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NHM@Tring:生命的博物馆特林分号

Robbi 鸦雀有生 2020-08-27
来自专辑
博物馆

在伦敦的市中心,坐落着著名的海德公园(Hyde Park),这是伦敦最大的皇家庭园。公园里面有个被称作九曲湖的人工湖(上图),事实上这片城市中的绿地以该湖为界,东边是海德公园,西边是肯辛顿公园(Kensington Gardens)。而从肯辛顿公园的南门开始,有一条被称作博览会路(Exhibition Road)的南北向马路,著名的科学博物馆(Science Museum)、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都在这条路上。而在博览会路的最南端矗立着一座非常气派的维多利亚时期风格建筑,这便是自然博物馆(Natural History Museum,简称NHM)。BBC曾于2010年推出过一个6集的系列纪录片《生命的博物馆》(Museum of Life),就是专门介绍该博物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看一看。

自然博物馆的正门



一个人的博物馆

然而,在伦敦市区的自然博物馆并不是今天要谈的主角。还在念书那阵,时常能看到文献当中出现Natural History Museum at Tring,莫非NHM还开有分店?再多了解一些之后发现,要讲到特林的这部分,就不能不提及一个人——沃尔特·罗斯柴尔德(Lord Lionel Walter Rothschild,1868/2/8-1937/8/27,1915年世袭成为第二代罗斯柴尔德男爵)。关于爵爷的故事,参见史海钩沉 3. ▏与棕头歌鸲的最初三次相遇

沃尔特·罗斯柴尔德男爵,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依靠罗斯柴尔德家族富可敌国的实力,和沃尔特男爵对于自然的热爱,最终他的收藏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惊人规模,计有30万号鸟类剥制标本,20万号鸟卵标本,2000号填充供展示的鸟类标本和2000号填充的哺乳动物标本,超过两百万号蝴蝶和蛾类标本,三万号甲虫标本(后期他的兴趣从鸟类转向了昆虫),以及三万册相关书籍!

启运美国的标本,photo by Dr. Robert Murphy,翻拍自NHM@Tring

1931年10月,沃尔特男爵同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简称AMNH)达成了协议,以二十二万五千美元的价格将自己的绝大多数鸟类标本收藏出售给AMNH。历经4个月的整理装箱,一共用了185个木箱才算完成。男爵此前也接触过伦敦的大英博物馆(1963年NHM才从大英博物馆独立出来),但对方表示没法购买这批珍贵的标本。

1936年开始,在男爵去世之前,他将包括剩下的馆藏和建筑在内的整个特林博物馆都赠予了当时的大英博物馆自然历史分部,这也是NHM有史以来收到过最大规模的一笔捐赠。而直到他去世,整个移交过程还未完成,男爵在遗嘱中强调他的捐赠必须成为NHM的一部分。为此,英国议会还专门通过了一项法案,促成此事在1938年最终尘埃落定。1939年二战爆发前夕,许多重要的鸟类标本就从伦敦疏散到了特林。1972年,NHM的鸟类收藏和相关书籍正式迁至特林,这便是鸟类研究文献中Natural History Museum at Tring的由来。

NHM@Tring的罗斯柴尔德展厅

在特林分馆中保有一个专门的展室,展出该馆与沃尔特男爵及罗斯柴尔德家族有关的历史和展品。

1929年,男爵的专任鸟类研究馆员,恩斯特·哈特尔特(Ernst Hartert,1859-1933)荣获Godman-Salvin奖章,这是由英国鸟类学会所颁发的最高荣誉

沃尔特男爵的兄弟,查尔斯·罗斯柴尔德的标本收藏


其貌不扬,别有洞天

久负盛名的博物馆,就在路的尽头

低调的正门

跟伦敦气势恢宏的本部比起来,特林分馆可谓显得有些其貌不扬,对外开放的部分其实就是个三层小楼(见下图),而供研究用的鸟类标本和图书馆并不向公众开放。

特林分馆开放部分的导览图,引自NHM@Tring

馆中的陈设还是保留了沃尔特男爵时代的风格,依照分类将不同的类群置于不同的陈列柜中展出。展示的手段算不得高大山,但绝大部分标本的制作工艺可以说是令人叹服了。


一楼展厅是哺乳动物和鸟类,闲话少说,大家看图吧。

一楼展厅进门就是头北极熊Ursus maritimus),每个展柜都很高大

非洲猎狗Lycaon pictus),依靠团队协作成为了非洲捕猎成功率最高的猎手

头部特写

站着的是棕鬣狗Parahyaena brunnea),躺着的是斑鬣狗Crocuta crocuta),露个屁股的是鬣狗Hyaena hyaena,也称缟/条纹鬣狗),皮毛的颜色时间长了会逐渐褪去

棕鬣狗头部特写

指猴Daubentonia madagascariensis),现生体型最大的夜行性狐猴,手指细长,尤其中指尤为延长,用来从洞隙中挖出昆虫

灵长类展柜,各种狐猴——马达加斯加岛的瑰宝

有两颗小虎牙的鼬狐猴Lepilemur mustelinus),仅见于马达加斯加东北部雨林

看起来很睿智的东黑白疣猴Colobus guereza),图中头上有两个明显“发髻”的可能是见于肯尼亚的C. g. kikuyuensis亚种或分布于坦桑尼亚北部的C. g. caudatus亚种

萌萌哒的小辛巴

各种鹦鹉,中间那只黑大个的是棕榈凤头鹦鹉Probosciger aterrimus),活着的时候脸颊是红的,鸟类标本上的红色部分特别容易褪色

华美的紫胸凤冠鸠(Goura scheepmakeri),仅见于新几内亚岛中西部

展示英国有分布鸟类的展柜,图为仓鸮Tyto alba),最前方为一周以内的雏鸟,右上方为两周左右大的雏鸟,左上方为三周左右的雏鸟,顶上为成鸟

安第斯神鹫Vultur gryphus)头部特写

一柜子猛禽

漂泊信天翁Diomedea exulans)和棉花糖,啊,不对,是和它的宝宝

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和白腹锦鸡C. amherstiae)的杂交个体

当然也有些做得比较灵魂的,比如:

大饼脸雪豹Panthera uncia

超细长腿猎豹Acinonyx jubatus


二楼主要是继续展出哺乳动物,外加鱼类和各类无脊椎动物,一楼和二楼的楼梯间里有两条巨大的皇带鱼,旁边则有个展柜是各种蜂鸟,倒是一来就非常符合这一层的主题:所有巨大和微小的生物(All creatures great and small)。

巨大的皇带鱼

辉紫耳蜂鸟Colibri coruscans)及其巢和卵,真是难以想象这么小的卵都能做成标本

巧妙利用了一楼展柜的顶部

靠墙的一周是大大小小鱼类和甲壳类标本(可惜基本不认识)

中间一圈是各种美丽的昆虫和其他小型的无脊椎动物,都放在一个个的对开的小展柜里,每次都有种打开宝箱的感觉

还有墨西哥神奇的“特产”——穿衣服的跳蚤!


三楼展出的藏品非常丰富,偶蹄类、鲸豚类、鳍脚类、有袋类、啮齿类、蝙蝠等哺乳动物,不会飞行的平胸鸟类,爬行类等。视觉效果上这一层最为震撼。一上到三楼,看到的就是这样的景象:

右方有着巨大弯角的应该是亚洲野水牛Bubalus arnee),旁边的小个子是低地水牛B. depressicornis

偶蹄目(Artiodactyla)是现在最为繁盛的有蹄类,牛科(Bovidae)又是其中最为枝繁叶茂的一类。各种羚羊也属于牛科,最小的小岛羚(Neotragus pygmaeus,上图)体重仅1.5-3千克,而最大的大羚羊(Taurotragus oryx)体重可近1吨,最大的牛科动物——亚洲野水牛的体重则可达1.2吨(但因与家养水牛的杂交,可能已经不存在真正纯种的野生个体了)。

头顶是巨大的南象海豹Mirounga leonina)骨架,雄南象海豹体长可达6.5米,体重能到3.7吨,是最大的现生鳍脚类,也是食肉目(Carnivora)中最大的现生成员

见于澳大利亚的短吻针鼹Zaglossus aculeatus)和只分布在新几内亚岛的长吻针鼹Z. bruijni),古老的哺乳动物类群,卵生,但又以乳汁哺育后代

袋狼Thylacinus cynocephalus)及其骨骼标本,趋同演化造就了其与犬科动物惊人相似的外形,曾经广泛见于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岛,先是面临随原住民带入的澳洲野犬Canis lupus dingo)的竞争,分布退缩至塔斯马尼亚岛。英国移民到来后,因袋狼会捕食家畜,而被视作害兽大肆捕杀,政府甚至悬赏鼓励这种行为。1936年9月7日,有确切记录的最后一只袋狼于塔斯马尼亚霍巴特动物园辞世。讽刺的是,也就在同一年,袋狼才开始受到法律的保护,禁止猎杀。1966年,一个以袋狼为主要保护对象的保护区得以建立。然而这一切对它们而言,已经太迟太迟了

有袋类在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岛展现出了令人着迷的适应辐射,大袋鼠科(Macropodidae)的一支就走上了适应树栖生活的道路,树袋鼠属Dendrolagus spp.)已知有12种,除两种见于澳大利亚之外,其余10种仅见于新几内亚岛及其周边岛屿。虽然已经适应了树上的生活,但依然不失袋鼠本色,据信它们能在树间完成距离达9米的跳跃。图中展示的是暗色树袋鼠D. bennettianus)标本

不小心谷歌了一下,直接就被树袋鼠宝宝萌!化!了!图为丽色树袋鼠D. goodfellowi)的小家伙,仅见于新几内亚岛中部和东南部,引自http://thewildlife.wbur.org/2015/09/04/treetop-kangaroos-who-knew/

棱皮龟Dermochelys coriacea)是现生最大的海龟,背甲长可超过2米,体重近900千克,右下方小很多的那只应该是红海龟Caretta caretta

沃尔特男爵很喜欢巨型陆龟,图中照片是他曾饲养过的亚达伯拉象龟Aldabrachelys gigantea),最大的一只于1897年来到特林,最终寿命据信超过128岁。展示的标本是加拉帕格斯象龟Chelonoidis nigra

一柜子蛇

灯光下看起来有些梦幻的展区


精彩的临展

除了上述的常设展区,这里还时常会有些临时的专题展出,比如我们遇到的就是有关动物视觉的临展。展厅面积不大,但胜在内容足够丰富,迎面的墙上就是解释眼睛工作原理的绘图。

各种眼球的标本(33. 美洲豹,34. 北极熊,35. 亚洲黑熊,下面的两个是某些海豚)

动物界(Animal Kingdom)可分为约38个门(phylum),其中6个门的动物具有可以成像的眼,即刺细胞动物门(Cnidaria,如珊瑚和水母)、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属脊索动物门Chordata)、软体动物门(Mollusca)、环节动物门(Annelida)、有爪动物门(Onychophora,栉蚕类)和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超过95%的现生动物都属于这6个门(其中大多数为节肢动物),视觉对于动物生存的重要性也由此可见一斑。

除了固定的展示,还有些可以互动参与的环节,比如上图就是演示斗牛犬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双箭头的左边是人眼看到的景象,而右边则是斗牛犬的。犬科动物只有两种视锥细胞(cone cell),只能感受双色觉,因此它们看到的世界并不是彩色的。

有爪动物门栉蚕类只有黑白色觉,且只能形成简单的图像没想到啊没想到,浓眉大眼的NHM也犯酱婶儿的错误



那些细节

在三楼的某个拐角,有一个看上去颇有些年头的木柜。走近一看才发现,原来每个抽屉里装的都是鸟蛋标本。

展示英国境内有分布鸟类的卵

一进门,一楼的显眼处就有可免费取用的夹板和纸笔

暑期活动日程安排

提供给小朋友拍照用的“制服”


好玩的捐款箱,投入硬币后能看到一小段机械动画

面向6岁以上孩子的“博物馆奇妙夜”



游览提示

开放时间:(全年免费开放-有些临展可能会单收门票,仅12月24-26日圣诞期间闭馆三天),周一至周六 10:00-17:00,周日14:00-17:00。


到达:特林分馆位于赫特福德郡特林特林镇(Tring,Hertfordshire),距离伦敦市区约70公里,可自驾前往,或是乘坐火车到特林站(Tring station)后转乘公交到达。


如果既是自然迷也是哈利波特粉丝的话,推荐住在沃特福德枢纽(Watford Junction)附近。这样的话去哈利波特片场非常方便(参见一个麻瓜眼里的“魔法世界”),乘坐公交(耗时约1个小时)也能抵达特林镇。


餐饮:博物馆附设一个小咖啡馆,填饱肚子完全不成问题。如果自带食物的话,博物馆外绿地设有桌椅(馆内不允许吃东西),非常方便。



总结对于鸟类研究者而言,NHM@Tring收藏了75万号鸟类标本,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鸟类收藏之一,外加鸟类书籍馆藏数一数二的图书馆,使这里成为了鸟类学研究的圣地。每年要接待近400位来自世界各地的访客,其中除了鸟类学家之外,艺术家和为图鉴绘制插图的画家也会来这里查验标本。正如沃尔特男爵所愿,科学研究仍在这家当年倾注了他毕生心血的博物馆中得以延续。


而普通的公众能接触到的开放展出区域,也以其整体复古的格调,但极为丰富的展品,向每一位来访者呈现着地球多姿多彩的生物多样性,也提醒着我们要珍视这唯一的家园和其间的美妙生灵。

参考资料

沃恩(美)等编,刘志霄译著. 2017. 哺乳动物学(第六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

汪松等. 2001. 世界哺乳动物名典.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Rothschild, M. 2008. Walter Rothschild: The Man, the Museum, and the Menagerie. Natural History Museum, London.


苹果用户献爱心专用通道


欢迎关注鸦雀有生,这里有关于鸟兽、自然、保育、图书等方面的独到见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