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允许犯错,才可能让孩子长出解决问题的能耐

海豚 光合作用在行动 2023-11-13

昨天海豚讲了一个之前夏令营中的片段,一个关于“看见”的故事,今天她继续再讲一个片段,谈谈她带夏令营的“秘诀”。


每一次夏令营的活动设计出来之后,就会有人问:你的活动是怎么来的?哪本书里有写?可以介绍给我看吗?想保持神秘不说,但总禁不住要求,真的推荐了某本我看过的书,认真地介绍那个我们做过的“游戏”。可是过了没多久,就会听到这样的反馈:为什么我带了你说的活动,但是感受不到你说的“效果”?


嗯,我不能说你带错活动,也不能说你不够认真,我只能偷偷地告诉你,你缺乏等待,缺乏带领孩子们拥有“重新定义”的机会,而只是“完成”一个活动,完成指标,却忘了真正的目标。



“错了就长记性了”


很多朋友都记得2015年北京的城市定向拓展夏令营,40个营员全部来自福利院,11~17岁。


他们几乎都没有在城市生活过,于是城市里最常见的公交站牌、地铁标识该怎么看,甚至在哪里看都是不知道的......那一年夏令营的目标是提升这些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

孩子们入营报到日写出的担心就是“怕丢”


但那天我们就是夜晚出发,夜行徒步10公里到天安门看升旗,第二日他们自己在规定时间内返回营地,所有小组领队不可以帮忙,但可以借用手机地图。走错路、迷路就跟着他们一起错。


6个小组,只有2个小组按时返回营地,其他小组有迟到半小时的,有迟到1小时的,还有迟到4小时的。过程中,领队的电话一个接一个,看着他们错就很想帮忙,但又碍于规则,所以就着急打电话问我。

我说:“错了,就长记性了,明天就好很多。放心,回来再晚,也有饭吃。”


迟回的营员一方面很开心自己回来了,另一方面又觉得自己似乎没有按时完成任务,所以有点沮丧和挫败。



从懵...到“可以可以可以”


晚饭大家一起讨论,我让按时归营和迟回的小组分别讲一讲他们选择路线的思考逻辑和具体路线,以及路途上发生了什么,他们是怎么处理的。


按时归营的小组,基本都是小组里有人知道怎么看站牌,所以一开始就站对了车站和方向,选择公交转公交回来。


最晚归营的小组却是采用手机地图给的建议,公交转地铁,公交坐错了方向,地铁也坐错了方向,问了路人,居然还是指错了方向,错上加错,就这么迟了4小时。


看着第一个到达小组组员得意的神情,我问最后归营的这一队:“学会坐地铁了吗?知道怎么看方向标识了?”


他们沉思片刻后,眼里居然亮出了光彩,有人说:“会了!地铁车门上方有方向箭头!”

“地铁内的换乘会了吗?” 我继续问,

“会了,我们回来换了3次。”

“都是什么线路?”

“6号线、9号线和1号线。”

今天没机会坐地铁的小组有些错愕,脸上有点懵。


“明天我们出营需要坐地铁,你们自己可以吗?”

“可以可以可以!” 脸上的阴云挫败一扫而空,满是光彩。


接下来讨论第二日地铁怎么换乘、标识怎么看,其它小组听得很认真,而最后回营的小组也在讨论中贡献了他们看标识的疑惑,让大家获取更多信息,也让我们看到了他们是如何理解的,因而可以解释得更清楚。


这一系列的错难道不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吗?


从活动来看,按时归营只是任务的目标,但我们更想和孩子们探讨在过程中发生的事情、他们的思维逻辑、他们做出选择的判断标准、他们如何看待犯错、输赢和与陌生人沟通,以及在他们需要帮忙时如何开口求助,遇到质疑时,怎么还能有勇气讲出自己的想法。


结营的时候,陪着他们一起来的随队老师说,“来的时候是我们照顾他们,走的时候是他们照顾我们!



带夏令营有秘诀吗?


如果你问,为什么我可以带这个夏令营?

我想说,那是因为我信任孩子,我懂他们,也尊重他们的选择和决定,我允许“犯错”,并将”犯错“视为宝贵的学习机会,同时,还能把这个”犯错“的学习成果变成集体共享的知识。


我清楚所有活动和任务的完成不是目的,我看重的不是成绩,而是过程中,我可以如何根据发生的状况,及时给到恰当的挑战和支持,唯有这样,我才能调动他们的动力和反思能力,让他们长出掌控自己世界的能耐。


我们看待任何人任何事情,都不应该用单一的标准去评判。从孩子的角度理解他们的需求,并且从不同维度让他们理解事情的意义、解决方案,以及自己潜在的能力,他们才可能长出自信,扎根深,也牢固。


关于魔光夏令营

凭什么呢?👇

我们凭什么带这样的夏令营?

志愿工作者仍在招募中👇

来呀来呀来呀来呀!

魔光夏令营的开办初衷👇

我们为什么要办这个夏令营?

营员召集令👇

给孩子一场突破自我找到未来的挑战,胜过给他留下万贯家财


前情提要


去年99公益日,我们在腾讯乐捐上线了“魔光青少年成长基金”项目,为了支持一些困境青少年,给到他们一些开拓视野的机会和资源,助他们真正长出内在动力。此次魔光夏令营是这个项目中很重要的计划之一,欲了解详情,请戳以下链接回顾↓

是什么促使了孩子的转变? | 魔光线下趴Vol.1

不只为筹款,更想编出信任的网 

愿也有人轻拍你的肩,问:“你还好吗?” 

从事社会工作20年,她一直在反思助人工作的真正本质

钱没捐够,可我们还是很开心呀


本期稿件:海豚

本期编辑:小秉 & 小龟

本期图片:小龟@2015向前+夏令营

这是蜗牛们和你一起进行的第 163 次光合行动

—— End ——

↙↙志愿者招募中,快到碗里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