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代江西》:南昌高新区攀“高”向“新”——开发区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当代江西》2024年第10期,特别报道——南昌高新区:攀“高”向“新”《开发区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前言:

9月19日,全省工业强省建设推进大会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现场会召开。会议强调,要“坚定不移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奋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新突破”。

作为江西省首个国家级开发区和首个GDP千亿级开发区,南昌高新区的成长见证了“高新”二字的分量。这里生长着营收百亿级企业10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6家,总部在区的上市公司18家,拥有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全区工业营收占南昌市比重超过50%,在全国国家级高新区综合排名中连续八年进位。

南昌高新区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变革,以机制创新优化要素配置,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走出了一条向“新”迈进、向“质”跃升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1.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我们应重点从哪些方面入手,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杨大玮: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进行指导。发展改革部门应立足自身职能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强情况分析和政策研究,及时掌握新质生产力发展动态,做好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分析研判,针对新质生产力发展新特点和新问题,谋划一批新举措和储备政策。加强规划引导和项目支撑,将新质生产力发展纳入“十五五”规划前期研究重点内容,积极谋划事关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战略任务、重大改革举措、重大工程项目,力争更多“三个重大”纳入国家“盘子”。加强创新驱动和改革攻坚,围绕现有重点产业链和未来产业发展需求,布局实施一批省重大科技专项;加快完善数据产权、交易流通、创业投资等方面机制,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堵点卡点。



曾光:新质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技术动力、新要素动能、新产业支撑。重点从三个方面着力:一是推进高水平科技创新。发挥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作用,加强科技创新资源整合和原创性、颠覆性科技攻关,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打通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的堵点卡点,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二是以高水平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以我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为主抓手,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打造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万亿产业、千亿企业。三是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用好数据这个关键要素,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促进各类新要素加速成长和优化组合,与其他生产要素协同互补。



2.塑造与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客观要求。应如何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

麻智辉: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是实现新质生产力提升的基础,它要求包括人才、资金、技术、产业、市场等各类生产要素之间协同发展,通过积极培育发展新型要素形态,引导各类先进生产力要素协同向发展新质生产力聚集。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重点完善科技、数据、知识等创新要素流动的市场机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激励创新投入。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激发生产要素活力,更好体现知识、技术、人才的市场价值。优化资本要素配置,构建与实体经济结构和融资需求相适应的银行体系,建立规范、透明、开放和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加速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动不同地区、不同规模、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公平竞争,努力让一切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刘用强:对南昌高新区来说,就是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深耕电子信息、航空制造等领域,支持终端龙头企业布局笔电、智能穿戴、汽车电子等业务板块,做强做大品牌手机,推动产业向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升级;积极布局高端装备制造、无人机研制、创新药研发、新型显示等赛道,努力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华勤、美晨等龙头企业研发机构提质升级,成立中微南昌研发基地、龙旗智能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带动高端制造业创新发展,支持工业企业实施一批关键技术攻关和“揭榜挂帅”项目。突出政产学研无缝对接,推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西研究院、中山大学南昌研究院等研发机构与江铜、华勤等企业紧密对接,合作开展技术攻关,促进创新成果更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依托光电产业产教联合体,打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通道,深入推进校企共建“校中厂”“厂中校”人才培养模式。


3.作为全省首个国家级开发区和首个GDP千亿级开发区,南昌高新区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争当全省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刘用强:围绕主导产业,我们细化制定了区“4610”行动计划,持续做大做强产业集群,目前已培育出电子信息、新材料两个“千亿级”产业,航空制造、医药健康两个“两百亿级”产业。激发创新活力,通过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推进省高层次人才产业园建设、建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机制等方式,推动更多科技创新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优化营商环境,实行领导“揭榜挂帅”联系重点项目工作机制,践行“一线工作法”,分管领导下工地、勤调度,推动项目建设、投产达效。探索资本招商,与市场化投资机构合作设立9支投资基金,到位资金规模68亿元。开展“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在全省率先实行企业开办“零成本”“立等可取”办结制,全区经营主体总数突破6万家。



李敏:科技强,才能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南昌高新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化产学研合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创新驱动“硬支撑”。今年以来,南昌高新区全社会R&D投入强度达5.62%,连续6年增长;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全市50%;全区各类研发平台数量达377个,其中国家级平台21个,占全市4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产业分别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48%和50%。持续推进省高层次人才产业园建设,实施“百场校招”活动,推动20余所院校与区内重点企业构建定向人才培育合作机制,打造了全省首个“产教融合”示范区。目前,已落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西研究院、中山大学南昌研究院等7家大院大所,集聚各类人才17.9万人,柔性引进院士17人,引进培育国家级人才68人、省级人才121人。


4.开发区是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产业集聚的主阵地。开发区应如何强壮产业“筋骨”,挺起发展“脊梁”?

麻智辉:开发区强壮产业“筋骨”的关键是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实施高端并购、强强联合,加快形成一批本土创新型领军企业;支持建设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研究院等研发机构,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研发机构、发明专利全覆盖。坚持做大产业链头部企业,推动优质资源向头部企业倾斜,支持兼并重组上下游企业,延伸发展配套产业,打造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大力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促进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和制造业融合发展,打造现代化、智能化、数字化的开发区产业生态。支持开发区主导产业“产业大脑”建设,构建“互联网+工业生产”“互联网+全产业链”体系,支持创建智能制造共享中心和数字产业创新中心,培育一批面向垂直行业和细分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李敏:开发区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承载着产业集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等多重使命。南昌高新区精准定位主导产业,深入挖掘主导产业潜力,持续打好延链补链强链“组合拳”,通过精准招商和产业链协同,引进和培育一批上下游关联企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全力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我们制定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深入实施标杆引领示范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两大行动。接下来,将着力打造一批“数字领航”企业、“数智工厂”及“小灯塔”企业,两年内努力完成76家制造业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


来源:《当代江西》
编辑:唐玉佳
审核:任子安



《当代江西》:南昌高新区攀“高”向“新”——以机制创新优化要素配置

《当代江西》:南昌高新区攀“高”向“新”——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变革

喜报!高新区43家企业入选!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南昌高新区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