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转载】隐身战斗机哪家强——国际航空相对论第一期实录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国际航空 Author 国际航空
关注国际航空 深度了解航空航天知识
2021.9.23
Vol. 407
为庆祝中国航空航天领域第一本专业杂志——《国际航空》创刊65周年,我们特别设立“国际航空相对论”视频直播栏目,邀请国内外合作伙伴和专家做客,共同探讨航空业的未来。
问
王亚林:过去65年,你认为最令人激动的航空技术是什么?
Steve Trimble: 首先,我想祝贺《国际航空》创刊65周年。在过去65年里,航空技术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因此这个问题有太多的答案可选。不过,我个人最喜欢的,是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技术。这项技术最开始出现是1960年代,第一款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是CF-6,用在军机上是TF-39型(C-17战略运输机的动力)。
这项技术几乎是以一己之力改变了游戏规则。一开始是用在宽体客机上,然后应用在稍小的飞机上,甚至是私人喷气机上。这项技术促进了商用航空的繁荣,让空中旅行更经济,让更多的人坐得起飞机这种高效的交通工具。答
王亚林:我同意你的观点。我认为,过去65年最令人激动的航空技术,是英法联合研制“协和”超声速客机和波音747。“协和”超声速客机为商业精英提供了跨洋高速旅行的可能,极大地提升了跨洋商业的效率。波音747是远程宽体机的代表,让商业精英和普通人的跨洲际旅行更加高效,极大地促进了全球贸易和旅游业,让融入其中的国家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好处,缩短了各国人民的心理距离。
问
王亚林:协和之后,哪家公司最有可能先推出超声速民用飞机呢?
Steve Trimble: 大部分人认为“协和”失败是因为在英航和法航的运营不成功。但实际上,“协和”在英航和法航的盈利能力很强,经济上不成功的其实是“协和”飞机的制造商,即英法两国政府。对于超声速民机领域的新进入者而言,技术、经济性和监管要求将是三大挑战。另外一个问题是发动机,目前还不明朗,哪家厂商有这个意愿为超声速民用飞机提供发动机,这个细分领域相对独立,暂时没有货架产品。
因此,这个领域对于创业公司来说会很难。今年,超声速民机领域曾经的明星Aerion公司破产,而Boom公司还在坚持。我认为,能率先研制出超声速民机的可能会是湾流、达索等传统喷气公务机制造商,因为他们对市场的理解足够深入,知道如何定价、如何销售。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超声速民用飞机的市场可行性是没有疑问的,那些传统的公务机制造商正在考虑进入这个领域,这相当于发出“市场已经准备好了”的信号。答
问
王亚林:全球有俄罗斯苏-57,中国歼20,美国F-22和F-35等四款隐身战斗机,到底哪款比较强?
Steve Trimble:很难回答,这要看具体执行什么任务。如果强调不加油航程,歼20会是最佳,它拥有迄今为止最远的航程。如果你强调速度、隐身和机动性(包括过失速机动性),那可能F-22会是首选。
答
问
王亚林:有观点认为,苏-57不能算得上是一款真正的五代机。那么,具备什么样的性能才能被称之为五代机呢?
Steve Trimble: 我认为,五代机的典型特征包括超声速(巡航),加上某种程度的隐身性能,以及综合化航电和传感器。苏-57隐身能力可能存在不足,因为大部分隐身性能来自于内埋弹舱。但是对照标准,苏-57还是符合五代机标准的。
答
问
王亚林:我想让你对F-35和F-22两款隐身战斗机做一个对比,毕竟F-22投入生产的时间已经超过20年,F-35相对较新。
Steve Trimble: F-22是一款重点针对空战任务进行优化设计的战斗机,而F-35则是一款重点针对空对地攻击任务进行设计优化的战斗机,这也是这个项目名称“联合攻击战斗机”的含义所在。当然,F-35也具备空战能力。在设计方面,F-22考虑了后向隐身设计,包括发动机、尾喷管都进行了隐身设计,而F-35基本只考虑了前向隐身。F-35在失速后,利用精巧的软件可以实现一定的机动能力,但远不能与F-22和苏-57过失速机动能力相媲美。
答
问
王亚林:一个月之前,你受邀参加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臭鼬工厂的新工厂落成仪式。你认为,这个新工厂是否就是为研制六代机而准备的?
Steve Trimble: 有可能是。新工厂就是为美国空军下一代航空装备研发而建,正等待美国空军发布新项目竞标。目前,还不清楚,哪家公司会赢得六代机的竞标,但一旦洛马中标,我敢肯定,上个月我参观的那座工厂就会用来生产六代机。
答
问
王亚林:下面我们想把话题转向六代机。美国的六代机验证机已经首飞,你也做过报道。欧洲法德西计划合作研制六代机,包括战斗机、无人机以及能连接一切作战单元的“作战云”。欧洲还有英国和瑞典、意大利联手,准备开发另外一款“暴风”战斗机。我很好奇,战斗机研发极为昂贵,为什么欧洲不联合起来,集中力量研发一款更好的战斗机呢?
Steve Trimble: 我同意你的观点。如果有机会,我也想向欧洲朋友们提类似的建议。不过,因为历史原因,分头行动是欧洲的传统。在第四代战斗机的研制过程中,欧洲出现了“阵风”、“台风”和JAS-39E“鹰狮”三款先进战斗机。然而,在下一代战斗机研制过程中,如果欧洲不能充分共享和协作,他们可能很难推出具有竞争力的新型战斗机。然而,技术共享和研发资金的分担方案协调,将会是欧洲联合研发将面临的巨大难题。
答
问
王亚林:下面我们插播一个网友提问——美国六代机是否会首先替换F-22?有时间表吗?
Steve Trimble: 这个问题暂时还没有答案,还要看美国具体的国防预算安排。可能最早要到2031-2032年,NGAD才有可能替换传统战斗机。当然,考虑到历史上频繁的项目延期项目,估计NGAD项目也可能推迟几年投入服役。
不过,我们还需要考虑“下一代空中主宰”(NGAD)项目中的其他飞行器,比如“忠诚僚机”无人机,可能比NGAD更早投入使用。这类无人机将与NGAD协同作战,但也可能与现役战斗机协同,增强其作战能力。英国也有类似的无人机项目“蚊子”,计划未来与“暴风”(Tempest)战斗机以分布式网络的形式,进行有人/无人协同。我认为,这种场景就是未来战斗机的发展形态。因此,NGAD项目一开始不会取代现役战斗机,而是增强其作战能力。
答
问
王亚林: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六代机研发能力。到底是什么决定一个国家的六代机研发能力。你在NGAD验证机首飞时提到了数字工程,你在洛马臭鼬新工厂“参观游记”中也对数字工程着墨颇重,那么,数字工程是研制下一代战斗机的“魔法”吗?谁掌握它,谁就能赢得军用飞机研制效率的竞争?
Steve Trimble: 是的,数字工程就是大家在力争的那个“圣杯”。不仅仅是军用飞机制造商,这项技术对于商用飞机制造商来说,意义同样重要。今天的设计过程,仍然大量依赖纸面工作。想要大量的供应商对一个项目共同形成准确认知,是极为困难的。这就导致研发过程极为漫长,这在今天不可接受。
今天美国国防部不可能再花20年时间去研制一款战斗机来替代F-22或F-35,而是希望能用8-10年时间来推出新一代战斗机。只有利用数字工程,才有可能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供应商完美地统合起来,实现“交付即用”,一次成功,无需额外的加工或返工,这样就能节省大量时间。此外,这种“数字蓝图”还可以使工程师在真机开铆前,在仿真环境中进行数字试验,从而提前发现缺陷并改正,大量节省试验试飞时间。你可以测试其动力学、性能或者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数字式可靠性试验。当然, 这里可能有夸大之嫌。毕竟,我们目前还处于数字工程学习曲线的开始阶段,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探索,包括益处和可能不利的影响。答
问
王亚林:一些文献上提到,数字工程可以带来并行计算,允许设计师充分探索设计空间,通过权衡计算分析数百万甚至数十亿种方案,得出最优的设计方案。这就意味着,你需要更聪明的工程师,你需要更高效的算法,以及更高效的超级计算机,最终,你需要足够的电力。这会是未来数字工程的核心竞争场景吗?
Steve Trimble: 我觉得你提出了很好的一个思考框
架。这其实要看数字工程的演进,或者说数字工程在航空航天领域应用的发展。
答
问
王亚林:谈一下俄罗斯。俄罗斯近期发生了一次伊尔-112V原型机坠毁事故,很不幸。我注意到,这次坠机机组成员年龄普遍超过50岁,是否这意味着俄罗斯航空工业后继无人,无法再参与六代机的研发竞争?
Steve Trimble: 俄罗斯航空工业目前负债累累,这是一个国家级的问题,他们甚至没有资金去开展海外销售工作。这个一个十分复杂的局面。所以,他们需要阿联酋、印度、阿根廷、越南这样的国家来分担研发支出。不过,这种想法成功的可能性不大。之前,俄罗斯与印度在FGFA战斗机项目中没能达成合作。
俄罗斯航空航天工业能力很强,设计师很优秀,但从设计图到制造出高性能真机的能力有欠缺。苏-57项目启动仅仅落后F-35项目一年,但时至今日,苏霍伊仅仅交付了一架作战型苏-57,这与繁忙的F-35生产线形成了鲜明对比。所以,俄罗斯推出“绝杀”轻型隐身战斗机项目令人颇为惊讶,毕竟资金、工程制造能力是目前俄罗斯已经出现缺口的地方,克服起来并不容易。
答
问
王亚林:今天的对话还有一个主题,是为珠海航展预热。你参加过2018年珠海航展,请问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Steve Trimble: 今年不能来珠海真是非常遗憾。2018年最难忘的是歼10B矢量验证机,机动性展现得淋漓尽致。虽然业界对推力矢量技术的作战实用性有疑问,但是研发成功代表着,你一旦需要,可以随时取用。此外,2018年展出中国电科的一些雷达也很惊艳,比如为JF-17“枭龙”配装的雷达,以及量子雷达原型。还得重点说明一下,我最受震撼的是珠海航展的规模和中国发展航空航天技术的雄心,确实令我大开眼界。
答
问
王亚林:对于即将召开本届航展,你最希望看到什么?
Steve Trimble: 如果我有机会到珠海,我最想看的是新型战斗机、新型发动机、新型空空导弹以及新型隐身无人机的进展。总之,想看的太多,人却不能过来,真的很可惜。
答
Tips:
编辑:颜思铭
审核:彭 健
监制:王亚林
本刊可由当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2-212
如需直接订阅刊物(纸刊+电子版)、情报和全球机队数据库,以及寻求课题、会展、月桂奖合作,请联系我们。
电话:010-85672518
邮箱:mahua@aviationnow.com.cn
如需了解世界航空业发展动向,可访问我中心航空工业信息网:http://www.aeroinfo.com.cn;或者关注我中心《航空简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