户家庭发出《“悦读”致远 行走人生》倡议,依托上城首创的“每周一天家庭日”,推荐个性化亲子共读书单、精选亲子影视作品,简化图书借阅、流转服务;组织家庭阅读讲座,邀请专家指导亲子阅读;鼓励开展亲子阅读分享活动和好书导读活动,家长和孩子分享阅读感受和体验。在家庭中,建1㎡+阅读角,在周末陪孩子共读一本幸福之书,来一次阅读接力,交流一封亲子阅读书信,沉浸式享受书香味,探索家校政社协同育人新模式。二是跨界共创,激发动力。有效利用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等精品文化资源,实现多跨协同,着力推进青少年学生读书课程、活动、评价等工作,支持教研员、专家、骨干教师组织编写具有上城特色的读物书籍,形成“尚品”阅读资源。充分链接邻里中心、学校读书馆,打造亲子架空层阅读厅、邻里图书馆、杭州书房等亲子阅读空间,形成“尚智”阅读空间资源,形成精品化、便捷化和个性化的“尚读”实践资源。已选树“亲子阅读示范点”201个,宋韵文化家庭亲子活动体验点100个,服务青少年多样化阅读。三是智慧互联,助推成长。创新“互联网+”载体,迭代升级全省首个公益学生校外实践服务平台“淘活动”,全国首创全域推进家长教育全新模式的“星级家长执照”等平台,打造区域青少年学生阅读展呈新样式,建设高品质阅读活动集群,加大公益性阅读资源供给,实现手机一键搜索就能“淘”到喜欢的阅读活动,线上、线下为家长提供亲子共读指引,引导学生的阅读向多层次、多维度、多领域转变,实现阅读的纵深发展。截止目前,“淘活动”已有115家进驻场馆上新主题读书活动1000余项。“星级家长执照”平台已拥有近28万用户,课程资源1万科,覆盖718个线下学习点,2023年亲子阅读打卡已超13万人次。荣获教育部家校社协同推进家庭教育实践“十张答卷”之一,年度中国基础教育20个区域案例之一,全国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浙江省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首批创新试点项目,杭州市品质生活总点评年度事件。
杭州市拱墅区:挖掘运河文化
让阅读成为学生成长的精神底色
向上滑动阅览
结合《浙江省青少年学生“爱阅读”读书行动方案》文件精神,拱墅区教育局将青少年读书活动融入到拱墅思政实践资源优质生态圈,线上与线下结合,串珠成链,多措并举推进书香校园建设,实现无边界阅读。
一、多措并举,提升“书香校园”整体建设水平
以《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和《浙江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为指导文件,将书香校园建设作为重点工作列入工作计划中,相关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将“青少年读书行动的开展情况”纳入到对中小学校的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考核。
拱墅区不断创设与优化校园阅读环境,努力为青少年打造处处有空间、校校有特色、时时能阅读、人人有成长的阅读环境。指导和支持学校结合校园品牌文化特质,打造多样态、泛在化的阅读社交空间,创设“非正式学习”的新型阅读空间,以校园为主场域,充分发挥校园环境育人功能。如京都小学的运河长廊、运河雕塑墙、上善若水景观石、运河文化中庭、校史陈列室等主题场景都体现出浓浓的运河文化;卖鱼桥小学的“长乐源图书馆,内设有信息服务区、藏书区、阅览区、电子阅览区、活动区、展示区与报告厅等多个功能分区,阅览区中除沙发、椅凳,还配有蒲团、懒人沙发、小帐篷等,为学生提供科学、适宜且舒适自在的阅读环境;观成实验学校的校园里,随处可见漂流书柜、阅读角,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墨香和书卷味,学校“卓阅馆”图书馆采用开放式机制,随到随读,随借随还,是“国际儒学会”在杭州义务教育校园里的首家阅读实践基地。根据阅读教学工作和师生需求保障中小学校图书配备,近三年来,区教育局投入图书经费约970万元。
与此同时,以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杭州学校、杭州市青蓝小学、杭州观成实验学校为主体校组建中小学校阅读共同体,多种方式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组织教师开展阅读教研、阅读评价、阅读活动设计、阅读课程开发等研讨活动;组织开展学校“书香校园”建设、图书馆建设管理等交流探讨,提升学校“书香校园”品味。
二、搭建多元平台,传承“大运河”文化精神
运河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通过深入挖掘运河文化,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与了解运河文化,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深入的阅读体验,引导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结合区域内教育资源、师资力量、教学条件,拱墅区聚力区域特色品牌发展,逐步形成“多端多面”的一体化格局。
1.常态化开展高质量读书活动
拱墅区多形式、多维度开展发一系列青少年读书活动,通过不断丰富读书内容、创新读书行动载体。每年连续举办了中小学生“品味书香、诵读经典”读书节、“强国有我 文明有礼”朗诵大赛、中小学生爱国主义主题读书教育系列活动,以及中华经典“诵读中国”经典诵读、中华经典“诗教中国”、“童眼看宋韵”速写比赛、课文朗诵大赛等活动,传承红色基因,树立文化自信。近年来,拱墅区在省、市相关活动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与此同时,各中小学校通过不断丰富读书内容、创新读书行动载体,结合重要传统节日和节气、重大节庆和纪念日、国家重大活动和重要事件,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主题鲜明的读书月、读书周、读书节活动等,校内外阅读氛围日渐深厚。如文津小学连续七年举办校园大阅读节、文澜小学的“爱读书、阅童年”全书阅读活动、育才京杭小学的“京果果阅读节”、大成岳家湾实验学校的“悦读节”活动等等。
2.创建区域特色读书品牌
开创“武林小名嘴”品牌,首届从原下城区启动,第二届9个城区参加,第三届13区县参加,至今已举办四届。评选活动从区域走向全市,覆盖面不断扩大,主办、承办、支持单位的不断扩充,让活动的影响力不断增强。“武林小名嘴”致力于促进青少年学生在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方面的全面发展,提升孩子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说唱、配音、朗诵、情景剧、快板、演讲、评述,丰富多彩的表达形式也深受学生的喜爱。
3.打造“运河文化”生态样本
习近平总书记曾三次到访拱墅区学校,并做出重要指示,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到过拱墅的学校、社区、公共场馆等足迹,融合社各类教育资源,设计实践研修线路,打造“有风景、有温度、有触动”的实践线路。基于此,拱墅区积极推进大运河文化进课本、进课堂、进校园,开发和优化“运河文化”系列精品课程,通过丰富多彩的项目化学习及研学课程和读书行动,让运河边的孩子在运河大课堂中读懂大运河精神、传承大运河基因,推动大运河文化活态传承与教育育人巧妙融合。
一是组建文化传承新联盟。以杭州市京都小学为发起校,联合北京市通州区运河小学发起成立“大运河沿岸城市学校教育联盟”,全国共有34家中小学幼儿园加入联盟,多点联动、区域合作,一起开展“以运河文化浸润学校课程”的校本实践,实现“沿岸学校手挽手 共育共筑运河梦”的目标。至今,联盟已开展“亲子走运河 用脚步点亮运河图”活动,并发布运河课程丛书(一套三本)。
二是丰富运河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开展包括“运河印记”历史名人寻访和宣传、“小眼睛看大世界”调查、“守护运河@未来”实践活动,讲好运河边的红色故事。区教育研究院精心打造了“60 秒说教育”短视频共育品牌,规划“大思政教育先生说”“运河少年说”等七大版块,该品牌在第六届长三角地区中小学德育创新论坛的德育案例、德育实践和研究成果评选中被评为优胜奖。其中,“运河少年说”由学生作为“说”的主体,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成为践履道德行为的见证者和宣推官。拱墅区教育局鼓励各中小学的学生讲大运河故事、唱大运河的歌、画大运河的画、写大运河的文章、书大运河的作品、演大运河课本剧,让运河学子通过浸润式学习,感受中华文化之大美。
三是开展运河文化系列研学活动。指导学校用好拱墅区《红色研学项目化实践方案集》,引导学生通过“红色之旅”进一步了解杭州本土文化;研究并设计适合孩子的红色研学、运河文化项目化学习和研学路线,引导学生了解运河文化,了解党的知识,并在实践中感悟“生命之奇、自然之美、社会之行”。如卖鱼桥小学的“渔之韵”研学课程、长江实验小学的“长江红·红色研学”、大关小学的“六年十八游”研学课程、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杭州学校的“花生”研学行、京都小学的“运河娃游运河”研学活动等。围绕“大运河里的船”“大运河的桥”“调查大运河的水污染”“寻找大运河沿岸遗址古迹”“寻访运河名人”“走近大运河南水北调工程”等项目,组织师生开展调查研究,撰写调研报告,行走读运河,争做大运河文化的代言人。
四是打造云上运河新场景。拱墅区紧抓沿线博物馆资源和“互联网+”时代机遇,联合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山东博物馆、沧州博物馆等,在线上建起全国首家少年云上博物馆——“大运河少年数字博物馆”,通过“互联网+阅读”方式打造吴越、齐鲁、燕赵、中原、淮扬、京津六大主题馆,让学生深度、立体、全景式了解运河,了解不同时代和地域的特色文化。利用“数字博物馆”,还开展专题教育、云游活动、二课堂、课后托管等,打磨馆校结合育人课程,推动教学方式的数字变革。
“阅”享云端 书香氤氲
吴兴区推进“三全”阅读行动典型案例
向上滑动阅览
自2008年以来,以“八大校园”建设为载体,通过“阅读+”的活动形式,如“阅读+诵读”“阅读+表演”“阅读+影视”“阅读+项目化实践”等,打造“书香魅力”校园特色品牌,通过开展校园读书节活动,在媒体平台推介优秀书籍、开设名师讲堂等,把阅读从学校引向家庭,让书香浸润千家万户,切实增强广大家庭和儿童的获得感、幸福感,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落地生根。
随着时代发展,网络的迅速崛起对传统阅读产生巨大冲击。对比近年来对中小学生阅读习惯的抽样调查数据发现,全区62%的学生课外阅读时间较2020年明显下降,34.3%的学生难以达到每天阅读1小时的要求。纸质图书的阅读率明显下降。95.56%的学生有网上阅读的习惯,而且阅读范围逐年扩大。基于这样的背景,如何应势力导,在新的形势下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用好数字化手段,成了吴兴区阅读研究的方向。
2021年起,吴兴区将读书行动和书香校园建设纳入“双减”工作,成立智慧“书香校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持续推进“三全”阅读体系,具体工作如下:
一、畅通全域“云资源”,阅读空间从“1”到“N”
全区以学校智慧图书馆建设为主导,以校外阅读书屋为辅助,全域覆盖阅读空间,让学生随处可读、时时可读。一是优化智慧图书馆建设。每年投入专项经费,用于新增图书,建好数字图书资源。目前,50所学校(校区)建成智慧图书室。10所新建学校列为吴兴区数字化阅读试点学校,打造智慧“书香校园”。
二是升级新型阅读空间。织里实验小学、吴兴实验小学等12所学校(校区)建设完成创新阅读空间,可以实现线上阅读指导课以及和其他学校的同步学习交流。利用大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建模技术,实时追踪、采集、挖掘和分析学生的阅读行为偏好和馆藏资源动态,为每个孩子提供个性化的阅读能力测评报告和阅读建议。
三是拓展校外阅读资源。深入农村,为乡村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开展城市书房建设,打造书香气息的创意空间,为学生提供阅读摄影的文艺圣地。建立村级农家书屋,拓展云上图书馆、云上展览等线上平台,让学生在家门口就能享受读书、听书、借书、购书等服务。多部门众筹共建农家书屋,开辟“委员书房读书角”“儿童之家”“绿书签书架”等功能区块,结合乡村“春泥计划”等创建活动,开展流动书展、亲子绘本导读、好书分享等活动400余场。
二、引领全员“云拓展”,阅读领域从“跨界”到“融合”
将阅读与研学、自然教育、戏剧等跨界融合,让阅读生活更加丰富有趣。一是文旅融合,引领阅读热情。沈家本纪念馆、钱山漾丝绸文化中心、太湖溇港生态园等各类研学基地将历史故事、人文经典、传统文化等录制成视频、音频方便云阅读、云观展。全区各校定期组织学生分别批次前往参观,2023年各场馆共接待区内中小学生逾5万人次。比如,组织学生前往潞村《典籍里的中国》陈列馆,观看典籍影片,利用多媒体书桌体验典籍金句临摹与典籍知识问答游戏,通过时空对话和沉浸式体验等形式,让学生聚焦中华优秀文化典籍,体悟阅读之美。
二是特色融合,引领共读风尚。紧扣“4.23”世界读书日,为不同年段的学生设计符合身心特质的活动,举办“阅读伴我成长”阅读节、“阅读悦成长”讲故事比赛、“我的家乡在浙里”演讲比赛、中小学生课文朗读大赛等系列阅读活动。结合亚运主题,推出“吴兴十二兴”“我是小小书香大使”好书推荐等特色活动20余项。
三是经典融合,引领阅读品味。吴兴区教育局每年组织开展中华经典诵读写讲大赛,鼓励师生阅读经典诗文;组织中小学生戏剧节,学生选取名篇小说或经典故事进行整体改编和舞台呈现,感受经典魅力。组织吴兴区中小学生诗词大会,今年,以拍摄“宋韵咏流传-湖州吴兴篇《渔父歌》”为契机,引领学生阅读宋词经典,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三、优化全程“云分享”,阅读评价从“单一”到“多元
坚持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打破传统阅读壁垒,探索多层次评价体系,实现课前课后、校内校外和线上线下全程育人。一是线上评价促习惯养成。井安小学,飞英小学,凤凰小学,晟舍小学等10所学校引入“蜗牛吧”阅读系统,通过线上推送测评题目,在线完成阅读检测,形成阶段性报告记录学生日常阅读情况。系统根据学生借阅图书、完成任务和测评成绩等综合情况,产生积分,实现阶段性奖励。二是线上分享促阅读社交。各校积极投入线上阅读分享交流,如戴山学校利用“口袋‘钉’上悦读”方式,在“钉钉班级群文件”网络平台建立层级式阅读书库,创设多样化阅读途径。
创建线上阅读“加油站”——读书交流论坛,学生通过论坛讨论、角色演绎、故事接力、绘制思维导图等形式展现阅读成果,促进阅读主题的社交。三是以线上指导促成果展示。部分学校利用微信公众号平台,开设“好书推荐”“同读一本书”“亲子阅读打卡”“寻最美书签”“活动掠影”“经典咏流传”等专题栏目,为师生交流、学生交流、亲子交流搭建平台。区域层面自建“吴兴e答”在线答疑平台,组织语文骨干教师每周在线答疑,实时解答学生在阅读中的疑惑,交流阅读感悟,指导学生居家阅读。
湖州市吴兴区将继续推进书香雅韵校园建设工作,打造更多“云端”书香,努力用阅读照亮每一所学校、每一户家庭、每一个村社,助力阅读迈入“文化共富”快车道。
嘉兴市南湖区:
书韵飘香,浸润心田,共绘阅读新篇章
向上滑动阅览
为打造“书香校园”,推进“全民阅读”,嘉兴市南湖区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倡导,全区高度重视、各校积极落实、学生自主参与、家长深度配合,在青少年读书行动中取得亮眼成绩。
一、推进举措高质多样
(一)全区高度重视,建立长效机制
南湖区积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深化全民阅读活动的重要部署,着力推动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广泛深入开展,建立健全推进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的长效机制,引导激励广大青少年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一是加大阅读方向引领,立足嘉兴市南湖区红船文化精神,弘扬爱国主义主题阅读,鼓励学校发掘本校校园文化,引领青少年阅读优质书籍、吸收优质文化。二是完善青少年阅读基础设施,鼓励、支持、引导各校建设图书馆和图书角,并实现阅读设施网络化、智能化。三是组织开展重点阅读工作,积极响应国家、省、市阅读类活动,结合南湖区自身特色,打造读书分享、阅读比赛、名家进校园等多样化活动。四是积极推动亲子阅读,以学校为单位,组织开展亲子读名著等阅读活动,实现从青少年阅读到全面阅读的广泛辐射。五是提升数字化阅读质量和水平,通过打造数字化图书馆、共享优质领读视频等方式,实现高质量、智慧化阅读。五是打造阅读共同体,加强南湖区阅读共同体学校间的交流与研讨,定期举办阅读共同体学校探讨活动,开展名著阅读导读公开课,实现阅读效果的螺旋式上升。
(二)各校积极落实,打造书香校园
各校秉持践行“授人以渔”的育人理念,以培养师生终身读书的良好习惯为终极目标,营造校园浓郁的读书氛围,给予师生内生性精神养分。一是营造序列阅读氛围,各校优化文化阵地,重视阅读熏陶,制定详细的《书香班级评比办法》,将管理制度、班级藏书、阅读指导、竞赛活动等作为评价依据;举办“金声”文学院三学士读书节活动,充分营造爱读书、读好书的阅读氛围。二是打造新型阅读空间,利用图书漂流,传递师生读书感悟,实现阅读的多角度分享;开展各类读书分享会、名家进校园、名家讲座、图书签售会等活动,实现阅读的多空间建构;创建学校图书馆、学生图书室、班级图书架,同时指导学生家长建立家庭书架,实现阅读的多维度贯通。三是打造特色阅读活动,立足“书香·文韵”读书节,推广全学科阅读,引领学生从“学习阅读”走向“阅读学习”,形成全科阅读的意识,实现跨界学习、完整生活、全人素养;围绕项目核心概念,开展项目化阅读,推出基于项目化学习开展系列读书课程活动,利用24节气、民间传说、古代英雄事迹等,唤醒中华传统文化记忆。
(三)学生自主参与,迸发阅读活力
为提升青少年阅读积极性、保证青少年阅读实效性,着力打造多样化、创新化的阅读活动,让青少年学生阅读活力竞相迸发。全面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读书节活动,如读书节logo设计大赛、“阅读小使者”比赛、“亲子共读一本书 班级共读一本书”分享活动、阅读小报(书签、腰封)手工赛、朗读者作品展播、主题阅读讲座等,引导学生主动阅读、深度阅读,热爱阅读。编写优质校本阅读教材《诗词读本》,鼓励学生参加古诗词吟诵专场,立足嘉兴方言文化,打造精彩纷呈的吴语版《卜算子·咏梅》《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等古诗词吟诵节目,北师大附属学校“禾风吟诵”作品连续两年参加北师大文学院“青春国学”活动,深受好评。鼓励学生好书共读,在推荐和分享中获得更深刻的阅读感受,并在班级共读的基础上开展专题讨论、课本剧表演,达到阅读的“深实细准效”。南湖区青少年参加各大征文赛事的积极性高涨,在“阅读伴我成长”读书活动、红船主题征文活动、浙江省“诗与路”征文、浙江省“百年潮涌·红星闪闪放光彩”征文,北师大“风逸杯”征文中喜讯不断、屡创佳绩;积极参加浙江省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读书分享活动,鼓励学生以思维导图、小报、诵读视频等形式实现阅读的再深入、再提升。
(四)家长深度配合,推动全民阅读
立足家庭教育,鼓励各校开展亲子阅读活动,实现从“青少年阅读”到“全民阅读”的范围扩展。鼓励指导家长建设家庭读书角,强调家庭阅读的参与性,通过开展以家庭阅读为主题的家长会,从阅读选材、氛围营造、家长参与多方面提供详细指导,让青少年在假期也能享有优质的阅读资源和阅读空间,让家长在参与阅读的过程中实现眼界的拓展和精神的升华。组织引导学校举办亲子阅读文化节,以家庭为小组,开展形式多样、特点新颖的阅读活动,如名著答题竞赛、家庭阅读漂流、亲子阅读书签手工制作、亲子小组云共读、家风传承阅读分享等。在学校的大力引导和家长的积极配合下,亲子阅读活动真正做到家校合力、助力成长,同时,有效扩大阅读精神的辐射面,推动以家长为主体的成人阅读,促进全民阅读的贯彻落实。
二、工作成效亮眼显著
(一)阅读氛围更浓厚
在全区的高度重视和各校的积极落实下,依托读书节等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极大激发了师生的读书热情,养成青少年“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书香校园”的文化氛围更加浓厚。广大师生借“会徽设计”“青春国学”诗文诵读、“诗词大会”、好书共读分享活动等平台,展现出高涨的读书热情和纯粹的阅读精神,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拓宽了学习的外延,在活动中更新知识、发展智力、开阔视野、传承文化,为青少年终生学习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阅读载体更扎实
通过不断优化图书馆建设,从软件和硬件层面,着力推动图书载体高质量、智能化发展,实现了阅读载体的迭代升级,为全民阅读提供优质基础设施。同时,鼓励、支持、引导各校建设图书馆和图书角,并实现阅读设施网络化、智能化图书馆改造。各校着力打造图书馆、文化馆、读书室,购置优质阅读资源、开发高质阅读软件,为青少年阅读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支持。各校“好书共读”等读书漂流活动的开展,也实现了优质阅读资源共享,为阅读载体的创建贡献社会力量。
(三)阅读成效更明显
在政府、各校、学生及家长的深度配合下,阅读成效显著。一是师生阅读兴趣高涨,通过各校系统化建设书香校园,促进学校师生自觉自律地进行阅读活动,给予生命丰富的养分,实现自我激励和素养提升,全区教师及青少年积极主动参与阅读活动、分享阅读经验、升华阅读感悟。二是社会辐射范围广泛,通过鼓励各校开展亲子阅读活动,鼓励指导家长建设家庭读书角,组织引导学校举办亲子阅读文化节,实现从“青少年阅读”到以学生家长为主体的“全民阅读”的范围扩展。
阅读是一个人、一个组织乃至一个民族的精神源泉,涵养着青少年的心灵成长。南湖区将在推动青少年阅读行动中不断探索、砥砺前行,争取将“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意识厚植于全区师生心中,在推进“全民阅读”的进程中取得更大成就!
书香浸润 点亮生命
——绍兴市上虞区青少年读书行动案例
向上滑动阅览
近年来,上虞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青少年读书工作,区委宣传部每年发布全民阅读活动计划、召开全民阅读大会,开展“悦读·越青春”全民阅读系列活动,如:区文广旅游局组织实施“爱宝贝·爱阅读”亲子阅读活动;区委宣传部开展“国学进社区”暑期夏令营、未成年人读书节;区妇联组织“读书分享团”系列活动;各乡镇街道、村社组织开展未来社区读书周、阅读共享空间建设等。截止目前,全区共建设图书馆类大型读书空间23个,村社融合型读书空间近200个,组建各层级阅读联盟、“读书分享团”、阅读巡讲小组等30余个,为全区青少年读书行动创设了良好的校内外融合、村社共建的社会环境,以全面提升读书环境、创设多样读书载体、创新数字阅读场景为内涵的全区“书香校园”建设成效显著。
一、提升“书香校园”环境,让阅读随处而发
打造多元阅读空间
实施全区中小学“把学校搬进图书馆”阅读空间建设提升工程,倡导各中小学像图书馆一样打造校园整体环境,积极推进学校阅读连廊、班级图书角、流动书吧等开放型阅读空间规划,智慧借阅、数字阅读等创新空间建设等,以学校文化根脉为基础,打造处处有空间、校校有特色、时时能阅读的青少年校园阅读环境。如:上虞区金近小学打造“西方童话”“东方神话”等一步一主题的童话阅读空间;上虞区城东小学打造乡贤馆、家乡校园游等主题空间;上虞区天香小学依托“国学天香”品牌,围绕学校宽大连廊,按年级建设“六艺”阅读空间;上虞区春晖外国语学校借助数字朗读亭、自助借阅机等设备。
2.保障新书好书供应
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读书氛围,离不开优质新书、好书的支撑。区教体局出台《全区中小学图书采购实施意见》,遴选优质书目,将图书采购纳入财政采购计划,保障全区生均年新增图书不少于2册。目前,全区中小学馆藏纸质图书超530万册,电子图书46万册,生均纸质图书超50册,为“书香校园”读书流动提供了坚实支撑。
同时,积极开展“社会图书进校园”工作,依据区图书馆借阅大数据分析,挑选备受中小学生喜爱的共计8大类、2万余册图书进入有需求的31所中小学,实现校内即可完成“社会图书”的借还,大大便利了广大青少年借阅社会图书的需求。
二、创设多样读书载体,让阅读真实有效
倡导深度阅读、有效阅读,融合多种阅读方式,创设多样读书载体,旨在让青少年的阅读变得更加真实、更为有效。
坚持“书香”系列评比
每年制定发布《上虞区书香校园建设行动方案》,从书香校园、书香班级、书香家庭、书香少年等评选,引导学校将阅读工作落细落实。目前,已累计评选各级各类书香校园、书香班级、书香家庭、书香少年共计500余个,优秀阅读指导课300余节,优秀阅读作品2000余个,以评选促成长,让学生阅读更真实有效。
2.创设“阅读共同体”机制
2021年,区教体局创新实施上虞区阅读共同体学校机制,拟定《上虞区中小学阅读共同体合作协议》,首批吸纳全区16所中小学校,形成“一南一北”两个地域性阅读共同体,开启了上虞区共同体模式下的阅读推广新探索。近年来,共同体组织开展东山阅读节、青年教师阅读联盟、经典读书辩论、阅读指导教学研讨等形式丰富的各类活动20余场,参与师生达万余人次。在青年教师培养、学生素养提升等方面,为区域阅读推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22年,上虞区7所中小学成功入选浙江省中小学阅读共同体。
3.指导学校特色发展
青少年读书行动的主阵地在校园,倡导学校阅读活动的个性化发展,要求学校因校制宜创新读书行动载体,努力打造校园特色读书活动。如滨江小学,围绕“阅读·悦读·越读”主题开展“语文课程节”活动;谢晋小学,以著名导演(乡贤)谢晋的影视文化为基础,以优质影视阅读题材为内容,精心建设影视阅读课程,开展学校“影视文化节”活动;上浦镇中学联合属地乡镇文化馆、瓷源文化小镇,融合“东山”诗词、青瓷传承文化,开展话剧表演、诗文吟诵、读书征文、童谣传唱等系列活动,打造“东山阅读节”活动品牌。
三、创新数字阅读场景,聚力“家校共阅”
教育部长怀进鹏在全国青少年读书行动启动暨国家智慧教育读书平台开通仪式上指出,开展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是把数字技术这一“最大变量”转化为阅读提质“最大增量”的关键一招。在开展青少年读书行动过程中,要把握正确导向、注重创新载体、强化数字赋能、凝聚工作合力。
上虞区积极响应数字驱动、创新发展,原创开发“虞悦读”数字化阅读应用,开展基于大数据分析后的大范围阅读跟踪和阅读习惯养成干预,进一步凝聚“家校共阅”合力。
1.简单操作,家庭阅读一目了然。
“虞悦读”让家长只需通过手机扫描图书ISBN码(条形码),系统即可自动匹配对应图书信息,方便地将家庭藏书录入孩子阅读书库,通过日常阅读记录,让家庭图书的阅读历程也能一目了然。
2.便捷干预,习惯养成见行见效。
老师通过“虞悦读”发送阅读任务,可时时跟踪学生阅读进度、随时把控学生阅读效率、了解学生阅读兴趣等。老师可在钉钉移动端随时掌握上述信息,为个性化阅读习惯培养提供有效支持。
3.数据支撑,多方合力家校“共阅”。
“虞悦读”提供区、校两级阅读驾驶舱,让阅读推广更加有的放矢;为教师提供每日班级阅读数据,让老师精准把握个体阅读状况;为每位学生提供多维度阅读画像,让家长清晰了解孩子阅读兴趣、阅读数量、阅读质量等;为学生提供“集墨积分”进阶奖励,让孩子在自我激励中坚持阅读、爱上阅读。
自2023年5月启用以来,首批已有4800余名学生参与“虞悦读”使用,已入库图书3300余本(其中家庭录入3100余本),阅读记录超12万条,阅读总量超26000本。在家校共阅层面受到家长的广泛好评。
在人工智能(机器辅助)越来越普及的时代,阅读仍将是帮助青少年形成优秀的理解感悟、逻辑思维、质疑批判、欣赏鉴赏等能力,直至更好地驾驭人工智能的有效手段。上虞区将坚定不移走深走实青少年读书行动,以书香浸润校园,以阅读点亮生命,助力新时代上虞教育高质量发展。
天天阅读更迭:为师生成长蓄能
——金华市婺城区教育局阅读推广案例
向上滑动阅览
婺城区2019年推出区域层面的“天天阅读”行动,以六个“聚焦”,构建“三全”阅读体系。从学生到老师,从老师到家长,从书香校园到互联网+,从功能性阅读到数字化阅读,实现了师生共读、亲子同读的美好愿景。
一、天天阅读1.0:书香校园,功能性阅读
2013年开始,婺城区教育局每年开展“中小学生经典阅读大赛”,分班级推进、学校初赛、区层面复赛展开;教育局开展了“书香校园”建设评比工作,从环境到文化,从活动到课程,实现“书香校园”全覆盖;金华市少儿图书馆助力“书香校园”建设,在仙源湖学校、环城二小、雅畈小学设分馆,图书定期更换等。从学校到社会机构,构成了天天阅读1.0。
二、天天阅读2.0:区域推进,构建“三全”阅读体系
婺城区以“天天阅读”为手段,以六个“聚焦”为路径,构建“三全”阅读体系,即全员阅读是教师、学生、家长齐参与;全科阅读是大阅读,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全程阅读是每天阅读,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
(一)聚焦行政推动,实现三全阅读牵引。
教育局以集体备课为抓手,出台文件指导全区工作。教育局通过“让教师走出去,把名师请进来”开展教师阅读论坛、阅读教研、赛课、指导学校做好阅读顶层设计、构建校级阅读全景图等推广全科、全程、全员阅读。
(二)聚焦阅读主体,全力构建阅读空间。
教育局主导,教科研引领,学校跟进,婺城区逐渐形成了“老师学生一起读”“城市农村一体读”“家校社会一同读”的阅读生态。
1.灵活开放,创设阅读场域。婺城各校积极探索创设各类阅读场域。读书长廊、班级读书角、家庭读书架一应俱全,让校园的每一面墙壁会说话。
2.成立导师团,推动阅读共同体。婺城区组建教师“天天阅读”共同体、“天天阅读”导师团,以“一名导师+多名成员”构建“1+X”校际间教师阅读成长体系,充分发挥导师引领作用,系统性组织学习研讨、促进教师进行常态阅读和专业阅读,提升教师阅读品质。教研室每年组织专题赛课和送教下乡活动。
3. 开展两书一信,推动亲子阅读。全区开展“两书一信”活动,各学校三管齐下,依托家长学堂,通过亲子阅读节、书香家庭评比、最美书房评比等方式推动家长阅读。
(三)聚焦阅读方法,倾力夯实阅读高质量。
各校通过指导阅读方法、读写迁移课、班级读书会、读书笔记交流会多种方式落实“天天阅读”,传授圈点阅读、跳读、默读等方法。
区教研室组织全区语文老师,借助“快乐读书吧”这一载体,全面深入研究整本书阅读指导课的实效。导读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在读中交流;推进课创造交流契机,在读后展示;分享课引导学生分享阅读成果。“快乐读书吧”整本书课程以微课形式推出。金华四中教师作为先读者、导读者、设计者、组织者和陪伴者,对“读前导读、读中监督、读后输出”等做指导,推进名著项目化学习,传授快速阅读的方法。
(四)聚焦阅读活动,大力突破阅读难瓶颈。
阅读活动的开展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教育局指导学校做好阅读顶层设计,积极打造“优学婺城”阅读品牌。
1.阅读活动动态多元。各校阅读活动精彩纷呈,如金师附小通过寻访身边的英雄人物、英雄人物模仿秀,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近红色经典,汲取成长的力量。
2.阅读品牌独具魅力。环城小学创设“丽泽大讲堂”“丽泽小讲堂”“暖爸暖妈读书坊”打造“暖教育”阅读品牌。在开展《俗世奇人》整本书阅读之后,五(4)班何春娣老师鼓励学生模仿练笔,编集“著作”《启航奇人》寄给冯骥才先生。从一个班带动一座校,环城小学《金华小奇人》出版成册。
(五)聚焦阅读课程,积极构建阅读校本体系。
1.地域文化校本课程。根据地域文化,婺城区开设“行阅婺城”和婺剧校本阅读课程,传承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东市街小学把传统的婺剧表演的剧本改编成《婺剧小故事读本》,打造“人生有戏”的校本阅读课程。
2. 经典阅读课程。全区中小学校根据实际,构建学校阅读全景图,开展经典阅读课程。雅畈小学采取大单元小主题,从阅读体裁、阅读形式、核心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分年级开设阅读课,构建“和雅悦读”课程。琅琊小学的“琅”读“琊”阅,罗店小学的“阅—悦—越—跃”师生四重阅读等,婺城经典阅读课程之花开满校园。
3.全科阅读课程。红湖路小学以“圈圈阅读”,建构“全员、全貌、全科”阅读。金华五中以“天天自读”构建阅读广度,“师生共读”缔造阅读深度,“课堂赏读”创造阅读精读,“亲子美读”营造阅读温度,开发“百科阅读”课程。
(六)聚焦阅读评价,致力打造激励正循环。
阅读评价,是开展“天天阅读”活动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各校根据实际,设计了阅读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阅读评价模式,构建学生主动阅读、积极阅读的激励正循环,建立了学生、教师、家长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
学校以激励学生阅读兴趣为目的,收集能够反映学生阅读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如读书计划、读书笔记、书签、手抄报等,对学生的阅读行动及时做出点评激励。
三、天天阅读3.0:启动互联网+,推进数字化阅读
以智慧校园建设为契机,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2023年8月,婺城区教育局在区级层面搭建“智慧校园阅读平台”,开创数字化阅读新生态。在这个阅读平台开设“心智地图书单”,以“阅读新资源”“阅读新环境”“阅读新教学”“阅读新活动”展示婺城区阅读体系,推动数字化阅读。如环城二小与超星校园阅读系统合作,借助数字赋能,聚焦阅读的多跨场景应用,研发“我的图书馆”阅读APP,重塑阅读模式,建立家校社阅读数据库,创新“全时空”阅读场景,把图书馆办在学生“手掌”上,建立数字化阅读模型。
四、“天天阅读”行动初见成效
婺城区教育局十年磨一剑,“天天阅读”行动不断更新迭代。“天天阅读”活动全员、全科、全程参与。阅读全景图全覆盖、书香校园全覆盖、亲子阅读全覆盖。教育局多次组织教师参加阅读培训、阅读论坛、阅读赛课。婺城学子近三万人在各级阅读比赛中获奖,教研室推出近千堂阅读指导课,2021年来有5个阅读课题在市级获奖,区级立项获奖课题28项。
“天天阅读”一直在路上,婺城区教育局将继续潜心教育,砥砺前行,为师生成长蓄能,实现“优学婺城·幸福城”的教育蓝图!
技术赋能推进区域阅读的普陀实践
向上滑动阅览
普陀区有40多个居住海岛,通过调研,了解到本地存在阅读资源共享率低、海岛异地借还存在障碍、城乡居民综合阅读率差距较大、阅读活动服务有较大局限性,鉴于以上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痛点,构建数字化阅读服务场景,成为破解当前问题的重要途径。以中央提出的“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号召为立足点,致力于推出“资源全整合、流通无障碍、阅读有深度”的全民阅读类智慧应用,激活全区阅读空间,共享阅读活动,优化阅读习惯,借助大数据、“智慧+”等技术赋能系列化阅读,联通教育系统图书馆与文化系统图书馆的数据,以“智在阅读”平台整合全区的阅读资源,实现全岛通借通还,激发全民阅读兴趣,打通区域阅读服务“最后一公里”,从而构建“线下有书、线上有数、全域图书馆、全岛读书人”的海岛全民阅读新生态。
“智在阅读”数字化应用聚焦读者群体,以“立德树人”作为总体指导目标,以提升广大市民尤其是中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阅读素养为根本。借助大数据、“智慧+”等技术,改善普陀区广大市民的阅读生态和文化氛围,融合形成舟山市普陀区全区一个图书馆、阅读一件事的新样态。
1.聚焦实际需求构建“131”体系。
“智在阅读”已建立起一套从信息推送、图书检索查找借还、活动参与和数据汇集的完备体系,最大化地整合全区学校阅读资源,并已打通教育与文广系统公共图书馆数据,实现海量阅读资源智能搜索。完成对全区17所中小学及普陀区图书馆、城市书屋的借阅设备进行改造,实现图书异地可借还,构建图书多向流通机制。
2.依托数字平台构建阅读生态。
“智在阅读”应用场景聚焦读者群体,依托浙里办平台,围绕职能分工,协同部门配合,推动学校、公共图书馆、城市书屋等共同参与的综合集成智慧阅读,构建“图书管理与流通、阅读测评与推荐、活动组织与开展、阅读激励与培养、素养数据与分析”等5个多跨场景的驾驶舱,自2021年12月31日上架“浙里办”至今,“智在阅读”应用已更新迭代版本4个,上线阅读活动42个,汇集图书77.17万册,注册用户8.38万人,累计访问量37.85万次,参与活动人数达1.32万人。
3.建设多维度场景提升阅读体验。
(1)图书管理与流通场景。市民可以搜索查找全区域范围内的书籍信息,通过浙里办读者码实现对普陀区图书馆和校图书馆藏书的查询、预约和借阅。通过“我的借阅”模块查询到本人在各馆的借阅数据和记录,根据自身需求对已借阅的书籍进行阅读测评,并智能排序各图书借阅点距离,极大地方便约、借、还等操作。
(2)阅读测评与推荐场景。智在阅读应用为读者提供好书、新书推荐、阅读排行等精准分析信息,提升读者的获得感和满足感。通过整合公共阅读资源,实现阅读数据流通,积极构建“人人皆读、处处能读、时时可读”的区域阅读生态。
(3)活动组织与开展场景。阅读活动是拉动读者参与智慧阅读应用的重要方式,丰富多样和多元的线上、线下阅读活动为全域群众提供丰富的数字化服务体验,使用户能及时掌握各类阅读资讯,创造更加丰富的阅读价值。目前已举办线上活动43期,校内悦读活动35期,校际连读活动12期,家庭约读活动35期和社会共读活动8期。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读书活动,致力于形成“阅读、悦读、愿读”的校园良好读书氛围,实现岛屿间资源流通,增进亲子感情和家庭阅读素养,通过驾驶舱各项数据呈现,实现有品质的全民阅读。
(4)阅读激励与培养场景。主要包括积分商城、积分排行、积分兑换等应用场景。通过积分排行了解自己所在区域的积分获得情况,同时可在积分商场中查阅积分等值商品,进入兑换流程进行物品兑换,增加阅读互动,激活全社会文化空间。截至目前,累计积分总量为353.13万分,最高分为4981分。
(5)素养数据与分析场景。通过大数据的实时采集,对海量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实现个人阅读画像的描绘和对整个区域阅读行为的服务、跟踪、把控和管理,形成区域阅读生态画像。通过对数据的深度挖掘,实现对读者阅读记录、阅读水平和综合素质的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价。通过分析全区图书流通、馆藏、阅读偏好、图书借阅排行、学校阅读、阅读测评、教学等数据,实现全区不同维度的群体画像,为政府引导市民阅读、增加公共文化供给等提供决策参考,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助力人文普陀、书香社会建设。
“智在阅读”通过技术赋能,使得教育、文化体制壁垒得以突破。在将学校成为社会文化推广的落脚点的同时,拓展图书资源,方便百姓借阅,也为优质阅读资源引入学校提供更多渠道,实现了“三能”“三有”。一是能查,能一站式查询全区馆藏阅读资源;二是能约,实现图书一键预约;三是能借,实现全区图书馆一码借还。有指导,以提升阅读素养目标,助力教师阅读教学和阅读指导;有活动,实现常态化阅读活动的组织;有数据,五大阅读场景随时采集数据,量化构建书香社会建设长效机制。
1. 实现“双减”下课外阅读的全面回归。
学校的课外借阅量从2021年的图书流通率由21.7%上升到53.56%;人均借阅量从24册提升到32册,;单月供阅数从1058册增加至目前单月最高24000余册。
2. 推动“数字赋能”下的全民“阅读共富”。
应用上架以来,汇集图书信息103.68万册,全市注册用户13.9万人,累计访问量41.3万人次,上架阅读活动43项,参与活动人数达5.45万人。普陀区总借阅量103.11万册次,其中馆际互借量7257册次,应用使用率达47.88%。
3.提供科学决策的大数据支撑。
通过记录阅读行为,积累图书全域流通综合数据,实现从选书、读书、评书、阅读效果测评到分析整个阅读体验的可视化。通过收集群众的阅读画像数据,了解群众的阅读偏好分布,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阅读差异等,为后续图书馆资源配置、公共文化设施财政投入等提供决策依据。
“智在阅读-全区智慧阅读一件事应用”入选《全省“一地创新、全省共享”应用一本账S0》,象山县、山西省繁峙县等多地前来学习经验。
缙云:铺面拉线靓点
构建区域阅读生态圈
向上滑动阅览
近年来,缙云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深化全民阅读活动的重要部署,精心打造“游在仙都,学在缙云”品牌,全力推进全民阅读,搭建阅读活动平台,固化阅读教学活动,创新阅读教学模式,构建家校社协同的“阅读生态圈”,推进“书香缙云”建设,赓续“耕读传家”传统,促进城乡“文化共富”。
(一)夯实“面”,建设处处可读环境,引导孩子爱读书。
自2018年起,缙云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阅读工程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挖掘缙云的文化底蕴,推动“书香社区”“书香校园”“书香家庭”建设,精心打造“书香缙云”。
1.全力建设“书香社区”。近年来,缙云县大力建设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县,实施“以文润城 暖心缙云”工程,持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目前,全县拥有县图书总馆1个,主题分馆1个,城市书房6个,村级书屋231个,建成缙云县移动图书馆、缙云县图书网站等数字图书馆,县图书馆完成了国家一级馆创建指标。全县基本形成了“城乡村一体化全覆盖、线上线下融合”的公共阅读体系。
2. 积极打造“书香校园”。缙云教育局高度重视青少年阅读工作,始终把阅读作为立德树人、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重要途径。2021年印发《缙云县教育局深入推进小学阅读工程实施方案》。走进56所中小学,阅览室就设在离学生最近的地方,典雅简朴的装潢布置和温馨舒适的阅读环境。校园里,楼梯脚、餐厅、宿舍、廊道上、甚至厕所,处处都有书架、图书。
3. 协力营造“书香家庭”。为打通“书香缙云”建设的最后一百米,县委宣传部、县教育局等单位联合开展“书香家庭”建设与评选,鼓励各家庭成员爱书藏书,“放下手机,共读经典”,积极参与阅读实践,探讨交流阅读心得,弘扬好读书、读好书的家庭风尚,家庭读书氛围日益浓厚。2023年,县委牵头设立人民教育基金,不到三个月募集基金超亿元。全县近30%的村庄,设立了奖学助学教育基金。
(二)拉好“线”,教给人人阅读方法,引领孩子善读书。
读书活动要走向深入,除了创建氛围,还要将阅读融入学科课堂。缙云县守住底线、触摸上线、打破边线,校内外联动,授之以渔,让每一位学生“会读书”,引导学生“读好书”。
1.守住底线,依标扣纲,编制书目,扎实阅读。为助力学生选择适合的读物,县教育局一方面做好《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落实工作,建好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的“防火墙”;另一方面在尊重学生的读书选择基础上,委托教研室分年级、分学期构建阶梯式、层级性课外阅读书目。书目分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两类,以学校集中采购为主,学生自主选购为辅。各学校根据推荐书目,将阅读课程纳入学校课程体系,校本化实施。做到每天半小时阅读,每周至少一次读书分享,每书至少一节读书指导课。
2. 触摸上线,专题研训,提升能力,深度阅读。为提升教师阅读指导能力,引领学生掌握新课标提出的“整本书阅读”的深度阅读能力。县教研室每年定期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整本书阅读指导课教学评比、“课外阅读推荐书目题库”征集评比,开展课外阅读专题研讨活动,名师名著导读活动。通过比赛驱动教师研究书籍、研究课堂、研究阅读,展示经典课例、分享导读经验,破解疑难困惑,探索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基本模式和教学策略,提升教师课外阅读指导的水平。
3.打破边线,阅读考级,分层评价,区域推广。为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扩大阅读量和阅读面,在县教研室指导下,各中小学每年定期开展阅读考级,分层评价,分级表彰,持续推进阅读习惯的养成;把课外阅读推荐书目纳入到期末学习质量检测,把学生主动参与阅读纳入学生评价,开展阅读之星、悦读少年、善智少年等评比,让阅读成为全县每位师生的一种常态。同时,县教研室把赛课中的优秀课例视频上传“缙云教育网视频云”,建立课外推荐书目试题库,资源辐射,区域共享。三年来,推送必读书目整本书导读微课42个,开发课外书阅读题库32套,初步建立了涵盖三至九年级各个学科优质教学设计以及非纸笔测评方案,区域特色明显的个性化阅读教学备课资源库。
(三)做靓“点”,塑造时时乐读氛围,推动孩子好读书。
多年实践,缙云已初步形成“一日阅读常规”“一周阅读盛宴”“暑期名师导读”的区域推进青少年自主阅读的操作范式。
1. 一日“三读”常规。2021年“双减”政策出台后,缙云县把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作为区域“减负提质”的重点工作加以推进。各校根据实际,制定了“一日三读常规”——早上诵读、午间默读、晚间精读,做到“定时间、定任务、有反馈、有交流”。如长坑小学,师生约定每日晨诵20分钟,午间20分钟,晚读40分钟用于学生独立阅读。每日午间,是学生的无压力阅读时间,孩子们在树底下、台阶上、走廊等任何地方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惬意阅读。课后服务时间,各校结合“无分学评”改革,加强阅读作业特色实践。
2. 一周“阅读盛宴”。每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期间,缙云县教育局联合县图书馆等相关部门,在各中小学举办形式多样、声势浩大的未成年人读书节活动周,已经连续举行18年。连续9年举行全县中小学生“阅读伴我成长·书香缙云”主题读书活动比赛。活动周期间,各校通过举办“红色故事”阅读分享会、寻找最美小读者、亲子共读、图书漂流、我最喜爱的一本书推荐、跳蚤市场、党员微心愿等活动,鼓励每一个同学至少参与一个以上读书项目,实现了“班班开展,人人参与”,让孩子们享受阅读的饕餮盛宴。
3. 暑期“名师导读”。自2016年暑期开始,县教育局、县图书馆、县新华书店等单位联合开展“好书名师导读”阅读公益活动,已连续八年,共导读书籍100多本,导读849场次,累计受益学生达到80000人次以上。导读活动从每年的7月开始,历时一个月,在县内多地同时开展。导读活动分好书现场导读、送导读进校园、现场朗读、习作比赛以及读后感评选等。全县三到六年级学生,通过公众号进行自主选课、自主申报,就近上课。导读教师都是全县的名优教师,自主报名,自愿参加。
责任编辑 | 徐梦娇
转载请注明来源:浙江省教育厅官微“教育之江”
投稿邮箱:zjsjytwx@163.com
更多精彩
» 全国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视频会:尽最大努力防范和遏制各类安全事件发生
» 浙江1+9+67!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名单公布
» 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部署开展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为中小学教师减负专项整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