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文只是个故事,场景、人物图片由 Ai 生成,不具备严谨科学参考性。仅供随意看看~
“我们与海洋紧密相连。当我们回到大海,无论是航行还是观察,我们就是从我们来的地方回去。” —— 约翰·肯尼迪( 1962 年美洲杯)“看看海豹捕鲸船和勘探船冒险进入那些不为人知的高纬度地区的年代,他们乘坐漏水的木船或第一艘制造的铁船,脑海中反复出现一个问题:他们是如何做到的?他们怎么做到的?通常船员不足,穿着羊毛、棉布和原始油布,不断潮湿;住在拥挤和不通风的住所里,在恶劣的条件下航行时,海浪经常闯入;每次在不安全的情况下需要攀登钻井平台时,他们都会冒着生命危险;虽然通常因吃干咸猪肉或马肉而营养不良,但象鼻虫过期面包和淡水保存在桶中;经常有坏血病的幽灵在他们头顶盘旋。 ”进行大规模的海上航行则需要极大的想象力,这对欧洲人来说好像要“容易得多”。正如历史学家约翰·柯蒂斯·佩里所说,“在铸就中国文明模板的许多个世纪中,关于海洋的经历并非主要的部分”。今天,我们依赖先进的造船技术和航海装备、细致的海域地图和天气预报,从中国的上海港出发不到 20 天便可以抵达肯尼亚的蒙巴萨港。618 年前,明朝航海家郑和统帅着当时世界上最恢宏的船队在明代早期 1405 年至 1433 年间,历经 28 年,7 次连续的大规模远洋航海,曾经航行至东海、南海、泰国湾,绕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安达曼海及孟加拉湾,再绕过整个南印度至阿拉伯海、波斯湾,从亚丁湾进入红海,也有航行至东非马达加斯加北部更远的海域,和平造访到达沿海 30 多个国家及岛屿,包括东南亚的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暹罗;印度的古里、榜葛剌;阿拉伯半岛的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东非的木骨都束、莫桑比克贝拉港。目前已知最远到达东非、红海。时间 | 郑和下西洋 | 葡萄牙探险家 |
1405-1407 | 首航东南亚、南亚、中东 | 没有记录 |
1407-1409 | 第二航次东南亚、南亚、中东 | 没有记录 |
1409-1411 | 第三次远航东南亚、南亚、中东 | 没有记录 |
1413-1415
| 第四次远航东南亚、南亚、中东 | 1415年,第一次北非休达战役 |
1416-1419 | 第五次远航东南亚、南亚、中东 | 1418年,占领北非休达
|
|
| 1419年,葡萄牙探险家驶进马德拉群岛 |
|
| 1420年,到达加那利群岛 |
1421-1422 | 第六次远航东南亚、南亚、中东 | 1421年,抵达冈比亚河 |
|
| 1427年,到达亚速尔群岛 |
1431-1433 | 第七次远航东南亚、南亚、中东 |
|
1434 年王景弘下南洋,同年葡萄牙探险家吉尔·埃阿尼什发现安全绕过博哈多尔角;
1436 年,明朝全面停止下西洋、南洋。
▵ 郑和下西洋航线图,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4月
郑和下西洋前三次的活动主要在中国南海和印度洋东海域,第四次开始远航到印度洋西海域,以及阿拉伯海、红海。据跟随郑和下西洋的翻译官马欢所著《瀛涯胜览》(1451年定稿)记录:“宝船六十三只,大者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中者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据《明史·郑和传》记载,郑的宝船最大的(天龙号)长 148 米、宽 60 米,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木帆船。船有 4 层,船上 9 桅可挂 12 张帆,锚重几千斤,要动用 200-300 百人才能起航。另一种说法认为史料所载有误,可能马欢著作在传抄修订刻印时错录有关船只大小的数据,其他书籍都采信马欢著述故而踵谬。船舶尺度受生产力发展的制约以及受材料强度限制等几点后,作者提出:“明史上记载的宝船,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若将其宽作为长,将长度的单位丈改为尺,而改为四丈四广,十八丈长,则与一般法式估算的尺度相当接近了。”,除这一论文所述观点,还有学者认为“广十八丈”是“广于八丈”之误[维基百科,来源请求]。即使是保守估计的十八丈长度,即约为六十米,在当时来说也是庞然巨物,相当于三个半世纪以后,英国海军旗舰胜利号的船身长度。这个观点指出:从古至今都无如此规模的类似木帆船出现,更无可能有长 180 米的龙骨即树高 250 米以上的木材,在未发明龙骨铁件连接技术的明代,长 180 米的船是无法做出来的。郑和宝船采用的是福船船型,尖底、深吃水、船体高大、操纵性好,排水量有 2500 多吨。而从动力上看,郑和对硬帆与旋转橹这两种驱动模式进行了独特的设计和精巧的改进,使船不仅能够更有效地利用多面来风,也可以在无风时保持相当的航速,还不惧在狭窄港湾拥挤的水域航行。有了大船就能进行远洋航行了吗?显然是不可能的。探明水情、确定航路、绘制海图、招募水手等等这些,都必不可少。郑和下西洋前,已在航海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观测天文气候、辨别方位、确定航线等航海知识与经验。在下西洋之前几年,郑和还做了探清航路、召募航海人才、研讨地文和天文导航技术等大量准备工作。并趁出使东南亚和日本的机会,巡视东亚海面,熟悉航路,累次校正针路、牵星图样、海屿水势等。追溯历史郑和下西洋中成果之一是“全面考察此洋沿岸”,1621 年印刷复制的海图,这些航海图解指南并非照比例绘制,而是用罗盘方位标注大港之间的路线,全以“按某某方位,经某某时间单位”方式表示。郑和利用牵星板确认北极星位置,再对应到地图上每个港口的纬度(根据北极星在海平线的高度),作为航海的根据。根据《郑和航海图》,郑和使用《海道针经》(24/48 方位指南针导航)结合过洋牵星术(天文导航),在当时是最先进的航海导航技术。很像已掌握葡萄牙研究出来的季风带航线。如果已经掌握季风带航线,可以从印度果阿附近,直接顺着季风沿纬度线到东非,等半年后再顺季风由东非到印度。在记载郑和船队有关航海技术的《郑和航海图》*中,保存了大量关于航海路线、历程、沿途海流、水深、礁石分布、停泊地点以及指南针、天文导航的丰富资料。郑和在航行时使用了“过洋牵星术”和“海道针经”,这在当时是最先进的航海导航技术。除此以外,他所使用的计程仪、测深仪等航海仪器,以及海图、针路簿等航海地图在当时来说都是先进的航海设备。▵ *《郑和航海图》是世界现存最早的航海图,源自网络“郑和的宝船,船身最大的,长有 44 丈 4 尺,宽 18 丈。从苏州刘家河(一说南京)出海,先到福建,再从五虎门扬帆出海。首达占城(Champa),再经爪哇(Java)、苏门答腊(Sumatra)、南巫里(Lambri)至印度古里(Calicut)返航,于永乐五年(1407)秋回国。”郑和出生于 1371 年,史料记载他的第一次航行是在 1405 年 6 月(永乐三年)从中国起航,当时他大约 34 岁。然而,一些消息来源表明,他真正第一次海上航行时可能只有 28 岁。郑和与太监王景弘奉命出使南洋群岛和印度一带,他率领一支大约 317 艘船(包括宝船、军舰和补给船)的船队,载有大约 27,400 名船员和大量金、帛、货物。路线、所到国家、地区及主要活动:从江苏苏州太仓刘家港(今太仓市浏河镇)“泛海至福建”,在福建长乐港(今福建福州市长乐区闽江出口太平港)驻泊准备,等候东北风,冬季“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以后每次下西洋,皆是从刘家港启程,到福建长乐港驻泊候风、补给,然后伺机继续向西南航行。这次下西洋先后抵达占城(Champa,今越南)、暹罗(今泰国)、再经爪哇(Java)、旧港(今苏门答腊岛东南部巨港)、南巫里(蓝巫里国Lambri,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角亚齐河下游哥打拉夜一带)、苏门答腊(Sumatra)、锡兰(今斯里兰卡)、古里(Calicut,今印度卡利卡特)等国家和地区。期间,曾停留占城、安南沿海数月从事访问等活动,在爪哇交涉明军被误杀事件,在古里勒石刻碑,在旧港消灭“剽掠商旅”的海盗。第一次出航,所经历之地远达印度西海岸,南洋诸国使者跟随郑和来明朝朝见的很多。在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期间,越南被明朝的诸侯国安南都护国统治。安南保护国成立于 14 世纪,是在明朝征服和征服该地区的一系列军事行动之后建立的。郑和访问越南时,越南主要是农业社会,水稻种植是主要经济活动。这个国家被分成几个地区,每个地区都由当地的领主或贵族统治。这些地方领主向明朝进贡,以换取对他们权威的保护和承认。郑和访问越南意义重大,因为它有助于加强安南都护府与明朝的关系。郑和会见当地首领并接受他们的进贡,这有助于肯定明朝在该地区的统治地位。此外,郑和的访问促进了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使两国经济受益。郑和之行让我们得以一窥 15 世纪这个地区的政治和经济状况,并凸显外交和贸易在明朝与周边国家关系中的重要性。当时越南的地貌特点是热带气候、茂密的森林和肥沃的河流三角洲。这个国家分为几个地区,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习俗和传统。当地人主要是农民,他们依赖河流进行运输、灌溉和捕鱼。在习俗和传统方面,当时的越南由于是明朝的藩属国,深受明朝文化的影响。明朝习俗和传统,包括儒家思想和佛教思想,在越南得到广泛实践,许多越南官员在明朝接受培训。然而,越南也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包括祖先精神崇拜、祖先崇拜和传统医学的使用。越南社会以家庭为中心,非常重视孝道。在郑和访问期间,他大概率会遇到很多这些习俗和传统,并有机会观察当地人的日常生活。他还有机会了解当地主要以农业和贸易为基础的经济,并与当地统治者建立外交关系。男性传统服装包括一件宽松的衬衫或束腰外衣,称为 áo gấm 或 áo bà ba,穿在一条宽松的裤子外面。外衣通常装饰有复杂的刺绣或图案,而裤子通常由丝绸或棉等轻质面料制成。男人还戴一顶圆锥形帽子,称为 nón lá,可以遮阳挡雨。女性传统服装包括长裙或束腰外衣,称为 áo dài 或 áo tứ thân,通常由丝绸或棉花制成。这件连衣裙通常装饰有复杂的图案或刺绣,并搭配宽松的裤子。妇女还戴头饰,称为 khăn đống,由一块长布料制成,缠绕在头上并系在背后。越南传统服装材料和设计实用且功能齐全,为越南炎热潮湿的气候提供舒适感。丝绸和棉花等天然材料的使用也反映了当地对农业和原材料种植的重视。在郑和下西洋期间,它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贸易战略地位而闻名。爪哇的地貌以茂密的热带森林、火山山脉和肥沃的平原为特色,这使其成为农业和商业的理想的地方。爪哇有着丰富多样的文化,受到印度教和佛教传统的影响,以及阿拉伯商人带来的伊斯兰习俗。当时的爪哇人以其色彩缤纷的服装而闻名,这些服装通常由手工编织的棉布或丝绸制成。商人和其他富人会穿着由精美面料制成的精致服装,通常饰有金线或银线,他们还会佩戴由贵金属和宝石制成的珠宝,例如耳环、手镯和项链。相比之下,爪哇的普通人会穿用棉花或其他当地生产的布料制成的简单衣服。男士通常穿着简单的衬衫和裤子,而女士则穿着长裙或连衣裙,被称为 kebaya,通常搭配围巾或披肩。这一时期的爪哇人还以其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而闻名,包括音乐、舞蹈和戏剧。爪哇音乐,被称为加麦兰,是打击乐器和弦乐器的传统合奏,而传统的爪哇舞蹈以其复杂的步法和优美的动作而闻名于世。苏门答腊是位于印度尼西亚西部的一个岛屿,在郑和访问期间,它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而闻名,包括香料、黄金和锡。地貌以其崎岖的山脉、茂密的热带森林和富饶的沿海平原而著称。当时的苏门答腊岛人口多元化,包括各种土著群体,以及定居在该地区的阿拉伯和印度商人。商人和富人的服装通常由丝绸或棉布等优质面料制成,通常颜色鲜艳,绣花繁复。有钱的男人会穿围裙或被称为 baju 的飘逸长衬衫,而女人会穿 kebaya,这是一种传统的衬衫裙组合。
普通人通常穿着更简单的衣服,例如围裙或棉质衬衫和裤子。土着群体经常穿着传统服装,例如巴塔克乌洛斯,这是巴塔克人穿的彩色披肩或披巾。这一时期的苏门答腊人还以其丰富的文化传统而闻名,包括音乐、舞蹈和武术。传统音乐的特点是使用打击乐器,例如 gendang,并经常伴有舞蹈表演。pencak silat 的传统武术也起源于苏门答腊,至今仍在使用。在郑和时期,锡兰(今斯里兰卡)是一个郁郁葱葱的热带岛屿,热带气候。茂密的森林、河流波光粼粼。多变的地形,包括山区、高原和沿海平原,风景多样。岛被茂密的森林所覆盖,拥有众多的河流和水道。郑和时期锡兰的地貌特征是岛上的中央高地有些地方海拔超过 2,500 米,令人印象深刻,可以欣赏到周围乡村的壮丽景色。郑和时代的锡兰人以衣饰考究着称,锡兰人会穿色彩鲜艳、图案繁复的衣服,多用当地出产的棉花或丝绸制成。富裕的商人和贵族会穿飘逸的长袍,会穿着色彩鲜艳、编织复杂的围裙或被称为 kabaya 的长衬衫,通常由优质丝绸或棉花制成。而普通人会穿更简单、更实用的衣服。珠宝也是斯里兰卡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男人和女人都用黄金或宝石制成的的精致项链、耳环和手镯装饰自己。锡兰拥有悠久而丰富的文化历史,受岛上佛教、印度教和穆斯林社区悠久而复杂的历史的影响,其传统和习俗种类繁多。佛教在锡兰特别有影响力,岛上许多最重要的文化遗址,如古城阿努拉德普勒和康提的佛牙寺,都与宗教有关。传统舞蹈和音乐也是锡兰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不同的风格和流派反映了该岛的多元文化影响。郑和时代锡兰(今斯里兰卡)的海上散布着众多繁华的港口城市和贸易中心,反映出这个地理位置作为国际商业枢纽的重要作用。锡兰(斯里兰卡)以肉桂闻名,受到世界各地商人和商人的高度评价。卡利卡特(今科泽科德)是位于印度西南沿海的繁华港口城市,郑和时期是重要的贸易中心。这座城市位于阿拉伯海和西高止山脉之间的狭长地带,西高止山脉是一条与海岸平行的山脉。
郑和时期卡利卡特的地貌特点是茂密的热带植被,茂密的森林覆盖着周围的大部分丘陵和低地。这座城市本身会是一个充满活力、繁华的地方,狭窄的街道两旁林立着商店和市场摊位,出售各种商品,包括香料、纺织品和贵金属。郑和时期的卡利卡特人会穿色彩鲜艳、图案复杂的衣服,多用当地出产的棉花或丝绸制成。富裕的商人和贵族会穿飘逸的长袍,而普通人会穿更简单、更实用的衣服。珠宝也是印度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男人和女人都用精致的项链、耳环和手镯装饰自己。
郑和时期卡利卡特的习俗和文化深受印度教的影响,印度教是这个地区的主要宗教。传统舞蹈和音乐也是印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不同的风格和流派反映了该国不同的地区和文化影响。在我们热切探索和了解事物的同时,要求所有事物都保持神秘和未被探索,陆地和海洋保持无限狂野和未驯服,超出我们的测量和理解,因为它们太深不可测。去年 Ai 刚兴起时,做过一波航海图,当时的 Ai 绘画软件噪点和局部结构有点让人难以忍受,但是它的创意和表达能力有另我喜欢的原始、粗粝与纯粹。
本订阅号所含信息仅供随意看看。虽然努力使信息保持严谨和正确,但本订阅号不就以下方面的完整性、准确性、可靠性、适用性或可用性做出任何明示或暗示的陈述或保证出于任何目的使用本订阅号或订阅号上包含的信息、产品、服务或相关图形。因此,您对此类信息的任何依赖均由您自行承担风险。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均不对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包括但不限于间接或后果性损失或损害,或因使用本号引起或与之相关的数据或利润损失而引起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本订阅号及其内容、图片(除特别标明)的版权归本订阅号所有。除非获得明确的书面许可,否则您不得分发或商业利用内容。您也不得将其传输或存储在任何其他网站或其他形式的电子检索系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