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是不对的]一个7岁女孩的“跟屁虫”之旅
文/海豚
《校园欺凌,是不对的》视频发出后,我们收到一些家长、老师的留言,谈起校园欺凌的界定和预防。
“孩子们在学校里过得好不好,有没有被欺负?”这可能是从孩子第一天进入学校,很多爸妈们常在心里嘀咕的事。
我们说“校园欺凌,是不对的”,可是,到底什么才算得上是校园欺凌?
这几天,我们机构内部在商讨要不要先给出“校园欺凌”概念。
最后我们想,先来讲讲这几年,遇到的一些故事吧。
也许这些事,可能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也可能就是自己的学生和孩子。
下面是一个真实发生过的故事。
漂亮,可爱,干干净净的小可
那年,小可姑娘7岁,瘦高个儿,留着齐眉中长发,发梢有着自然的卷曲,五官清秀。
妈妈很喜欢打扮小可,她每天都漂漂亮亮,干干净净。
小可家就在父母单位后面的家属大院里,邻居们都很熟悉。
小可被妈妈教导得有礼貌,见人就问好,成绩也好,爸妈的同事、邻居们都很喜欢她。
每天,小可都像小鸟一样欢快,常常在放学后跑到妈妈的办公室,等着妈妈下班,她会安静地做作业,或者在院里玩,编故事给更小的孩子听。
“跟屁虫”成了小可最怕的话
“跟屁虫,跟屁虫!”
上学路上,小可听到身后一直有人在喊“跟屁虫”,她回头看见男孩小昆正冲自己大喊。
小昆比小可大一岁,就住在小可家楼上,他爸爸的办公室在小可妈妈隔壁,妈妈是中学老师。
“你在喊谁?”
“喊你呀!每天跟着妈妈屁股后面,跟屁虫!”小昆走到小可身旁,大声对着她的脸喊,然后,扬着头、甩着大步走了。
小可一时语塞,愣在原地。
小可与小昆不在一个学校读书,但有一段上下学的路是重叠的。
每天早上,上学路上,小可都会碰到小昆喊她“跟屁虫,跟屁虫”。
放学路上,小可很怕碰到小昆,因为还有其他同学一起走,小可怕被其他同学听到。
虽然不是每次都碰到,但有时小昆就会从某个拐角杀出来,挡在小可面前,大喊:“跟屁虫,跟屁虫”,然后转身跑掉。
同学会问小可,“他在叫你吗?为什么这么叫你?”小可很尴尬,一边继续走一边说:“他胡说的,别理他。”
小姑娘为什么不敢告诉爸妈和哥哥
小可很难受,有时候很想打他。但是,妈妈说过:“不可以打人,打人都不是好孩子。”,所以,小可要忍住不打人。
有时候她很想骂小昆,但不知道骂什么,话就堵在了胸口,什么也说不出。
小可想不出办法让小昆停止喊她“跟屁虫”。
妈妈说过,遇到有人骂自己,不要理对方,对方觉得无趣就不再骂了。可是,小可一直在用这个方法对待小昆,小昆还是会继续骂,而且有时候楼里其他男孩子与小昆一起时,也会跟着一起喊小可“跟屁虫”。
小可很沮丧,她不敢告诉妈妈,因为她怕妈妈又是用同样的方法教她,她已经用过了,无效啊,她怕妈妈说她笨。
她也不敢告诉哥哥,她怕哥哥说她娇气。
她也不想和爸爸说,因为爸爸一定会说她总是粘着妈妈不好,不再让她去办公室。
小姑娘想出的应对办法
小可自己想到的办法就是尽可能躲开,她不想有单独面对小昆的机会。
所以,她不爬楼梯,因为总是能在楼梯上遇到小昆,小昆就会一直喊着“跟屁虫”直到小可到家;
她不想一个人坐电梯,因为和小昆两个人同在电梯间时,“跟屁虫”就像紧箍咒一样缠绕着她;
她早上总是拖拖拉拉不想上学,缠着爸爸,让他送她去学校,因为她不想在路上碰到小昆,爸爸妈妈就觉得小可越来越不懂事和独立了,小可更加委屈;
她也越来越少在院子里玩,因为她很怕碰到小昆和他的小伙伴,所以她就总是蜷在家里,哥哥就说她越来越懒、越来越娇气。
小可觉得很委屈、很无助,不知道怎么办。
她不能告诉老师,因为不是一个学校的,而且她也怕同学说她事多、打小报告。
她也怕告诉父母后,如果妈妈去找了小昆的妈妈,小昆挨顿打,小昆会不会记恨在心,来报复自己呢?
小可是越想越害怕,越想越觉得无助。
就这样,小可过了将近半年。
妈妈教她站在镜子前练习
有一天,小可帮妈妈买盐回来,发现电梯坏了,她在楼梯口转来转去不想爬楼。
但是,修电梯的叔叔说,要下午电梯才能修好,迫不得已小可开始爬楼。
走到3楼,正好碰到下楼的小昆。
小昆转身跟在小可身后,不停地喊:“跟屁虫,跟屁虫!”小可被气得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她强忍着,不想一会儿被妈妈看到。
走到自己家的楼层,妈妈正站在楼道里,小昆噌地一下就飞奔下楼了。
“他刚刚在叫你吗?在叫什么?”妈妈问小可。
小可忍不住,哇地就大哭起来。
妈妈抱着小可,轻轻拍她,把她拉回家,细细问起来。
小可把这半年里发生的事情都告诉了妈妈,最后还担心地问妈妈:“如果你去找他妈妈,他会不会来报复我呀?”
妈妈说:“我先不和他妈妈说,我先教你怎么对付他。”
那天,吃完午饭,妈妈一直在教小可站直身体,看着妈妈的眼睛说:“骂人如骂己,请你以后不要再这样叫我!”
妈妈还让小可对着镜子自己练习,一遍又一遍,直到这句话小可可以大声不打磕巴、坚定有力地说出来,而且眼神也变得坚定有力为止。
第二天早上出门前,妈妈问小可:“今天再碰到小昆,知道怎么做了?”
“嗯。”
“发生任何事情都要告诉妈妈,妈妈一直都会支持你。
昨天做的练习,今天一定要试试,你一定能做得很好。但是还是尽量不要单独和小昆在一起。”
“嗯。”小可这会儿有点想赶紧碰到小昆,迫不及待地想试试,但是还是有点害怕,她怕万一这个方法也不行,那该怎么办?
从此以后,她再也没被叫过“跟屁虫”
那天,上学路上果然又碰到了小昆。
当小昆对着小可喊“跟屁虫”的时候,小可鼓足勇气,对他快速地说:“骂人如骂己!”
“你说什么,你敢再说一遍!”小昆身体前倾对小可瞪着眼睛。
小可有点害怕,想起妈妈说,害怕的时候,深呼吸,一定要站直了。
小可深深吸一口气,让自己站直,又慢慢把气吐出去,然后看着小昆的眼睛,大声说:“骂人如骂己,请你以后不要再这么叫我,我有自己的名字。”说完,转身迈开大步走了。
小昆愣在原地。
小可觉得能长长呼出一口气了,胸口不再堵了。
她这一天都感觉全身充满了力量,很开心,很开心。
第二天,小可等电梯时,又碰到小昆,小昆刚张口,小可就又站直身体,看着他的眼睛,大声说:“骂人如骂己,请你以后不要再这么叫我,我有自己的名字,请叫我小可。”
这时电梯门开了,小可走进去,小昆还愣在外面,小可问:“你要进来吗?”
从此以后,小昆再也没叫过小可:“跟屁虫”。
后记:从那一刻,身体里长出的力量
小可现在已经30多岁了,说起这件事,还是能想起当时的委屈、沮丧和害怕,想着为了不听到“跟屁虫”想办法到处躲藏。
即使,小可当时已经是个勇敢的小姑娘,但遇到这样的事,如果没有成人的帮助,还是不知道怎么解决。
她很感谢妈妈。那个下午,她对着镜子一遍遍练习,身体里长出一种力量,坚定的力量,它一直陪伴着她长大,与她一起面对很多困难。
小可很幸运,她有一位很智慧的妈妈。
但是,我们碰到的大多数被欺负和欺负人的孩子或者已经长大成大人的人,他们当时并没有得到及时的帮助,那样的沮丧、无助感伴随他们很多年,甚至是一生。
那些欺负人的孩子们因为没有被及时引导,或者只是被批评指责,他们长大成人的过程中仍然认为强大的方式就是欺压、暴力,有人因此犯罪,即使没有犯罪,他们内在深深地被认可、证明自己强大的需要会被他们表面耀武扬威或者不屑一顾所掩盖。
今天,我一个家长群看到讨论,爸妈们,认为熟人社会不会发生欺负的事情,认为有好老师就不会发生校园欺凌。
我们想告诉大家,欺凌一般都发生在成人不易发现的地方,即使在成人眼皮底下发生,如果我们成人不够敏锐、不把它当回事,也会视而不见。
我们需要有一个态度——欺凌不应该发生,这种行为是不对的,需要及时制止。
欺凌不是敢不敢的问题,不是适合不适合的问题,更不是用此来训练孩子变得坚强勇敢的途径。孩子不需要通过这样的事情变得坚强勇敢。
我们需要让孩子学会恰当的与人相处的方式、善待他人的态度,也要学会恰当的保护自己的方式。
焦虑不能解决欺凌的问题,指责、批评更不能解决,我们成人内心的坚定、有力,才能引领着孩子成为坚定、自信的人。
我们写这些文字,是希望老师和家长知道,我们要去预防欺凌,而不是在它发生后干预,对很多孩子,长期受到欺负,得不到支持所造成的心理伤害是不可逆的,我们必须提前做好预防的工作。
文/海豚:沈旭:儿童青少年教育工作者,“光合行动”联合创办人之一。
陕西光合行动青少年教育与发展研究院
Brighten Youth Up Institute
专门为儿童与青少年而来的民间公益机构
第29期
欢迎个人转载分享微信内容,刊物及机构转载
请联系我们
邮箱:brighten_youth_up@163.com
订阅号名称:光合作用在行动
微信号:guanghexingd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