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棱访谈丨李盛荣:道阻且长 行则将至
扎根民事审判二十载
每段经历都留下深深足迹
法官回访、行业校正
为区域治理增添创新活力
骨龄鉴定、专家勘验
刨根究底解开技术之谜
她就是
北京市审判业务专家
海淀法院首届审判业务专家
李盛荣
△
采访人王晓丹
1
请您简要介绍一下在海淀法院的经历,都办过哪些类型的案件?
我在海淀法院民事庭、商事庭、劳动争议庭、知识产权庭都工作过,承办过大量民商事、劳动争议、知识产权案件。
2
从法官的角度来说,您希望拥有一位怎样的法官助理做助手?他需要具备哪些素质?
法官助理可以说是法官的“预备役”,一名法官助理在成长的过程中要逐步确立明确的目标,并不断地训练自己。我更愿意与一名主动工作、大胆工作的法官助理相互配合,希望他(她)勤于思考,从多角度了解这个工作的实质并提出自己的观点甚至质疑。同时我希望助理们了解这份工作永远与琐碎相伴,所以处理多头任务是面对这个工作必备的能力,能从繁琐中发现规律、解决问题才是关键,而往往思考问题的方法也是从这些看似无序的积累中获得的。
3
在案件审理中,有时会发生当事人情绪激动的情况,您有什么庭审控制小窍门吗?面对庭审中的突发情况,您有什么处理原则吗?
在面对情绪激烈的当事人时,法官和助理、书记员们要冷静对待、相互配合。对于哄闹法庭的当事人要马上请法警介入处理,避免发生意外。对于仅仅是情绪失控的当事人要给他一定宣泄的时间和空间,再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沟通和引导。法官这个工作,永远是和人打交道的工作,而且永远不可能回避冲突,所以不回避矛盾、审书全力配合、准确判断问题、抓住矛盾焦点都是很重要的,这些是法官必备的能力,是磨炼积累出来的。
4
如何写好裁判文书?一份优秀的裁判文书应该具备哪些要素?
优秀的裁判文书在格式规范的基础上,首先应当具备的要素是展开事实清楚、证据分析论证充分、层次分明;其次立论清晰、说理充分、法律逻辑顺畅;再次语言文字规范洗练、结构完整紧凑。
5
作为一名经常“跨界”的审判业务专家,能否请教一下您在“跨界”前期会着手做哪些准备,以便迅速适应新的工作内容?
每一次“跨界”对我来说都是很好的学习机会,我很珍惜这种人生际遇。一般来说我并不急于进入新的领域,我会先承办一些新庭室的常规类案件,熟悉这个领域的普适性规则,同时会阅读大量案例、判决以及专业书籍补齐短板,通过法官会以及与同仁的交流获得更多可借鉴的经验。感谢这些年与我共事过的领导们与同事们,是他们一直在给予我帮助和能量。
6
随着案件数量激增,审判庭干警大多数时间都沉浸在案山卷海中,没有太多精力去做调研宣传工作,您认为调研宣传与从事审判工作之间会有冲突吗?您对调研宣传工作有怎样的经验分享呢?
如果仅把调研当做任务来完成,那肯定会和审判工作有冲突。如果把调研当做对自己工作的总结与展现,还是会有一些法官自愿自发去做这个工作。我们总是会在工作中寻找意义,有的时候,写一篇论文、案例或者一本专著,也许和撰写一篇判决、解决一个纠纷一样有意义,可能只是一个问题的不同侧面。撰写的过程肯定是辛苦的,甚至是痛苦的。我讲一个我自己的经历,记得2017年我写《劳动争议司法观点集成》的时候,正值我右脚骨折,当时编辑催稿催得很急,我每天给自己规定了完成4000字的任务,每天只能把腿横架在书桌底下的小椅子上,最终在年底完成了任务,书也顺利得以出版。这个经验的分享有苦有甜,但我想人有的时候就是要突破舒适区,我们共勉吧。
7
当前,法律法规更新很快,新类型案件又不断涌现。面对一些没有先例可循的案件,年轻干警容易出现知识盲区,您对于快速掌握新知识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大数据的时代已经到来了,这是一个知识分享的时代,所以有很多平台可以利用,诸如中国裁判文书网、“法信”、中国应用法学数字化服务系统等平台,法官们一定要提高熟练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类案检索和案例研究的能力。最高院也专门出台了《关于统一适用加强类案检索的指导意见(试行)》,就是要加强培养法官检索的能力和适用法律的能力,大家要有意识地加强自我训练、完善知识结构。此外,年轻法官要多向成熟的法官们学习,特别要利用好庭内法官会议、口内专业法官会议以及审委会这几个平台,多交流、多探讨、多思考、多实践。
8
作为审判业务专家,对于院里的年轻人们,您有什么样的寄语?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希望大家保持职业理想,不丧失期待和热情,每个人都能找到工作和生活的原动力。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