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跟踪研究 | 房地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数据,这个命题怎么破?
日前,后台有留言——
关于大数据,在房地产上的应用,似乎是隔靴搔痒
大家被忽悠多了,也开始热情下降
但不可否认的是,
今天中国乃至全世界都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
这意味着,所有生产和消费都将会尽量线上化、电子化,
从而,用户行为都会被逐渐数据化
比方说,2015年初,我们和武汉万科合作的项目中
(很幸运,傍着具备强大研究能力的武汉万科同事的大腿,那次合作的成果,成为了那年万科集团研究金奖里的某个小组件)
我们第一次尝试使用大数据
该热力图反映的是,在黑框里工作的人,居住地辐射范围,越红代表越密集
从人群移动大数据直观分析,不难发现:
在汉口和武昌工作人群的居住分布地,
汉口人民抗拒过江,武昌人民全城外溢。
该热力图反映的是,在黑框里工作的人,居住地辐射范围,越红代表越密集
进一步看到,武昌工作人群基本就是绕着三环路外溢。
根据汉口、武昌人群具体的办公地点分析
我们判断
汉口人群主要是老武汉人
武昌人群主要是新武汉人
结合传统行业数据分析,
当时我们明确提出的服务建议——
汉口,主攻中高端市场,布局优质地段,做改善或高端的产品
武昌,主攻增量市场,沿着三环路进行土地投资布局,做首置、首改产品
(要知道,在那时候,三环边上的地可是没人要的,地价也就是3000不到,如果不是有数据的支持,谁能这么坚决的去拿地?)
经过两年的打磨,还是武汉的项目,还是大数据分析
这次我们专注于城市大数据的建模分析
无疑,从数据出发,做对的房子,找对的客户,用对的渠道,找对的客户,做对的价格,最终完成好的销售
让营销从定性走向定量,从经验走向科学,从模糊走向精准。
这是众多地产人对大数据的期待。
一流的解决方案和二流的解决方案,
最大不同往往不是“答案是不是更好”,
而是回答了“不同的问题”
大数据的特点是在于它的“大”
但不代表大数据可以解决房地产所有问题
而是给出城市投资、客户方向的宏观指导
大数据落到房地产的应用
是一种粗糙的正确,而不是精准的错误
陪你想,陪你写,陪你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