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在行动

其他

今天,仍要花22分钟大声讲出“校园欺凌”

“在校园欺凌中,旁观者的比例占到80%以上,能够有勇气、有策略、伸张正义的人只有5~7%。我们希望多一些成人可以成为和平创造者,从微小行动做起,发挥我们的同理心,承担起责任,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的人际关系环境,让他们对这个世界还心存希望。”上个月18号,海豚(沈旭)在TEDxChangan做了一个演讲,题目是《多1%的旁观者成为和平创造者,就可能带给一些人有光的人生》,分享的主题是我们一直在关注的——校园欺凌。今天,2020年11月5日,是第1个“反对校园暴力和欺凌包括网络欺凌国际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9年宣布,每年11月的第1个星期四为“反对校园暴力和欺凌包括网络欺凌国际日”。这一国际日旨在消除校园暴力和欺凌,包括网络欺凌,从而使所有儿童和青年都能实现其享有教育、健康和福祉的权利。我们也刚刚拿到这个演讲视频,正好就在这个时间点,与大家分享。以下是演讲全文。大家好,我是沈旭,今天我站在这里,要跟大家分享一个沉重的话题:校园欺凌。
2020年11月5日
其他

如果多1%的旁观者成为守护者...

●写在前面99在即,又是一年筹款季。因为疫情,魔光夏令营暂缓,去年99筹的款将延到明年再申请和执行。今年,我们在做的,和校园欺凌有关的事,主要是「和平守护者计划」,第一期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合作,于7月初招募,7月底开始课程,目前已进行1个多月。明年,我们想继续这个计划的第二期,故今年99公益日,也上线了一个筹款项目,期待支持到更多成人,先了解、关爱自己,同时理解欺凌和恶,而后能站在孩子身边,成为他们的守护者,而非只是旁观。计划的背景,第一期的招募文中有更详细的介绍,本篇是海豚关于欺凌的“真实”体验和反思,也是想启动和继续这个计划的原因。前天写西安TED演讲稿时,一个被欺凌然后被送入精神病院的姑娘又浮现在眼前。我想象着她初中被孤立时,我站到她身边只是看着她。我看到她的茫然无措,她不明白为什么平时嘻嘻哈哈的朋友会在背后把她说得很恶心、会背叛她,然后是被所有人孤立,她不明白世界怎么就突然暗淡、不见了光明。那一刻,我感到了坠落感,一直下沉下沉,大腿突然被冰凉一激,我清醒过来,收住眼泪,我知道这不是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但是一样会难受。△
2020年9月4日
其他

【邀你一起倡议】新冠病毒歧视,你真的看见了吗?

疫情最紧张的2月,我几乎每天有15个小时在线,拨打100多个电话,同时也要接几十个电话,有时候终于放下手机时,手都松不开。但是电话那头的求助者不仅仅是肌肉、关节僵硬,有时候他们就命悬一线。
2020年7月23日
其他

报名 | 「和平守护者 · 教师/志愿者发展计划」

嗨,好久不见。这半年,你好吗?疫情突如其来,和很多人一样,我们原定的工作计划也被打乱了。合作伙伴云端相见,魔光夏令营暂缓......生活与工作面对着很多的不确定,但也生出了另外的可能。比如,这两件:即将开始:光合行动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合作发起的「和平守护者
2020年7月2日
其他

和校园欺凌过招7年后,我们想推出这套微课

和校园欺凌“过招”7年多我们终于终于终于推出系列微课2019年9月27日(本周五)-2019年11月3日10堂课帮你了解校园欺凌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我们不想只做脑部知识传播者更想联合更多人行动起来创建友善,健康的人际关系和校园环境让更多孩子免于欺凌,快乐成长关于校园欺凌,我们做过什么?012012-2014年机构尚未注册前光合行动的团队成员曾在乡村学校参与执行减低校园欺凌的项目教师培训、学生活动、夏令营、学生访谈、中高危个案疗愈、家庭会谈撰写过7本给老师和学生的项目手册022016年起“校园欺凌”成为关注热点大家在讨论“我们的孩子们是怎么了?”那年夏天,我们办了一场面向公众的讲座第一次和家长们分享当孩子哭着说“被欺负”时,我们可以怎么办03同年冬天一个男孩在学校厕所里被欺凌的事件刷爆朋友圈一时说法纷纭,焦虑无奈愤怒恐慌情绪弥漫我们临时决定,针对此事件办一场“媒体沟通会”试着和媒体朋友们一起理性探讨2016年12月11日,沟通会在北京的鸿芷咖啡开展不八卦,不曝光,而是去厘清类似事件里的焦点也提出我们认为面对校园欺凌需要关注的8个视角042018年获得基金会资助我们又开始做教师培训、学生活动、个案干预并在学生中建立预防校园欺凌的社团也和同行机构合作培训一线老师做防欺凌活动张贴海报,在20所学校中普及校园欺凌的知识7月,出了一本减低校园欺凌一线实践的分享报告052019魔光夏令营聚焦“校园欺凌主题”与青少年,成人志愿者谈欺凌,谈人际关系,谈复原力8月5日在西区剧场做了一场反对校园欺凌的公开演出孩子们在舞台上,用肢体,用声音演绎与欺凌有关的故事或是参与者,或者旁观者,或是反思者....从2012年起关于校园欺凌的议题我们累计服务了96所学校涉及上万名教师、校长学生近2万名,直接中高危个案过千然而欺凌远比我们看到的普遍和广泛这些年,经验的累积家长的反馈、学校的需求、媒体的报道都让我们感到有必要推出一系列微课想用直接,受众广的方式普及有关校园欺凌的常识内容协助公众走出误区和我们一起营建一个孩子们可以健康成长的环境也能在欺凌事件发生时成为及时、坚定的介入者给孩子们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帮助校园欺凌微课预告:这一系列微课,不止综合了这些年的经验,也参考了国内外欺凌的文献、书籍和干预模式,结合我们在中国本土落地的一线实践,而开发出的易理解、能应用的课程。课表安排(20:00-21:00)9.27
2019年9月24日
其他

点亮一颗星,就会有人跟着点亮 | 魔光戏剧诞生记

故事:从无到有今年四五月间,决定租个剧场,让魔光夏令营呈现一场演出。就和Apple定了下来,那时她刚刚帮病痛挑战基金会做了一场演出。演出要演什么,不知道,只是这些年接触了太多心里有伤并带着伤前行的孩子,有的孩子因为太痛就不走了,有的甚至干脆消失了。我们觉得,这些故事应该被看到被听到。今年夏令营的营员都是新招募的,90%我们不认识,建立信任关系、收集故事,再到排练演出,9天的时间可以完成吗?何况还有很多其它活动要做,不仅仅是戏剧。想这种问题,会头痛,所以就直接租好剧场,静待演出呈现。接下来就是,在夏令营开始后,我们还没宣传演出。因为我们还是不知道会发生什么,要怎么写,只是相信演出会准时呈现。被Apple逼着出了宣传稿。她在营地静静看着每日的发生。除了游戏,营员和志愿者每天都要完成破影者行动。我们生活的地方处处是暗影,这些暗影是什么呢?在哪里?要如何应对?大家要通过当天拿到的任务卡去采访、听故事、翻资料、找答案。Apple听着看着,写出了剧本。音乐:到这里来每天晚上,阿筱会带大家唱歌,第一首《Kumbaya》是有关生命的。而这个夏令营也是有关生命的。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原本都很美好、完美,充满着爱与勇气。我们本来想在这个地球上生根发芽,茁壮地发展,我们出生,找寻那可以扎根的地方,但走着走着,好像越来越沉重,爱与勇气越来越难感受到了。有人走不动停了下来,有人不见了,有人需要喘口气再走;还有人即使很累了,还是得继续走,但不知道要去哪里;也有的人却能轻松地走,享受过程和一路风景。我们想带孩子们探寻那些被暗影掩盖或带走的爱与勇气,看看我们是否可以把它们找回来。每晚听着Kumbaya,就感觉生命在这和声中相遇,星光闪烁。星星:各显其能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闪亮的星星,要记着它一直在,也要记着汇聚的星光会更璀璨。从宣传、卖票到演出呈现,是每颗星星闪烁连接的过程,发出星光汇聚力量,让剧场坐满,让只有4天准备的戏剧演出可以呈现。做影戏、玩乐器、合唱、写故事编剧本、续歌词创作预防欺凌主题曲、画海报做道具,34名青少年营员,30名仍在学习成长中的成年人,每颗星星都各显其能。暗影:用光照亮欺凌、暴力是沉重的话题,谁愿意承认自己被欺凌或欺凌,谁又愿意承认自己家暴孩子、自己的学校有欺凌发生呢?但现实中,暗影随处可见,冷漠、否定、指责、不能接受缺陷或犯错、不在意或忽略孩子的感受、视孩子介意的事情为小题大做,这些或许都让孩子们产生“我不够好、我不能、我不受欢迎、我不被爱、我很弱、都是我的错、我不该出生、我不能犯错……”等等的信念,这些信念陪伴着他们长大,在暗影中待久了,可能就忘了光了。有个孩子说,没什么感觉,周围人都这样。在创伤治疗中,这可以形容为麻木。无感会减少痛苦吧,然后也会无意识地用相同的方式伤害别人。有个孩子说,为什么又是我,我受伤了,为什么还要去理解伤害我的人?是啊,他说的没错。只是,那个伤害他的人也是受伤的人。大家在黑暗中碰撞着,没有星光点亮。点亮一颗星,就会有人跟着点亮。颗颗连接,星星闪烁,彼此照亮,黑暗也不再可怕。有暗就会有光,暗提醒我们要用光来照亮。重新审视过往,重新定义创伤,转化就发生了。如果我们不再将创伤、伤害看成痛苦、不再陷于受害的状态中,而是视为我们去寻找爱与勇气的指引,那我们的人生会被更多光与爱充盈。我们希望这场戏剧可以让我们找到更多点亮星光的人。致意鸣谢戏剧带领:Apple,音乐带领:阿筱。场地支持:西区剧场。还要特别感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资助九野乐队协作创作预防校园欺凌主题曲,目前九野乐队还在修改歌词和曲调的进程中,期待不久的将来录制发布出来,与大家共享。
2019年8月13日
其他

打破暗影,点亮明星 | 魔光夏令营共创戏剧

今天,我们正式开始排练戏剧啦!在Apple老师的带领下,所有营员和志愿者分成道具组、编剧组、肢体组和音乐组,分头行动为演出作准备。这部关于欺凌的戏剧,全部素材来源于真实故事改编。经历了破影者行动的历练,营员们对于主题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在采访、整理信息、呈现故事上不断提升能力。观众们将会看到我们期待的生命之初的美好我们曾经看到听到或者经历的欺凌故事故事中复杂的关系和每个人的心声所有来自志愿者和营员“破影”的行为艺术也将听到九野乐队带领营员们一起创作的歌曲……2019年8月5日19:30-21:00,邀请你来北京西区剧场看这部真实,有温度,希望带来反思与行动的共创戏剧。演什么欺凌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要有怎样的信念和行动来减少?我们想要怎么健康的人际关系和文化呢?我们能做出怎么样的自我突破与改变呢?……谁来演这些演员来自全国各地。这些演员可能从未有过舞台经验。这些演员想探索建立健康的同伴关系。这些演员想鼓起勇气,试试看站在舞台上。邀请你来和我们一起透过戏剧的方式,来找到人与人之间冰冷关系的根源,来一场真实、有温度的呈现与反思,透过这样的行动去找回“人与人之间信念,勇气与爱”。这天,演出会是什么样?拒绝剧透。想要知道,就来看吧。欢迎关注减低校园欺凌议题、青少年发展或是魔光计划的大伙伴、小伙伴们8月5日来到西区剧场,看演出。票务信息票价:66
2019年8月2日
其他

魔光夏令营之“破影行动”

夏令营进入第6天,我们已经完成了破影行动的大部分内容。破影行动中有社工、记者,学者、智库以及协作者5个角色身份——社工组根据任务卡中写信人的困难去访谈,思考该如何帮助写信人;记者组根据任务卡上的问题设计开放性采访提纲,采访,提供开放性思路;智库组需要阅读规定主题的资料,分类卡片,利用思维导图提供多种可能产生的情绪及后果;学者组则需要阅读绘本,研究多种情绪产生的原因、研究什么是真实什么是虚假、研究生活中的标准,组员们从书中寻找答案。在小组合作中出现很多情况:讨论时没有被询问意见而难过,说了一句可能伤害别人的话而自责,害怕出错而拒绝交流,“糟糕”事情发生了不知道怎么去做而无措,讲不清楚需求而放弃沟通……但勇敢去做了很多尝试:意识到错误,相互道歉请求原谅;矛盾产生后,去讲清楚,握手言和;不敢当众讲话,被鼓励后鼓起勇气,与小组成员一起完成汇报;一起创作;辩论要不要出去买零食;讲出从未讲给父母和老师的故事;我们一起生长出一些顾及他人,信任他人、信任自己的力量,不多,但还可以继续试试;去打破“标准”:“是男生就不能哭”、“女生一定要淑女”、“你和我们不一样就不跟你一起玩”、“你不去上学”……开始知道“你太敏感了”、“你一定要做到…”、“你怎么这么小题大做呢!”、“别人都不哭就你哭”、“你说谁呢?”“关我什么事?”这些话都可能成为别人的暗影;开始学习正向表达、平等对话,学会尊重他人选择,学会抵制诱惑,学会放下评判,学会接纳不同。破影行动,还要继续,在此刻,也在未来的每一天……8月5日19:30-21:00,我们会在北京西区剧场做一场探索“校园欺凌”议题的共创戏剧,欢迎你来看。演出的具体内容详见首条文章,感兴趣请戳“阅读原文”或扫下面的小程序码购票。前情提要
2019年8月2日
其他

3天里,魔光营里“我发现”

魔光夏令营开营3天,做了很多活动不多说,来看图吧魔光夏令营里的“我发现”有图片每天例行的“举臂练习”我们的自画像双人版“信任之旅”团队版“信任之旅”“信任之旅”之手“信任之旅”之手“我的名字叫猩猩”“宝藏守卫者”之挑战一二三“木头人”跟着指尖的舞蹈“刺客”“破影者行动”开始了我发现少年版我很快乐,这三天很好。(10岁,男)我发现了自己可以在小组内可以活跃一点。(15岁,女)我发现了自己的行动力增强了
2019年7月30日
其他

8月5日,来看一部真实、有温度探索校园欺凌的戏剧

今日8点15分,北京平谷,2019魔光夏令营正式开营,从“我是谁”开始探索。9天里,来自全国各地的34位10-16岁青少年,和20多位各行各业的成人志愿者和工作者,将要共创一部探索“校园欺凌”议题的戏剧。2019年8月5日19:30-21:00,邀请你来北京西区剧场看这部真实,有温度,希望带来反思与行动的共创戏剧。演什么?欺凌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要有怎样的信念和行动来减少?我们想要怎么健康的人际关系和文化呢?我们能做出怎么样的自我突破与改变呢?..........................................谁来演?这些演员来自全国各地。这些演员可能从未有过舞台经验。这些演员想探索建立健康的同伴关系。这些演员想鼓起勇气,试试看站在舞台上。问什么?和我们一起透过戏剧的方式,来找到人与人之间冰冷关系的根源,来一场真实、有温度的呈现与反思,透过这样的行动去找回“人与人之间信念,勇气与爱”。这天,演出会是什么样?拒绝剧透。想要知道,就来看吧。欢迎关注减低校园欺凌议题、青少年发展或是魔光计划的大伙伴、小伙伴们8月5日来到西区剧场,看演出。来看吧!票务信息:66
2019年7月28日
其他

开营啦,魔光志愿者的初相识

早晨,正儿八经围圈而坐,“人生哲学3问题”一个挨着一个讲。晚上,光脚坐在擦得锃亮的营地大厅里,一群人从废纸篓里捡出包装纸,折起了千纸鹤。初识活动活动有什么呢?我们做什么呀?
2019年7月27日
其他

不是评优竞赛,魔光夏令营怎么选营员?

我们会考虑迫切需求的孩子,因为没有办法听到了这些孩子的呼救和求助,却眼睁睁地看着TA的问题更加恶化。但是,那些被父母要求报名,甚至代填报名表,遇到问题回答不了直接把手机丢给爹妈的候选者不在考虑之内。
2019年6月28日
其他

一个高质量的夏令营,你们为什么不收费?

2019年魔光夏令营,得到很多伙伴的鼎力支持和传播。大家推介说,这是一个高质量的营队,要谢谢大家对我们专业的信赖。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高质量的营队,要不收费?01这个议题需要被更多人看见这两年,减低校园欺凌才成为一个公众关心的社会现象。但是,对很多成人来说,这仍然是一个并不熟悉,看起来也没有那么紧迫的事情。但是,校园欺凌的减低是需要成人先行动起来,做反思,做观念和文化的改变。同时,孩子们需要具备各种能力,不仅要保护好自己,也要懂得不去有意无意伤害他人,并有责任参与创建健康和友善的校园环境。因此,我们希望通过这个营队做倡导,扩大影响力,让更多人参与进支持孩子们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培养复原力、减低校园欺凌的行动中来。在校园欺凌这个议题上,无论城市还是乡村,不分年龄,所有人都需要学习,大家都是平等的。所以,我们希望借助这笔资金,开放免费名额,让大家能够有机会相互学习。02支持“困境”的困境“公益营员招募陷入困境:过去,魔光的众筹都是为了提供给我们长期服务的福利院、边远地区的青少年,让他们有机会参与夏令营。但是,这些年社会诚信不足、手机游戏诱惑等问题,也使得我们只能跑到他们身边去服务,把他们带出来越来越难。有时候,老师希望学生来,但怕万一出事,学校承担责任,所以不能推荐给家长,家长没有学校的背书,又会很难下决定让孩子来营;有时候,是孩子很有动力,但家长长期不出门,害怕孩子被骗,或者宁愿不冒险,也要让孩子在身边保证安全;有时候,是孩子宁愿呆在屋子里睡觉、打游戏也不愿意出门,即使有熟悉我们的哥哥姐姐推荐,他们也不愿挪挪脚步;还有的孩子,是并不相信自己会被选上,所以,干脆放弃。我们感觉,资金可以筹、方法可以学、态度可以变,但是,我们怎么才能接触到那些很难有机会看到更大世界,又处于困境的孩子们,让他们可以及时得到支持呢?这是我们困惑的,同时,我们也很想支持他们身边的成人可以有能力给到他们支持。“我们想寻找到更多有动力,有行动力的孩子这些孩子不分城市与乡村,不分出身背景,因为欺凌可能发生在任何一所学校里。所以,要给他们一个平台,共同创造预防和减低校园欺凌的方法。也许有一天,这些孩子可以有机会参与国际的交流,成为这个问题解决的力量,贡献他们的智慧和行动。03不希望钱成为限制金钱很重要,我们知道,因为每年的筹款并不容易。但欺凌(不只是校园欺凌)伤害的复原与疗愈,不仅仅是一小部分群体的事情,我们谁能说我们在学校、家庭、工作场合没有遭遇过任何欺凌?我们谁又能说我们从没被否定、没经历过任何伤害呢?如果这涉及大多数人,我们不希望钱成为一个限制因素,令一些有需要的孩子和成人错失机会。我们更希望,用这样的方式,能聚集到更多真正有能量的人,一起创造和散播温暖与善意。04是挑战,也是机会下定决心免费开放,我们在内部讨论很久,进行了多次经费核算。这算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会。这次不收费,如果你认为好,请帮助我们筹款,等待来年再开营。如果你认为不够好,也别一竿子把我们打趴下,请给建议,让我们有改善和进步的机会。我们说,这是我们的使命,不仅仅是工作——促进健康的人际关系,让人与人之间有温暖、友善的连接,而不是伤害。这是个世界性难题,我们希望能有更多人与我们一起来应对,我们希望它在中国能有突破。所以,即使面对挑战,有时窘境,我们还是想把挑战当成机会,发挥优势,弥补不足,再接再厉哈。文案:海豚
2019年6月20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不要钱的魔光夏令营,被问了好多各式各样的问题

昨晚发出新版夏令营招募消息后,反响非常热烈,来咨询的哗啦啦的,自然也就收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感谢大家的关注和支持,现在就来统一回答一下。上篇文案涉及到的基本信息就不重复了,还不太了解的请移步→报名
2019年6月16日
其他

报名 | 这个夏令营不收孩子们的钱,就想磨一磨复原力

共10天11夜特别提醒:志愿者需在7.26上午8:00前入营,接受培训及参与筹备活动范围:北京市区及周边主办机构:光合行动青少年教育与发展研究院北京灵动珊瑚教育工作室报名方式:点击文末
2019年6月15日
其他

今年,我们瞄准了校园欺凌 | 2019魔光夏令营招募

熟悉的朋友知道,每年,我们都会做一场夏令营,招募的对象是暂时处于困境的青少年。这个困境,并不局限在物质与资源,也包括人生里的某些家庭、身体心灵、人际关系、个人发展的困境。今年,魔光夏令营继续,仍要面对困境里的青少年。只是,这一次,我们要瞄准:校园欺凌。在专注这个议题8年的时间里,我们逐渐发现,校园欺凌并不仅仅是表面看到的暴力现象,而是长期累积的不良关系的集中爆发。而这带来的不仅是难以逆转的身心伤害,更是爱、勇气、信任与行动力的失去。我们在学校投放的预防校园欺凌海报的插图
2019年6月5日
其他

夏令营里发生的,不总是“美好的”故事

99公益日结束,“魔光青少年成长计划”仍在筹款中:↑长按二维码了解魔光项目与我们一起关注困境青少年的成长今天我们继续讲魔光故事。其实,夏令营里发生的,不总是“美好的”,更多时候,是需要直面和反思的现实。这个关于公平的故事,也是一个案例分享,很长,6110字,阅读约需18分钟。故事主角小樱为化名,其他营员用A-M编号代替。撰文:海豚编辑:小龟她和她们的刻意隐瞒夏令营的第5天,上午从阿拉善返回银川,下午做团队拓展活动,按计划,活动结束,去车行取租赁的单车,第二天骑行72公里。一看到捷安特27变速山地车,即使冒着雨,营员们还是按耐不住地兴奋,有的干脆把着辆酷酷的车“我可以骑这辆吗?”,满眼的渴望和跃跃欲试。姑娘小樱刚14岁,身高不足1米6,骑在一辆车上颤颤巍巍、摇摇晃晃,而这辆车已经是为她特别准备的小号车型。小龟去和小樱再次确认她骑行的能力,小樱说自己可以,但承认的确是夏令营前才刚刚学会骑车的。我们的夏令营报名表要求如实填写,但在骑行距离一栏,她写的是从县城骑到家,显然并非实情。想起去年的夏令营,也有一个姑娘是在取车当天试骑时承认自己刚刚学会骑自行车,而且是为了来夏令营临时学的,那个姑娘比小樱大几岁,和她来自同一个福利院。而去年,还有两名志愿者,为了挑战自己,隐瞒刚刚学会骑车或车技不佳的事实。最终,考虑到大部队的进程和风险,我们为她们3人特别指定了骑行距离和范围。但我们并未与大家共同商议,而是自行做出决定,虽然大家没有提出异议,但这个决定的过程其实并不符合我们的理念——主动沟通、平等对话、充分表达。让她骑吗?看着小樱颤颤巍巍的状态,经验告诉我,她可能都保证不了路途上的安全,更别说在规定时间内骑完72公里了。我知道我不能盲目相信她的话,但我也不能擅自做决定——不让她骑。从车行到住处大约2公里,我决定让小樱最后一个离开车行,而我断后,跟着她,看看她这2公里的骑行状态。同时,一名志愿者领队也在其左右跟着,而留在我身边的一名营员恰恰是常常说“这不公平!”、“为什么就不行?”,看起来总是为别人为自己伸张正义、争取权利的男孩A,他从大城市来,自费参营,今年17岁。这2公里,小樱骑了1个半小时。有时在一个出入口,她为了避开车辆,稳住车把,用了10分钟;有时为了避开一个小水坑,撞到马路牙子上,又突然转向冲到自行车道中心,万幸的是,在她后面的是我们,不是别人;有时面对一个可以忽略不计的小缓坡,她慌乱到不知怎么捏闸,然后摔倒;等红绿灯过马路,不能确定何时可以走,往往要等很久。志愿者领队一路上,心扑扑跳,手心冒汗,很多次回头看我,凝重地摇头。刚离开车行时,我问营员A:“我可以不让小樱骑行吗?”A马上反问:“为什么?”“小樱的状态,怎么保证她能骑完72公里?”“我们能陪她,我就能陪她骑。”“72公里,要骑多长时间?如果骑了一段她骑不动了,怎么办?受伤了,怎么办?需要大部队一起陪她吗?”A不说话了。后来他又和我讨论电影《我不是药神》,一脸怒气,皱着眉头,喊:“这不公平,太不公平!”然后他看着前面摇晃的小樱,大喊“你小心点,捏后闸,不要捏前闸。”看到小樱摔倒,他又急着大喊,然后无奈地看着我。一路上,小樱都紧锁眉头、一言不发。回到住地,也是不说话、冷着脸去吃饭。志愿者领队过来和我说,看着小樱的冷脸,自己挺生气的。她是失利者小樱所在的福利院从宝鸡下火车后,还得坐2小时长途车进山才能到达。院里的孩子大多是孤儿。地处偏僻,很少有资源惠至。很多次,有朋友说有企业想做慈善,委托我帮忙找地方,每每推荐此处时,都被婉拒了。据说,偏僻,不能有太大影响力是原因之一。这家福利院其实是有政府资助的,孩子们每月的基本生活费用,政府提供的补贴是能满足的。而且福利院院长很是通情达理,关心孩子心理的健康,与其沟通很顺畅。每次院里其他教师疑义时,院长还是愿意支持孩子们试试看。相对而言,我们会觉得来自这家福利院的营员的主动性、韧劲与合作方面是比较好的,而眼神中透出的不服气又是如出一辙。但女孩子普遍遇到事就低头不语、不回应、面无表情,倔强地想证明自己可以,但似乎又在担心自己真的不行,不能让他人知道。那种不知如何是好、不想自己被看轻、不想承认自己不能,但又不想给别人添麻烦的纠结,在这个如花的年龄,却让她们看起来是如此地令人难受。志愿者领队说自己很生气。我呢,不是生气,是堵得慌。一方面为自己工作的疏忽有些自责,一方面能够理解小樱为什么这样,但同时很清楚这个样子一定是不受欢迎的,我自己也不喜欢。在这样一个资源分配不公的环境中,小樱是那个失利者。福利院没有更多资源让孩子们提早学会骑自行车,甚至可能也没意识到这样的能力可能会让他们对自己更有信心,能做更多事情。但夏令营要求营员需要有骑行的能力,并如实相告。而往常福利院的孩子们能参加的夏令营都是去农场劳动的,并没有机会让他们去体验外面更大的世界,与不同地方来的人交流。想多了吗?为了在有限名额中为自己争取到机会,小樱没有如实相告。我相信她都没意识到,她这样做其实是不诚实,而且并没有用公平的方式与他人竞争。或许她以为,来夏令营前能学会骑车就好了,就证明自己有骑行能力,并没有说谎。对于一个在山区福利院长大的14岁女孩来说,在她能理解的世界里,是不会想到,会骑自行车,不意味着有能力骑完72公里,也不会想到,自己不娴熟的车技会带来什么危险以及给团队造成的压力,更不会明白每小时18~22公里的速度需要怎样的体能与技术,即使我们反复在微信群里提醒,她仍然不会明白。她或许会对陪伴她骑行的人感到抱歉以及感谢,但她或许因为自己的挫败,已经顾及不到这些,更不知道要如何表达。陪伴她骑行的人对自己未完成72公里的遗憾,以及过程中因其不断出现危机而累积的担忧、无奈,各种复杂情绪,可能令一个起初满怀热情和公平正义之心的人也渐渐板起面孔,不愿多言,甚至有些愤怒,这一系列的心理变化以及表现,是不是小樱能理解的?她会不会感到自己被嫌弃、不受欢迎?她是否能有勇气去询问对方,澄清对方对自己的态度?还是会道歉、感谢?还是自己也不再多言、板着脸独自待着?然后呢,她是会给自己加分还是减分呢?会不会影响到她的自我评价?她会更有信心、更有勇气、更有动力、更愿努力,还是会.....?进而会怎样,对别人又会是怎么看的?她与别人的关系会怎样?她会怎么想自己的身份?怎么看待自己的家庭?她心里那座墙会不会筑高呢?她的人生又到底会怎样发展呢?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想多了吧,不就是一辆自行车吗?”可能真的是我想多了,可是我们遇到的很多家庭,可能就因为一句话的冲动杀了人,他的孩子从此成为了服刑人员子女,被别人指指点点,甚至享受不到普通孩子的权利;有的孩子可能因为一块橡皮,被欺凌了好多年;有的孩子因为没有一双运动鞋,从此被嘲笑,变得越来越自卑;有的孩子因为想要一只新铅笔,可是父母在外打工,奶奶让她节省,她就偷偷拿了同桌的铅笔,从此就被认定是小偷......我们总是看到善恶一念间,而我们的工作是在那些恶还处于萌芽时,帮它转化为善;也让更多人意识到我们不经意间的一个举动可能就在制造恶,如果希望有更多善意聚集,或许我们也需要给予自己和他人更多的尊重与肯定。一场关于公平的讨论回到住的青旅,我将小樱带到房外,问她“小龟说你今天才告诉她,你刚刚学会骑车,是这样吗?”她不讲话,眼睛越过我,看着远处。我又问她“明天骑72公里,你现在判断自己可以骑完吗?”她还是看着远处,从紧闭的唇间挤出“可以。”我又问“需要多长时间呢?”她不讲话。到底要不要让她骑呢?我很纠结,但也觉得这个决定不该由我来做。“回去休息吧,一会儿开会。”晚上,我们召集大家到青旅大厅开会,工作人员、志愿者领队和所有营员一起。陈述完取车后的事实,我说:“我们来讨论一下,希望大家都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然后我们一起做一个决定,是我们一起跟她骑,还是让她放弃?”开始时,鸦雀无声,有的人低头捏手指、有人偷偷瞄着别人、有的人在想、有的深吸一口气想说又欲言又止。我静静等着,并不想打破这看起来的沉默。终于,B率先开口:“我愿意和她一起骑。”C:“我觉得每个人应该都有这么一个机会吧。”D:“我感觉不应该让她冒险。”我:“为什么?”“因为这种路我不能保证……反正就是害怕吧。”我:“你觉得会有危险是吧?”
2018年9月13日
其他

熊二不熊 | 魔光故事

99公益日即将到来,“魔光青少年成长计划”正在筹款中:↑长按二维码了解魔光项目与我们一起关注困境青少年的成长今天这篇是关于今年魔光夏令营里一个默默生长的孩子的故事。01水气质的男孩看到他(熊二),就想起学华德福教育时老师讲的四种气质类型,他就是那种白白的有点胖、像水般充盈的男孩,16岁。别人看到沙丘,都跑起来冲上去,他就在后面慢悠悠地走着,最后,也到了顶上。在田里摘菜,嘴里叼着根狗尾巴草,指着一我们还没认出来的植物,回头问“茄子,你们吃吗?”营员阿杰没事就拿着手机打游戏,从一入营,熊二就陪在他身边。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他俩同趟火车来,他隐约感觉到阿杰有点害怕与人交往。有一次,他正和领队们聊得高兴,他回头看见阿杰一个人,他说“我去找阿杰。”我问“干嘛?”“他不是一个人吗?”但阿杰自己玩得高兴,或者身边有人时,熊二就会来和我们闲扯了。到营结束,我们都以为,他更愿意和成人玩,不适应和同龄人玩,曾经还怀疑他会不会在学校不合群、被欺负。但营后,在微信群里,他却又主动回应小樱(有点听力障碍的营员),无论是学业问题讨论、闲聊还是斗图,他只要上线,就会回应。有天,我说错话,领队老阿姨生我气,但我们那天分组分开活动,没机会道歉。直到我俩见面,我点头哈腰笑呵呵赔不是,熊二就站在旁边,乐呵呵看着,说“没事,有我陪着呢。”我和老阿姨迅速和解。第二天,老阿姨还心心念念地要给他买小蛋糕吃。02“听从安排”还是“自己决定”?报名时,我们问为什么要让孩子来参加夏令营?他妈妈说:“觉得他学习不主动,也不太爱和我们交流。提高学习能力比补习强,想让他来。”面试熊二时,我们让他说实话,为什么要来。他说,因为他妈让他来。而且说自己的优点是“听从安排”。我们说:“这夏令营不欢迎服从,而且还得你自己掏钱来,所以请你自己做个决定来不来。”他还是来了。夏令营第一天晚上在阿拉善,走在路上,他问我“海豚,每年夏令营有减重多少的?”我说“有10斤的。”他“哦”了一声,然后就没再提这事。后面几天,也没看他少吃,完成任务不积极,但慢悠悠地都达标了。到第7天时,发现他晚饭吃得很少了,吃完就去洗碗,没啥留恋,其他人还在那里巴拉菜,扫盆底。结营前两天开始教思维导图,逼得大家半夜十二点还在做练习,有的人被要求改了五六遍,领队内部都争执起来,觉得是不是对娃们要求太高了。熊二的思维导图呢?他磨叽一晚上,最后临睡前拿了出来。嗯,我们忘了拍,但几乎是一次过关,但老阿姨让他改,那是对他要求高。第二次拿回来的,真的让我们眼前一亮,逻辑清晰,而且很有创意。再想想,其实他在夏令营里时不时冒个泡,就挺惊艳的——对植物、动物、地质都有自己的想法,知识点get的也很到位。去慕田峪长城的时候,有人在群里发了一张照片,说看到一只彩色尾巴的小蜥蜴,很快他在群里回复:“刚刚你们发的蜥蜴应该是国家级保护动物,叫草龙。”上网一查,还真的很有可能是。老家在农村,从小就跟着父母来北京打工,原来很辛苦时,妈妈常常训斥他也打过。现在生活稳定了,他还是不能在北京读高中,每周都得长途车往返,妈妈其实挺内疚的。但他提到农村时,眉眼间都含着笑意,很自在。提到妈妈,他会说“她很辛苦,不想她着急。”说的时候很平静,并没有像有的娃抱怨完、愤怒完才说“但是,我也知道……”。然后,继续和父母水火不容。03给自己挖了个“坑”营后,我们要求大家每人制定计划,按月做计划,月底做总结,计划用思维导图方式提交。熊二在营内就说自己要做错题分析,他不知道给自己挖了个坑。我就盯着这个不放,耍赖、小抱怨,被我退回重来,最后通过。看看这个过程。最后他自己说,还是知识掌握不牢固。04看到娃们的不同面向很多时候父母会指责孩子不认真、马虎,或者就是太笨。其实娃们很不愿意被说“态度不好”或者“脑子不好使”。一是,觉得自己明明写啊写,没有不完成作业,怎么就态度不认真了,很是委屈。二是,这脑子都不好使了,更无望了。可他们一旦发现自己有可以突破的路径,大部分孩子是会努力试试的。当然能不能坚持,那是自控力、意志力的事情,我们另谈。这次15天的营,让我们有更多机会看到娃们不同情境下展现出的面向,很真实,对我们也有很多冲击,也让我们更明白,他们每个人的背景、能力、特质都不同,去突破的路径很不同,我们需要集合更多人的力量来支持他们。熊二让我想起很多年前接受华德福教育培训时,上植物观察课,老师说——“你们看这么一棵小小的植物,它从哪里吸收营养呢?我们都以为是土壤,其实它从土壤吸收得很少,很多养分是从光里获取的。你看着它没有动静,很沉默。其实它很忙,很勤奋,声音震耳欲聋。只是你听不到,孩子也一样,你觉得他没在努力,其实他很忙,用他自己的方式。你也需要颗宁静的心才能听到他的声音。你看不到、听不到、闻不到,他就没生长吗?可能是我们太焦躁不安了,太把属于他的事情扛在我们自己肩上了。每一棵小植物都有自己生长的节奏,我们要懂它,不是催它。我们要给它需要的来自不同途径的养分,不是只给我们认为重要的。”和这些娃们在一起,总是照到我自己的自以为是,但也总能让我知道我还可以做什么,让我有力量有动力。谢谢你们!前情提要2018魔光筹款魔光青少年成长计划
2018年9月5日
其他

魔光青少年成长计划 | “99公益日”问与答

我们是一群心理教育工作者,常年跟各种各样的儿童和青少年打交道,主要关注如何预防及干预青少年不良行为倾向、减低校园欺凌、促进资源匮乏青少年社会融入与职业规划能力提升等社会问题。”Q2魔光项目要干嘛?“
2018年9月4日
其他

蹲在一线,实践7年,写出减低校园欺凌报告,请下载

今天,我们正式发布《关系让校园更美好:减低校园欺凌一线实践者分享报告》这份6万字的报告,总结与反思了7年来减低校园欺凌的一线实践,包括真实案例、理论阐释、策略探索等方面。2011年开始关注校园欺凌议题。2012年进入学校开展预防与干预工作。这其中,有直接进入班级开班会、组织夏令营,也有全校教师培训及全县校长培训。从小学到初中,从村小到北京重点学校,学生两万名,教师近千名。从最初采用美国、欧洲、日本、港台等地预防校园欺凌方案,运用戏剧、游戏、电影、故事等综合手法,到结合本土实际情况,依据教师能力,开发出适合本土学校的预防与干预方法。这本分享报告与国际计划(中国)合作,对2012-2014年项目期间的经验总结与反思,也包括2015年至今的继续实践。但是,我们仍然必须要说,且不断强调:这并不是一个操作指导手册,这是实践报告,其中有经验,也有教训,和反思。作为书稿作者,我们与书籍资助方国际计划(中国)愿意分享出来,期待更多人能够关注此事,愿意投入精力、时间、金钱和心继续探索下去。为什么写出这本书?7年的实践,近百场教师、校长的培训,近3000小时学生活动,几百例个案干预告诉我们,校园欺凌是一个需要被关注的议题。我们想透过写出来的分享,无论是经验、收获、还是教训与反思,都希望被更多人看到,有人愿意一起来探索减低校园欺凌的关键点。因为,校园欺凌不是一个一触即发的事件,而是长期累积的结果。因此,真正的减低不是当面呵斥、明令禁止能完全生效的,所以,我们想找到原因。这本书提出减低校园欺凌的核心关键是:关系。从本质而言,欺凌的发生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出现状况。从关系入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和亲子关系,是我们认为能够减低和预防校园欺凌的途径之一。这本书里都有什么?这本书里所有案例均为真实。17个案例故事,来自于过去6-7年的持续追踪,我们与其中大部份孩子保持着联系。当年的小学生即将进入高中,初中生已经成年,放了这么多年才写,是想在时间和空间的维度里沉淀下来,去探究曾卷入欺凌事件的孩子们后来又有了怎样的变化,而其中起到作用的关键点是什么?这本书里提出的观点均有理论支撑,研读过相关主题中英文书籍60多本,文献资料近200篇,也曾在实践里反复验证这些理论。虽然我们无法拿出大数据结果,但在一个个小范围内,个体身上的确产生着效果。同时,这本书里也给出了如何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的方法步骤,包括一字一句能够模仿和反复练习的人际沟通方式。一再要做的提醒是什么?这本书的电子版只需手指轻轻一按,就能够下载拿到。但是,请在参考、使用和传播时,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声明详见书的封底)同时,我们仍要反复、不断地强调,因为校园欺凌的复杂度,直接的干预请慎之又慎,因为它的隐蔽性和报复性,不合适的干预可能会引发负面结果,将事件中的孩子推入更糟糕的处境。因为,常识性的知识可以规模化,但应对策略还是需要面对不同情境,更有针对性地分析、培训和探索,这需要教育者、一线青少年工作者根据实际情况,充分了解事件经过,找到适合和安全的方法。过去的实践做过什么?2011年,我们开始关注校园暴力与欺凌。2012年,进入16所项目学校开展减低校园欺凌,改善师生关系实践。2012年-2014年,全身心投入在探索里。这个议题,在当时尚属新鲜,只能一边学习摸索,一边改善方案。写出7本学生版、教师版减低校园欺凌项目手册。2015年,项目结束,以个案干预、公众分享的途径寻找解决方案,并关注研究动态的走向。2016年末,中关村二小事件爆发,作为长期关注这个议题的工作者。自费来到北京,在鸿芷咖啡馆,与15家媒体记者、13家机构代表针对一则“校园欺凌事件”进行媒体沟通会。不八卦,不曝光,没有新闻主角,只就类似事件发生的角度进行探讨,共同发掘更有建设性的做法。2017年起,以教师培训的方式进入一些学校,逐步介入校园欺凌的预防与干预。这本书是如何诞生的?这本书有3个版本:纸质书、电子书和手机版。初稿完成后,经过顾问—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宋映泉老师的审稿和修订指导。此后,纸质书和电子书分别完成3轮校对,累积修订20多次。设计方面,纸质书封皮设计3版,电子书封皮更迭4版,手机版风格修订4版。虽然,这本书没能正式出版,但我们按照出版标准来写作、制作。希望把一线实践者的报告谨慎、认真地呈现在公众面前,更希望能有人一起传播。因为减低校园欺凌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更多的人来尽一份力。一个邀请如果你是媒体、基金会、教育公众号、教育部门等社会各界关心校园欺凌议题的工作者我们希望你在读完这本书,认可我们工作的情况下,想要帮助更广泛的推介与传播请联系18710567437(电话同微信)我们将开放文章权限供转载感谢大家下载链接点击二维码,直接下载电子书下载链接https://share.weiyun.com/5W0sv4v《关系让校园更美好:减低校园欺凌一线实践者分享报告》目录简介第一部分:5
2018年7月20日
其他

承认自己没那么好不是件容易的事 | 魔光故事

▲这个游戏叫“信任之旅”,我觉得夏令营也是一场信任之旅。这是一篇本来应该在去年7月交的结营感想,当时觉得有好多东西想写,提纲就列了几页纸,然后这个开始就变得很困难,一直拖着。前几天写今年的招募文案,又想起好多去年的画面,就想把这篇补上,结果几天下来写了删删了写又不满意自己写的了。前两天聊天,海豚说我就是想把事情做的太完美,怕做不好会被别人评价,会觉得自己不够好,她说:“你能不能接受自己就是有‘不能’的部分”。这是一句灵魂之问,我以前听到的都是,“差不多就行了,不要对自己要求那么高”,但我就是觉得自己不能接受差不多,那个不接受背后是什么我没认真想过,她看见了。“看见”是去年结营感想里最想写的词,看见自己的状态、感受,看见别人的需求,看见人与人的不同但又能尊重彼此的存在,是营里的文化,也是撬动我这一年很多变化背后的动力,这些变化在去年决定要参加夏令营的一刻已经埋下暗线,但现在写的很多感想还是那时不“敢想”的。那会儿请假对我来说不是个容易的事,平时一天事假都不好意思请,当时就铁了心要请这个假,而且要如实的讲,不编造理由。一层一层地讲上去,领导们虽然意见不同,但最终都是批准了。现在看,去开始做一个很想做又对当时的自己看起来不太可能的事,就是变化的开始。决意要去有两个很强的动力:一个是那些项目真的很吸引我,很多都是平时想玩又没机会的;另一个更深也更强烈的原因是,那时候我正处在一个很挣扎一直在寻求变动又不明晰的状态,在自己的工作上、自我认同上、和父母的关系上,我想在看领队们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我自己的问题说不定也就有了解答。▲太湖边骑行,追了一路都没有追到第一名。我在这个过程中看到孩子,也从孩子身上看到自己有一个孩子,体力很好,在太湖边骑车的时候他冲在最前面,我想追上他,但一路都没有看到,到了约定的终点也不见他,打电话才知道他已经骑出去了5km,他自己也没发现。再回来的时候他的体力跟不上腿抽筋。晚上和他聊这个事他说就是要当第一,不愿意输。他说自己没有优点,缺点可以写一整张纸,就是写不出一个优点。其实他有很多能做到的事,但就是盯在那些做不到的上面,困住自己。要争第一,不满意自己,这是我的常态。要去和别人在口头上承认自己有些事情做不到是容易的,但要对自己承认,在心里面认这个事,真的很困难。我常常会因为这样的时刻而感到沮丧,在夏令营里也有一次。那天下午快到傍晚的时候攀一个被40度高温烤了一天的岩壁,习惯性的,我先观察大家是不是都能做到。在几个孩子攀到顶以后,我觉得这好像也没多难,我不但要爬到顶,还觉得自己这么健壮,很快就能爬到。上了岩壁前几步确实很容易,但到了1/3的地方就变得困难起来,我在一个地方停留了很久,渐渐感觉没有力气,手抓不住,停了一会儿调整一下再试,还是抓不住,力气耗尽了,只能下来。这个事情沮丧了好久,可能有快半年那么久,在年底的病友互助问答上把它写出来才觉得自己好了。在那个岩壁上,那种想赢怕输的心情,和虽然不知道行不行但一定要尽最大努力试一试的状态,站在底下看,一览无余。▲这个岩壁让我很沮丧,惦记了半年。我看到那些表现出的状态和我很像的孩子,我们叫“病友”,他们的恐惧、他们的担心,从他们身上我看到自己,看到自己的样子,也看到自己的局限。能看到是因为有空间夏令营的行程很密集,做的事情很普通,但里面提供了一种空间,思考,对话。赶行程,但不赶着让孩子“成长”、让他们呈现出某种“好”的样子。那种好是我们最乐意戳破的东西。最受欢迎的是夜聊,又叫“吐槽大会”,大家挤在一个房子里,上铺下铺爬满了人,地上堆着零食,领队、志愿者、营员混在一起,领队主动挑事,不让说好话,只能说对彼此的不满,会不会觉得这一晚上说完第二天不得闹崩了?其实到最后大家反倒开始求怼,“没人要怼我吗??”为什么能把这些都说出来,因为创造了一个氛围,让大家相信主动沟通的价值,相信说出来的东西不会被评价。一个男孩说自己在外滩那天跑步穿过三个商场,就是为了甩掉另一个男孩,因为不愿意带他玩,我们都笑翻了,那天晚上说完以后,他们关系近了好多,后来成了哥弟相称的朋友。看到自己是正视自己的开始,越真实地面对自己,会越感受到自己的力量。这是一个漫长的不容易的过程,是自己不断和自己对话的过程。后来这一年我谈离职、换工作,主动沟通、自我负责、错是通往对的道路,这些都给我很大的影响。你看到的是一个病人治病的过程,这篇感想写成现在这样还是觉得很不顺畅,但这个难受也是我要学着接受的,病好起来没那么快。借朋友余余的一句话“只停留观看,永不会改变”。夏令营见,欢迎来挑战到我。2018魔光夏令营报名中营员报名入口长按识别↑二维码,填写表单报名志愿者报名入口长按识别↑二维码,填写表单报名截止时间:6.20日
2018年6月19日
其他

虐人的魔光夏令营又来啦

高考结束,意味着暑假将近,虐人的魔光青少年夏令营又来招手啦。魔光青少年夏令营是魔光青少年成长计划的一部分,基于我们多年在学校、社区、福利院与青少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我们希望去支持那些资源少但有动力想要突破自己局限的青少年,让他们看到自己发展的更多可能性,并有行动力去达成自己的目标。自2016年起,魔光的公益资金来自”腾讯99公益”网络众筹。我们提供奖学金,也接受自费参加。为了保证我们能关注到每个参与者及安全考虑,我们严格限制夏令营的规模。往年的夏令营是这样的:对魔光稍有了解的朋友都知道,这个营不是什么四平八稳的“正经”营,属于没有困难也一定要创造困难搞事情的那种。营的活动可能很普通,有的时候也无聊,但重要的不是活动,而是所有人愿不愿意、能不能感受到每个人的重要性和彼此的支持,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开始学会与自己相处、与他人相处。所以,如果你是来旅行或者想要炫目的活动的,这里不太适合你。如果你想看到自己更多的可能性,也好奇别人是怎么突破自己的局限的,那你可以来试试。2018魔光夏令营即将开启
2018年6月10日
其他

魔光这一年 | 迈着碎步,也在前行

99公益日过去一个月啦,热闹劲早就翻篇了,我们的筹款总结这才终于迟迟赶来...(羞愧脸)这一篇说说今年99公益日魔光项目的筹款情况,谈谈这一年我们都做了什么,也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对筹款这件事的困惑与思考。99公益筹款概况截至2017.10.11
2017年10月12日
其他

魔光成人营:一个可以忘了该怎么做成人的地方

十一假期,我们和几个想参加魔光夏令营但超龄心里苦的宝宝组了个成人营,一起玩耍了几天。收假各自上班,还有小伙伴没醒过来,在朋友圈叫喊着,怎么就结束了呢?好快啊。日程上海+舟山+无锡5日自助游D1
2017年10月10日
其他

最难过的可能莫过于“那些问题我都有,然而我已不再年轻…”

魔光夏令营结束,我们在西安和北京办了两场线下故事发布会(点击↓图片了解),和公众分享我们这8天8夜“虐”孩子们也“虐”自己的欢乐点滴,提问环节,有小伙伴问起来:“你们什么时候办成人营啊?我也有困境,我要来!”↑魔光夏令营故事发布会北京场哈,这也是我们揣在怀里一直在琢磨的事,因为不断看到、听到身边很多成年人说自己的生活无趣、工作价值感不高、不知道为什么活着。似乎,人人都没那么快乐。既然有人提出来,并有不少附议的,我们当下决定,得把这个计划提上日程啊,不如,十一就来办它个第一期吧!不过,谈营的内容前,咱们先来聊聊背景。困境中的青少年这些年和孩子们一起工作,总能从青少年嘴里听到很多无力、无奈和无助,似乎不做些什么,他们就会一直在某种困境里面打转,很难脱身,也许再过几年,他们就会长成自己并不喜欢的大人。魔光青少年成长基金关注的是这些暂时遇到困境的青少年,想为他们提供能发出声音、获得回应,和长出自己力量的机会与平台。他们会遇到哪些困境呢?可能是在学校被欺凌,或者不知如何应对同伴关系,休学在家可能是通宵上网打游戏,或者一直抱着手机玩,不愿做别的事情可能是学业遇到困难,感到前途茫茫,没有动力,陷入抑郁或焦躁之中可能是因为父母的原因,影响到自己的前途选择,不知如何能让自己活得更精彩可能是总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对自己越来越没有信心可能遭遇早恋及因此引发的种种矛盾也可能突遇家中变故,有点不知所措,感觉无力......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呢?这些困境就在我们身边,似乎就发生在我们的家人、朋友或者就是自己身上。一个调查前些日子,我们在微信朋友圈做了一个小小的调查,想了解大家在青少年时期,如果得到什么支持,会让现在的自己更有力量,我们得到的回应是这样的:有个能跟我说话的人爸妈真的明白我想要的,而不是给我他们想给的希望爸妈可以给我更多自主的空间,很多事情让我自己做决定有人可以教我怎么做选择,相信我有选择的能力,并教我怎么评估选择的条件和风险让我看到不同人的生活状态是不同的,包括和父母家人相处的方式也有多种多样,这样会轻松一些妈妈更多在我身边,陪伴我,爸爸对我没有那么多要求,给我学习不好的权利有人肯定我除了学习以外,其他的优点和进步......困住我们的是什么?这些回应和上面提到的困境有怎样的关系呢?其实总结下来,我们无非是一直在处理和自己的关系,和别人的关系,以及和世界的关系。和自己的关系是:我们怎么看自己,怎么评估自己,怎么和自己相处和别人的关系是:我们怎么看别人,怎么和各种各样不同的人相处和世界的关系是:我们怎么看待周遭的环境和文化,怎么理解不同的价值观而困境,也就发生在“不知如何应对这些关系”中。因为我们没有那么认可自己、肯定自己、爱自己。我们也太在意别人的眼光,会怀疑甚至认为别人不认可自己、排斥自己,进而又加剧“自己不够好”的内心戏。因为我们自己太需要安全感、想被爱、被好好对待、被肯定,所以我们也期待着别人能对我们好一些,可能就生出各种“应该.......”,一旦别人没有做到那个“应该......”,我们就会各种难受,进而给对方贴上一些标签,这样反反复复,你来我往,陷入“期待—失望—否定”的恶性循环,人生惨烈大戏就此上演...魔光的选择魔光青少年成长基金,聚焦于14-18岁的青少年,平均每年在每个孩子身上投入1万~1.5万,透过夏令营、定制成长计划、线上小组等,为他们创造一个可以自在对话的空间,协助青少年长出力量,来应对他们与自己、与他人和与世界的关系。很多基金会、企业和公益机构质疑我们,认为这么高成本的投入短期又看不到什么成效,我们这几个人的精力也不可能今年10人,明年就100人,后年就1000人了。这看似很没成本效益的事,到底值不值得做?在质疑声中,我们一再批判反思,都快掘地三尺了,还是认为值!因为啊,在这个速食的时代,什么都太快了,成长这事也是那么快,人和人的关系里少了那么点愿意听一听、陪一陪的时间。这些少年有一天也会有亲密关系,也可能成为父母,是某人的同事甚至领导,还可能是老师。只有他们长出自己内在的力量,来面对这纷乱复杂的外界,才能发展出能善待彼此的关系,也才能影响更多人。编织一张信任的网
2017年9月8日
其他

我想说的,他们都说了啊! | 魔光故事

99公益日来临之际,拖延症晚期的我们也终于要把装在肚子里的故事往外吐一吐了!最近几天,我们会连续推几篇文章,分享我们和魔光夏令营中几个少年之间的故事,讲讲我们是怎么互相看见、一起成长的。如果你喜欢,有感触,也希望魔光项目可以继续,我们诚挚地邀请你和我们一起(文后有参与方式),让更多光亮照进来,让年轻的生命多一些可能。今天第4篇,讲一个女孩慢慢看到自己“原本就很好”的故事。一个没有存在感的女孩小媛今年17岁了,从小和妹妹在福利院里长大。两年前参加夏令营时,她是那个在几个高高大大男生小组里不起眼的小个子女生,扎着马尾,圆圆的脸庞,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缝。不声不响、不起冲突、不违反规则、认真完成任务、不表达想法、事情做得也是中规中矩。每到需要发言时,如果允许跳过,她就一定选择“Pass”。魔光夏令营开营第3天,看到她的名字,很多领队还是一脸茫然。她就是那种容易被忽略、不那么亮眼的女孩,但是提起来时,大家会说她认真懂事,不太容易挑她刺。“我连努力都做不好,真是没用啊!”2015年的夏令营结束,和她做访谈,问出一个问题,得到的回应不是“不知道”就是流失在了空气里,没有声音。到最后,终于憋出一句:“我为什么总是做不好?我努力了!”同事回应:“有时候我们以为努力了,但其实还不够。”
2017年9月5日
其他

无论有多少障碍,我还是有融化一切的笑容 | 魔光故事

99公益日来临之际,拖延症晚期的我们也终于要把装在肚子里的故事往外吐一吐了!最近几天,我们会连续推几篇文章,分享我们和魔光夏令营中几个少年之间的故事,讲讲我们是怎么互相看见、一起成长的。如果你喜欢,有感触,也希望魔光项目可以继续,我们诚挚地邀请你和我们一起(文后有参与方式),让更多光亮照进来,让年轻的生命多一些可能。今天第3篇,一起来认识拥有“融化一切的笑容”的阿诚。印象中的阳光少年阿诚到今年11月才16岁,2年前见他时觉得还是个青涩的小男生,现在有1米8了,挺直的腰板,小腹肌,棱角分明的面庞上总是挂着清晨阳光般的笑容。认识他2年,对他的印象是这样的:2015年向前+夏令营,他是那个猛一看还挺帅,但又默默做事情不抢风头,到后半段才会让人留意到的,有后劲的男孩。那年营后回访,他是那个提到父母会低头不语,但讲到内心的期待,还是会眼睛闪亮地说“我想学习好一些,能考上高中”的少年。元宵节去福利院带孩子做汤圆,他是那个发誓早上要4点半起床给大家煮汤圆,定了6个闹钟,结果在6点又睡过去,一上午都在抓耳挠腮想解决办法的孩子。他是知道自己学业基础差,但体育好,所以在努力学习的同时,也拼尽全力让自己的短跑比赛成绩在全县出类拔萃,想让县高中的体育老师看中他愿意招致麾下的,内心鼓足劲的男生。
2017年9月4日
其他

从“我怕没朋友”到“我们是朋友啊” | 魔光故事

99公益日来临之际,拖延症晚期的我们也终于要把装在肚子里的故事往外吐一吐了!最近几天,我们会连续推几篇文章,分享我们和魔光夏令营中几个少年之间的故事,讲讲我们是怎么互相看见、一起成长的。如果你喜欢,有感触,也希望魔光项目可以继续,我们诚挚地邀请你和我们一起(文后有参与方式),让更多光亮照进来,让年轻的生命多一些可能。昨天第一篇,讲了阿杰的A面和B面,以及我们怎么看待他的“不友善”。今天继续他的故事,谈谈我们如何与他一起应对“不会交朋友”这件事。阿杰的害怕“怕被排斥,怕没有朋友”夏令营前第一次见面,阿杰说他不想来夏令营,因为“怕被排斥,怕没有朋友”。我说:“魔光项目就是要协助暂时有困境的青少年有能力面对自己的困境,而第一步,就是让你们看到自己还不错,可以交到朋友,也能看到别人也不错,可以成为朋友。”看他犹豫的神情,我又补充:“夏令营结束后,我们也会长期陪伴,让你们长出能和同伴、父母、老师等人沟通、建立良好关系的能力。”但我又给他自主选择的空间:“来不来夏令营你有选择的权利。来,是给我们一个机会,因为没你们,我们也做不成事情,所以我们会尽力,也给你一个再试试的机会。”说这番话,是因为——自主选择、自我负责是魔光很重要的价值观,青少年有自己做主选择的权利,他们不应该被逼迫,被认为“应该如何如何”,尊重不能只是口头说说而已。同时要讲清楚我们的责任和期待,也让他知道,他在前面探路时,身后一直有人,在他需要时我们会走到他旁边,给他支持,让他安心。后来,他自己报名了夏令营。追问定义和感受“你觉得你被排斥,是真的吗?”夏令营有一天在海边,其他营员都去玩水了,他坐到我旁边,说:“我觉得自己没改变,我还是被排斥的。”我问他:“你觉得你被排斥,是真的吗?”阿杰:“是!”我:“举例子。”阿杰:“小哲不和我玩,不看我,和他说话他也不理我,他看起来就不好相处。”我:“那阿诚呢?他看起来好相处吗?”阿杰笑了:“好相处,他有融化一切的笑容。”
2017年9月3日
其他

他有那么不好相处吗? | 魔光故事

魔光夏令营结营1个多月了,好多故事都装在肚子里,拖到这99公益日前(为了筹款啊!),终于要往外吐一吐了!从今天开始,我们会连续推几篇文章,分享我们和这次夏令营中几个少年之间的故事,讲讲我们是怎么互相看见、一起成长的。如果你喜欢,有感触,也希望魔光项目可以继续,我们诚挚地邀请你和我们一起(文后有参与方式),让更多光亮照进来,让年轻的生命多一些可能。今天第一篇,讲讲阿杰的A面和B面。他的A面和B面A面的他,好难搞噢!阿杰,17岁,近1米75的身高,壮壮实实的,清秀的小脸上总是架着副黑框眼镜。快开营前,我第一次见他,他礼节性地点头,带过一句“老师好”,脸上没有表情,语气里没有温度,弄得我好尴尬。感觉这是被强迫来见我的呀,不得已才要和我打招呼,看起来好像...“我没那么受欢迎”。据妈妈说,阿杰5岁在幼儿园时还有挺多朋友,后来另一个小朋友用玩具和威胁把他的朋友都抢走了,他没办法就开始用肢体还击,结果就被老师认为他可能有多动症或者其它什么病,而家长也不知道怎么帮助孩子,看着心疼,又无方。后来到小学他也是那个被特殊对待的孩子,到了中学甚至被退学,还因为在网吧通宵玩游戏,被父母送到戒网瘾的学校。听他父母谈起来,这是个好难沟通的孩子,凡事不听他的就会发脾气,不遵守承诺,玩手机上瘾,不爱干家务,甚至人高马大到可以还手打父母了。听起来,阿杰好难搞噢!B面的他,还不错啊!但在8天8夜的夏令营中,我们看到的他是这样的:照顾人细致体贴做事主动不抱怨遵守规则有想法会主动和领队商量愿意承担责任解决问题时肯动脑有策略每晚开领队会议时,没有一个领队说他不好,数出来的,都是一个又一个的优点。看起来,这是优质人才啊!接触越来越多,他和我的关系也日日渐深,后面几天,他开始在我不忙时慢慢坐到我旁边,讲他的困惑,他说自己在交朋友方面还是有困难,感觉自己还是被排斥的。“我觉得自己还是没进步呀!”这句话他挂在嘴边,说了3次。遇到自己不擅长的事情,例如跳舞、尤克里里弹奏,又一时看不到自己进步时,他就会挂上耳机,埋头打游戏。但,当给他一点鼓励和方法,而且让他知道我们就在旁边,随时可以提供支持,他就会愿意再试一试。我们看到,他与伙伴们一起完成任务、聊天的时间比玩手机的时间多,在我们没有没收手机,反而给大家充了流量的情况下,他还是有自制力的,似乎和父母口中的那个他很不同。他说:“游戏打多了,很无聊,更需要朋友。”A面→B面,我们做了什么这两个看似截然不同的形象,到底哪个是他呢?从A面到B面,不过隔着一个短短的夏令营,我们又做了什么呢?其实,夏令营并没有改变他,他的A面也依然存在,只是,我们提供了一个他不用展现难搞样貌的环境。第一步反问自己,他可以不“友善”吗?夏令营报到那天,他最后一个到,和第一次见我时一样,面无表情,也不和其他人打招呼,不问接下来的安排,只是问哪里可以洗澡,然后径直就去了。夏令营结束后,我约他和他的父母见面,他也是如此,戴着耳机看手机,面无表情不理人。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常常的想法是:他应该热情打招呼,应该微笑啊,这样太不友善了!可是,他一定要友善吗?这似乎是我们习惯了的社会标准,但他可不可以不遵从呢?第二步站在他的角度猜因为没有“必须友善”的这个预设,我们给了自己一个机会,去想他展现出这个样子的可能性:可能是不知道怎么和陌生人打招呼?可能是不情愿来,被家长逼着来,心里有抵触情绪,又不好讲出来?可能是怕说错话,惹人笑?可能是常常遇到冷脸回应,所以没信心主动微笑,怕伤自尊?可能是不知道怎么同时面对父母与老师,有点不知所措?又或者,是刚刚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心理还不舒服着呢,没办法演出热情的微笑…第三步诚恳向他求证第一次见面时,我问他:“坐在我面前的你,看起来还是挺帅的,应该是有活力的,但为什么我就感到一种无力和沉重感呢?来不来夏令营是你的权利,我只想知道你不想来的原因。”我看着他的眼睛,不犹疑,想听也愿意听他的话。我的内心里,并不是要说服他来夏令营,就是很想知道他到底遭遇了什么,想听他说,不是别人告诉我。我并不觉得他错,所以也就没有教导和指责。大人的心思,大多逃不过孩子的眼睛,因为有这样的诚恳,才听得到他最后回应:“我怕被排斥,我怕没有朋友!”夏令营报到时,我只说:“去洗澡吧,7点半楼下集合。”因为他的“我怕被排斥,我怕没有朋友!”以及他后来再讲到的学校、家里的事情,让我知道,他看起来的冷、不友善不是真的不友善,是不知所措,是不知道怎么和陌生人打招呼,是怕被拒绝。所以我的回应就是平常,因为打心眼里不觉得他奇怪!夏令营后,与他和他父母一起见面时,我直接问:“喂,这看起来不热情的样子和夏令营很不一样啊!为什么嘛?”他回应:“有点不知所措,为什么叫我来嘛?而且没吃饱,有情绪。”他越来越直接,我的诚恳也赢得了他的诚恳。和他站在一边,等待B面故事讲到这儿,B面好像已经渐渐要浮出水面。到目前为止,我们做了什么呢?我们选择和他站在一边。如果从一开始,我们就觉得,他应该热情打招呼应该微笑才显得友善,一直用这个标准去引导他,以教育者的姿态与他相对,教他热情有礼、学会微笑,那可能迎接我们的又是一个难搞的孩子。那样的引导有时是从我们成人的某种自我满足的需求出发,就总会以自己的挫败而告终。我们站在他的对面时,他只能拿坚硬的A面来对抗。当我们真正和他站在同一边,孩子是能感受到的,他也才会渐渐把柔软的B面展现给我们看。结营时,阿杰说:“这是他十七年来第一次没有被针对,他很开心。”
2017年9月2日
其他

一群“难搞”的人一起生活8天8夜,故事根本讲不完!

2015年,我们认识了一群青少年,听说了他们的故事,觉得应该干点什么。2016年,我们想用一些方法,帮他们看到自己的状态,找到突破未来的途径,并为此筹集到一笔成长基金。2017年,我们用这第一笔募款,做成了我们一直想做的一件事,从共同生活开始,与他们共走一程。他们是谁?有人说,他们是一群意志不坚定,吃不了苦的孩子;有人说,他们是一群性格懦弱,说话表达总是含糊的孩子;更有人说,他们是只愿意跟手机电脑相处,完全不懂这个社会发生了什么,更别提会对身边的长辈和父母好好说话的孩子。他们可能是我们的学生,也可能是我们的孩子,但其实他们是年少时的我们,甚至是长大后为了讨生活忍气吞声的我们…我们是谁?我们是一群心理教育工作者,这是一个很难一下让人明白的工作,如果讲得简单一点,就是我们经常有机会听到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抱怨,于是,我们真的想知道孩子到底有多难搞?!于是,这个暑假,我们想先搞这一场聚会,邀请“难搞”的他们,和依旧“不好搞”的我们,一起生活8天8夜,共同经历这一场谁也不知道最后会走到哪的探险旅程。这旅程中,有骑行,有埋锅造饭,有夜宿帐篷,有徒手撘竹筏,有真人cs,有唱歌弹琴跳舞,有蒙着眼睛的信任摸索之旅,也有和被41度高温烤了一整天的攀岩壁的亲密接触——↑
2017年8月8日
其他

允许犯错,才可能让孩子长出解决问题的能耐

昨天海豚讲了一个之前夏令营中的片段,一个关于“看见”的故事,今天她继续再讲一个片段,谈谈她带夏令营的“秘诀”。每一次夏令营的活动设计出来之后,就会有人问:你的活动是怎么来的?哪本书里有写?可以介绍给我看吗?想保持神秘不说,但总禁不住要求,真的推荐了某本我看过的书,认真地介绍那个我们做过的“游戏”。可是过了没多久,就会听到这样的反馈:为什么我带了你说的活动,但是感受不到你说的“效果”?嗯,我不能说你带错活动,也不能说你不够认真,我只能偷偷地告诉你,你缺乏等待,缺乏带领孩子们拥有“重新定义”的机会,而只是“完成”一个活动,完成指标,却忘了真正的目标。“错了就长记性了”很多朋友都记得2015年北京的城市定向拓展夏令营,40个营员全部来自福利院,11~17岁。他们几乎都没有在城市生活过,于是城市里最常见的公交站牌、地铁标识该怎么看,甚至在哪里看都是不知道的......那一年夏令营的目标是提升这些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孩子们入营报到日写出的担心就是“怕丢”。但那天我们就是夜晚出发,夜行徒步10公里到天安门看升旗,第二日他们自己在规定时间内返回营地,所有小组领队不可以帮忙,但可以借用手机地图。走错路、迷路就跟着他们一起错。6个小组,只有2个小组按时返回营地,其他小组有迟到半小时的,有迟到1小时的,还有迟到4小时的。过程中,领队的电话一个接一个,看着他们错就很想帮忙,但又碍于规则,所以就着急打电话问我。我说:“错了,就长记性了,明天就好很多。放心,回来再晚,也有饭吃。”迟回的营员一方面很开心自己回来了,另一方面又觉得自己似乎没有按时完成任务,所以有点沮丧和挫败。从懵...到“可以可以可以”晚饭大家一起讨论,我让按时归营和迟回的小组分别讲一讲他们选择路线的思考逻辑和具体路线,以及路途上发生了什么,他们是怎么处理的。按时归营的小组,基本都是小组里有人知道怎么看站牌,所以一开始就站对了车站和方向,选择公交转公交回来。最晚归营的小组却是采用手机地图给的建议,公交转地铁,公交坐错了方向,地铁也坐错了方向,问了路人,居然还是指错了方向,错上加错,就这么迟了4小时。看着第一个到达小组组员得意的神情,我问最后归营的这一队:“学会坐地铁了吗?知道怎么看方向标识了?”他们沉思片刻后,眼里居然亮出了光彩,有人说:“会了!地铁车门上方有方向箭头!”“地铁内的换乘会了吗?”
2017年7月6日
其他

我们凭什么带这样的夏令营?~老板说这个标题太强势了啦

魔光夏令营倒计时14天,志愿者仍在招募中,想和一群青少年一起过一个冒险刺激的夏天,快戳《来呀来呀来呀来呀!》报名啦!前天发了《我们为什么要办这个夏令营》之后,很多朋友回应,比起招募文案,这回说得明白多啦!那一篇谈的是我们看到了青少年的什么状态和需要,以及在面对他们时我们所持有的态度和价值观。收到鼓励,今天我们接着来谈一谈:在夏令营里,我们如何在活动中真正“看到”孩子的需求并给予应对。一个玩了4小时的游戏有一次夏令营,都是初一初二的学生,有从来没有出过山的孩子,有城市公安局领导、校长、教育局领导的孩子,他们谁也不知道谁的背景,72名孩子就混在一起。夏令营进行到第5天,中午午休后,看到太阳热烈、阳光充满活力地普照大地,蝉音都被调动得兴奋高昂。我和伙伴说,下午玩过亚马逊河。伙伴说:“这么晒,真的玩?”我回应:“这天多给力啊,集队开始!”游戏规则简单地说就是,一组10人,只有9块A4纸大小的纸板,组员只能借助这9块纸板过一条我们假设划定的20米宽的河。而这个“想象过河”的过程中随时有鲨鱼来袭,只要纸板离开组员身体,这只想象的鲨鱼就会叼走纸板,组员就只能靠剩余的纸板过河。过河时只要有人发出声音,或者身体任何部分触及河水,就视同犯规,全组退回起点重新开始。刚听完规则,孩子们几乎都认为这游戏好简单,所以迅速各就各位开始过河。然而不出3分钟,6个小组全军覆没。重来再重来。不出15分钟,3/4的学生都撤离阵地躲到了阴凉处。我看过很多团队带这个活动,也看过书上介绍这个活动,基本40分钟就会结束游戏,稍做总结,就进入下一个活动了。但那天我们做了4个小时,从下午1点进行到5点,直到每个小组完成过河。为什么要做4小时?有人质疑:“你不怕孩子中暑?太没安全意识了!”那天虽然日照当头,但风速适当、温度不高、很干爽,而且我们有大皮水管可以做降温处理,并且我们随时在观察孩子身体状况。环境、身体、场地等的安全隐患,我都已经评估过了,所以才做了这个决定。那不是一拍脑门乱做的。你可能会问,我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天气做这个活动,而且一做就做了4个小时?因为透过前几日的活动的儿童观察,我料定这些孩子中一定有遇到困难退缩的,一定有出现错误埋怨别人的,一定有娇惯自己、不舍得自己吃苦的,一定有不动脑子只靠别人来解决问题的、还有虎头蛇尾不能坚持扛不住挫败的,但也一定还有不断尝试、坚持坚持再坚持的。在活动中看懂孩子透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孩子性格上的差别也会不知不觉地显现出来,这时我们就会再把活动的难度加大,看看这些孩子在遇到更困难的状况时,会如何应变,会不会就压抑不住发脾气,就像他们在亲近的人面前那样。通常我们并不在意他们展露情绪,反而能带着他们学习跟我们对话,甚至谈判彼此想坚持的立场,希望在这样的过程中帮助他们看见自己,认识自己的弱点,不是排斥,而是接纳,然后想办法找到动力来改变,最后长出面对困难的能耐。所以如果家长们理解了前面所描述的过程,就会发现,想用活动来改变孩子的脾气与行为,不是完成活动就好,而是在过程中,是否能透过具体的事情看懂孩子。因此活动、任务只是我们观察孩子的途径,能不能完成、什么时间完成、怎么完成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这个过程中——孩子的行为是怎样的,他如何与他人互动,如何看待自己的角色,如何评估自己的能力。他是如何行动的,我们看到了就得做出回应,这样他们的动力、自主性、责任感才能被调动,也才能长出自己的能耐来。和孩子玩心理战在"过亚马逊河"的这4小时中,其实只有30分钟是他们犹豫、徘徊、退缩、不合作的时间,他们或许表现出耍赖、发脾气、躲到教室里不理不睬。但是我们看着,没有情绪,偶尔几句对话挑战他们内在那股想试试看、甚至担心被瞧不起的念头,但绝对不会讥笑或嘲弄,就只是坚定地站在太阳下面等着他们再出发,带领的领队彼此之间偶尔看看他们的反应,装着不在乎他们的动作和表情,继续说笑,继续等待。这是真的是一场心理战,因为我们相信孩子其实是有一股劲想证明自己的,但是往往大人的没耐心或者沉不住气,而让孩子们就此退缩了。所以我们这群带队的成年人得忍,得坚持住,等着他们慢慢长出来想改变的勇气和动力。果不其然,一个个孩子出来再上场,然后就是更多孩子,孩子们自己集队整装待发。仍然是一次次失败退回,一次次被鲨鱼吃掉纸板,但他们就再来。面对我们有意地放水,松一松规则,他们会主动提醒我们,然后自己按规则接受惩罚。其中有个小组,一个男孩子过胖,总是站不稳,因为他的一次次落水,团队要一次次退回重来,大家疲惫不堪,他自己也很挫败。嗯......这个男孩是城市来的。一个比他身型矮瘦的乡村男生,没有任何动作和声响,扛起了他,就走在了队伍的最前面,走到河中央。后来又有其他的组员落水,导致他们又得退回。但是没有听到怨言,只看到团队成员个个脸上都充满了一鼓作气的坚定,果然......过河了!作为营队的总领队,我不会因为他们过河了,就认为他们完成任务了,我会提醒他们在过程中发生的事情,更会分析他们彼此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去帮助他们看到,并且有感受有意识,能够产生思考。这样他们长出的不仅仅是自己的能耐,还得明白自己虽然有能力,但是不能骄傲,不能瞧不上团队里的人,因为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不完美的地方,如果能让他们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事情,进而就能够学会让青少年适当合宜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从中也在学习与他人的相处之道。“我们自己克服的困难”小组讨论,我走到这个胖男孩旁边,悄声问,“你刚刚是自愿被背过河的吗?”“不是,但是我总落水,会拖团队后腿,也没办法。”“那你过河时,什么心情呀?”他顿了一会儿,咬着嘴唇:“挺难受的,觉得自己没用。”
2017年7月5日
其他

来呀来呀来呀来呀!

从事社会工作20年,她一直在反思助人工作的真正本质钱没捐够,可我们还是很开心呀本期稿件:小秉
2017年7月4日
其他

我们为什么要办这个夏令营?

魔光夏令营启动招募,在宣传文案《给孩子一场突破自我找到未来的挑战,胜过给他留下万贯家财》(点击左侧蓝字链接可查看)
2017年7月3日
其他

给孩子一场突破自我找到未来的挑战,胜过给他留下万贯家财

想给孩子来个不一样的夏天,不是只有去欧美游学,这里也有。我们希望给青少年一段不用出国,重新认识自己生长的这片土地,就在无锡、舟山、上海周边,透过定向拓展、长途骑行、野外生活、团队协作和思维训练培养出有定见,有远谋的青少年。青海湖骑行路漫漫,缓上坡看似容易实则难魔光青少年夏令营正在开启,这个营队不是只有玩乐和游戏,挑战自我和脱胎换骨才是我们的期许。目标一:吃好睡好放在家里就好,到这里你得放飞自我,但要保证安全降落。想让孩子学习自我管理,批判性思考,还得磨练情商?这个营队都会涉及。我们一起露营和骑行,过程中必须完成个别目标和团队任务,而且还要学会团队合作技巧,和培养不同于一般人的危机处理能力。爆胎啦!队里还没有一个会补的...边学边换正因为遇到了各种坑,趟过去才格外开心啊!想让孩子充满自信,展现自我特质,还得与自己的短板和解?这里的老师都会教。我们透过表达性艺术活动共生舞的引领,重新分析人习惯的肢体表达模式,进而建立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为的就是提供一种新的渠道看见自己。照片拍摄
2017年6月30日
其他

调查 | 消除校园性别暴力,还我真学校

北京同语正在进行一项有关校园性别暴力的问卷调查,希望了解大家曾经或现在就读的中学里是否遭遇过性别暴力,进而了解中国大陆中学校园中的性别暴力问题,为今后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和行动做准备。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一直是光合行动关注的议题,所以这次也作为合作推广方,希望大家能积极填写,如有读中学的亲朋好友,欢迎大力转发啦!以下文章转自「同语」公众号~大家还记得同语前段时间推出的新资料吗?——回复“多元性别”查看《多元性别资料申请
2017年5月28日
其他

是什么促使了孩子的转变? | 魔光线下趴Vol.1

一个故事初见:这个要被“特别照顾”的男孩一年半前,我在夏令营里见到小智,11岁的他个子不高、圆乎乎,脸总是像没洗,衣服是脏脏的,是福利院老师反复叮嘱要“特别照顾”的一个。第一天,夜行天安门,设计让孩子们全程带路:他们必须张口问路。这对于很少走出乡村的孩子来说,不是一个简单事。但是,小智让我们开了眼。他一路随时拍起打盹的流浪汉、醉汉,拦住晨跑的大爷大妈,问他们:“我要去xxx,怎么走?”还有一次,两个组早上集队迟到,大家商量惩罚时间,他把10分钟直接升级到1小时,冒出一句:“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因为恶作剧、偷东西、打架,不断惹麻烦....福利院的老师提起他,都摇头叹气。他也不招伙伴待见,大一点的男孩不屑和他玩,小一点的躲着他,担心成为他戏弄的对象。再见:他说再也不干以前的无聊事再见小智,是一年多之后。刚进福利院,远远看到他坐在宿舍门口的台阶上,埋头看一本厚厚的书。衣服和脸干净很多,好像也长高了。我们打趣地聊起过去那些事,他不好意思地别过脸:“再不干那些事啦,好无聊,我现在比较喜欢看书,对,还有写作。”这可让我们惊了一下,那个眼里尽是不合作的桀骜的孩子,似乎瞬间就温柔了,戾气散掉。一场突如其来的“单挑”约架看着我们下巴快掉下来,福利院的张阿姨讲了一个故事:半年前的一个早上,学生们在食堂排队打早饭,一个中途上厕所的男孩回到自己原先排队的位置,被小智当作“插队”,冲他喊了一嗓子:“你干嘛?为什么要插队?”
2017年1月16日
其他

谢谢你愿意:一起探讨媒体看待校园欺凌的8个角度

校园欺凌虽然发生在校园里,不单纯是表面上欺负与被欺负的事,而是社会结构和许多因素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现象,是全社会的事情,是我们每个成年人都要去反思的事情。
2016年12月12日
其他

我们想和你谈谈:一则”校园欺凌事件”媒体沟通会邀请

这两天,一个10岁男孩在学校厕所里被欺凌的事件刷爆微信朋友圈。我们无法核对这个事件的真实性与细节,也不想去做裁判。但是,作为一家常年关注儿童青少年议题的小型公益机构,我们有义务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明天,12月11日17:00-19:00,北京鸿芷咖啡馆,邀请媒体朋友们来:我们想和你谈谈:一则”校园欺凌事件”媒体沟通会。我们为什么要做媒体沟通会?我们是一家常年关注儿童青少年议题的小型公益机构。过去5年里,光合行动团队成员曾参与执行过一个为期3年的减低校园暴力与欺凌项目。项目结束后,这仍是我们非常关心的议题。这些年,我们和学校的校长老师们一起工作过,我们也跟家长讨论过,我们也关心孩子心理和行为的发展,我们不愿意在这样事件里任何一方受到委屈。所以,我们想透过媒体渠道,协助大家厘清类似事件里的焦点,帮助家长和学校在类似事件里找到适合的沟通和解决方式,可以更顺畅得走下去,帮助孩子找到更好的生存空间。因为这个事件很快就会过去。但是,这样的事件还会继续发生,而且会随着时间再出现,再一次激烈起来,成为热点。可是,这样事件一再出现,但没有人要动手解决,会让公众越来越无奈,只能当作新闻事件来看。可是,当类似事件中的人就是我自己,我的孩子,这就是痛苦的,需要解决的。如果放之不理,就很可能成为一个很深的伤痛。所以,这一次,我们有义务站出来,和媒体伙伴一起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媒体沟通会有什么内容?1.
2016年12月10日
其他

钱没捐够,可我们还是很开心呀

写在前面3天99公益募款活动结束。此次众筹对刚刚成立1年半的光合行动来讲,是一个挑战,过程里,很多纠结、争论、彼此质疑和毫不客气的批判。最后,平日里很少面对公众的光合各位还是决定让“魔光”与大众见面。在这个“做中学”的过程里,得到惊喜的响应,也获得中肯的建议。我们写了长文章来谈这件事背后的理念、价值观、和反思。钱很重要,做相对靠谱,不浪费大家的钱和信任,真正有促进青少年发展的事更重要。这里,附上海豚今天回复一位远在加拿大的朋友留言。“这个项目源于过去几年,看到越来越多被卡住,看不到人生前景的孩子。他们之所以存在这样那样的困境,与环境有关,也与自身有关。如果我们继续只是给资源,拉着拽着推着往前走,这就不是他们自己的事。所以,我们希望他们能自己站出来面对自己人生的困境。但是,如果他们现在就能自己站出来,也就不属于这群被卡住的孩子了。从去年就在想这个项目,有很多可借鉴的国外经验,但又因为条件不同,不易实现。就像前两年做校园欺凌项目一样,我们得自己摸索出适合本土的方案来。但是,我们只是想,似乎还差点什么,而且因为总有其它事情在做,这件事情就被拖着,没有进展。所以这次顶着压力,把一个不成熟的项目推出来参加乐捐,就是逼着我们把这项目落地,也听听各方想法。我们觉得这件事不应该是一个机构的事情,被卡住的青少年比比皆是,我们也希望大家能动起来,帮我们想想,一起出主意,我们来落实实践,过程中与大家互动。所以,要公开的不只是财务报告,也应该有更多事情进展,我们的反思、孩子们的状态等。我们希望这不仅是一个大家捐钱的项目,也是大家集思广益的项目。很多细节还未及细想,被催着写了方案放在线上。我们这些天也在讨论,收集各方建议,我们会一步步落实,细化,不够的款项会再筹,希望这是一个能够不依靠基金会、因为资金撤离就时断时续的项目,而是靠我们大家的努力和自运营能持续开展的事业。一个小结今天,是99公益活动最后一天。截止9月9日22时30分,“魔光”青少年成长基金共收到捐款63458.59元,占计划筹款总额261058元的24%,这意味着将有5-6位青少年得到资助。这场众筹里,总计有526人/次向“魔光”捐款。其中,有1元的,也有一位素未谋面读者的10000元。此次,捐款人里有我们的亲人、朋友、老师、读者、同行、同事、曾经项目的参与者和受助者,还有很多陌生人。这里面,有一些人多年未见,很少联络,这一次主动帮我们转发,募款,还有很多朋友拿自己的人品做背书。谢谢大家,也谢谢腾讯配捐。我们怎么看捐款额¥63458.59看似没有筹满款,可是,我们很开心!为啥还是这么开心呢?筹款之前,我们机构内部达成共识,不逼捐、不打扰,只是表达一些观点,同时,邀约对不成熟项目的建议。还是很多朋友在转发,其中就有我们上半年在跷班电影院、光合讲座、融合夏令营里结识的朋友、家长们。大家在卖力转发、捐款,拿自己的信誉做背书。这也更让我们坚定除了做乡村的公益项目,也要花时间和气力将经验分享给更多人,让大家有机会参与其中,惠及自己的家人,也惠及缺少资源的人。关于回馈“魔光”计划的募款方案里,有一条“捐赠回馈”:1.
2016年9月9日
其他

从事社会工作20年,她一直在反思助人工作的真正本质

写在前面今天,继续推送“魔光”青少年成长基金项目。要钱之前,继续跟你唠叨几句。这几天,捐款在涨,有人因相信捐,有人因情怀捐,也有人因过去的自己捐...昨天深夜,一位未曾见过的朋友透过朋友转告我们:“我不喜欢看见情怀,我要的是如何帮助到村里的孩子,不是给钱就完事,我要看到具体的计划。”
2016年9月8日
其他

愿也有人轻拍你的肩,问:“你还好吗?” | 筹款前想说的话

写在前面今天,我们继续推送“魔光”青少年成长基金。对,筹款。还要接着讲一讲我们为什么做这件事。我们需要一笔钱,做一件想做很久的事:和你一起“投资”一群困境青少年的改变我们想为过去5年里,服务过的15位困境青少年筹集一笔成长基金。我们想试试看,通过1年量身定制的成长行动,生命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我们更想试着汇集更多希望化作“魔光”,让陌生与陌生的生命有了连接。如果你愿意,捐1元,捐5元都可以,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如果不想捐,帮我们转发这篇文章,如果不想捐也不想转发,就看看今天这个故事吧。今天,走路想和也许素未谋面的你,聊一聊她为什么想做这件事,有什么信念......(昨日预告,今日将推送小秉在近20年工作里,常问自己的一个问题。可是,今天走路说想插个队。小秉老师特别宽厚地表示,让她先。)▲
2016年9月7日
其他

不只为筹款,更想编出信任的网 | 筹款前想说的话

写在前面如果你关心公益,如果你有朋友做公益,估计这几天,你的微信朋友圈已经开始被99公益日刷屏,未来3天将被“霸占”。有人说,这是公益界的“双11”,也有人说这是在“抢钱”。嗯,“抢钱”,是的,这,真不是一个好词,我们傲娇得不喜欢。可是,今年,我们还是参与其中发起一个项目。因为,我们真的需要一笔钱,做一件想做很久的事:和你一起“投资”一群困境青少年的改变我们想为过去5年里,服务过的15位困境青少年筹集一笔成长基金。我们想试试看,通过1年量身定制的成长行动,生命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我们更想试着汇集更多希望化作“魔光”,让陌生与陌生的生命有了连接。你为什么要支持我们?你可能第一次知道我们,你可能知道,未曾见过,你可能见过,也不熟悉,你熟悉,但是要问怎么保证改变会发生?我们可以说,你信我们这群人但是,我们更愿意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想努力变好的内在动力这是对人的希望所以你试着投入希望和信赖,看一群少年1年的改变你试着投入一点点魔光,因为你的生命也曾被照亮这个青少年成长基金:取名“魔光”,“魔”音自more,亦“磨”,我们想为目前身处困境的青少年争取多(more)一点机会,用1年时间里磨练能耐和意志,磨出光亮,变得更好更有希望。然而,在吆喝大家捐款前,我们犹豫了,更确切地说,我们经历了很多内心的斗争和反思,特别在99公益形成刷屏之势的这几日。是的,我们很想做这个项目,很想得到资金支持。可是,我们又觉得,这不只是一件简单筹钱的事,我们更想借这个机会,说说自己的心里话。从今天起,我们将推出连续4篇分享,来讲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如果看完,想要支持我们,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也可转发朋友圈支持。是的,我们绝不隐瞒:要筹钱。但是,也想和也许素未谋面的你,聊一聊我们的信念,希望,爱与困惑......今天,第一篇,海豚来聊聊,为什么选择做这份工作,又是什么在推着她一直往前走。编织一张人与人信任和支持的网by
2016年9月6日
其他

听到孩子“被欺负”,爸妈先学会把情绪讲出来|光合讲座分享

孩子回来哭着说:“被欺负”。表面看,好像是单一,孤立的事件,仔细分析,就发现,孩子在事件中的反应是成长的累积。最后,身边可信赖的成年人如何反应会决定事件的走向。有的家长火冒三丈夺门而出去算账,有的家长暗地难过心碎,有的家长轻描淡写地说:“没事,闹着玩呢”......看起来“被欺负”是孩子的事,其实,是成年人要学习的事,是从学习把自己感受和情绪说出来,也帮助孩子说出来......开始。成年人要清楚知道自己的情绪6月19日,光合讲座当天,第一个问题是问现场的伙伴们:“作为家长,你看到/听到孩子“被欺负”,你的第一反应,你的情绪是什么?”“疼”“想带他离开”“内心受到伤害”“孩子为什么不打回去”“难受,着急,焦虑”“担心,担忧”“愤怒”“没什么感受”“紧张,自责”这样的情绪,可能很多爸妈都有过。如果当天,你在现场,怎么回答?实际上,现在的答案是经过我们反复追问得出的。因为,大多数伙伴的第一反应不是在“谈情绪“,而是”在谈我要怎么做?”在现场,我们要反复把越过自身情绪和感受,直奔事件解决的家长们拽回来,停一下。讲真,这样的现场反应在意料之内,这几年谈及此,成年人通常是这个反应。可这也真的怪不得大家,我们从小的教育里,很少给机会来谈情绪和感受,成年后也说不清自己情绪是什么。可是,如果从今天开始,你很想成为孩子坚定而有力的支持者,这件事就必须要做,要从训练自己开始。第1步:问自己,“当我听到/看到孩子被欺负”,我的情绪是什么?当然会有人问,情绪是什么?学术说法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常说的“喜、怒、哀、乐、惊、恐、忧”就是。通俗一点说,就是这一系列形容词:“紧张”,“难过”,“悲伤”,“绝望”,“开心”,“喜悦”等等。为什么要先搞清楚自己的感受和情绪?如果成年人不能准确地觉察,了解和描述自己的情绪,会很难理解一个小生命在面对被欺负,被侮辱的复杂情绪,也很难设身处地明白当时一个孩子的种种心情。因为无法感受到,我们才会在孩子明明感到很伤心,难过,甚至感觉到被侮辱时,随意说出:“没什么,很快就过去了。”这样轻易的话不经思考脱口而出,会把孩子满怀希望,前来求助的心门挡回去,堵住一半。同时,留一个思考给各位成年人,我们想一想,这情绪的背后到底是什么?究竟是对孩子的,还是对自己,还是对更深层隐秘的原因.......成年人要帮助孩子讲出情绪听说孩子被欺负,成年人通常的做法是直接奔向“发生了什么?,而这个“发生了什么”还常常问不清。孩子正处在情绪的漩涡里,一时可能说不清楚,还有可能是家长们需要一些澄清事情经过的技巧训练。我们试想,当自己受了委屈,难过失望,伤心,愤怒,能不能完整地说清楚事情经过?如果成年人尚且困难,我们就需要理解当孩子正在情绪旋涡里,要想把事情说清楚也很困难。所以,无论成人多么想奔着“发生了什么”去找原因,我们还是要把大家先拽回来。怎样帮助孩子讲出情绪来一些孩子在形容被欺负的感受,会用“不好,很不好”这样的词。不过,这样的词语并不能真切地表达情绪和感受。帮助孩子识别情绪和感受,用准确的词说出来,不仅能帮助成人比较清楚地理解到孩子,也会协助孩子释放一些压力和憋闷。比如说,有些孩子会说:“我觉得很失望,觉得很受伤,很想哭。”
2016年6月28日
其他

当孩子说“被欺负”,成年人要先明白的5件事|光合讲座分享

那些一个个数据很容易被淹没掉,可是,如果落在个体生命身上,都可能是大事件。但是,大事件带来的影响无论好与不好,是可以转化的,而这个转化是要靠孩子信赖的成年人,这个成年人的态度和行动起到很大的影响。
2016年6月26日
其他

孩子回来哭着说:“我被欺负”,我们可以怎么办|光合讲座

如果孩子回来哭着说:“我被欺负了”你会怎么办?是立即怒气冲冲去找老师,找家长还是告诉孩子,没什么,他想和你做朋友呢?还有没有其他的选择?欢迎你来听“光合讲座”讲座主题孩子回来哭着说:“我被欺负”,我们可以怎么办讲座3个核心问题如果孩子说“我被欺负”,我们要做的第1件事是什么?如果孩子真的被欺负,我们要和孩子怎么讨论这件事?如果想要孩子不再被欺负,我们能教孩子做点什么?时间地点2016年6月19日(本周日)
2016年6月16日
其他

通向希望的那道光哪儿去了?一个儿童工作者的反思

这篇反思是去年在台北机场等同事时写成的,但迟迟没有交稿。起初,是认为还需要修改,进入2016年,我开始渐渐清晰,这些文字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篇简单的反思,它触及到我隐藏至深的对自己的期待。当我越来越能够面对更多的挫折,我以为我很强大了,我以为我无所求了,我以为我可以承担更多更多了,我更以为只要我努力我付出真心就会无所不能。文中小智初次来到我面前时,我也以为我会手到擒来。但是,这个12岁男孩就是给了我狠狠一击,让我有机会屏息去看自己所处的位置,然后,再深呼吸慢慢爬下来,落地,重新开始。故事还没结束,也没办法收尾,只是用这段文字对自己做个反映,也愿意分享出来。2015年12月5日
2016年3月1日
其他

[校园欺凌,是不对的]一个7岁女孩的“跟屁虫”之旅

文/海豚《校园欺凌,是不对的》视频发出后,我们收到一些家长、老师的留言,谈起校园欺凌的界定和预防。“孩子们在学校里过得好不好,有没有被欺负?”这可能是从孩子第一天进入学校,很多爸妈们常在心里嘀咕的事。我们说“校园欺凌,是不对的”,可是,到底什么才算得上是校园欺凌?这几天,我们机构内部在商讨要不要先给出“校园欺凌”概念。最后我们想,先来讲讲这几年,遇到的一些故事吧。也许这些事,可能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也可能就是自己的学生和孩子。下面是一个真实发生过的故事。
2015年6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