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解读浙江 | 最多跑一次不是只跑一次,媒体宣传应务实

2017-08-10 刘伟巍 登记注册小助手


导读

2016年开始,浙江省陆续出台政策,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引起了很大社会反响。

从2016年浙江省经济工作会议开始,浙江用“最多跑一次”为宣传口号推动了行政许可及相关行政行为的一次办结机制。更从改革实践中多方面促进了政府服务能力的提升。

在政策推进过程中,媒体宣传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和争议。政府办公人员可以做到一次都讲清楚,但办理任何行政许可都需要熟悉行业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群众全部一次学会所有的法律知识,一次性将材料准备齐全是不可能的。因此从行政审批人员到办事群众,都不相信“最多跑一次”能实现。

小助手也曾发表文章讲过“跑一次”的故事。

传送门 → 同样是办公司,新闻说最多跑一次,我却跑了十次!

政策出台半年来,媒体宣传不可谓不卖力,但每篇报道都是红旗招展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大谈特谈伟大意义,讲某某企业一次办完实名认证五星好评点赞加转发朋友圈,闭口不谈政策如何落地如何实现。

但实际上呢?能够一次性准备好材料的企业又有几个?不合格的申请批还是不批?不批是让企业跑了第二次,批了就违法渎职。这么明显的悖论,记者们不应当认真思考一下再发稿吗?如此宣传的结果可能造成群众的错误认识,无论申请材料是否合格,都拿出“最多跑一次”的令箭要求审批机关必须办理。这将会政策推进和政府形象造成不良影响。

实际上,“最多跑一次”的意义不仅限于口号本身,而是浙江省从服务、政策、制度、环境多方面优化的重要举措。其目的是通过改革形成政府、群众、企业的三方共赢。

2017年8月7日,浙江省编办主任鞠建林在公开场合发表意见,讲政策,正视听。

鞠建林主任讲到,“最多跑一次”是指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受理条件时,从受理到作出决定、形成结果的全过程“最多跑一次”。

这五点不算“跑多次”

1、群众自愿上门取件。

2、群众上门咨询业务。

3、材料不齐全的,从补齐后算次数。

4、不符合条件的,驳回申请也算“跑一次”办结了。

5、“容缺受理”的,补充材料可以邮寄,不用跑第二次。

经此权威解读,“跑一次”政策已现出真身。小助手希望相关媒体能客观、真实、详尽地报道改革举措,不要笼统地宣传“最多跑一次”。少说花团锦簇,多讲如何办事,写清楚办事程序,让读者能从文章中有所知、有所得。

往期

《行业分类查询软件》作者胡广维讲双告知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电脑版更新至V6.0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手机版

放管服 | 这个省政务窗口取消双休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