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陶正明将军的择婿标准

2016-10-14 陶正明 前线报



编辑语

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作为父母都非常关心子女的婚姻大事。婚姻是人生重要的阶段,父母对子女婚姻观的指导,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本文是陶正明将军对女儿婚姻指导过程的一个回忆。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女儿上大学后,我就有意识地与她交流找对象这个人生的大课题。虽然她岁数少,但未雨稠缪,逐步进入思考的范围。婚姻好不好,重要是看准人,这是个大学问。我提醒她从一般交往中看重点,多次来往看习惯,言谈举止重细节,别人介绍供参考。不要急于轻易流露倾向性态度,不要让外貌,家庭地位,物质金钱看迷了眼,乱了神,女儿家决不能轻易让异性触碰个人肌肤,这个决口只有水到渠成,心甘情愿的地步。这些话,我认为她是听进去了,也成了她找对象的原则和底线。

     到了大学,不时有人给她介绍男朋友,有军人,也有地方的,有高干后代,也有平民子弟,有老板的儿子,也有老板本人。还有她的同学。她有的见了面,有的吃了饭,但都没有多少感觉,直到大学毕业也没给我们这方面的信息,我们从其他途径也没有听到任何风声。

     英国研究生毕业了,应该回国去搜狐公司上班。可是,女儿却改变主意,要去德国读书。这个决定太岀乎我们的意料,哪来这么强大的吸引力?我们猜到了八九不离十的原因:只有爱情,一定是有心上人了!

女儿终身大事,非同小可,必须当面刨根问底,弄个水落石岀!晚上我打电话问她,她支支吾吾,算是默认。表示回国后当面汇报。我说,你拿笔和本子记好:1、要讲清楚他家,他个人的基本情况;2、你喜欢他那些方面;3、他有什么弱点和毛病;4、你们今后的打算是什么。你现在就开始认真做功课,列好详细提纲。5、带几页他写的字,毛笔的,钢笔的,最好是抄写一篇文章或诗歌,不少于500字。

常言道,字如其人。不久,她要去德国之前回国了,先给我们看相片,生活照影集。然后向我们一五一十地说开了。我听完了,印象深刻的是,男朋友的父母是普通工人,特别有孝心,奶奶成植物人好几年,请保姆不放心,兄弟俩夫妇便提前退休,一人半年轮换照顾。(后来活到90多岁,他们照顾了十多年,我退休后专门去看过)印象深刻是男朋友有志向也有毅力。他考上中国林业大学,不喜欢专业但坚持读完,他想学机械制造,就到德国留学,他知道德国对中国绝大多数大学文凭不承认,他计划从语言,德国大学本科,研究生三步,一步一步地学,争取用4一5年功夫拿下。语言过关了,他报考了斯图加特大学汽车发动机设计与制造学院,这个专业报考人数多,难度也大,中途淘汰多。尽管德国不交学费,但他学习期间没回过一次家。空余时间外岀打工,最多是中国餐馆做钟点工,把赚到的钱寄给父母。印象深刻的是男朋友兴趣广泛。1.83米高,兰球场主力,会唱歌,打架子鼓,弹吉他。每周他们业余乐队到外面演出,一场可以拿500元(人民币),由于经常注意体育锻炼,他眼睛没近视。印象深刻的是他会做饭。南北口味能做岀几道拿手菜。这一条我听的特别认真:因为爱做饭,会做饭的男人家庭观念强,肯吃苦,人缘好,善计划。女儿讲完优点讲弱点,也很具体。听完女儿的介绍,又过细地看完她带回的写有钢笔字的纸张,是抄写的一篇名人的散文,远远超过了500字。但我还是马上想到情人眼里岀西施,毕竞是一面之词。我说你攻下老爸心这个山头不是那么容易的!

     时隔不久,有位转业的老战友出差去德国。我请他代相女婿。他回来说,男孩子真是很优秀,他俩蛮般配的。不过,你老兄也真舍得,让独生女儿去外国吃那样的苦!我说我们那个不是苦水中泡大的,她们这一代最缺的就是这一课,补上了短板就齐了。

     有老友的考察,我心里踏实多了,但我还要亲自看看。他研究生读好了,在投挡找工作单位。这期间,女儿和他回国了,要与我见面了。我告诉女儿,明天你男朋友上午10点来,谈好了,我基本满意了,中午留他吃饭,好好喝几杯。我不中意,你带他去外面吃,今后只作为一般朋友。开始,我问他答,不一会我们有了共同语言,就某个问题展开讨论,气氛很热烈,不知不觉到了12点,我喊女儿,拿酒来,今天中午陪你们。那顿饭就算我相中了女婿,也感到女儿眼力不错。把女儿托付给这样的男人我能放得下心!女儿私下和我说,爸爸,那天上午我好紧张啊!帮妈妈做饭好几次做错了!

     女婿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又有兄弟俩,亲家和女婿都不想办婚礼,又怕我们不同意。亲家专门来找我们商量。我说,婚礼只是一种形式,无所谓,我们结婚也没办!建议他们就选在奥运会开幕那天,到领事馆去拿结婚证。和奥运开幕同一天,多隆重,日子又好记!

     婚后,他们的日子过的很艰苦,女婿四处找工作,没有固定收入,平时靠打零工维持生计,搬了好几个城市好几次家,一直不敢要孩子。直到女婿女儿在纽伦堡工作落实了,才用贷款买了百来平米房,女婿自己设计装饰的,环保,实用,简洁。外孙也快三岁了。他们多次邀请我来亲眼看看。这次我来了,心里踏实了!他们问我习惯不,我说,爸爸是农民的儿子,当兵一辈子,有句口头禅,只要是人能住的我都能住,只要是人能吃的我都能吃!

我在德国看到他们健康快乐地生活,放心了!

 


陶正明将军在本报发表的部分文章:


1、陶正明将军:我的父亲

2、陶正明将军:我欠妻子一个婚礼

3、陶正明将军:女儿为什么到德国

4、妈妈,儿子为您打前站(作者:陶正明将军)

5、军人的初心是什么 | 陶正明将军八一前夕即席朗颂

6、从陶正明将军发声看战争后遗症 (5万+ 阅读量)

7、将军喝茅台的故事

8、将军随笔:天边与身边




陶正明将军介绍

 


陶正明,男,湖北省大悟县,少将军衔。1972年12月入伍,参加过中越边境作战。

在人生的道路上,陶正明既喜好武又酷爱文,生活中热衷于文学,刻苦钻研文学,积极创作文学作品。先后在中央级报刊、电台、省军级报刊、杂志及地方报刊杂志上发表作品1237篇。其中主编或参与编辑《中国社会学与行政管理》等著作12部,长篇报告文学《两用人才开发者们》、《军长》社会反响大,效果好。《两用人才开发者们》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解放军文学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