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相了!重大政治改革"试验田"长这样|一周"纪"录六十回
第一话
千年等一回。
过去一周,河北三个名不见经传的县,成了全中国的“流量明星”。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这么多气势磅礴的“小目标”,从一个100平方公里的雄安起跑,牵动整个国家的改革大战略。对了,还有“千年大计”,直接挂钩历史与未来。
有媒体称雄安新区是“国家样板间”,经济怎么转型升级,新发展理念怎么运用,光坐在小板凳上想,想不出花花来。看看雄安新区,就有概念了。
四两拨千斤,小切口带动大变革,如此“中国风”、高定位的战略手笔,其实不止用在了雄安新区身上。目前还有一项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改革,也正从某些区域的试验田开始——
去年1月,习总书记在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说,要健全国家监察组织架构,形成全面覆盖国家机关及其公务员的国家监察体系。那时子不歇年幼无知,还在瞎操心:这么宏大的战略图,从何干起啊?
直到去年11月,中央宣布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部署在3省市设立各级监察委员会,一切豁然开朗:从试验田做起,先行先试、探索实践,为在全国推开积累经验。
来看浙江的进度条:今年1月底前选举产生省监察委员会组成人员,完成检察机关相关部门的转隶工作,组建省监察委员会;推动各县(市、区)于2月、各市于4月完成监委会组建及相关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对试点工作进行总结评估。
也就是说,省级挂牌以后,先从县级开始改起。从小块试验田开始一亩又一亩地突破,总结经验、逐步铺开,最终带动全局。
另两位兄弟省市,根据各自实际,也各有创新。例如山西分别采取“先县后市”和“先市后县”的办法进行,既保进度,又保质量,成熟一家,挂牌一家,确保如期高质量组建起新的监察委员会。
那么北京呢?1月20日北京市监察委员会正式成立,区级监察体制改革工作正紧锣密鼓有序开展。而且帝都的同志们很讲效率,市监察委已经开始“打卡”上工了。前两天,北京市纪委、市监察委员会召开工作部署会,要求对“为官乱为”“小官贪腐”等问题重点查处。改革的脚步往前迈着,手头的活儿还抓紧干着,“试验”、干活两不耽误——监督,更加带劲儿了。
第二话
未来新区跑在前头了,也不能忘了还有同胞落在后头。
上周五,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听取2016年省级党委和政府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情况汇报。看来,现在各省的脱贫攻坚成绩单,要直接向中央政治局和总书记汇报,子不歇不禁想到一个人——
好在党中央给足了信心,这次会议说了:“按照现有政策力度和工作力度,只要实事求是、真抓实干,到2020年是可以完成任务的。”
然而有真干事的,就有真捣乱的。总有那么一小撮“苍蝇”,对着扶贫资金垂涎三尺,透支党和政府的信用,啃食老百姓的获得感。有人根据中央纪委公开曝光的26起扶贫领域腐败典型案例总结了一下,发现有五类问题最典型:
扶贫扶贫,必须“伏蝇”。纪委也有管用的五招:
正邪对决,巅峰时刻。按照中央纪委七次全会的部署,今年还将加大对“小官大贪”、侵吞挪用、克扣强占等侵害群众利益问题查处力度,对那些胆敢向扶贫等民生款物伸手的要坚决查处;加大对“村霸”和宗族恶势力的整治,决不允许其横行乡里、欺压百姓,侵蚀基层政权。还要对典型问题一律公开曝光。以后中央纪委网站的监督曝光台,依然很有故事可看。
第三话
不过,中央纪委网站讲的故事,不是只有“打虎拍蝇”、贪官落马,也有家规、诗词、对联的故事,最近又讲起了文字的故事。本周,中央纪委网站推出了新栏目《每日一字》。
每天讲一个字的故事,连“一、二、三”这样的字都很有来头可讲。很多人听完故事会有这种感觉:认识这些字那么久了,才发现自己并不认识它们……
为什么要带着大家一起重新“识字”呢?中国人最引以为傲的家底,除了舌尖上的美食,应该就是笔尖上的文字了吧。光会读会写还不够,当你了解了每个文字的源流和历史,由不得不惊叹——天了噜,咱的家底原来这么丰厚啊!不也就更有底气、更有自信了么?
王岐山书记在今年“两会”上说:“人不自信,谁人信之。我们的自信来自于历史、哲学和文化的思考。”有了文化自信,很多问题才能迎刃而解。比如最终实现“不想腐”,要真的“不想”,除了制度的笼子、监督的篱笆,心灵上的修炼是必备环节,那么,还得从文化自信上下功夫。
欲知下周大事,且听下回分解。(子不歇)
往期回顾:
第五十八回:通报违规决策的央企,处理"撒谎"的干部,啥信号?
第五十六回:巡视组进大学了,"天网"要加力追赃了,净化政治生态在路上
第五十五回:又见被麻将拉下水的干部;全面从严治党不会放慢脚步
第五十四回:厉害了中央巡视!史无前例全覆盖,还打起了"游动哨"
第五十回:报告出来了,规则诞生了,外国人也走进中央纪委大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