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法明传[2024]173号
3
中共中央
4
起源 解读 龚
5
写小说
6
赵紫阳
7
中美友好合作故事
8
妈 分享 回
9
123456
10
南京李志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法明传[2024]173号
3
中共中央
4
起源 解读 龚
5
写小说
6
赵紫阳
7
中美友好合作故事
8
妈 分享 回
9
123456
10
南京李志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市管干部“龚书记”免职迷局
近视的孩子有救了!国内最新近视防控矫正技术,不手术,扫码进群即可了解!
法明传[2024]173号:1月1日起,未用示范文本提交起诉状,部分法院将不予立案
法明传[2024]173号:1月1日起,未用示范文本提交起诉状,部分法院将不予立案
2025.1.1起,全国法院全面推进应用民事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附下载链接)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查看原文
其他
陈黎 ¦ 军用飞机主动防护技术十六问
Original
航空研究院 陈黎
空天防务观察
2023-01-01
本文此前已发表于《国际航空》组织2021年3月号,原标题为“主动防护为未来军机构筑护身金钟罩,中国航空研究院陈黎研究员访谈”。
2020年9月,中国航空研究院陈黎研究员出版了《军用飞机主动防护技术》一书
(
详见本号
于2020年10月20日
发布的
该书书讯
:
“军机‘金钟罩’、‘铁布衫’------国内首部军用飞机主动防护技术专著出版”
,
点击题名可直接访问
)
,
在国内首次对军机主动防护这一先进理念及其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和集中梳理,同时对军机主动防护技术的发展应用前景以及国外在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情况做了全面介绍。该书面世后,在业内引起较大反响和较广泛共鸣,但同时也在部分读者中引发了一些疑问和思考。为此,《国际航空》对陈黎研究员进行了专访,就军机主动防护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常见问题进行了探讨。
问:能否首先简单介绍一下军机主动防护的基本概念?
答:
严格来说,军机主动防护其实也不是什么新概念了,20世纪50年代面空/空空导弹(对空导弹)刚投入使用,军机主动防护概念就相伴而生了,只不过当时不具备将这种理念变为现实的技术条件。所谓军机主动防护,通俗一点讲,就是为军机配装一套机载反导自卫系统(机载主动防护系统),使其可对来袭弹药(包括对空导弹和RPG火箭弹等其他弹药)实施拦截摧毁,
从而
提高
其
战场生存力
,这和水面舰艇配装近防武器系统、坦克装甲车辆配装主动防护系统是一样的
道理
(
图1-2
)
。
图1 军机主动防护概念示意图
图2 机载主动防护系统拦截来袭空空导弹的作战过程示意图
问:数十年来军机主动防护技术的发展可谓历经坎坷,但相关各国始终没有放弃,近年国外更是出现了新一轮研发热潮,它肯定拥有传统军机防护手段不具备的独特优势吧?
答:
确实如此,
由于主动防护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的军机防护模式,因而相对于传统军机防护手段具有很多独特优势,这首先体现在其带来的军机战场生存力的巨大提升上。
传统的军机防护手段,无论是软杀伤(有源/无源干扰)还是机动规避,其对来袭导弹的防护能否奏效,都与交战双方在相关领域的技术水平对比密切相关。随着技术的发展,对空导弹的抗干扰能力和攻击高机动目标能力都在不断增强,要对其实施防护,只能与对手展开
一轮又一轮“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式的循环
竞争,不但难度越来越大,代价越来越高,在部分领域还可能会遇到“天花板”问题,而借助主动防护手段,则可使这类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例如,目前部分对空导弹采用了红外成像、多模/复合等先进制导方式,或者激光驾束、光纤制导等特殊制导方式,现有技术条件下很难对其实施有效干扰
(
图3
)
;RPG之类的无制导弹药,则根本无法干扰
(
图4
)
。而当采用主动防护后,这些问题全都迎刃而解了!既然我没法干扰,那我就干脆放弃干扰,直接将你拦截摧毁,不同样达到防护目的了吗?
再如,现代空空导弹都有一个“不可逃逸区”,从字面意思就可以看出,目标一旦进入这个范围区,单靠机动规避将很难逃脱。但主动防护就为此提供了一个全新而有效的应对办法,既然我逃逸不了,那我干脆就不逃了,直接将你拦截摧毁,所谓的“不可逃逸区”不就名存实亡了吗?
图3 德国/挪威合作研制的“交互式潜空武器系统”(IDAS)潜空导弹采用“光纤+红外成像”制导,现有技术条件下很难对其实施有效干扰 (图片来源:thyssenkrupp-marinesystems.com)
图4 RPG无制导,根本无法干扰,并且发射距离近,目标往往猝不及防,因此在部分场合可对直升机构成相当威胁 (图片来源:free3d.com;hyperdouraku.com)
问:我注意到您刚才使用了“首先”一词,这应该意味着主动防护相对于传统军机防护手段,还具有其他方面的优势吧?
答:
是的,军机配装主动防护系统后,除了战场生存力会得到革命性提升,还可有效减少、甚至消除传统防护手段所带来的种种不利影响,更高效地完成作战任务。
大家都知道
,军机在以
软杀伤手段对来袭导弹
实施防护时
,往往会带来有源/无源干扰影响本机(或友邻)传感器的使用、拖曳式诱饵降低载机机动性/隐蔽性、
有源干扰破坏载机隐蔽性等
问题;军机在以机动规避手段对来袭导弹
实施防护时
,则会带来燃油大量消耗、影响空战占位、难以给已发射弹药提供后续制导、被迫丢弃
外挂弹药、编队困难甚至失散等问题。而当军机采用主动防护技术后,这些问题都将会得到极大缓解,甚至不复存在,这在现代战场上非常具有实用价值。
例如,在现代空战中,战斗机接敌过程中一旦遭到敌方先发制人的导弹攻击,将不得不
持续
剧烈
机动
以躲避来袭导弹,由此带来的巨大
能量损失
和燃油消耗将会
导致其在后续战斗中处于
非常
不利
的态势
;
而当战斗机配装主动防护系统后,这种状况将会得到极大改观,因为此时敌方导弹通常是从迎头方向飞来,机载主动防护系统工作时只需载机做轻微机动调姿、甚至根本无需调姿,因而完全
可以一边拦截来袭导弹,一边正常接敌。
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国外研究人员普遍认为,军机主动防护技术
一旦
成熟并广泛应用,其影响将是巨大、全方位、甚至颠覆性的,将会在相当程度上改变未来空中作战的“游戏规则”。
问:主动防护拥有如此明显的优势,为何多年来一直没能发展起来?
答:
大家都知道,武器装备发展的基本动力来自两方面:需求牵引和技术推动,军机主动防护装备也不例外。
不同年代科技水平对发展军机主动防护系统的直接影响,大家很容易理解,就无需多说。这里重点谈谈需求方面,由于在以往历次局部战争中,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军机通过软杀伤和机动规避手段相结合,已足以应对绝大多数导弹威胁,因此他们对主动防护这类新概念防护手段的需求并不迫切,这也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主动防护技术的发展。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对空导弹性能的不断提升,加上RPG等非制导弹药对直升机威胁的加剧,致使传统军机防护手段的局限性日益暴露,主动防护的独特优势则引人注目地显现出来,对各国军方的吸引力也与日俱增,并由此形成了一轮军机主动防护系统研发热潮。
这有些类似美国人对坦克主动防护系统所持的态度:尽管美国并不缺乏相关的技术和财力,但由于美军M1主战坦克在历次局部战争中表现良好,其防护
能力足以应对各种反装甲武器威胁,因此美军始终对研发装备坦克主动防护系统不上心,这与俄罗斯(苏联)T-64/72/80/90坦克普遍披挂有爆炸反应装甲(一定程度上可视为主动防护系统雏形),并早已将坦克主动防护系统投入使用成鲜明对比;但随着新一代反装甲武器威胁的加剧,美军自2017年以来,也开始为其M1坦克加装主动防护系统了
(
图5)
。
图5 俄罗斯T-90S主战坦克除披挂有反应装甲外,还可同时配装“竞技场”-E主动防护系统的(左);美国M1A2主战坦克计划加装以色列研制的“战利品”主动防护系统(右) (图片来源:russiadefence.net;leonardodrs.com)
问:普通读者看到我们谈论的这个话题,恐怕第一时间就会出现这样的念头:对空导弹体型这么小、速度这么快、机动性这么高,要将其拦截摧毁,做得到吗?您对此怎么看?
答:
你说的这个问题,可以
简单通俗地概括为:对空导弹能否“看得见、抓得着、打得坏”?由于
对空导弹是一种典型的高速高机动小目标,在反拦截方面具有先天优势,
很多
人心中有这样的疑问也很正常。但随着相关领域技术的进步,目前再持
这样的观点,明显有些不合时宜了。
例如,对于是否“看得见”的问题,对空导弹出于精确制导和高速高机动飞行的需要,不可避免地会具有各种信号特征:
第一,
对空导弹的弹体为雷达隐身性能不佳的圆截面结构,其上还有弹翼/舵面、导引头天线、发动机尾喷管等强散射源部件,因而具有一定的
雷达信号特征(
图6
)
;
第二,
对空导弹
高速
飞行
时,由于
弹体表面
的气动加热、温度较高的
发动机喷管
/
尾焰
、弹体
蒙皮
对太阳/天空背景红外辐射的反射等原因,普遍具有较强的
红外
信号特征;
第三,
对空导弹发动机工作时会排出尾焰/羽烟,并产生位于“太阳光谱盲区”波段的紫外辐射,
因而具有独特
的紫外
信号特征;
第四,
部分对空导弹的制导雷达、雷达导引头、指令发射机工作时需要发射电磁波,
因而具有
一定的
射频信号特征。
尽管这些信号特征相对于飞机目标来说较为微弱,传统机载设备探测跟踪有一定难度,但在目前技术条件下已经不算什么难事了,现役军机上的各种导弹来袭告警设备就是专门干这事的,它们不但“看得见”来袭导弹,还可对其进行精确跟踪,
部分
定向红外对抗系统
中的传感器设备
甚至可以瞄准
来袭导弹
的导引头部位并引导
红外/激光
干扰波束
对其进行精确照射
(
图7
)
。
不
仅如此,目前部分军机上的火控雷达、红外探测设备也已具备类似的能力或潜力。例如美国F-35战斗机上的APG-81有源相控阵雷达在
“提示区搜索”工作模式下
,
可集中波束能量对某一小范围空域实施重点搜索
,此时将能探测跟踪对空导弹之类的小RCS目标;该机上的光电分布式孔径系统(EODAS)不但具备优异的
来袭威胁探测告警能力,还
实现了本机周围360°球形空域无盲区覆盖
(
图8
)。
图6 巴西MAA-1“比拉鱼”近距空空导弹在雷达波照射下不同角度的RCS值分布图,其大部分方向的RCS为-22~-10dB(0.006~0.1m2),与一架隐身/准隐身作战飞机的头向RCS相当,其正侧向的RCS高达17 dB(50 m2),接近一架大型传统作战飞机,而中距空空导弹外形尺寸更大、飞行速度更高,其雷达信号特征通常会更强 (图片来源:巴西《航宇技术及管理》)
图7 以色列“商用多光谱红外对抗”(C-MUSIC)系统结构组成及功能示意图,该系统可配装在民航客机上 (图片来源:以色列埃尔比特系统公司)
图8 美国F-35战斗机上的AN/AAQ-37光电分布式孔径系统主要功能示意图 (图片来源:美国F-35战斗机联合项目办公室)
问:那么,“抓得着”如何理解呢?
答:
“抓得着”问题是指反导拦截弹能否可靠地锁定跟踪目标并最终实现弹-目交会。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
对空导弹除了飞行速度远高于飞机外,在飞行过程中还会进行远超飞机目标的剧烈机动,
拦截难度简直难以想象,实际上这种看法存在很大的误区(图9)。因为现代对空导弹尽管理论上拥有很大的可用过载,但在实战条件下,其高机动能力会受到多种因素制约,既没必要、也没能力采用过于复杂的飞行弹道,这可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
第一,对空导弹飞行过程中,为了确保导引头能持续稳定跟踪目标、
提高
飞行末段的存速/能量、减少
制导系统的动态误差,
需要尽量保持飞行弹道平直,不会随意进行剧烈机动;
第二,
对空导弹的飞行状态很大程度上是由目标决定的,只有当目标剧烈机动、
企图摆脱
锁定
时,才会
大幅调姿以维持
对
目标
的追踪
,否则不会频繁机动而白白损失自身能量;
第三,
对空导弹追踪目标时,会根据自身和目标的运动信息,按照相应的导引规律(三点法、比例导引法等)朝目标方向飞行,而不会随意乱飞(图10);
第四,对空导弹的机动能力在不同飞行阶段存在很大差异,到飞行末段其存速/能量通常已经很低,将无力进行过于剧烈的机动,而军机反导自卫作战往往就是在这一阶段进行的;
第五,对空
导弹的攻击目标是明确的,就是我机,因此无论其飞行轨迹多么复杂,最终都将会朝我机飞来,尤其是到了最后阶段,由于已经相当接近目标,通常不会再进行大的机动调姿,而会沿着一条近似“呆板平直”的弹道发起“最后冲刺”。
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后,我们将可以对来袭导弹飞行末段、乃至更长时间内的飞行轨迹进行大致估算,并借此引导反导武器逆其飞行路线予以拦截,甚至在其必经之路上“守株待兔”,由此可以有效简化拦截弹的飞行弹道,降低其过载、速度方面的要求。由于这样的原因,尽管对空导弹普遍拥有突出的高速高机动飞行能力,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拦截弹必须具备更高的飞行速度、更大的可用过载才能“抓得着”,今后拦截弹的研发和作战难度,并没有很多人想象中的那样大。
图9 2018年美军空袭叙利亚期间“曾四次变轨拦截目标”的“全球最努力防空导弹”的飞行轨迹,实为拍照者通过特殊摄影技巧产生的视觉效果 (图片来源:ntv.com.tr)
图10 空空导弹采用比例导引法进行制导飞行时的飞行轨迹示意图,导弹在接近目标的过程中,其速度矢量的转动角速度与目标视线(导弹-目标连线)的转动角速度成正比 (图片来源:scienceabc.com)
问:但与飞机目标相比,对空导弹的飞行轨迹肯定更复杂,拦截起来的难度也肯定更大吧?
答:
总的来说,导弹的拦截难度肯定比飞机目标大,这是无疑的。但要说对空导弹的飞行轨迹就一定更复杂、更难追踪,也是不准确的,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导弹飞行中是否进行机动调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目标(我机)的飞行状态,多少还是可以预知的;而飞机是有人驾驶的,会根据自身任务完成和规避威胁的需要,主动进行各种机动飞行,外人很难预知。
第二、导弹携带燃料有限,发动机工作时间通常仅为几秒、十几秒,这之后其机动能力和飞行速度将会显著下降;而飞机燃料充裕,在其任务飞行全程均有能力进行复杂剧烈的机动飞行。
第三,导弹飞行全程的大部分时间内(尤其后期)将会大致指向目标(我机)方向,并且最终必将朝目标飞来;而飞机只有当执行防空压制、空战格斗等任务时,才有可能出现类似场景。
问:同样实施反导自卫作战,如果将军机与水面舰艇、坦克相比,哪个面临的难度更大呢?
答:
这个同样不能一概而论。
由于舰载近防武
器系统
和坦克主动防护系统都已正式投入使用,因此很多人会想当然地认为二者作战难度肯定更低,但实际上并不完全是这样。只要深入分析就可发现,军机在实施反导自卫作战时,还是有不少先天优势的:
第一,军机在现代战场上面临的威胁较为单一,除了低空直升机可能还会遇到RPG等威胁外,通常主要是对空导弹;相比之下,坦克、舰艇在战场上面临的威胁可谓五花八门,前者包括反坦克导弹、RPG、炮弹、航空炸弹、地雷甚至手雷、炸药包,后者则包括反舰导弹、鱼雷、水雷、航空炸弹、炮弹,并且这些威胁的目标特性相差很大,需要用不同手段来对付。
第二,除了直升机外,军机主要在中高空活动,其战场环境非常“简单干净”,除太阳外,基本没有其他的自然干扰源;相比之下,舰艇战时会大量面对掠海飞行反舰导弹的威胁,此时其探测器材将会受地球表面曲率影响,以及严重的多路径效应和水面杂波干扰;坦克战时所处的环境则更加恶劣,除了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外,战场上空往往还硝烟弥漫、火光冲天、杂物乱飞。
第三,
军
机机体尽管相对坦克、舰艇来说更为脆弱,但其速度和机动性却远超后两者,因此反导作战过程中更容易及时脱离
危险区域
,免遭破片/残骸的损伤,对机载主动防护系统的战技要求和作战限制也相应明显降低。
这里我们可以
坦克主动防护系统的反导作战为例,由于复杂恶劣的地面战场环境,加上反装甲弹药的信号特征普遍非常微弱,往往在数十米、甚至更近距离上才会被探测到,留给系统的反应时间通常仅数十毫秒,这样的作战难度可
以说不亚于、甚至超过了军机反导自卫作战(
图11
)。
图11 乌克兰研制的“屏障”坦克主动防护系统,据称有能力拦截坦克炮/反坦克炮发射的脱壳穿甲弹,这类炮弹普遍拥有极高的初速(可达1800m/sec)和极小的外形尺寸(弹芯直径20-30mm) (图片来源:mycity-military.com;en.wikipedia.org;vimeo.com)
问: 那请您再谈谈“打得坏”的问题?
答:
这一点就更容易理解了。因为对空导弹为了适应高速高机动飞行,需尽量减轻结构重量,作为一次性使用武器,还得严格控制成本,因而在弹体结构
强度
设计方面的
安全余量
很低,其弹体抗毁伤能力很差,不但无法与飞机相比,即使在各种导弹中,也算是非常脆弱的一种,很容易因为火力拦截而失效。
例如,目前对空导弹的弹体普遍为筒形薄壁细长结构件,导引头、战斗部、燃料箱均紧贴着单薄的壳体蒙皮,其导引头整流罩由硬脆材料制成,
弹翼/舵面
大都为薄壁空腔结构(
图12
)。这样的结构特点,使得对空导弹弹体的易损性非常突出,当其处于高速高机动飞行状态时,弹体只要遭到局部甚至轻微损伤,在气动作用下就很可能会带来灾难性后果,至少也会导致其飞行姿态遭破坏,偏离正常弹道,以致无法对目标构成威胁。
图12 美国“爱国者”-3“导弹性能增强”(MSE)型(上)和“末端高空区域防御”(THAAD)(下)防空/反导导弹的剖视模型,二者筒形薄壁的弹体结构以及弹体内部复杂精密的部件设备清晰可见 (图片来源:imgur.com)
问:在近期内,机载主动防护系统要做到对目标“看得见、抓得着、打得坏”,可通过哪些技术手段来实现?
答:
对我机来说,来袭对空导弹也是一种空中目标,只不过比传统飞机目标“更小、更快、更灵活”而已,因此以其为作战对象的军机主动防护系统在技术性能方面也与传统空战武器系统大同小异。根据国外数十年来的相关研究经验,现代技术条件下机载主动防护系统可采用的探测跟踪手段主要包括主动雷达/激光、被动雷达/激光、被动红外/紫外,可采用的反导拦截武器主要包括无动力滞空拦截弹、航炮炮弹、抛射式反导榴弹、反导自卫导弹、高能激光(
图13-15
),可采用的目标毁伤方式主要包括遮蔽/腐蚀导引头、充气/非充气物柔性拦阻、破片/子弹丸杀伤、弹体直接撞击、激光高温烧蚀。
当然,近期国外的研究重点主要还是放在反导自卫导弹上,它实质上就是一种小/微型空空导弹,配装有传统破片战斗部,或者采用撞击杀伤(HTK)方式。但从长远看,高能激光武器的应用前景无疑更加广阔,国外也早已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
图13 一种无动力滞空拦截弹拦截来袭对空导弹的作战场景示意图
图14 反导自卫导弹/榴弹/炮弹拦截来袭对空导弹的作战场景示意图 (图片来源:劳伦·舒马赫|美国堪萨斯大学)
图15 机载高能激光武器拦截来袭对空导弹的作战场景示意图 (视频截图来源:youtube.com)
问:前面您提到了RPG,可否细谈一下,一般人印象中,这种主要用来打地面目标的无制导直瞄武器,能打中空中直升机纯属撞大运,因此是否有必要专门发展主动防护系统来对付?
答:
关于这个问题,
美国人
应当最有“发言权”,因为美军直升机装备数量世界第一,其参加实战和遭RPG袭击的经历也同样世界第一,除了广为人知的“黑鹰坠落”事件外,早在越南战争期间就有类似战例了。在21世纪初的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直升机遭RPG袭击事件更是频频发
生,甚至一度在其国内引起震惊。
根据美国人痛定思痛之后的研究结果,尽管RPG在打击空中高速飞行的直升机时的命中率确实非常低,但只要采取隐蔽设伏、近距发射、集火射击等战术,RPG对处于低空低速、悬停、着陆状态的直升机将会构成相当威胁,部分场合下其威胁程度
甚至超过了便携式防空导弹
(
图16
)。由于RPG无制导,再先进的
软杀伤手段均对其完全无效,机动规避则
很可能会因距离过近而效果不佳,最理想的防护手段就是直接将其拦截摧毁。可以说,提高直升机对RPG的防护能力,是西方国家近年重视发展军机主动防护系统最主要、最直接的动因之一。目前美国正在实施的一个直升机主动防护系统研发项目,甚至被直接命名为“直升机主动RPG防护”(
HARP
)。
图16 美国军方通过仿真建模分析,证明只要采用行之有效的战术,RPG打击直升机时的命中率并没有外界想象中那么低 (图片来源:美国国防部生存力/易损性信息分析中心)
问:有人认为,用硬杀伤方式拦截来袭导弹,载机付出代价太大,尤其会影响传统弹药的携带,有点得不偿失,您怎么看?
答:
我们先简单分析一下,军机为配装主动防护系统所付出的代价,可能有多大?要知道,
目前以定向红外对抗系统为代表的机载软杀伤自防护系统,其探测、跟踪、对抗来袭导弹的功能已经相当完善,作战模式与主动防护系统已经非常接近,差异主要在于最后阶段对抗措施的不同。因此
今后在为军机配装主动防护系统
时,通常并不需要完全从零开始,其威胁告警、目标探测、精确跟踪等分系统都可以沿用目前软杀伤系统中的同类设备,同时机载火控雷达、红外搜索跟踪系统也可为主动防护系统提供信息支持。
即使是拦截弹,今后也可由新一代小型化空空导弹兼任,而无需另外加装。例如,目前美国研制中的“小型先进能力导弹”(SACM,图17)就兼具反导/空战功能,并且外形尺寸大幅缩减,F-22/35战斗机内埋携带时的载弹量增加了一倍(可达12枚,图18),已能满足大部分任务场合的需求。今后若将拦截弹进一步小型化,使其外形尺寸与目前的箔条/红外干扰弹相同,还可与其共用发射装置,战时可根据需要按比例混合装填,根本无需夺占传统弹药的挂点/空间(图19)。从长远看,今后随着机载高能激光武器技术的成熟,还可由机上的激光炮塔兼顾拦截摧毁来袭导弹的任务。
因此总的来看,军机配装主动防护系统所付出的代价,尤其是对传统弹药携带量的影响,远没有部分人想象的那样大!
与所带来军机生存力方面的巨大收益相比,这点付出是完全值得的。
图17 美国“小型先进能力导弹”既可配装E-3预警机等大飞机用于反导自卫,又可配装F-35等战术作战飞机,兼顾传统空战/反导自卫双重用途 (图片来源: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
图18 美国雷神公司推出的“游隼”小型空空导弹可在F-22战斗机的机腹弹舱内高密度挂载,使其携弹量比挂载AIM-120中距空空导弹时提高了一倍,达12枚 (图片来源: artstation.com)
图19 美国轨道-阿连特技术系统公司研制的“直升机主动防护系统”(HAPS),其拦截弹可与现役箔条/红外干扰弹共用AN/ALE-47投放装置 (图片来源:miltechmag.com)
问:主动防护技术既然这么厉害,它投入应用后,能否取代传统军机防护手段?
答:
与水面舰艇、坦克类似,今后主动防护系统配装军机后,它与软杀伤、机动规避等传统防护手段之间,将是互相补充的关系,而不会取代后两者。
一方面,机载主动防护系统可与软杀伤系统相整合
,构成一套“软硬结合”式的综合自防护系统,战时
对来袭
导弹
同时实施软杀伤和硬
摧毁
,
进一步提高军机的战场防护能力;另
一方面,军机在实施主动防护时,可进行适当的机动调姿,为拦截弹发射提供更好的条件,以取得更好的防护效果,同时防止自身被破片、残骸所伤。
问:军机主动防护技术目前国外发展状况怎样?
答:
目前世界上热衷于研发军机主动防护系统的国家主要是美国,此外欧洲、以色列、俄罗斯也有所涉足。由于前面提到的需求牵引和技术推动两方面原因,国外军机主动防护技术正不断接近实用化,近年来涌现出一系列名目繁多、性能各异的军机主动防护系统技术方案。根据载机平台的不同,这些方案可分为三大类:
一是直升机主动防护系统,主要包括美国
“火箭推进拦阻防御系统”(
RPBDS
,图
20
)、
“天使之火”(
Angelfire
)
、“直升机主动防护系统”(HAPS)、
“直升机主动RPG防护”(
HARP
)
和以色列“闪烁”(Fliker);
二是大飞机主动防护系统,用于装备轰炸机、运输机、加油机、预警机等大飞机,主要包括美国
“动能空中防御”(K
inetic
A
ir
D
efense
,图21)、
“硬杀伤自防护对抗系统”(HKSPCS)
;
三是战术作战飞机主动防护系统,用于装备战斗机、攻击机这类飞机,
主要包括美国
“小型先进能力导弹”(SACM)、“微型自卫弹药”(MSDM)和欧洲“硬杀伤防御辅助系统”(HK-DAS,图22)。
当然,这样的分类也并不是很严格,其中部分方案可能会用于多种军机平台,例如美国
“小型先进能力导弹”既可装备战术作战飞机,也可装备大飞机
。
图20 美国“火箭推进拦阻防御系统”直升机主动防护系统概念方案示意图 (图片来源:popsci.com)
图21 美国“动能空中防御”大飞机主动防护系统概念方案示意图 (图片来源:美国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
图22 欧洲“硬杀伤防御辅助系统”战术作战飞机主动防护系统拦截弹外形假想图 (图片来源:欧洲MBDA公司)
问:直升机、大飞机、战术作战飞机这三类机载主动防护系统中,您认为哪种会首先投入实用?
答:
从目前情况来看,直升机主动防护系统应当最先实现实用化。一来直升机在平台特性、战场环境
和潜在威胁等方面与地面车辆较为相似,研发配装主动防护系统时可以大量借鉴、移植坦克主动防护系统的成熟技术,
甚至直接由后者改进而来;二来近期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中,由于对手实力不对称,西方国家军队的大飞机和战术作战飞机受威胁很小,直升机则有相当损失,因此对主动防护系统的需求更迫切。
事实上,上面提到的各种军机主动防护系统方案中,直升机主动防护系统的技术成熟度也明显最高,美国
“天使之火”、
“直升机主动防护系统”
和以色列“闪烁”都已进行了靶场射击测试。
问:对于近年国外出现的军机主动防护系统研发热潮,您认为国内应怎么应对?
答:由于军机主动防护已在很大程度上具备了颠覆性技术的部分特征,其对世界军事航空装备未来发展的影响非常值得关注,今后国内有必要加大对该领域跟踪研究的力度,在考虑适时发展同类装备的同时,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探索相应的制衡
制胜
手段,防止潜在敌手对我实施“技术突袭”,确保我军在波诡云谲的未来空中战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
陈黎先生此前
已为《空天防务观察》提供
2
篇专栏文章,如下
所列
:
第1篇,剑锋对决!五代机之间的空战刍议,2020年9月3日;
第2篇,未来空战游戏规则改变者——军机主动防护技术,2020年11月9日
;
第3篇,纳卡冲突中的无人机攻防战点评,2020年12月29日。
另外,本号
2020年10月20日
发布了陈黎先生《军用飞机主动防护技术》
书讯
:
“军机‘金钟罩’、‘铁布衫’------国内首部军用飞机主动防护技术专著出版”
,
感兴趣的读者可点击题名可直接访问、了解相关情况。
(中国航空研究院 陈黎)
您可以下载航空工业发展中心航空行业信息港“ADR之声”APP,第一时间掌握航空行业最新动态、资讯、报告、分析和解读!
如需了解世界航空业发展动向,可访问我中心航空工业信息网:http://www.aeroinfo.com.cn;或者关注我中心《航空简报》公众号!
关注本公众号有以下三种方式:
1、点击本文顶部蓝色“空天防务观察”字样,点击“关注”;
2、在微信的“通讯录”-“公众号”中,点击右上角的“+”号,输入“AerospaceWatch”查到到本公众号之后点击,再点击“关注”;
3、长按下面的图片,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本号:
您还可以关注我中心“民机战略观察”公众号,掌握和深入了解民用航空领域动向和进展!
您也可以关注我中心“航空科普”公众号,探索航空事业的前世今生!
本篇供稿:中国航空研究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