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计算机】开源:软件企业的梦靥还是拓荒者的福音(上)
开源软件是近二十年推动科技行业进步的重要动力。除了摩尔定律(芯片红利)与互联网化(网络红利)这两条主线,见证并驱动了整个IT产业近20年直上云霄高速发展的还有一条暗线:开源。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虚拟现实、无人机,这些所有炙手可热的方向背后,都离不开同一个名字:开源软件。
开源软件优点显著。开源软件允许公众使用、复制、修改源代码,开放共享的灵魂内核与互联网类似。相对于传统闭源商业软件,开源软件汇聚更广泛的集体智慧,具有更新速度快、拓展性强等优点,是新兴行业发展强有力的助推器,并且大幅降低软件企业开发成本和客户的购买成本。
从边缘走向舞台中央。开源软件发端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最开始的20年,受客户的质疑和商业软件企业的打压,发展缓慢。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开源软件迎来快速发展,如LAMP在网页架构上已成为了主流平台,安卓更是推动了全球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近年来,随着以Open stack、Hadoop等为代表的开源技术对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领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开源软件逐渐成为开拓者,对闭源软件形成了碾压的态势。
商业模式与典型公司。我们研究了国内外较为著名的开源软件公司及其商业案例,总结出开源软件的三大商业模式:1.销售软件或提供服务的类传统软件模式,如红帽公司;2.以其他方式变现的互联网模式,如谷歌的安卓系统;3.基于开源社区的运营模式,如恒拓开源(开源中国社区)。我们也分享了三种代表性的开源软件公司的详细业务情况:包括红帽公司(开源软件服务商)、谷歌(发布诸多开源项目的IT巨头)、Apache(依靠捐赠的开源软件基金会)。
谁在开源大潮里受益。很多时候,推动开源的公司/个人,断了闭源软件公司的财路,却没有直接创造商业价值。所以,开源受益者并非做开源的公司本身,而是来自产业格局变革带来的机遇。在闭源软件体系下,软件公司是强者恒强的。但开源软件可以大大降低已有的技术门槛。技术较薄弱的新兴企业可以绕开商业软件的正面竞争,基于开源的底层架构,开发属于自己的产品或提供定制技术服务,实现弯道超车。所以,开源无疑是希望赶超国际巨头的国内企业的福音。未来,底层的技术门槛可能变得没有那么重要。掌握大量客户资源,有能力开发出满足用户需求的应用,或是具有整体解决方案能力或生态体系的公司将在未来有更大的商业价值。
引言
最近30年,IT产业的进步直上云霄,日新月异,进步速度远远快于其他的科技领域。
究其内在驱动力,大部分人很容易想到的是摩尔定律(芯片红利)与互联网化(网络红利)这两条主线。但事实上,在摩尔定律与互联网化这两条明线之外,还有一条暗线,见证并驱动了整个IT产业的持续发展。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虚拟现实、无人机,这些所有炙手可热的方向背后,都离不开同一个名字:开源软件。
开源软件是近二十年推动科技行业进步的极其重要的动力。开源软件允许公众使用、复制、修改源代码,开放共享的灵魂内核与互联网类似。相对于传统闭源商业软件,开源软件汇聚更广泛的集体智慧,具有更新速度快、拓展性强等优点,并且大幅降低软件企业开发成本和客户的购买成本。目前阶段,开源软件已经在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开源软件,现在的IT产业会如何停滞不前。
本文梳理了开源软件的概念、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商业模式、典型公司、未来的趋势与影响等。希望能籍此帮助大家从另一个视角梳理整个IT产业的格局与趋势。
一.开放共享是开源软件的灵魂
1.1、开源软件的基本概念
开放源代码是开源软件的首要特征。开源软件通过在网站上公开源代码,使得公众(主要是软件开发者)可以下载使用、复制、修改源代码,进而发布(免费/少许收费)基于源代码的软件。与开源软件相对应的是商业闭源软件,该类软件的源代码往往不公开,使用者只能在许可证允许的范围内使用软件。根据OSI(开放源代码首创行动组织)对开放源代码软件给出的定义,开源软件应该满足十个条款:1.自由再发布;2.源代码;3.派生作品;4.作者源代码的完整性;5.不能歧视任何个人或团体;6.不能歧视任何领域;7.许可证的发布;8.许可证不能只针对某个产品;9.许可证不能约束其他软件;10.许可证必须独立于技术。
开源许可证是对开源软件的散布授权条款,若软件再散布,不同的开源许可证的强弱规定了使用者是否需要承认发起人的著作权和所有参与人的贡献。软件著作权包含署名权、修改权、复制权和发布权。对于大部分商业软件而言,软件的著作权许可协议都规定用户只能安装和使用软件,而不能随意修改、复制、随便发布软件给别人,这种版权称之为著作权Copyrigt;而对开源软件而言,则需要设定一种许可协议来保护任何人都可以无成本获得软件源代码,并对之进行修改发布,这种许可协议被称为Copyleft,即开源许可证。Copyleft也是对开源软件的限制,规定了源代码使用者在修改和再发布时应尽的责任。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开源许可证数量繁多,OSI网站上就有50 多个开源码许可证,最流行的是有六种分别是GPL、MPL、LGPL、MIT、BSD和APL。按照许可证的约束授权强弱可以分成强约束、弱约束、无约束三个等级。
1.强约束授权
GPL,全称GNU General Public License,只要在一个软件中使用(“使用”指类库引用或者修改后的代码) GPL 协议的产品,则该软件产品必须也采用GPL协议,既必须也是开源和免费。GPL协议不适合商用软件。
2.弱约束授权
LGPL,全称Lesser GPL,相比GPL的严格,LGPL要温和很多。可以通过引用类库的方式(不是直接使用源代码)拿LGPL授权的来重新开发商业软件。如果是要修改源代码,相应的修改和衍生出来的代码都要使用LGPL开放源代码。
MPL全称Mozilla Public License,修改版本必须保持其原始版权声明。如果发布了编译后的可执行文件,那么必须让对方可以取得MPL协议下程序的源码。
3.无约束授权
BSD全称Berkeley Software Distribution,要求很宽松,允许他人修改和重新发布代码,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发出商业软件进行销售。所以,此协议适用于商业软件。
APL全称apache Licence,除了为用户提供版权许可之外,还有专利许可。与BSD协议权限类似,允许代码修改,再发布,适用商业软件。
MIT 全称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又称X11协议,与BSD类似,但是比BSD协议更加宽松,算是目前限制最少的协议了。这个协议唯一的条件就是在修改后的代码或者发行包包含原作者的许可信息。适用商业软件。
1.2、开源软件的优点
开源软件具有非常好的开放性,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和商业软件盈利动机不同,开源软件的初衷是为了解决问题。为了解决某个软件开发问题,开源软件的源代码会在开源社区发布,开发者可以从开源社区下载开源软件,获得源代码,进行复制、修改、完善再在开源社区发布。开源社区的集体智慧给开源运动带来了蓬勃发展,在开源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典型的开源社区有GitHub、SourceForge、Stackoverflow等。
开放使得开源软件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可拓展性和更快的更新速度。由于任何人都可以在开源社区对软件的源代码进行频繁修改和讨论,因此开源软件总体上的漏洞修复能力和安全性要比商业软件要更强,而商业软件的强弱则依赖于开发企业技术团队的能力。
1.3、发展历史—从边缘走向舞台中央
整个计算机发展至今分为三段:1960年到1980年初是第一个阶段,大型机时代带起来了IBM这个巨型怪兽,当时的主机市场一直由IBM控制,也是专有创新的代表;第二阶段1980年到2000年,个人计算机时代带起来了微软、因特尔这些公司,淘汰了主机行业;第三阶段2000年开始的互联网时代,谷歌、亚马逊、阿里巴巴、腾讯等一大批互联网企业崛起称霸,而智能手机的出现带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中Twitter、Facebook、微博等一大批新型企业。接下来的大数据云计算时代是互联网时代后的下一个爆点。
开源软件发端于上世纪八十年软件商业化浪潮,本世纪以来获得巨大发展
在计算机出现的最初年代,几乎所有的软件都是开源的,包括最早的操作系统之一Unix。那时的计算机企业主要是以销售整个产品为主,并未具体区分硬件软件,软件作为硬件的一部分搭售,把源代码提供给用户还可以缓解计算机企业的售后服务压力。后来,当计算机企业开始不提供源代码,只提供纯软件产品为模式来进行销售时,引起了许多编程爱好者的强烈不满,传奇性的“最后的黑客”Richard Stallman便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他推崇自由的黑客文化,极度痛恨软件的封闭性,在1985年发表了著名的GNU宣言,同时成立了自由软件基金会,轰轰烈烈的开源运动就此拉开序幕。
1990年,Linus Torvalds模仿Unix开发出Linux操作系统内核,开源软件逐渐开始兴起,并因为免费自由、更好的竞争特性、比专有软件更容易的部署功能、源码提供了最大的扩展能力等特点得到了许多大型企业的关注和应用。进入21世纪,云计算、大数据等高新科技领域的发展让开源软件成为企业部署必不可少的一项,开源软件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最初的二十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受传统软件企业的打压,发展缓慢
初期开源软件发展缓慢主要是有两个原因:一是初期开发出的开源软件尚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并且客户对开源软件的性能、安全性、后续维护成本等有所怀疑,客户采用开源软件的比例并不高;二是开源软件源于对商业化软件的不满,其兴起会威胁到传统软件企业的利益,所以受到传统软件企业的挤压
本世纪以来,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开源软件发展加速
开源软件技术和产品的成熟,使得客户逐渐意识到了开源软件在成本、性能等方面的优势,接受度逐步提高。同时,互联网的兴起使得开发者有了更快捷的网上沟通平台,开源软件的开发进程大大加快。并且,互联网时代场景增多、变化更快,需要大量易扩展、成本低的开源软件给予支持。
近年来,开源软件在新兴领域已经成为推动技术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领域近年来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开源软件扮演的角色已经明显碾压了闭源软件。以Open stack、Hadoop等为代表的开源技术对行业的发展起到了技术推动作用。越来越多的企业使用开源软件搭建自己的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架构,大大加快了行业的进度。以盈利为目的的传统闭源商业软件是很难承担起类似角色。
目前,开源模式在技术、产品和商业模式方面已经较为成熟,得到了众多企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越来越多的大型IT企业参与开源社区。调查显示,开源工具现在正在被80%的软件开发者使用。
在一项调查中,超过66%的受访者表示相对比专有商业软件会优先考虑开源软件,64%的受访者表示目前有参与开源项目,87%受访者预期在未来3年会增加开源项目。据Gartner报告,到2015年有85%的商业软件会使用开源技术。预测到2016年,至少95%的主流IT企业和组织将会直接或间接地在其关键任务方案中使用开源软件。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许多企业利用开源软件形成了独特的商业模式。比如谷歌的 Android 操作系统,从 2007 年开源发布第一个版本起,占据了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大部分的市场份额,谷歌也通过 Android 操作系统在移动互联网这一新兴行业中占据了领先和主导地位。
在实际应用中,开源软件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开始慢慢地渗透到各个软件,在操作系统、数据库、Web应用开发、开发工具、手机移动开发、服务器软件、浏览器、游戏娱乐等领域都可以看到层出不穷的开源软件。
开源软件吞食传统软件行业商业市场
传统软件部分转向开源软件代表着当前软件产业的新趋势。传统软件产业在过去20年里并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步,微软、IBM、甲骨文、SAP 等商业软件巨头受到了不断发展壮大的开源软件的围攻和冲击。以前一直和开源软件做斗争的以垄断自负的微软公司,因为无法快速推出适应市场的 Windows Phone 操作系统,在移动互联网竞争中处于下风。Gartner 的分析师认为,开源软件将在所有领域内成为软件的主流,可将整个软件产业带出困境。
在开源软件的冲击下,为顺应潮流,一些闭源巨头也纷纷开始试水开源软件。一向与开源对立的微软在2007年还曾经警告开源软件厂商要起诉Linux用户侵犯其专利,仅仅只是几年时间,微软一步步走上了开放的道路,例如向Samba项目贡献代码,放弃自己研发多年的大数据项目而选择Hadoop为其大数据的核心,在2014年被迫开源编程框架.Net。GitHub在2016年9月的最新报告显示,过去12个月微软公司已经超过了谷歌和Facebook成为开源代码库GitHub最大开源贡献者,贡献了16,419个开源项目。随着对Azure和云计算业务的重视,曾经做为开源死敌的微软对开源越发喜爱,包括与Canonical合作推出Ubuntu Windows 10。
就连一向不肯开源的苹果公司也在2015年底宣布自家的编程语言Swift代码正式开源,并将其放到代码托管网站GitHub中供更多开发者共同开发。如今,开源达到了空前的盛况,因为对于企业来说免费共享不仅会推动整个技术行业的发展,他们也将因此获得进步。这种双赢的模式将会很快成为科技行业向前发展的基本方式。
与此同时,开源也受到资本市场的关注,投资数持续增长。一些开源公司已经募集了大量的资金,甚至很多都超过了1亿美元。从图8中可以看到,2014年在融资数量方面排名前十的开源公司名单,前三名依次是数据巨头Cloudera、 Hortonworks、MapR,三家都是文件系统公司,它们通过商业化的Hadoop软件框架对大量数据进行分布式处理。还有两家数据库公司,MongoDB是一个高性能、开源、无模式的文档型数据库,以及著名数据开源软件公司DataStax。MuleSoft则主要提供连接SaaS和企业应用程序云端解决方案的整合平台。
图9排名前十的开源并购案例中,安全厂商Sourcefire、基础设施软件供应商Novell和小型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MySQL的估值都已超900万美元。
二.开源软件借互联网东风实现弯道超车
没有互联网时代,开源技术不能得到如此良好的发展。开源软件在1980年诞生之后将近20年里发展并不顺利。然而,2000年后互联网时代的开放共享与开源软件具有的开放、自由、共享等特性不谋而合,给开源软件的发展提供了绝佳的平台。在互联网上,全球开源爱好者借助网上开源社区平台,已经发展出了众多优秀的成熟的开源软件,这些软件相对比传统商业软件毫不逊色,甚至在某些方面的性能已经赶超商业软件,成功在市场上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
反过来,开源技术的发展给互联网企业带来了巨大好处。互联网企业借助开源技术支撑互联网站,以很低的成本自主把控了互联网的运营并锻炼了自身技术团队。例如LAMP在网页架构上已经成为了主流平台,Android更是推动了全球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这些开源软件成熟的发展成功地推动了整体IT技术向前发展,给软件行业带来更丰富更开放更多元的一场革命。
2.1、最主流的互联网架构平台LAMP
LAMP是一个缩写,它指一组通常一起使用来运行动态网站或者服务器的自由软件的首字母,包括:Linux(操作系统),Apache(网页服务器),MySQL(数据库管理系统), PHP和Perl或Python(脚本语言)。这些开源程序本身都是各自独立的程序,但因为他们的廉价和普遍,常常放在一起组合,组成了一个强大的Web应用程序平台,打破了某些软件巨头的垄断局面。随着开源潮流的蓬勃发展,开放源代码的LAMP解决方案包已经和IBM、Sun的J2EE架构,苹果的WebObjects架构和微软的.Net架构成为主流平台。
LAMP每一个组件都是开源软件。这些免费开源的软件让企业和个人开发者无需再付费购买专业的商业软件,对于全世界用户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尤其是在互联网方面,不需要为软件的发布支付任何许可证费就可以开发基于LAMP的工程。另外,开源社区的资源共享原则让数以万计的开发志愿者为开源软件贡献自己的力量,保证了LAMP技术的不断进步升级。
目前LAMP网站架构是目前国际流行的Web框架,由于LAMP开发的项目的廉价投资,在互联网上70%以上的访问流量都是LAMP提供,LAMP已经发展成为最强大的网站解决方案,被全球大部分知名的网站采用,例如Facebook、Yahoo、Twitter等。
2.1.1、开源操作系统Linux
Linux是一种基于GPL开源协议发布的可以免费使用和自由传播的操作系统。
Linux的早期发展构成了开源软件的发展史,最初的开源软件指的就是Linux系统。
如前文所述,整个计算机发展至今三段,分别对应不同的操作系统:截止到1980年初是第一个阶段,当时的主机市场一直由IBM控制,也是专有创新的代表;接下来1980年以后的客户端/服务器市场,客户端由微软Windows掌控,服务器端市场主要是Unix小型机、IBM、HP、SUN小型机和Oracle数据库五家垄断了当时的整个市场,其中Unix系列的产品几乎占据了大部分服务器高端市场和部分服务器中低端市场。但不管是IBM 主机还是Unix小型机的时代,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所有的硬件及软件开发都是由公司自己完成,因此产生了大量的专利。
一直到1990年,开放创新的模式开始兴起。一个叫Linus Torvalds 的芬兰大学生想要了解Intel的新CPU386,他认为比较好的学习方法是自己编写一个操作系统的内核。出于这种目的,加上他对当时Unix 变种版本(即Minix)对于80386类机器的脆弱支持十分不满,他决定要开发出一个全功能的、支持POSIX标准的、类Unix的操作系统内核,该系统吸收了BSD和System V的优点,同时摒弃了它们的缺点。
Linux在1991年起家,2000年被IBM带到企业级领域。此后经过十几年,Linux逐渐获得成功,人们开始认识到这样一套标准的开源系统能够减少软件开发成本,减少使用者的维护成本。从21世纪开始,Linux市场的应用正在从以基础设施为主的应用程序向数据库和企业资源规划等更加商业性的工作任务扩展,这一切的带来的是对Unix服务器市场的冲击,Linux逐渐替代Unix成为服务器端最受欢迎的操作系统。根据IDC的报告,到2018年,UNIX/Windows服务器在总体服务器出货量中的份额将比2014年下降14%(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这部分市场将转移至Linux,其中安装付费Linux的服务器的出货量将较2014年提升8%,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3%,免费Linux则将提升6%,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2%。
在桌面客户端,由于Windows系统在桌面一直以来的绝对领先优势,目前大部分的台式机和笔记本使用的是微软公司的Windows操作系统,2016年6月Windows在桌面的份额将近90%,排在第二的是Mac系统,Linux由于其开源的性质,深受开发者的偏好,在桌面端的操作系统占据2%的市场份额。
在服务器端中,Linux服务器已经在各种应用中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并在不断蚕食其他系统的市场份额,近年来从Windows向Linux迁移和各种Unix版本向Linux迁移的服务器数量与日俱增。在此之前,行业用户尤其是政府、金融、电信等行业对Linux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高性能、安全性和服务支持都心存疑虑,对Linux持谨慎态度,只是在其非核心应用中进行了尝试如Web服务器、文件打印服务器等。经过几年的技术磨砺与市场培育,Linux行业应用市场逐步走向细分化,在政府、金融、电信、传媒等行业的应用案例不断增多在服务器端,Linux已经逐渐渗透到行业的核心高端应用中,高可靠性服务器和集群服务器这些高端领域也出现了Linux的身影。在2016年7月的服务器市场中,Linux以54%的份额占据行业龙头,并有不断攀升的趋势。
发展至现在,Linux由于其完全开放的源代码,衍生出了各种各样种类繁多的产品。其中最为主流的有Debian、Fedora、SUSE等操作系统。
2.1.2、开源web 服务器Apache
Apache(全称Apache HTTP Server)是Apache软件基金会的一个开放源码的网页服务器,可以在大多数计算机操作系统中运行,由于其多平台和安全性被广泛使用,是最流行的Web服务器端软件之一。它可以快速、可靠通过简单的API扩展,将Perl/Python等解释器编译到服务器中。
WEB服务器市场中,基于Linux的Apache是网站的第一选择。Apache服务器的市场占有率曲线图可以看到Apache一直是当之无愧的冠军。在2016年6月,Apache的市场份额47%,值得一提的是排名第二的占据21%份额的网页服务器nginx也是开源软件。
2.1.3、开源数据库MySQL
从图20的走势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开源数据库(包括关系型数据库和NoSQL数据库)流行度都有增长,而专利数据库(Commercial License)流行度明显降低。随着开源关系型数据库的成熟,开源数据库已经被信息负责人、DBA和应用程序开发管理人员看作大多数新建企业应用的标准基础设施选项。NoSQL市场也发生同样的变化,专利数据库市场会进一步被蚕食。
MySQL是基于Linux的数据库管理与应用系统,也目前最流行的开放源码SQL数据库管理系统,它是由MySQLAB公司开发、发布并支持的。MySQLAB是由多名MySQL开发人员创办的一家商业公司,该公司于2008年被Sun公司收购。2009年,甲骨文公司(Oracle)收购Sun公司,MySQL成为Oracle旗下产品。
可以看到,排名前十的数据库中,其中MySQL,MongoDB,PostgreSQL,Cassandra和SQLite属于开源软件,有一半是开源数据库,而前十之外还有许多开源数据库正在挑战前十的位置。
2.1.4、开源脚本语言PHP
PHP是一种开源的通用计算机脚本语言,尤其适用于网络开发并可嵌入HTML中使用。PHP的语法借鉴吸收C语言、Java和Perl等流行计算机语言的特点,易于一般程序员学习。PHP的主要目标是允许网络开发人员快速编写动态页面,同时也被用于其他很多领域。
服务器端编程语言中,目前PHP是主流,微软的asp.net有21%的市场份额,而Java(jsp)只有4%的份额。
2.2、联网入口浏览器三足鼎立,开源雄踞前二
浏览器入口是上网入口,历来就是互联网企业的必争之地。大型互联网公司纷纷抢占互联网入口,加入浏览器战争,推出自己的浏览器,并通过各种特色的功能服务,力图通过互联网入口浏览器将用户和流量导入自身网站。
目前浏览器领域Chrome、Firefox和 IE在桌面保持“三足鼎立”局面,其中前两款是开源软件。2012年以后,Chrome在桌面浏览器的份额持续走高,并逐渐确立霸主地位;而微软的闭源IE浏览器因为用户体验不佳、扩展功能不强等原因,受到了其它开源浏览器的侵蚀,其中除了Chrome之外,紧随微软IE其后的是Firefox浏览器。
Chromium是一个由Google主导开发的开源网页浏览器,以BSD许可证等多重自由版权发行并开放源代码。Google自家的浏览器Chrome就是基于Chromium源代码开发的浏览器。Google Chorme的整体发展目标是提升用户使用Google产品的稳定性、速度和安全性,并创造出简单且有效率的用户界面。据StatCounter统计,截至2016年6月,Google Chrome在全球的桌面网页浏览器使用率为48%。我们熟知的基于Chromium的Windows/Linux浏览器的浏览器还有枫树浏览器、世界之窗浏览器极速版、搜狗高速浏览器、360浏览器极速版、猎豹浏览器、傲游浏览器、七星浏览器等。
Mozilla Firefox(简称Firefox)是一个自由开源的网页浏览器,由Mozilla基金会及其子公司Mozilla公司开发。Firefox在一些国家是最流行的网页浏览器,如在萨摩亚、德国、厄立特里亚及古巴,Firefox市占率分别为61.05%、38.36%、79.39%及85.93%。Mozilla 公司通过 FireFox 浏览器获得了来自Google、Yahoo、Bing、Yandex、Baidu、Amazon、eBay等搜索引擎等公司的大量合作收入,从而实践了没有赞助也能自负盈亏的商业模式。
在2014年前,Firefox通过把Google设定为Firefox的默认浏览器从Google获得收入,2014年之后,雅虎与Mozilla合作,雅虎的搜索引擎成为美国移动和桌面版Firefox浏览器的默认搜索工具。
微软坚持的是封闭式的IE浏览器,期望浏览器助推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而Google和Mizilla打造的是源代码开源和服务开放的开源浏览器Chromium、Firefox,发展一个浏览器产业开放生态圈,允许第三方服务的开放商以插件的形式集成到开源浏览器。
2.3、开源Android引领移动互联网时代达到新高度
进入互联网时代,大量的流量和技术从PC端迁移到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引领开源开放达到一个新的高潮,终端主流软件平台——Google的Android操作系统的开源化发展成为了软件领域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推动着整个信息产业各个细分领域的开源发展。
Google的基础设施及大量产品中都使用了大量的开源软件,可以说Google就是构建在开源软件上,众多优秀、成熟的开源项目的存在,使得Google 根本不需要重新发明或购买昂贵的产品,使用最少的人力、物力就能很快构建出一个高性能的产品或系统来。在Google 上百万台服务器中,开源软件可以为其节省一大笔开支,并且在定制修改上更加灵活。而通过社区的力量,开源软件也更加稳定、安全性更高。
除了GMS和部分驱动程序外,Google的Android 操作系统完全开源,底层使用了大量开源软件,如 Linux 内核、SQLite 内嵌式数据库、FreeType 矢量字体渲染库等等。自2007 年Android以开源形式发布以来,其阵营呈现出了爆炸式增长,如今已经成为市场份额第一的移动操作系统。通过开源模式,谷歌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迅速主导了全球移动互联网的产业生态。
2015年全球15亿台智能手机的销量中,超过一半手机的操作系统都运行着基于Linux修改的Android。出货量前五的智能手机排名中,除了排名第二的Apple操作系统使用iOS系统,三星、华为、小米、联想手机使用的都是Android系统。截至到2016年7月,全球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有65%是谷歌公司的Android系统。其它知名的操作系统有苹果公司的iOS系统、诺基亚的Symbian系统、黑莓公司的BlackBerry系统、微软的Windows Phone系统(包括Windows Phone 7和Windows Phone 8)等。
三.开源软件是新兴领域的开拓者
新兴行业需要开源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了推动开源软件产业发展的最大动力。新兴科技的发展和创新工作是在一个快节奏高频率更换的大环境下进行,拥有超乎人们想象的密集数据,有时还需要一个更快的近乎实时的来处理数据。采用传统的团队开发人员人数、能力和时间精力有限,无法始终引领快节奏的高新行业,而开源软件由于开放共享特点,与新兴高科技行业的特点不谋而合,是新兴行业发展强有力的助推器。
以人工智能为例,开源是人工智能的必经之路。人工智能作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涉及了哲学,数学,神经生理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信息论,控制论等学科领域。深度学习是人工智能的一项分支,涉及到培训人工神经网络处理大量的数据,然后让神经网络对数据进行判断。
人工智能涉及到海量的代码,任何一个人甚至一个团队都不可能具有同时在深度和广度上理解如此海量代码的能力,所以需要集结尽可能多的人群的智慧;此外,代码的审查、漏洞修复、故障排除对于人工智能来说极为重要,因为人工智能是模拟人的思维和行为,任何一个小的错误都蕴含着巨大的潜在负面后果。开放源代码可以让很多人单独或一起思考这些后果。理想情况下,这种努力将会推动软件的发展,使其越来越强大和有用,推动人类科技的发展。因此开源是人工智能的必经之路。
科技公司积极开源
据Gartner预测,到2015年将有85%的商业软件会使用开源技术。到2016年,至少95%的主流IT企业和组织将会直接或间接地在其关键任务方案中使用开源软件。企业使用和参与开发开源软件的动机已经不仅仅只是传统的减少成本等原因,更在于开源能让科技公司紧密跟随着最新技术的发展方向,获得最优质的人才,掌握平台优势,从而形成对行业的影响。
技术竞争:企业项目的开源,将会帮助企业抢占技术创新方向的话语权。企业将项目开源,等于让整个开源社区都可以在这个项目上贡献,相对于企业团队的单枪匹马而言,开源能让数以亿计的开发者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写作,使用这个开源软件的框架、报告漏洞、制作插件,在交流分享的过程中获得同行的技术。因此,开源已经成为了开发复杂且关键的软件系统的一个表明。
人才竞争:对于科技公司来源,企业间的竞争来自于人才。通过开放源代码的方式,企业一方面不用花费巨额费用聘请大量技术人员,很多开源社区的人才都秉承共享互助相互促进的理念免费提供源代码的优化;另一方面,开放源代码是这些企业最好的广告,他们不用费尽心思去寻找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因为人才自然会被源代码吸引。科技公司可以从第三方开源社区招募相关领域的人才。
平台竞争:开源有利于企业抢占产业发展的主动权,抢先占领平台优势。开源的方式能够让广大的开源爱好者使用自家平台,广泛的使用一方面促进平台的不断优化,从而吸引更多的人使用,产生集聚效应,形成良性循环;另一方面,自身平台的广泛使用,将会为公司占领平台的绝对优势。就如同谷歌通过开源Android,一方面免费提供服务将用户吸引到自身产品,同时通过开源的方式快速创新产生更多的新产品。所以科技公司的开放源代码表面是免费共享自身产品,实际上是在抢占跑道,为自己的未来铺路。
进入大数据云计算时代,开源软件已经有着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地位,代表着IT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无论是从几年前的大数据、云计算,还是近一两年火热的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领域,都能发现开源软件已经深入到各个新兴科技领域。
随着近些年新兴行业的高速发展,在互联网和云计算的推动下,开源从原有的功能组件逐渐向平台级转变,开源社区也越来越公司化,推动着开源整体向前发展。
3.1、云计算
根据开源云服务提供商Cloud.com,BitNami和Zenoss发布的《2012-2015年中国云计算产业调研与发展前景预测分析》显示,“在国内所有云部署项目中,完全不使用开源软件的云项目只占3%”。
云计算与开源技术从一开始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开源软件已经成为云计算技术进步、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推动力量。正是因为开源的兴起,才迎来了云计算时代;而云计算也推动开源软件的发展,云计算的精神就是开源。开源软件提供了高度定制的能力,这使得云计算可以按照开发者的设想而构建,并免除了巨大的授权许可费用。同时,开源还可以促进云服务的定制衍生更多种类的云服务,许多组织机构在开源帮助下可以根据客户实际需要而对云服务进行定制,这也就是说这些机构组织可以根据用户需求打造具有差异化的云服务。
最近两年来,随着私有云、混合云部署的推广,云计算的热度与日俱增,而使用开源软件的云项目集中了大家的智慧力量,更能推动云计算的发展。包括IBM、VMware、惠普和甲骨文在内的越来越多的云服务企业和用户开始使用开源云平台,并且参与开源云平台的建设。目前最为火热的开源云计算包括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 (PaaS)、储存服务 (Storage)和Hypervisor或Container项目。
1)、IaaS云平台
作为云计算的重要形式,IaaS服务有各种开源和商业云平台方案。Eucalyptus、OpenNebula、CloudStack和OpenStack是目前业界普遍使用的四种开源IaaS云平台,已经成为企业私有云平台建设的主流架构。根据Zenoss2014年底的市场调研,全球的开源市场中,OpenStack的部署比例达到69%;CloudStack的部署比例为14%;Eucalyptus比例为3%。
OpenStack 是如今最为流行的一种可用的开源云解决方案。OpenStack 不是单一的解决方案,而是一个不断成长的开源解决方案套件,包括核心以及新孵化的项目,并共同形成了一个强大成熟的 IaaS 堆栈。如图所示,OpenStack是一个项目集合,整体提供了一个完整的 IaaS 解决方案。
2)、PaaS云平台
OpenShift是RedHat推出的开源PaaS平台,而且提供一定限额的免费资源供开发者使用。支持Java、Python、PHP、Perl和Ruby等多种语言,资源动态调度和分配。高可用,开发者无需为运维、系统管理烦恼,只需专注于应用本身。
OpenShift不仅集成了maven,Jenkins等各种常用的开发工具给开发者,还集成了wordpress,wrupat等常用的应用,以便非编程人员也能‘一键创建’属于他们的应用。除了OpenShift平台提供的语言、服务外,如果需要,用户也可以轻松将常用的功能打包成服务,方便使用。甚至也可以使用源代码,在AWS或者物理/虚拟机上部署属于客户自己的PaaS平台。
Cloud Foundry由VMware公司开发的开源云平台,采用Apache 2.0许可证,为广大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应用程序操作人员和云运营商简化部署工作。开发人员可以用自己选择的语言和Web框架来编写代码,不用为具体的IT环境而操心。包括IBM在内的许多云计算企业都应用Cloud Foundry来部署自己的PaaS平台。
3)、容器化
由于容器技术可以灵活地封装软件,使软件应用通过网络自由传播,而不用受到终端环境的控制,符合云计算提倡的应用模式,正受到云计算企业的广泛青睐。其中,开源容器项目Docker 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Docker 已成为仅次于OpenStack 的全球开源项目。包括IBM、红帽、亚马逊在内的各大公司均加大了对Docker的研究和部署。
Docker 是DotCloud 公司的开源项目,源代码托管在 Github 上, 基于go语言并遵从Apache2.0协议开源。其首发版本时间是2013年3 月,经过三年时间的发展,Docker 已成为仅次于OpenStack的全球第二大受关注度最高的开源项目,是目前全球最炙手可热的创业公司。2014 年,IBM、红帽、微软、谷歌等企业均加大了对Docker 的研究和部署,Docker 所属公司也和微软一起合作开发基于Windows 系统的Docker 容器,谷歌云平台和亚马逊AWS 云服务均添加了自己的容器管理系统。Docker 的技术能力获得极大了提升。
Docker 允许开发者们将他们的应用打包放在云端的“容器”中,无需再修改就可以发布到任何流行的 Linux 机器上。由于采用沙盒机制,各应用之间没有任何接口,所以不用担心它们会相互干扰。也同样因为这点,Docker 内的应用可以很容易地运行在各个机器和数据中心上,最重要的是,它们不依赖任何语言、框架或者包装系统。
Docker可以被广泛应用于Sandbox、PaaS等诸多领域。根据《2016上半年中国互联网行业Docker和容器服务使用调查报告》显示, Docker的普及非常迅速,仅用不到24个月的时间走完了虚拟化技术和云计算技术花费了数年的道路。而容器服务,作为Docker技术不可或缺的伙伴,也在以类似的速度迅猛地发展着。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当下已经有10%的互联网企业在生产环境中使用容器服务,而这个数字,是去年(2015年)类似调查的三倍;Docker和容器服务的组合有可能成为DevOps的最佳实践。调查发现多达57%的受访公司是由开发和运维两个团队共同推进Docker的使用。
Docker从诞生之日就受到了来自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目前Docker作为全球最受关注的开源项目之一,掀起了容器热潮。
3.2、大数据
大数据和云计算,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面。大数据与开源软件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目前大数据领域中应用最广泛的Apache开源框架系统为Hadoop生态和Spark生态。除了Haddop、Spark之外,还涌现了一批支线平台,绝大部分均是开源的,主要代表有Hypertable、Cassandra、Dryad S4、Kalka、Haloop和Storm。
Hadoop是Apache软件基金会发起的一个项目,是一个开源的分布式存储及计算框架,被广泛用于海量数据的存储及处理。Hadoop现在已成为大数据的代名词,他结合了一系列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包括云计算环境)中使用的数据处理工具。
目前Hadoop发展已经形成非常成熟的生态圈和商业发展模式,几乎所有的大企业都有在使用Hadoop技术,而利用Hadoop盈利的企业也不计其数。就对Hadoop定位和使用不同,可以将Hadoop业界公司划分为四类:
第一梯队:这类公司已经将Hadoop当作大数据战略武器。
第二梯队:这类公司将Hadoop 产品化。
第三梯队:这类公司创造对Hadoop整体生态系统产生附加价值的产品。
第四梯队:这类公司消费Hadoop,并给规模比第一类和第二类小的公司提供基于Hadoop的服务。
自从2008年Cloudera成为第一个Hadoop商业化公司,并在2009年推出第一个Hadoop发行版后,很多大公司也加入了做Hadoop产品化的行列。典型的公司有Cloudera、Hortonworks和MapR。其中Hortonworks采用了100%完全开源策略,产品名称为HDP(Hortonworks Data Platform)。所有软件产品开源,用户免费使用,Hortonworks提供商业的技术支持服务。HDP管理软件使用开源Ambari,数据治理使用Atlas,安全组件使用Ranger,SQL使用Hive。
3.3、人工智能
从2015年1月Facebook开源了自身的一个关注深度学习的开源软件项目Torch后,各大涉足人工智能领域的IT巨头谷歌、Facebook、IBM、微软、百度、雅虎等争相开源。
拿谷歌为例,谷歌在通过安卓奠定移动互联网领域霸主地位后,现在正意图打造人工智能领域的下一个安卓——操作系统TensorFlow。谷歌首席科学家杰夫.迪恩认为常规步骤下的创新工作进展过于缓慢,常常是一个谷歌开发人员写出代码,甚至要等上几个月才会在一次会议上进行讨论,此外另一个开发人员会再花上几个月的时间重复这一过程,因此做出操作系统TensorFlow开放源码决定。通过开源,谷歌开发人员能够实时与科学界进行协作。谷歌之外的人才也能够参与TensorFlow源代码的编写。而机器学习技术的共享能够广泛吸引更多的技术人才完善TensorFlow系统。
通过将TensorFlow开源,Google能够与大学以及诸多初创企业的开发人员进行合作,接触新的理念,推进技术发展。开源使得代码开发的速度更快,TensorFlow也更加功能多样,灵活方便。虽然谷歌聘用的都是杰出人才,但通过开源,可以借助社会广大技术人员使用谷歌的技术开发产品。
3.4、虚拟现实
在虚拟现实领域中开源同样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Carmark作为开源软件的倡导者以CTO的身份加入Oculus之后,独立完成了70%初代Oculus Rift的底层代码并开源,使得中低端虚拟现实设备得以诞生,对VR设备步入消费市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如前文所述,谷歌作为开源的先驱,旗下大部分高新产品都选择了开源发展,在虚拟现实领域也不例外,Google Cardboard就是谷歌的一个虚拟现实开源项目,目的是让用户可以以一种简单、有趣且廉价的方式体验虚拟现实。用户只需要在Android手机上安装一个Google Cardboard应用,在手机上安置一个观察期就可以体验谷歌虚拟现实。Google Cardboard的开源直接带动了移动VR的爆发,革新了整体的设备形式。
雷蛇(Razer)也联合专业级虚拟现实头戴式显示器公司Sensics在2015年1月推出了OSVR(Open-Source 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开源平台,吸引了宏基、英伟达、Valve、育碧、Leap Motion等公司相继加入。目前OSVR已经支持上百种软件、硬件设备,并且每月都在增加,开发者有设备厂商、VR爱好者以及OSVR核心团队。OSVR包括了开源的软件平台和硬件设备。大部分OSVR插件(拓展程序)都是开源的,开发者可以OSVR.COM网站下载完整的代码,自行定制硬件及软件,包括屏幕、镜头、眼球追踪、相机等等。其中硬件设备Hacker Development Kit 2(HDK 2),被认为是Oculus Rift和HTC Vive虚拟现实头盔的强劲对手。
3.5、区块链
区块链的四个主要的特性分别是:去中心化、去信任、集体维护、可靠数据库。而由此四个特征引申出来的2个特征是:开源、隐私保护。如果一个系统不具备这样的特征,将不能视为区块链技术的应用。由于整个系统的运作规则必须是公开透明的,所以对于程序而言,整个系统必定会是开源的。
目前比较知名的开源区块链项目有Bletchley、Hyperledger、Openchain等。
1)、Bletchley —— 微软开源区块链平台项目
2016年6月,微软推出了新的开源区块链项目Bletchley,面向所有平台和用户开放,提供了一些能扩展区块链用途的工具,试图利用灵活的BaaS帮助企业构建区块链联盟,Bletchley充分展现了微软开放性视野,微软希望借此可以建立一个更开放、透明并可公开核查的系统。Bletchley模块化区块链适用于金融服务、医疗行业和政府部门,将给Azure注入新的动力。
该项目主要专注于构建新的开放性平台;整合身份管理,密钥管理,隐私管理,安全管理,运营管理和协作管理;提供高可用、稳定的平台。
2)、Hyperledger Fabric
Hyperledger项目是来自 Linux 基金会的一个新的协作项目。Hyperledger Fabric 是一个开源区块链实现,开发环境建立在VirtualBox虚拟机上,部署环境可以自建网络,也可以直接部署在BlueMix上,部署方式可传统可docker化,共识达成算法插件化,支持用Go和Java开发智能合约,尤以企业级的安全机制和membership机制为特色。Fabric之于区块链,很可能正如Hadoop之于大数据。
从2015年开始一批科技和金融巨头包括 IBM、英特尔、思科、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摩根大通、富国银行等公司联手打造了一个基于比特币的开源项目——Hyperledger。IBM 更是在2016年6月公开计划在公司内部推行基于比特币的开源项目Hyperledger,向创建一种方式,使股票和其他资产交易更安全、更可靠。
3)、Openchain —— 分布式总账区块链工具
Openchain 是由区块链技术公司Coinprism针对企业和金融机构发布的开源分布式总账区块链工具, Openchain 在处理大型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数据的时候,相较于传统的区块链工具,能大大的降低计算速度,并能降低成本和交易方风险。和比特币基于独特的分布式总账不同,Openchain将使得用户能够利用他们自己区块链的版本,会降低成本并缩短结算时间。
4)、以太坊
以太坊做为一种区块链技术,本身就是一种开源软件,具备了开源项目的快速创新特性,新的项目可以共享其他项目代码纳入到自己项目,快速的迭代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可以创建和发布去中心化的应用程序(Đapp),最终实现去中心化因特网,以太坊的开放系统多种区块链、协议或货币并存,是目前最有前景的去中心化智能合约协议之一。
5)、比特币
比特币是一种由开源的P2P软件产生的网络电子虚拟货币,是最早的也是全球最广泛使用和真正意义的去中心化区块链技术。比特币算法是完全开源的,任何人都可以在Github上面下载源码,修改参数重新编译。比特币的核心技术框架采用采用C++语言开发,共识算法采用POW算法,工作量(挖矿)证明获得记账权,容错50%,实现全网记账,公网性能TPS<7。 虽然比特币不支持智能合约,但已经是市场上相对成熟和稳定的区块链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比特币不支持智能合约,但是在比特币区块链的体系基础上创造出来的比较知名的比特币侧链有Rootstock和和BlockStream推出的元素链。
Rootstock是一个基于比特币侧链的开源智能合约平台,使得比特币拥有了智能合约,基于Rootstock的智能合约能够运行无数应用,为核心比特币网络增加价值和功能;元素链(Elements)是Blockstream的开源侧链项目,同样使用比特币双向挂钩技术,除了智能合约外,还给比特币快速带来许多创新技术,包括私密交易、证据分离、相对锁定时间、新操作码、签名覆盖金额等等特性。核心技术框架采用C++语言开发。
3.6、无人机
无人机对飞行控制能力的要求很高,在无人机爆发之前,飞行控制系统通常搭配在导弹、战斗机上。依靠开源飞控平台搭建自动驾驶仪,刺激了大批基于MEMS传感器的开源飞控出现,促进了四旋翼飞行器产品的发展,使得无人机实现爆发发展。
开源飞控是建立在开源思想基础上的自动飞行控制器项目(Open Source Auto Pilot),包含开源软件和开源硬件,软件包含飞控硬件中的固件和地面站软件两部分。开源爱好者可以参与软件、硬件的研发,通过购买硬件可以开发软件,还可以自制硬件。开源飞控系统的开发维护基于GoogleCode、GitHub等开放式开发平台,在飞控爱好者、机构的开发维护下功能日渐强大、系统趋于完善,使得基于现有飞控系统做二次开发变得更加容易,推动了无人机行业的整体发展。
开源飞控的发展经历了三代,从第一代开源飞控系统的模块化和可扩展能力向着第三代的机器视觉、集群化、开发过程平台化的方向发展。
目前最为流行的无人机开源飞控系统有Arduino飞控、APM飞控、PX4与PIXHawk、OpenPilot与Taulabs、Paparazzi(PPZ)
在无人机的设计过程中,一些开源软件如AVL、APAME及Su2也被广泛应用。“AVL是一个气动分析程序,采用平面涡格法,可以在几秒钟内给出飞行器的气动性能、舵面效率。设计人员会依据分析结果对气动布局、翼型选择及舵面布置等进行优化设计;APAME是三维面元法求解器,可以在几分钟内对飞行器的气动性能进行评估。面元法相对于涡格法可以给出更准确的阻力评估,方便设计人员对最大升阻比、巡航攻角等进行设计。”(来源于无人机之家)
(注:此文原创于2016年10月17日,By 兴业计算机 袁煜明/蒋佳霖/徐聪等)
联系人:
蒋佳霖 18614021551
徐 聪 18018726086
孙 乾 15201966173
吴鸣远 15601668682
冯欣怡 15109111151
注:文中报告节选自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已公开发布研究报告,具体报告内容及相关风险提示等详见完整版报告。
证券研究报告:《开源-软件企业的梦靥还是拓荒者的福音》
对外发布时间:2016年10月17日
报告发布机构: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获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分析师:
蒋佳霖 SAC执业证书编号:S0190515050002
徐 聪 SAC执业证书编号:S0190516060001
自媒体信息披露与重要声明
本信息材料仅为对公开资料的整理信息,不涉及分析师的研究观点及投资建议。
使用本研究报告的风险提示及法律声明
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已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仅供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报告中的信息、意见等均仅供客户参考,不构成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征价邀请或要约。该等信息、意见并未考虑到获取本报告人员的具体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个人推荐。客户应当对本报告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独立评估,并应同时考量各自的投资目的、财务状况和特定需求,必要时就法律、商业、财务、税收等方面咨询专家的意见。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或其关联人员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本公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性,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本公司并不对使用本报告所包含的材料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相关的其他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的价格、价值及投资收入可升可跌,过往表现不应作为日后的表现依据;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本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状态。同时,本公司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
除非另行说明,本报告中所引用的关于业绩的数据代表过往表现。过往的业绩表现亦不应作为日后回报的预示。我们不承诺也不保证,任何所预示的回报会得以实现。分析中所做的回报预测可能是基于相应的假设。任何假设的变化可能会显著地影响所预测的回报。
本公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报告意见及建议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交易观点。本公司没有将此意见及建议向报告所有接收者进行更新的义务。本公司的资产管理部门、自营部门以及其他投资业务部门可能独立做出与本报告中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
本报告的版权归本公司所有。本公司对本报告保留一切权利。除非另有书面显示,否则本报告中的所有材料的版权均属本公司。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授权,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均不得以任何方式制作任何形式的拷贝、复印件或复制品,或再次分发给任何其他人,或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权的其他方式使用。未经授权的转载,本公司不承担任何转载责任。
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可能会持有本报告中提及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业务服务。因此,投资者应当考虑到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及/或其相关人员可能存在影响本报告观点客观性的潜在利益冲突。投资者请勿将本报告视为投资或其他决定的唯一信赖依据。
投资评级说明
报告中投资建议所涉及的评级分为股票评级和行业评级(另有说明的除外)。评级标准为报告发布日后的12个月内公司股价(或行业指数)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的涨跌幅,A股市场以上证综指或深圳成指为基准。
行业评级:推荐-相对表现优于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中性-相对表现与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持平;回避-相对表现弱于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
股票评级:买入-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大于15%;审慎增持-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在5%~15%之间;中性-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在-5%~5%之间;减持-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小于-5%;无评级-由于我们无法获取必要的资料,或者公司面临无法预见结果的重大不确定性事件,或者其他原因,致使我们无法给出明确的投资评级。
免责声明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平台所载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专家、嘉宾或其他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外的人士的演讲、交流或会议纪要等仅代表其本人或其所在机构之观点),亦不构成任何保证,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本平台内容仅供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使用,若您并非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订阅或转载本平台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在任何情况下,作者及作者所在团队、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平台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平台旨在沟通研究信息,交流研究经验,不是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发布观点不代表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观点。任何完整的研究观点应以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发布的报告为准。本平台所载内容仅反映作者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或发布本平台内容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平台所载内容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