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美军(7)阵亡者都有雕像
多名阵亡者,每个人都有雕像
文/许述
美国内战中有一次小得不能再小的排规模战斗,发生在一处偏僻丛林,最后10多人战死。就是这么一个普通的战斗,后人建造了纪念碑,详细记载了战斗经过,并且为阵亡者都立了雕像。
美国人的信条是,只要为国牺牲的人,都应该感谢和铭记。
2003 年伊拉克战争,美国制作了一部1小时的纪录片《美国作战史之巴格达21天》,片尾耗时1分多钟,把牺牲的美军官兵每个人的名字一一列了出来,背景是一面飘扬的星条旗。
美军对个体生命的尊重,值得学习。
看过国内的一个视频,一位亲历抗战的 93 岁老兵、黄埔15期生张修齐参加浙江卫视的《中国梦想秀》,他的梦想是动员所有人捐献抗战文物。他说:“我们不怕死”,只怕一件事——“我们就怕被你们忘记了,遗忘了。”节目感人至深,令无数观众动情落泪。
只可惜,我们的前辈牺牲了,而且有不少被遗忘了。2015 年7月31日,我接到朋友、南京大学历史专业蔡博士一条短信,托我帮他找个资料:“新四军2师独立营,抗战期间驻盱眙县古桑乡关帝村村民家中,大约1945年初与驻城日军激战中牺牲12名烈士,营长姓方,我们只有这些资料。请予以关心查询。”我费了不少功夫,还是没能帮上忙,深以为歉。多数情况下,不管是战事还是烈士,一般只统计到团级,这个级别以下的(除了英烈和模范单位)往往不会被记载。
中国军人可爱又可敬,他们不怕死,只怕死得没价值,只怕被后人遗忘。在尊重他们、铭记他们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将功成万骨枯”,将军成名之际,国家获胜之后,应该感谢和铭记那些牺牲的官兵,他们不是阿拉伯数字的组成部分,而是一个个曾经鲜活的生命。
过去,我们未能记下每一个阵亡官兵的名字,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于“技术问题”。一江山岛战役结束后,文化教员被派上岛,负责给阵亡官兵做标记——在他们背后的棉衣上,用毛笔写上姓名、籍贯、职务、所在部队番号(这些信息在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牌背面),防止烈士入殓下葬时弄错。
所以,不要再嘲笑美军脖子上的姓名牌为“狗牌”(军用识别牌的英文为“MilitaryDog-Tag”), 有了这块烧不坏的牌子,每个人才能成为“有名英雄”(有名字的英雄)。期待下一场战争中,为战死的英雄们建造纪念碑的时候,不再“无名”,而是每个名字都记在上面。
陈伯江:《我与美军零距离》,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年,第 201页。
纪录片《美军作战史之巴格达 21天》,00:59:44—01:01:04,2003年。
浙江卫视:《中国梦想秀》(第 7季第 2期),2014年 4月 18日。
此据参战的文化教员杨齐通回忆,见凤凰大视野节目《最后一战:一江山岛战役揭秘》(第 5集),00:17:59-00:20:24.
《这才是美军》目录
(部分)
序一│王洪光
序二│戴旭
向美军学什么(代前言)
49. 美军为什么不敢说谎?
50. 美国军校学员毕业为啥争着去一线部队?
51. 军营里怎样打伞?美国海军居然写进法规
52. 海军陆战队司令竟比总统说话好使
53. 美军“打虎”记
54. 所有人都向哪类军人致敬?
55. 美军应对新媒体,从拒绝到欢迎
56. “不讲政治”的后果
57. 两个细节毁了一个上将
作者简介
许述,解放军中校,军事历史专业博士,《中国国家历史》和网易签约作者。在军校读过,在基层干过,在机关待过;以从军为业,以键盘为朋,以争胜为本;在军内外媒体发表文章50余篇,接受过包括凤凰卫视在内的多家电视台采访,参与过多项部队重大课题的编写。五年酝酿,半年分娩,于是有了《这才是美军》。
热点文章:
长按二维码
探索前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