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瘟疫爆发的隔离期,他们意外走上了人生巅峰,是因为……

小悠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23-04-06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蔓延,我们要继续“多宅家,少出门”。毕竟,古往今来,减少人口流动,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一直都是对抗传染病的最好办法。


在漫长的宅家生活中,有人孤独难耐,有人却乐在其中。更有甚者,在瘟疫爆发的隔离期,获得了影响世界的成就,走上了人生的巅峰。



01

牛顿:史上最强大学生

1665年,被称为“伦敦大瘟疫”的黑死病席卷欧洲,由于当时的医疗水平落后,其可怕程度远超今天的新冠疫情。


那一年,牛顿就读于剑桥三一学院。由于疫情的爆发,伦敦大部分人都选择了逃离,学校也纷纷停课放假。


牛顿(图片来自网络)


牛顿被迫回到了林肯郡的家乡农庄。没想到,学校一停课,就是整整18个月。


然而,就是在这身居乡下的18个月中,牛顿拥有了难得的独处时间,在此期间创造力达到了一生中的巅峰水平,著名的苹果砸到头上故事,就是在这段时间发生的


此外,不到25岁的牛顿,在这段时间中创立了二项式定理,发明了微积分,发明了反射式望远镜,发现了日光的七色光谱,发展了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引力定律的理论,一举奠定了经典物理学的基础


02

莎士比亚:瘟疫打开了“副业”之门

1592年,28岁的莎士比亚正在英国国王臣民剧团当演员并担任股东,那时候他的事业刚刚走上正轨。


莎士比亚(图片来自网络)


然而,那一年伦敦爆发了黑死病,短短一周之内夺走了一千多人生命,所有公共娱乐场所都被迫关闭,包括剧院。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伦敦的戏剧行业都处于瘫痪状态。作为戏剧演员,莎士比亚失去了稳定的工作。


但是,他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在隔离瘟疫宅家期间,他开始潜心于戏剧创作。


就在瘟疫蔓延的一年之内,他在家里写出了《李尔王》《麦克白》《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成就了自己的戏剧创作事业。同时,他还开始创作“十四行诗”,他的两首长篇叙事诗——《维纳斯与阿多尼斯》和《鲁克丽丝受辱记》,也都是在这次疫情期间完成并出版。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首长诗获得了文学界的高度认可和赞赏:《维纳斯与阿多尼斯》在英国王政更替时期前一共再版了14次,《鲁克丽斯受辱记》也再版了8次。这两部作品甚至比他的戏剧还要受追捧,在贵族、平民等不同的阶层中都圈粉不少。


于是,除了“演员”“剧作家”,莎士比亚还成为“诗人”。


03

普希金:多事之秋,

却成了创作的“春天”

1830年秋天,俄罗斯经历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霍乱。同时在疫情肆虐之下,战争不断,死伤惨重,整个社会血雨腥风。


彼时,诗人普希金也遇到了自己的人生瓶颈——刚刚经历了叔父去世,又与未婚妻家人发生冲突。内心苦闷的他从莫斯科前往波尔金诺料理叔父的后事,结果因为疫情发展迅猛,被迫隔离在了那里。


普希金(图片来自网络)


波尔金诺是一个贫穷落后的村子,作为在大城市莫斯科生活的都市青年,普希金开始无法适应在那里被隔离的生活,他曾两次尝试返回莫斯科未果。


于是普希金只能接受现实,留在了那里。无事可做的他,开始了疯狂写作。


法国作家亨利·特罗亚在《普希金传》中这样写道:“在那一刻,普希金对时间和空间都十分欣赏。他手下是一张白纸,他就在这张纸头上写起诗来。他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文思如泉,周身的细胞都在歌唱。他似乎是某种特异力量的中心,他一动弹就会使世界发颤。


而这三个月的隔离期,也真的成为了普希金文学生涯中最重要的时期:他完成了自己一生的代表作《叶甫盖尼·奥涅金》,写了《别尔金小说集》和4部诗体小说,以及6部中篇小说、11篇评论、27首抒情诗。


后人把他这段隔离故事称为普希金的“波尔金诺之秋”,成为俄罗斯民族文化中的专有名字,用来形容创作大丰收


04

被隔离时的孤独,

是创造力爆发的源泉

不论是牛顿、莎士比亚,亦或普希金,他们在被隔离期间,都有一段难得的无人打扰的独处时光,有了独立地潜心思考和创作的时间和空间,可以说,“孤独”是他们创造力爆发的必要条件,甚至是创造力爆发的源泉


正是被隔离期的“孤独”,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成就了各自的伟大事业。


英国顶级心理学家、精神病学专家安东尼·斯托尔在他的《孤独:回归自我》一书中道出了孤独的价值,其中他就写道了“孤独可以激发人的精神创造力。”


点击封面,限时五折


一般而言,我们的天性是不愿意忍受长期孤独的,很多长期的孤独其实是被迫的,然后就是在这种孤独中,很多人的创造力获得了发展的机会。


在历史上,很多传世名作是在牢狱中诞生的,例如:波依提乌斯的《哲学的慰藉》,雷利的《世界史》都是在被囚禁期间写作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死屋手记》也是在牢狱中酝酿的。


司马迁曾写道:“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


贝多芬的失聪,不仅没有影响到他的创作,而更为他创作提供的另一种优越的条件:


“耳聋并没有损害他作为一个作曲家的能力,事实上可能增长了这种能力,这或许就是因为他不必在把精力花在卓越的钢琴演奏技巧上以致分散了他的创造力。在这个无声的世界里,他可以尝试很多新的体验方式,不受到外界声音大打扰。”


周国平在《孤独:回归自我》一书中的推荐序中写道:由于牢狱或疾病把人同纷繁的世俗生活拉开了距离,人是会因此获得看世界和人生的一种新的眼光,而这正是孕育出伟大作品的重要条件。


人类的心灵并非坚不可摧,但少数勇敢者发现,当身处地狱时,他们才能瞥见天堂


05

是能力,是治愈,

是直面死亡的勇气

实际上,孤独对我们的价值并不只是“激发创造力”这么简单。


在《孤独:回归自我》一书中,安东尼·斯托尔为孤独正名,从心理学、精神分析学结合他深厚的人文历史关怀,为我们揭示了孤独的真正内蕴和价值。



01

独处是一种能力

交往和独处本就是是人在世界上生活的两种方式,对于每个人来说,这两种方式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是比例不同。


由于性格的差异,有人喜欢与他人打交道,有人喜欢独处。而我们总说,会与人相处是一种能力,却往往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甚至是更重要的能力。


在安东尼·斯托尔看来,人之所以需要独处,是为了要进行内在的整合


所谓整合,就是把新的经验放到内在记忆中某个恰当的位置上。唯有经过这一整合,我们才能把从外部世界获得的信息消化,而将这些信息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


是否发现自我与实现自我,是否能够觉察到自己内心最深处的需要、情感与冲动,与一个人独处的能力息息相关


02

孤独让我们的心灵获得治愈

托尔斯泰曾说,在交往中,人面对的是部分和人群,而在独处时,人面对的是整体和万物之源


孤独之所以是人生重要的体验,不仅因为在孤独中我们能与自己的内心对话,发现真正自我,而且只有孤独中,我们的灵魂才能与世界,宇宙对话。


当我们面对现实世界的复杂和烦扰而倍感压力,当我们想要暂时逃离世俗世界的嘈杂,孤独就是给予我们治愈力量的最好方式


很多人喜欢的“禅修”“冥想”,其实就是忘却自我的“孤独”时刻,而有过这种体验的人都会表示,那是一生中最美妙的时刻,对他们的生活观念发生着永久的影响。


03

孤独给了我们直面死亡的勇气

“虽然疾病和伤残使老年人在肉体上必须依赖他人,但是感情上的依赖依然逐渐减少,老年人对人际关系经常不大感兴趣,较喜欢独处,而且渐渐地较专注于自己的内心。”


安东尼·斯托尔把孤独的最后一种价值留给了人生的最后阶段。


在西方社会,老年人们都会比较喜欢安静的环境,或独自一人,或夫妻结伴在公园里晒太阳,他们的晚年的生活是远离社交,享受孤独。


孤独有助于他们摆脱对人世的依恋,为死亡做准备。死亡是我们终将面对的结局,正如周国平所言,有尊严地正视死亡是人生最后一项光荣。


蒙田在他的散文中写道:我们必须留一处小小的避世之所,它完全属于自己,丝毫不受打扰。在这里,可以找到真正的自由,远离尘嚣,回归孤独。


当下这个特殊的时期,正好给了我们独处的空间,让我们停下脚步,与自己对话,直面自己的内心,发现真正的自我,在孤独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意义和价值。


最后,华兹华斯的《序曲》送给每一个享受孤独的你:


世界仓促,让我们与更好的自己

日益疏离,在时光中渐渐萎靡

厌了世事,倦了欢愉

唯有孤独,多么温和,多么仁慈


互动话题



疫情宅家期间,你有什么收获吗?在留言区评论,点赞前五名,小悠送你一本《孤独:回归自我》。快来分享吧!


点击封面限时五折

公益福利

在这个特殊时期,我们能做的除了在家办公,有效开展工作之外,更应该好好修炼内功,提高自己的各项技能。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在家提升自己,小悠还为你提供了一些限时(即日起至5月1日)免费的学习资源,点击下图即可获取。


希望大家能保护好自己和家人,做好防护,保持积极乐观,增强抵抗力,共克时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