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清华年度演讲震撼无数人! 哪有什么天生学霸, 一切都只是厚积薄发……

2018-04-04 大方阅


也许我们说假期是用来放松的,也许我们说放学后就不应该学习了,需要休息,也许我们说刚开学,我们应该逐渐适应学习节奏,不能着急。


也许你还会羡慕,为什么那些学霸大牛开学以后成绩变得更好了?他们是天生的清华北大材料?我们怎么跟他们相比。


但是那些清华才子,不是什么神人,天生学霸,他们只是从一个平凡的学子,一天天的努力,一天天的坚持,不断的挑战自己,他们日复一日,甚至春节都每天24小时在做科研。


他们不是天生的清华学子,他们只是将清华的精神不断奉之己身,自强不息。


今天给大家分享2018年清华大学新年联欢晚会的演讲,新的学期,放弃那些给自己的借口,塌下心来,想上清华,想要梦想,就去努力!


毕竟没有天生的学霸,一切都是厚积薄发!


以下为演讲视频↓↓↓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f0526gba298&width=500&height=375&auto=0


什么样的学生有资格当选清华大学学生年度人物?他们成功的秘诀又是什么呢?也许答案就在这句话中“没有什么大牛学霸,一切都只是厚积薄发。”


你可能会羡慕他们天赋超群,但他们却说出了一个小秘密:


科研大牛万蕊雪初入实验室,快节奏高效率的环境让她感到之前所受的实验训练都如同过家家;

超级学霸胡耀文高考压线进入竞赛高手如云的物理系,第一节微积分课上他就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读物理的料;

“体育健将”王子承第一次踏上全国大赛状态低迷,甚至在团体赛上了冷板凳;

……


其实,没有什么大牛学霸,一切都只是厚积薄发!


从清华大学的学生,到清华大学的教授,都爱泡在图书馆里。


在清华有一个流传甚广的一个故事:功成名就、中年有为、充满人性魅力的L教授业余时间都用来泡图书馆,而且是纯属自己给自己加压。


白天泡完晚上泡、不到晚上十一点熄灯关门不出来、平时泡完周末也要泡、自带饭盒热了吃以后继续泡……


用一位美国教授的话说:“Students of Tsinghua,no Saturday,no Sunday,no holiday!”就是这种精神铸造了清华的神话。


清华大学教授许纪敏先生说:“清华的人才怎么培养出来的!是压出来的!”


清华的老师在上完一节两小时的课程后,便给学生留下了一次课程设计,说做不出来的就是挂科。


而挂科到一定数量就要被退学处理。于是乎,又多了一群发疯的学生,要知道在别的大学这门课是要学一个学期的!


两周时间,这群学生从入门菜鸟成为了可以自主设计的大神!


不是被逼,谁都没想到这么短的时间可以做这么多的事。


相比之下,高中的学生实在太幸福了,老师会在考试前帮我们整理题目、常考考点;会早早起床,督促我们上早自习;某一科出现下滑,老师会不遗余力地帮助寻因、补习。


但有些同学依然寻找借口,不愿意给自己太大压力。


殊不知,巨大的压力带来的是挑战,更是成长。


正是得益于老师们的严格要求和教育方法,缔造了一代又一代超级学习能力的清华学子。


正如清华的校训 44 33738 44 14942 0 0 3255 0 0:00:10 0:00:04 0:00:06 3254: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也许不能得偿所愿,也许处境不如心意,但只要有清华这股子自强不息的劲头,一定可以实现更强大的自己。


是的,哪有什么天生的学霸,不过是比别人会学习,找到高效率的学习方法。


要解决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从我们的经验学习入手,对经验进行反思,再进行知识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理解。


《学习之道》是一本解读“学霸体质”的神书,它从脑科学和心理学的最新研究出发,跨学科解读学习原理,提供最全面的学习方法、思维模式和记忆技巧。


帮助我们走出思维误区,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不管是寒窗苦读的莘莘学子,还是疲于奔命的考证大军,亦或是热爱阅读的职场人士,都可以从这本书中获益匪浅。


此书提出了大脑的两种思维模式:专注思维和发散思维;两种记忆系统: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两种学习过程:自上而下的纵览全局和自下而上的构建组块;阐述了搭建强大组块的步骤,提高记忆能力的技巧,最后给出了10个好的学习法则,10个坏的学习法则。


(一)大脑是如何运作的


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斯佩里博士通过著名的割裂脑实验,证实大脑不对称性的“左右脑分工理论”以来,大脑半球间的差异被用于得出无数毫无真实性的过度解读和愚蠢结论。


专注思维是利用理性、连贯、分解的途径直接解决问题的一种模式,与大脑前额叶皮层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有关;而发散思维是不需要集中注意力,任由思维漫步的一种模式。


这很容易让人将专注思维类比于左半球,发散思维归功于右半球。事实上,大脑的神经回路是有可塑性的,功能分化的并不十分明确。


所以,芭芭拉·奥克利在提出两种思维模式之后,着重强调无论是专注还是发散模式都要求两个大脑半球同时参与


而且不管学习什么样的科目,都会用到两种思维模式,在专注和发散之间自由切换,择一而定。


(二)如何搭建思维组块


组块是通过意义将记忆碎片组成的集合,是科学、文学和艺术知识的构建基础。


构建组块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学习过程,将概念整合到某个神经思维模型当中,有助于增加短期记忆的可用内存,通过专注和练习最终形成记忆痕迹。


构建组块的必需品包括:1. 专注力,2. 理解力,3. 练习获取背景信息。



专注力有助于将注意力集中在需要组块的信息上,便于理解;理解力能把记忆痕迹拼接在一起,便于提取;通过练习获取背景信息,便于运用;从而打通自上而下到自上而下的学习过程。


在搭建组块资料库时,需要特别关注最棘手的概念和解题环节,在专注和发散模式间不断切换,注意间隔练习和穿插式学习,学习过程中善于举一反三,遵循记忆曲线主动回想。


通过回想建立神经挂钩,促进组块的形成;通过总结概念,举一反三,穿插式学习使经验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牢牢地钉在自己的记忆里。


(三)如何避免拖延症


在学习中,毅力比智力更重要。


但我们经常会受到外界干扰,比如刚打开课本,却听到了短信提示音,拿出手机回复短信,又忍不住打开了微信,刷会微博,逛逛淘宝,不经意间个把小时就过去了,任务却还没有开始做。


这就是典型的拖延症,但这种属于显性的,还有一种隐形的,那就是做白日梦,发呆,或者可以认为它是种毫无意义的发散思维模式在弥漫。

另外,学数学和科学的同学尤其难以克服拖延症,其缘由在于:1. 人类操控抽象概念的能力没有进化,数学和科学概念比传统语言问题更抽象隐晦;2. 容易陷入思维定式,或者是学习悖论,即专注模式下容易出错;3. 切换至发散模式,容易滋生拖延症。


如何避免拖延,那就需要认识习惯的四个部分:1. 信号,2. 反应程序,3. 奖励机制,4. 信念。


要想改变拖延的习惯:首先,需要改变对信号的反应,或者干脆回避信号,比如将手机调成静音或者飞行模式,专心致志地写作。


其次,通过设立奖励机制和强化信念,有助于促成习惯的长久改变。


经验只有经过反思和追问才能沉淀出信息,信息经过分析和整理可以升华为知识,知识经过内化和应用可转化为能力。


行动带来新体验,阅读带来新信息,反思带来新知识。只有这样,学习才能提升自我,实现知行合一。


掌握了学霸们的学习方法,愿你能终生学习,永不懈怠。


想要实现自己的梦想,就请现在努力,厚积薄发!



你错过的往期精彩↓↓↓


孩子没完成作业被老师打了两巴掌,我可以去教育局告吗?


半年狂卖10万本的历史书,读者都说“一读就上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