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共谋京津冀】改善生态环境 共享绿水青山

2018-03-20 河北新闻联播 河北新闻联播

京津冀协同发展四年来,三地PM2.5大幅下降三成以上,随着生态治理共治共享成果的显现,三地老百姓将呼吸到更清新的空气。今天的“两会冀时·共谋京津冀”,我们就来听三地代表,就如何通过生态共建,守护三地碧水蓝天建言献策。

视频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p060919akzt&width=500&height=375&auto=0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强调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路径、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需要。


四年来,在首都北京,在渤海之滨,在燕赵大地,乘着协同发展的东风,三地以绿色发展为引领,携手防治污染、共护碧水蓝天,生态领域率先突破。蓝天增多,河流变清,绿色扩展,生态屏障也变得更加坚实。


今天,我们就来连通来自京津冀三地的三位代表,来听一听他们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四年间生态变化的体会。


全国人大代表 北京市延庆区副区长 罗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17年延庆区获得国家首批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已经建成了10万亩的绿色生态走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42平方米,是全国平均值的三倍。


全国人大代表 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副院长 温娟:我们的pm2.5明显降低了,我们的重污染天数降幅达到了53%。


全国人大代表 张家口市长 武卫东:拿张家口来说,森林覆盖率大幅度提升,从三年前的不到37%,到我们今年要实现的目标是50%的林木绿化率,京津冀协同发展,对河北绿色发展也是一个很大的促进。


四年间,京津冀三地打破地域藩篱,坚持协同发展,建立长效机制,实行大气污染联防联控,重拳治理大气和水污染,在一张图总体布局下,三地的天更蓝水更清,老百姓的获得感也变得更强了。


刚刚过去的2017年,河北收获了202个优良天,比2013年增加73天。放眼整个京津冀地区,2017年区域内13个主要城市PM2.5平均浓度比四年前下降近40%。


协同发展四年间,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工作机制得到建立,京津冀“2+26”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出台实施,机动车国五排放标准实施启动,黄标车和老旧机动车加快淘汰。


四年来,水环境污染综合整治积极推进,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总体方案出台实施,引黄入冀补淀开始试通水,潘大水库网箱清理工作全部完成,天津河北两省市建立引滦入津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

2014年以来,三省市完成植树造林2200万亩以上。京津风沙源治理、太行山绿化、“三北”防护林、沿海防护林、平原造林等重点生态工程持续推进,张家口坝上地区退化林分改造任务超额完成。


在共同治污的机制下,三地实现了“成本共担、效益共享、合作共治”,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京津冀,山水相连,休戚与共。那么,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三地如何继续做好生态协同,留驻绿水青山。我们继续听听几位代表的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 北京市延庆区副区长 罗瀛:下一步我们将以更大的力度,实施疏解整治促提升,清空净水景观提升等工程,加快建设国家森林城市冬奥森林公园,基本实现2020年平原地区村庄的无煤化,为2019年世园会、2022年冬奥会的召开提供更加优美的环境。


全国人大代表 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副院长 温娟:我们将在打赢蓝天保卫战的过程中,更多地融入科技创新的元素,可以以科技的力量推动我们的生态环保工作,比如说pm2.5的污染机理,还有臭氧的污染机理也要开展研究。


全国人大代表 张家口市长 武卫东:就是要建设绿色生态体系,由过去的以植树、大气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为主,转向全方位的综合治理、系统治理。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治理,精心组织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乘着全国两会的浩荡东风,京津冀三地的生态环境建设也将继续挥写协同发展的华彩篇章!



来源:河北新闻联播

记者:文敏、文玲、雪菲、亚青、维威、张龙、玉伟、中辉、钟铎、文江

编辑:静毅、海坡、来淮、焦洁

主编:刘磊、晓明

监制:朱湘鹤、刘新艳



热门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