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二手”期现套利“已无机会,现在你应卖出小城市,买入大城市!

麦格 层楼 2022-05-16




PART 1

 

除了盯着仅剩的几个红盘,身边多数人,都暂缓了买房。

 

因为楼市降温来得太快了——新房中签率显著提升,二手房成交量更是“四连跌”,无论学区房、老破小,还是郊区二手,纷纷从高处跌落。

 

刚需心态越来越佛系,二手房基本不考虑,新房挑着摇,摇不中大不了等。

 

而对投资客来说,也很难找到往日的那种亢奋了。好不容易等到个别“捂了很久”的红盘,却因为低迷二手行情,价差不断缩水

 

拿“万人摇”万科·江湾城来说,9月摇号到现在,一个多月过去,边上的御景蓝湾成交总价,已平均跌了15万。

 

即便置换的改善群体,也变得有些踌躇不前。

 

一是卖不出好价钱,前后心理落差大;二是风险较大,若无法确保买到心仪新盘,仍有踏空可能。



本质上看,这都是行情降温后,一二手价差不断缩小,所带来的市场反应。简单的说,套利空间不断变小,部分板块甚至接近抹平了。

 

从金融角度看,被限价的一手新房,好比期货,潜在价值高;房价高企的二手房,则属于现货,可快速套现


以往,利用两个市场的价差,高卖低买,理论上可获得巨额账面回报,自然引得市场疯狂。

 

但现在,随着二手房价的下滑,这种期现套利模式,越来越不成立了。若是执意追求价差策略,无异于刻舟求剑。

 

不过,任何市场下,只要有合理的投资策略和投资组合,总能找到机会。

 

比如,《层楼》粉丝“A先生”(化名),一个来自温州某县城的新杭州人,掉进过商铺、商住楼的大坑,也经历过“失落的5年”,被套长达7年;但现在名下房产10套,不乏杨柳郡、西雅图等红盘

 

他的成功,除了早早运用期现套利,还在于他独特的“跨市场”投资论。




PART 2

 

何为跨市场投资?

 

这是金融领域常见的手法。同一个商品在同一个时间,在不同的地方,价格是不一样的。“跨市场套利交易”,就是利用信息不对称或行情滞后性,从中获利

 

在便宜的市场买进,在贵的市场卖出,就可以完成“低买高卖”赚取差价获利,

 

但和期现套利模式不同(一二手市场处于同一城市),跨市场套利的两个市场,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城市。

 

以“A先生”为例,2015-2017年在温州老家,通过多年倒卖老房子博拆迁积累的资本,以个人名义或合资方式,陆续入手了8套商品房(1套自住,其余纯投资)

 

去年上半年,除了1套自住,和3套没拿到房产证,全部出掉。持有2年时间,价格翻了一倍左右(手上另有3套拆迁分房)。


 

因为买的基本是140㎡大面积户型(小城市居民不喜欢90㎡,120-140㎡才是硬通货),这一次交易,“A先生”净得650万资金(含本金)。


而选择去年出手,一是认为小城市后续上涨空间有限,二是看到了杭州限价新房的价值空间

 

利用这笔资金,并动用人脉关系后,“A先生”于去年9月,先后入手了一套杨柳郡和雍和府,一套107㎡,一套90㎡。

 

杨柳郡买入单价3.45万,全款加28.5万车位一个;雍和府买入单价2.33万,全款加28万车位一个

 

在“A先生”看来,这就是跨市场套利交易,在地产楼市的合理运用。即把价值空间有限的小城市资产,转变为空间更大的大城市资产,从而锁定未来收益。


 

跨市场投资的另一种运用,则是利用行情的滞后性,出手行情还未完全转冷的城市房产,转而在行情低迷的城市,以较低成本获取优质资产。


同样以“A先生”为例,今年春节后,发现嵊州在这波行情中,价格不涨反跌。尤其重点发展的城南新区,一个配套成熟的新中心,房价居然从1万2跌到了8千,而且不少是江景、学区现房。

 

于是,“A先生”顺势投资了一把。以3成首付入手一套112㎡户型,总价87.5万。7月眼见杭州行情不对,8月立马挂牌,最终国庆前顺利全款出货,卖出价110万

 

这一短平快操作,获利约13万(承担税费)。

 

所获资金,“A先生”暂时选择持币观望,但第一选择仍是杀入杭州、武汉等限购城市。




PART 3


当然,“A先生”的历年投资决策中,也曾遭遇不少大坑。

 

2007年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接触炒房。当时,在杭读书的他,发现杭州楼市有上升趋势,果断出手。

 

可惜,踩对了时点,却买错了产品。“A先生”没有选择住宅(当时彩虹城约8500元/㎡),而是以7500元/㎡的单价,入手了一套滨江区酒店式公寓

 

而且面积接近89㎡,总价约66.7万。由于首付达5成,这笔投资几乎花去了当时“A先生”的所有积蓄。

 

大面积商住楼,不仅没住宅涨幅大,而且难出手。但好在接下来几年,楼市很火,市场给了纠错机会。2010年,“A先生”以15000元/㎡的单价成功出手

 

结果,拿着这笔钱,立马又走进了另一个坑。

 

2010年下半年,手握资金的“A先生”,以同样15000元/㎡的单价,入手了九堡的罗兰春天。

 


这回住宅是买到了,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不用我多说了吧。随着调控深入,杭州楼市迅速进入阴跌期,历时长达5年。在此期间,罗兰春天最低曾跌至万元左右,房子也只能简装出租。

 

直到2016年才开始解套,而“A先生”也是能忍,没有立马出货。而是坚持到去年10月才出手,成交单价3.12万,前后持有达7年

 

拿着这笔钱,“A先生”迅速做了一次期现套利操作,全款入手了一套西雅图,单价2.55万。

 

“去年10月后,楼市有一波小回调。到今年1月的时候,西雅图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开盘,其实不是非常难买。”“A先生”买到的这套房,还不用绑车位。

 

除了这两次“失败操作”(最终结果看,还是成功的),“A先生”最失败的投资,当属老家的商铺投资。

 

“2012年买了两套商铺,总价300万,一直套到现在,现在接近腰斩。”他说。




PART 4


前后十几套房子的买卖经历,让“A先生”总结出了不少心得。


比如,买房优先选择大城市,因为大城市有很强的纠错能力。像滨江区商住楼和罗兰春天的两次投资,只要坚持足够时间,仍能斩获颇丰。


换句话说,看待房价,至少要放在一个周期内看。如果被套住了,不妨摆正心态,默默等待。


对于接下去的杭州楼市,“A先生”认为,无论市场多差,价值楼盘仍然值得入手


名单包括但不限于梧桐郡、华夏四季、西湖国际城、西溪公馆、未来城二期、海德公园、杨柳郡等。


所以,尽管身处“低迷楼市”中,“A先生”仍在耐心等待机会,伺机而动。



第一选择,自然是那些价值红盘,当然前提是解决房票问题;次选则是众多环杭市场,如青山湖、海宁许村,柯桥杨汛桥等。等回调到位,就会择机杀入。


在“A先生”看来,中国房价不能简单和美国、日本相比,毕竟中国人口远超它们,而城市化进程远未结束。


只要找到机会,我就会卖掉剩余的3套县城房产。”“A先生”对跨市场投资推崇备至。


以此类推,行情滞后于上海的杭州,也可进行类似操作。比如,相对高位卖掉杭州房产,买入调整程度更深的上海房产。


虽然无法确保能否获利,但可以肯定的是,相比之前,买入同样房产,代价要低得多。


当然,这种投资模式门槛较高,需要有低级市场房产,作为基础资金。不过,若是换一种角度看,即便没有基础房产,只要寻找到调整更到位的市场,就是“跨市场投资”


本文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投资决策依据。





End -


文∣麦格

编辑∣二叔


©本文版权归“层楼”所有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这里有杭州楼市最新鲜的热盘和消息


微信ID:ultraplus_cross

长按二维码关注层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