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兴业计算机】医疗信息化深度:行业景气度、创新业务有望双击

蒋佳霖徐聪冯欣怡 兴业计算机团队 2022-07-03
投资要点

HIS渗透率渐趋饱和,CIS建设正当时。我国上一轮HIS建设热潮兴起于2010年,当前HIS系统渗透率较高,三级医院基本达到HIS全覆盖,二级及以下也基本达到80%覆盖,目前传统HIS系统处于升级换代的新周期。CIS系统在我国医疗机构特别是小型医疗机构的渗透率仍处于较低水平,部分CIS系统渗透率不足10%。CIS系统的成熟发展是未来进入区域医疗卫生服务(GMIS)阶段先决条件,驱动性因素明确。


需求正旺,医疗信息化行业景气度走势明确。医疗信息化行业的景气度正面临四大驱动:1)自2017年以来,针对医疗信息化的利好政策进入提速期,电子病历、互联互通等信息化建设的具体目标和要求逐步细化,2020年成为医疗信息化建设的重要节点;2)电子病历信息化是CIS建设重点,国家卫健委明确提出,到2020年,所有三级医院要达到分级评价4级以上,二级医院要达到分级评价3级以上。根据卫健委最新数据,电子病历水平远没有达到政策要求水平,未来两年对应百亿市场增量;3)由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疗共同体、跨区域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作网构成的医联体建设模式逐渐明晰,随着每年医联体建设数量的增加,未来医联体信息化需求仍会保持旺盛;4)医保支付一直被认为是制约互联网医疗发展的一个瓶颈,2019年8月,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关于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的指导意见》,首次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将助推互联网医疗市场景气度的不断提升。


行业集中度未来有望提升,互联网医疗成为新兴战场。与美国成熟医疗IT市场相比,我国医疗IT行业显示出较低的市场集中度,排名前三的医疗IT企业仅占28.9%的市场份额,远低于美国三大医疗巨头70%的市场份额。未来随着行业内龙头公司不断完善产品线布局、加大技术投入,我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市场集中度有望提升;近年来,互联网医疗发展路径逐渐清晰,不断延伸传统医疗信息化发展边界,成为医疗信息化行业新兴战场。以平安好医生为代表的互联网创业公司、以BAT为代表的大型互联网公司、和以卫宁健康为代表的传统医疗IT企业相继布局互联网医疗新业态,重构医疗信息化商业逻辑。传统医疗IT企业在业务理解、客户积累、渠道资源、及医疗机构系统连接等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与互联网巨头的合作有助于传统医疗IT厂商获取更多C端流量,打造B2B2C医疗服务闭环。


建议关注:创业慧康、卫宁健康、久远银海、思创医惠、东华软件。


风险提示:1)政策推进不及预期;2)行业景气度低于预期;3)行业竞争加剧。


‍‍报告正文

.HIS渗透率渐趋饱和,CIS建设正当时



1.1、医疗IT建设三部曲:HIS、CIS、GMIS


医疗信息化建设具体分为三个阶段:即医院管理信息化(HIS)阶段,医院临床医疗管理信息化(CIS)阶段和区域医疗卫生服务(GMIS)阶段。


1)医院管理信息化(HIS)阶段


以收费为中心,实现医院非医疗业务的信息化管理,具体包括门急诊系统、住院系统、药事系统、财务及物流系统和其他辅助系统。其中门急诊系统实现了利用计算机网络对收费、挂号、分诊等工作流程进行信息化管理,有助于提升医院日常事务的经营效率并为实现医疗业务的信息化管理奠定基础。


2)医院临床医疗管理信息化(CIS)阶段


以患者为中心,聚焦医生临床诊疗行为,进而实现对手术、诊疗等医院核心医疗业务的信息化管理,具体包括医生护士工作站、电子病历系统(EMR)、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放射科信息管理系统(RIS)和影像归档的通信系统(PACS)等子系统。其中电子病历系统(EMR)是CIS阶段的重点建设项目,是指用电子设备保存、管理、传输和重现病人的医疗记录,完成电子化汇总,从而取代手写纸张病历。此外影像归档的通信系统(PACS)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功能,有助于提升医生工作效率。


3)区域医疗卫生服务(GMIS)阶段


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实现医疗机构、卫生主管部门、保险机构、家庭等多渠道信息的互通互联,消除单个机构的信息孤岛,实现资源共享、优化。GMIS建设的前提是医院内部HIS、CIS系统建设已经有一定的基础,具体包括双向转诊、分级诊疗、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等子系统。其中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旨在构建居民在医疗卫生服务、健康体检和疾病调查等活动中具有保存备查价值的电子化历史记录,以减少物理资源的消耗,实现医疗机构、患者、卫生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持续、动态更新的电子健康档案有助于医疗机构、卫生主管部门实时掌握居民的健康信息,并针对高危人群实施有效的防治措施。当发生意外时,可通过电子健康档案迅速查询病人过往的健康情况,从而采取及时正确的急救措施,挽救病人生命。未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医疗信息化会朝着更加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1.2、CIS建设快速发展,GMIS建设日益起步


当前我国医疗信息化建设处于医院临床医疗管理信息化(CIS)阶段,但HIS增量空间仍较大。


我国上一轮HIS建设热潮兴起于2010年,当前HIS系统渗透率较高,三级医院基本达到HIS全覆盖,二级及以下也基本达到80%覆盖。而HIS系统的更新周期为10年左右,由于早期开发应用的HIS存在操作繁琐、非标准化的问题,目前处于传统HIS系统升级换代的新周期。此外,客户关系管理、制剂管理、静脉配液管理等HIS子系统渗透率仍不足30%,未来渗透率有望得到提升。



CIS系统建设正当时。大型医院已完成部分CIS系统建设,开始向CIS系统建设中更深入的应用(如手术室、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延伸。CIS系统在我国医疗机构特别是小型医疗机构的渗透率仍处于较低水平,电子病历系统(EMR)、医学图像管理系统(PACS)、检验信息系统(LIS)等CIS核心产品仍存在20-40%的渗透空间。CIS系统的成熟发展是未来进入区域医疗卫生服务(GMIS)阶段先决条件,驱动性因素明确。



GMIS建设处于起步阶段。随着我国分级诊疗的推进和医联体/医共体的建设,少数地区/集团目前正在进行GMIS 系统的建设。自2013年起,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共计开展6期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项目工作。2017年8月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印发《国家医疗健康信息区域(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方案(2017年版)》,明确将区域(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划分为五级七等: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乙等、四级甲等、五级乙等、五级甲等,并提出了相应的分级要求。区域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分为实验室测试和项目应用评价两个环节,实验室测试从数据集、共享文档、交互服务等方面验证区域/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与国家卫生行业标准的符合性,项目应用评价从数据资源标准化建设、互联互通标准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应用效果四大维度对区域/医院信息互联互通实际应用效果进行评价。2018年最新测评数据显示,共有48个县级及以上行政区域获得了相应评级。GMIS建设仍处于较低水平,未来提升空间较大。



二.需求正旺,医疗信息化行业景气度走势明确



2.1、利好政策加速释放,行业景气度持续向上


医疗信息化近年成为国家政策推进的重点。2017年以来,针对医疗信息化的利好政策进入提速期,具体发展目标和建设要求逐步细化,2020年成为医疗信息化建设的重要节点。


在电子病历建设方面,2018年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及评价标准(试行)的通知》提出:到2019年,所有三级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要达到分级评价3级以上;到2020年,所有三级医院要达到分级评价4级以上,二级医院要达到分级评价3级以上。


在医院信息互联互通建设方面, 2017年1月,国家卫计委发布的《“十三五”全国人口健康信息化发展规划》指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统一权威、互联互通的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实现与人口、法人、空间地理等基础数据资源跨部门、跨区域共享。2019年5月,国家卫健委《关于开展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到2020年,100个试点城市的医联体网格化布局应取得明显成效,在区域内形成有序的分级诊疗就医秩序,提升区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二级及以上医院信息化建设细则出台。2018年4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试行)》,针对二级医院、三级乙等医院和三级甲等医院的临床业务、医院管理等工作,从业务应用、信息平台、基础设施、安全防护、新兴技术五大方面规范了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和要求。该《规范》的发布标志着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在国家层面构建起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框架,为二级及以上医院信息化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同时对二级以下医院信息化具有示范和借鉴意义。



2.2、EMR建设要求明确,掘金百亿增量市场


电子病历(EMR)信息化作为CIS的重点,建设要求渐明。自2013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陆续发布一系列与电子病历建设相关的规范与标准。2018年12月,国家卫健委印发《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和《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标准(试行)》,明确提出要组织有关医疗机构持续推进电子病历信息化建设及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到2020年,所有三级医院要达到分级评价4级以上,二级医院要达到分级评价3级以上。




目前我国电子病历整体水平偏低,未来两年对应百亿市场增量。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在2019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2019 CHINC)上的发言可知,2018年全国共有4239家二级医院和1695家三级医院参与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分级评估。其中二级医院平均等级为1.35级,而政策要求二级医院要达到分级评价3级以上,三级医院平均评级为2.81级,而政策要求所有三级医院要达到分级评价4级以上。不论是三级医院还是二级医院,电子病历水平远没有达到政策要求水平,市场空间潜力仍大。结合卫健委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8 年底我国共有2548家三级医院,9017家二级医院。若以2018年底为起点,仅以未参与评级医院数量为依据,假设三级医院电子病历项目金额大约为500万,二级医院大约为300万。可以保守地估算出三级医院电子病历市场增量为 43亿,二级医院市场增量为143亿,二者合计约 186亿。



2.3、医联体模式加速推进,落地建设风潮将至


医联体建设模式明晰,进入加速推进期。医疗联合体(简称医联体)在我国很早就有探索, 2010年上海卫生部印发的《关于本市区域医疗联合体试点工作指导意见》文件中提出,医联体指的是整合区域内医疗资源,从而形成互助、共享的医疗组织系统,其目的是实现区域内医疗机构间的双向转诊、分级诊疗和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解决群众的看病难、看病烦的问题。2017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出台《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医联体分为四种组织模式: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疗共同体、跨区域专科联盟和远程医疗协作网,从顶层设计上完善了对医联体建设的分类。1)城市医疗集团是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医联体建设的主要模式,由三级医院等牵头,联合区域内其他医疗服务机构形成资源信息共享、分工协作的管理模式。2)县域医疗共同体是县级及以下城市和农村开展医联体建设的主要模式,由县级医院牵头,联合区域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医疗机构形成的县乡一体化管理模式。3)跨区域专科联盟是不同区域医疗机构之间以专科协作为纽带形成的联合体。4)远程医疗协作网是指二级、三级等医院面向偏远、欠发达地区医疗机构的远程医疗服务网络。这四种医联体组织模式相互配合、渗透,有利于优化医疗资源结构,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根据国家卫健委官网数据,截至2018年底,全国所有省份均出台医联体建设发展规划,所有三级公立医院都参与了医联体建设。共组建城市医疗集团1860个,县域医疗共同体3129个,跨区域专科联盟2428个,面向边远贫困地区的远程医疗协作网5682个,医联体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其中,江苏、湖南、山东、浙江、四川、福建、广东等省份的医联体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已建成的医联体均超过300个。因此,全国共有医联体13099个。结合已有医联体信息化建设项目中标情况,假设每个医联体信息化建设支出平均 200万元,对应全国医联体信息化增量市场大约260亿。尽管部分医联体项目已经建设完毕,但随着每年医联体建设数量的增加,未来信息化需求仍会保持旺盛。




2.4、互联网医疗政策暖风频吹,潜力巨大


政策暖风频吹,互联网医疗服务首次纳入医保。2019年8月,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关于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的指导意见》,首次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可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分为两种情况:1)由定点医疗机构提供、与医保支付范围内的线下医疗服务内容相同、执行相应公立医疗机构收费价格的“互联网+”医疗服务。2)执行政府调节价格、并由各省级医疗保障部门按照规定综合考虑后确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的全新内容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一直被认为是制约互联网医疗发展的一个瓶颈,该《指导意见》明确了对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按照线上线下公平的原则配套医保支付政策,这对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跨区域流动、促进线上线下医疗市场协调发展意义重大。



受政策催化、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现实因素影响,未来互联网医疗市场景气度将不断提升。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2011年中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为仅为50.6亿元,到2018年这一规模达到491.5亿元。自2013年起,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增速逐年提升,2011年至2018年期间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8.4%。中国产业信息网预测,到2020年该市场规模将达900亿元。





三.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互联网医疗成新兴战场




3.1、中游厂商居产业链核心,开拓新型盈利模式


国内上市的医疗信息化公司位于产业链中游。医疗信息化产业链上游为软件系统开发资源、计算机硬件零配件生产厂商,中游为医疗软件服务供应商、计算机硬件供应商和通用软件供应商,下游为各级医院、疾病防治机构、卫生主管部门等客户。国内上市的医疗信息化公司均位于产业链中游,为下游医院、卫生主管部门等客户提供软硬件产品和技术服务。



中游厂商普遍以项目制收费为主,未来有望开拓大数据变现模式。由于医疗卫生信息化产品和服务的定制化程度较高,医院、区域卫生主管部门往往采用招标的方式进行采购,因此目前国内医疗卫生信息化厂商主要以项目制收费为主,议价能力普遍不强。对居民健康档案等数据的掌握是实现未来拓宽盈利模式的基础。在前期医院、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医疗信息化企业作为产品和服务的提供商能够汇总大量医院信息并积累丰富的居民健康数据,在对各项大数据的分析的基础上,有望实现面向商业保险公司、药企及居民个人的新型变现模式。




3.2、内生外延完善产品布局,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


中国医疗信息化企业辐射半径有限,当前市场集中度远低于美国。根据IDC《中国医疗IT解决方案市场份额,2017:新兴技术厂商快速进步》,2017年我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市场份额前三甲为东软集团、卫宁健康、创业慧康,分别占据13.9%、9.3%、5.7%的市场份额,共计28.9%,显示出较低的市场集中度。相比之下,美国医疗信息化市场集中度较高。医疗IT数据研究公司KLAS以5477家急病护理医院为样本,统计出2018年美国三大医疗IT巨头EPIC、Cerner、Meditech分别占据美国医疗信息化行业28%、26%、16%的市场份额,共计70%。其中EPIC和Cerner合计占据54%的市场份额,与我国前十大企业所占据的市场份额相当。我国医疗信息化企业存在一定业务辐射半径是导致行业集中度低的主要原因。尽管小型厂商在产品、研发能力上不如上市龙头企业,但在售后和维保阶段具备快速响应的优势,因此能获得当地医院的青睐,各家公司业务覆盖范围存在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如卫宁健康在华东和华北地区收入合计占比高达88%,创业慧康在华东地区收入占比将近一半。




未来我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市场集中度有望提升。未来我国医疗信息化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的原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1)过去几年,行业内龙头公司不断通过兼并收购完善产品线布局,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如卫宁健康自2014年起发生并购事件16起,创业慧康自2015年发生11起并购事件。2)国家政策对医疗信息化建设要求越来越高,小型厂商因研发水平受限将被逐步淘汰。3)未来医院将加大在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的投入,利好综合研发能力强、产品线丰富的龙头公司。




3.3、互联网医疗驶入快车道,多方入局激战正酣


近年来,国家陆续颁布多项利好政策,互联网医疗发展路径逐渐清晰,不断延伸传统医疗信息化发展边界。以平安好医生为代表的互联网创业公司、以BAT为代表的大型互联网公司、和以卫宁健康为代表的传统医疗IT企业相继布局互联网医疗新业态,重构医疗信息化商业逻辑。 


平安好医生月活用户数大幅领先,在互联网创业公司阵营一骑绝尘。平安好医生是国内领先的一站式医疗健康生态平台,2018年5月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公司将线上线下医疗资源相结合,使得个人及企业用户通过多种方式与医生网络对接,向用户提供一站式全流程健康医疗服务。线上流量入口即“平安好医生”健康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涵盖全天候的健康管理、在线咨询、转诊、挂号、住院安排、第二诊疗意见等在线服务;线下医疗健康服务网络中与各私人诊所、医院、健康商户、药房及体检中心等合作,为用户提供线下看病就医、药房购药、运动健身、中医理疗等各项服务,打造完整的健康生态服务体系。借助控股股东及战略合作伙伴平安集团的庞大客户群与分销网络优势,平安好医生在线健康咨询服务平台已发展成全球规模最大的互联网医疗健康平台,在国内的在线医疗诊疗服务中排名第一,2019年月活跃用户数(MAU)达到1652.7万人,锁定了该领域的大部分流量,大幅领先同类互联网医疗平台。



目前,平安好医生已形成四大业务板块:家庭医生服务、消费型医疗、健康商城、健康管理及健康互动。


家庭医生服务业务:主要通过自由医生团队及外部合作医生,提供诊断诊疗服务。截至2019年6月30日,平安好医生自由医疗团队达1193人,签约外部合作医生(均为三级甲等医院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5324名,合作医院数量超过3000家,合作线下药店超过3.2万家,云网络覆盖200余个城市。同时,平安好医生自主研发智能辅助诊疗系统和AI助手,帮助医生进行一些重复、机械化的服务流程并辅助诊疗,用户满意度达到98%,在大幅提升医疗服务效率和诊断精度的同时进一步改善了用户体验。


消费型医疗业务:公司与多家医疗健康服务供应商合作,为个人及企业用户提供涵盖体检、医美、口腔及基因检测等非诊疗类健康服务, 并基于用户的检查结果和电子档案提供报告解读、线下复检等增值服务。营收贡献主要来自于标准化服务收入及后续增值服务收入。2019年上半年,由于企业客户团体服务业务收入的上升及售后服务力度的加大使得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6.2%。


健康商城业务:是平安好医生的主要收入来源,公司提供药品、健身产品及护理品销售等电商服务,个人与企业客户收入对总收入贡献达到64%。健康商城主要通过自营与平台两类运营模式盈利:自营模式下,公司赚取用户直接交易后的销售利润,平台模式下抽取第三方商家佣金,一般在4%-10%不等。


健康管理及健康互动业务:主要分为健康头条、健康计划、奖励计划、健康测评等部分,为用户提供健康管理工具和资讯。健康头条根据用户偏好进行内容推荐,还有直播、小视频、养生、生活、问答等多个频道;健康计划针对运动、美容、中医养生、营养、育儿、慢病管理、保健等多个分类,提供不同周期的健康计划,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进行选择并根据指导完成计划;奖励计划一般与分享推广、健康计划以及商城购物相结合,在用户完成一定任务后可获得优惠券、满减、健康金等奖励;健康测评提供心理、健康、癌症自查、两性等多类评测,并根据测评结果向用户提出后续健康建议。





国内互联网巨头借助自身强大的流量优势,通过“自有”和“投资”两种方式开拓“互联网+医疗”版图,在医院端、健康管理端、智能设备端、医药端和医生端等领域颇多布局。以阿里为例,其自有布局包括阿里健康、蚂蚁金服、阿里云和淘宝四大板块,云锋基金常作为资源整合为阿里互联网医疗开疆拓土。在医院端,投资了恒生云泰、华泰医院,搭建支付宝“未来医院”;在健康管理端,战略投资了U医U药、寻医问药网;在智能设备端,阿里与各家上市医疗医药公司合作,在智能移动医疗设备与鱼跃科技战略合作,在医疗影像领域入股华润万东,在体检检测领域与迪安诊断战略合作;在医药端,阿里打造天猫医药馆、阿里健康APP,与医疗信息化公司卫宁健康和医药商业公司白云山展开合作。



阿里健康是阿里集团“Double H”战略(Health and Happiness)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旗舰平台,主要有四大块业务:医药电商、智慧医疗-医疗AI、产品追溯及健康保险。



传统医疗IT厂商谋求创新,牵手巨头布局互联网医疗。传统医疗IT厂商深耕医疗信息化行业多年,在业务理解、客户积累、渠道资源、及医疗机构系统连接等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与互联网巨头的合作有助于传统医疗IT厂商获取更多C端流量,打造B2B2C医疗服务闭环。


以医疗信息化代表公司卫宁健康为例,公司采用“4+1”战略模式布局互联网+健康服务。“4”代表云医、云康、云险和云药4朵云,“1”代表创新服务平台。

云医:面向C端客户,运用O2O模式,实现医院、医生、患者、第三方机构等的多方联接。具体产品包括就医服务、健康管理服务、互联网诊疗服务、远程医疗协同、家庭医生服务、第三方协作等。

云康:针对慢性病、保健等领域推出了康信、孕乐宝、检康、诊捷等产品,参股公司布局“互联网+体检”,以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居民保健+慢病管理+就医导医+体检服务。

云险:通过对接医院、保险和第三方支付机构,建设统一的医院支付平台。

云药:通过“钥健康”、“企健网”门户平台,对接上游保险机构及其各险种、下游药店以及医疗终端,提升健康险理赔服务自动化水平。

创新服务平台:通过卫宁互联网科技公司,推动公司创新业务4朵云的协同发展。

截止今年上半年,公司创新业务与超过2千家医疗机构实现对接,公司打造的邵逸夫互联网医院已成为全国互联网医院的标杆。



2018年6月,公司与阿里系在资本和业务方面展开深入合作,蚂蚁金服全资子公司云鑫创投入股卫宁健康和卫宁互联网科技,此外卫宁健康、蚂蚁金服、云鑫创投三方签署《框架合作协议》,围绕“互联网+医疗健康”谋篇布局。阿里系的优势在于领先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识别、区块链、移动支付、金融云、信用认证、智能客服等技术能力,以及优质的互联网平台和丰富的C端流量。而卫宁健康在医疗信息化领域深耕多年,具有产品、资源、渠道等优势。双方在平台和技术层面形成优势互补,有效推动了公司创新业务“4+1”战略模式的发展。




四.投资建议及推荐个股


建议关注:创业慧康、卫宁健康、久远银海、思创医惠、东华软件。


创业慧康(300451.SZ)


创业慧康是国内领先的医疗卫生信息化软件供应商,深耕行业20余年,累计实施1万多个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积累超过2.5亿份居民健康档案。公司组建了以医卫信息化为体、医卫物联网和医卫互联网为翼的“一体两翼”业务格局。2019年,“健康中山”项目步入10年运营期的元年,盈利模式逐渐清晰,未来有望加速异地复制,为日后公司高速增长及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同时,平安集团入股有望加快公司创新业务发展步伐。我们预计公司2019-2021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3.00/4.04/5.27亿元,基于2020年2月4日收盘价,对应2019-2021年PE分别为49/36/28倍。


卫宁健康(300253.SZ)


卫宁健康是国内医疗卫生信息化产品和服务提供商龙头,医疗机构客户数量累计超过6000家,产品齐全度、客户数量均居行业前列。2015年公司建立了传统业务和创新业务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传统业务包括智慧医院、区域卫生、基层卫生、公共卫生等领域,创新业务包括云医、云康、云险、云药4朵云和创新服务平台。近年来传统业务持续快速发展,创新业务顺利推进。未来受互联网医疗政策红利、与蚂蚁金服、云鑫创投合作不断深入等因素影响,公司创新业务有望扭亏为盈,成为带动公司业绩增长的新引擎。公司发布2019年业绩预告,预计2019年归母同比增长25%至45%,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6%-38%。


久远银海(002777.SZ)


久远银海是国内民生信息化领军企业,已形成医疗医保、数字政务、智慧城市、军民融合四大战略业务板块。其中医疗医保业务占比不断增加,根据2019年半年报数据,公司医疗医保占营收比重已接近40%。公司市场覆盖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00余个城市,为7万家医院药店和近5亿社会公众提供服务。2019年三季报公司营业收入为4.95亿元,同比增长17.57%;归母净利润为0.84亿元,同比增长41.69%。受益于医疗信息化行业高景气度及同平安集团的深化合作,未来公司业绩有望维持快速增长。


思创医惠(300078.SZ)


思创医惠是智慧医疗和商业智能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智慧医疗业务涵盖智能开放平台、移动医疗、互联网医疗等,商业智能业务覆盖了供应链管理、零售业、制造业、智慧城市等领域。今年8月14日,公司定增计划获批,拟募集不超过7.2亿元用于建设物联网智慧医疗溯源管理项目、医疗大数据应用研发中心和补充流动资金。预计定增计划的顺利实施将显著提升公司在医疗物联网领域的技术水平和产品竞争力,有利于公司智慧医疗业务的发展。公司发布2019年业绩预告,预计2019年归母同比增长5%至35%。


东华软件(002065.SZ)


东华软件是一家综合性的行业整体解决方案和信息化服务提供商,面向健康、金融、能源等行业提供技术服务。健康行业主要提供医疗信息行业解决方案、智慧医疗、医保信息化、区域卫生信息化等产品和服务。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57.33亿元,同比增长14.34%;归母净利润为7.53亿元,同比增长15.15%。受益于公司在三级医院客户数量的领先优势以及和腾讯云的强强联合,预计公司健康行业业绩将持续保持高速增长。



五.风险提示



1)政策推进力度不及预期;2)医疗信息化行业景气度低于预期;3)行业竞争加剧。


联系人:

蒋佳霖 18614021551

徐   聪 18018726086

孙   乾 15201966173

吴鸣远 15601668682

冯欣怡 15109111151


注:文中报告节选自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已公开发布研究报告,具体报告内容及相关风险提示等详见完整版报告。

证券研究报告:《医疗信息化深度:行业景气度、创新业务有望双击》

对外发布时间:2020年2月5

报告发布机构: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获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分析师:

蒋佳霖  SAC执业证书编号:S0190515050002

冯欣怡  研究助理


自媒体信息披露与重要声明

本信息材料仅为对公开资料的整理信息,不涉及分析师的研究观点及投资建议。

使用本研究报告的风险提示及法律声明

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已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仅供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报告中的信息、意见等均仅供客户参考,不构成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征价邀请或要约。该等信息、意见并未考虑到获取本报告人员的具体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个人推荐。客户应当对本报告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独立评估,并应同时考量各自的投资目的、财务状况和特定需求,必要时就法律、商业、财务、税收等方面咨询专家的意见。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或其关联人员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本公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性,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本公司并不对使用本报告所包含的材料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相关的其他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的价格、价值及投资收入可升可跌,过往表现不应作为日后的表现依据;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本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状态。同时,本公司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

除非另行说明,本报告中所引用的关于业绩的数据代表过往表现。过往的业绩表现亦不应作为日后回报的预示。我们不承诺也不保证,任何所预示的回报会得以实现。分析中所做的回报预测可能是基于相应的假设。任何假设的变化可能会显著地影响所预测的回报。

本公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报告意见及建议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交易观点。本公司没有将此意见及建议向报告所有接收者进行更新的义务。本公司的资产管理部门、自营部门以及其他投资业务部门可能独立做出与本报告中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

本报告的版权归本公司所有。本公司对本报告保留一切权利。除非另有书面显示,否则本报告中的所有材料的版权均属本公司。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授权,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均不得以任何方式制作任何形式的拷贝、复印件或复制品,或再次分发给任何其他人,或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权的其他方式使用。未经授权的转载,本公司不承担任何转载责任。

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可能会持有本报告中提及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业务服务。因此,投资者应当考虑到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及/或其相关人员可能存在影响本报告观点客观性的潜在利益冲突。投资者请勿将本报告视为投资或其他决定的唯一信赖依据。


投资评级说明

报告中投资建议所涉及的评级分为股票评级和行业评级(另有说明的除外)。评级标准为报告发布日后的12个月内公司股价(或行业指数)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的涨跌幅,A股市场以上证综指或深圳成指为基准。

行业评级:推荐-相对表现优于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中性-相对表现与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持平;回避-相对表现弱于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

股票评级:买入-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大于15%;审慎增持-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在5%~15%之间;中性-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在-5%~5%之间;减持-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小于-5%;无评级-由于我们无法获取必要的资料,或者公司面临无法预见结果的重大不确定性事件,或者其他原因,致使我们无法给出明确的投资评级。


免责声明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平台所载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专家、嘉宾或其他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外的人士的演讲、交流或会议纪要等仅代表其本人或其所在机构之观点),亦不构成任何保证,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本平台内容仅供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使用,若您并非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订阅或转载本平台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在任何情况下,作者及作者所在团队、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平台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平台旨在沟通研究信息,交流研究经验,不是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发布观点不代表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观点。任何完整的研究观点应以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发布的报告为准。本平台所载内容仅反映作者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或发布本平台内容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平台所载内容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