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毛巾“变形记”(一):集聚效应 让纺织产业“活”起来
位于冀中平原腹地的高阳县,有400多年的纺织历史,形成了集纺纱、织造、印染、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全县从业人员超过14万人,纺织业每年对县财政贡献率高达六七成,是当地最重要的支柱产业。然而,产业链中印染环节所带来的水污染和燃煤污染,却成为当地不能承受之重。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高阳县紧紧抓住国家发改委确定的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这个契机,大力推进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为纺织产业开辟出一条发展循环经济的新路,上演了精彩的纺织产业"变形记"。今天起,本台推出系列报道《高阳毛巾"变形记"》,第一集,我们就从一条毛巾谈起。
视频
河北广播电视台记者 谷琳:
毛巾,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用,但是您知道吗?市场上每三条毛巾,就有一条产自这里,河北高阳。
在高阳,每10个人中就有4人从事纺织相关的行业,全县65%的财政收入也是来源于此。然而,占据绝对优势的纺织产业,却一度被自己"逼上绝境"。
水污染和燃煤污染是纺织印染环节的顽疾。过去,遍布全县的61个污水坑,全部是初级处理的印染废水,集纳的污水量,比高阳全县生活用水量还要高6倍。118台工业燃煤锅炉四面围城,年燃煤量达到16万吨,让高阳的PM2.5常常逼近"爆表"。随着国家的环保政策越收越紧,高污染的生产模式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
高阳县委书记 高文才:
过去粗放型的产业发展之路,如果说不改进、不创新、不搞这种绿色生态的发展,必将是死路一条 。
为了根治污染,重现碧水蓝天,2006年,高阳县投资1.78亿元建成日处理能力6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并同步建设24.5公里的配套管网,引导企业将印染废水集中到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没想到的是,企业并不买账。
高阳县圣翔染厂厂长 冯月晶:
当初征求意见的时候,说一吨要我们4块钱的污水处理费,这个对于企业上来讲,我觉得有点贵了。
高阳县污水处理费征缴办公室主任 高文恒:
企业可以利用许多观察井、排水井就能进行偷排,这里面有许多漏洞。
污水偷排、企业成本增加、基础设施不完善......每一个问题都影响着污水的正常收集处理。高阳县以问题为导向,逐一攻坚。2012年,污水处理厂的日处理能力扩容到20万吨,达到全省县级规模最大,配套的123公里管网,覆盖全县所有印染企业;县财政每年拿出8000万元左右,对污水处理费进行补贴;并同步出台"史上最严"的环保倒逼政策。
保定市环保局高阳分局局长 刘振新:
各个污织厂,你在2013年年底不能按时接入污水处理厂的时候,就是关停取缔,如果不安在线监控设施的话,照样是停产整治,这是非常严厉的。
2013年底,高阳工业企业生产废水全部进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彻底解决了各乡镇和印染企业的水污染问题。
河北广播电视台记者 谷琳:
分散的渗坑集中处理,只是高阳迈出的纺织治污第一步。更大的一盘"集中"棋,就藏在我身旁的这个高阳循环经济示范区里。
示范区内的高阳县鑫顺纺织品印染有限公司,每天纺织品印染量就达到20吨。总经理王彬告诉记者,通过搬迁,企业生产环境、技术工艺得到明显改善,园区的供热、供排水等管道直接进厂,他再也不用为污水、废气排放不达标而担忧。
高阳县鑫顺纺织品印染有限公司 总经理 王彬:
以前污水是自己简单处理预处理,锅炉都是自己烧,它影响生产,有时候一个月生产不了十天二十天的,经常限产停产。
环保成本高、提标改造难.....一道道难题,让很多像鑫顺一样的中小印染企业不得不直面关停风险。高阳通过建设8.79平方公里的循环经济示范区,依托集中供热等项目,完善气、水、交通等基础设施,引导企业进园区聚集整合,一道爬坡过坎。并出台一系列的政策,吸引企业搬迁落地,改造升级。
河北高阳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 白松霖:
(实行)谁接洽谁负责,限时办结,结果定期反馈,做到保姆式一站服务,实现更多的印染企业进驻到我们园区。
目前,示范区内已经有34家纺织印染企业入驻,依托污水处理和集中供热工程,年可减少废水排放6万吨,减少烟尘500吨,二氧化硫3000吨,氮氧化物700吨。现在,示范区以政府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的方式,投建20万吨纺织品印染项目,进一步吸引中小印染企业入驻,加快纺织业集聚发展。
高阳县委书记 高文才:
县委政府一手抓强力治污,另一方面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推动企业主动转型升级,走一条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
河北广播电视台记者 谷琳:
用一座全省县级市规模最大的污水处理厂,取代遍布全县的61个防渗坑;让一个循环经济示范区,齐聚起分散的34家纺织印染企业。12年,高阳让纺织业从"散乱污"到"高大上",并向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阔步前进。
来源:河北新闻联播
记者:沈泽宁、谷琳、高京原、郑中辉、保定台
编辑:来淮、静毅
主编:建民、晓明
监制:朱湘鹤、刘新艳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